一种水下单轨刮泥机用的新型行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81994发布日期:2023-04-19 01:0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单轨刮泥机用的新型行走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下单轨刮泥,具体为一种水下单轨刮泥机用的新型行走车。


背景技术:

1、市面上用于水下单轨刮泥机的行走车,通常使用滚轮实现滚动。而滚轮与滚轮轴之间又多采用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在泥沙环境里很容易发卡失效,造成滚轮不滚的故障,从而加快车轨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水下单轨刮泥机用的新型行走车,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避免了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在泥沙环境里很容易发卡失效,从而造成滚轮不滚的故障,避免了轨道的磨损,增加了装置的使用时间,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单轨刮泥机用的新型行走车,包括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的上方设有车架,车架的两侧分别焊接有滚珠返回通道,车架与轨道组件之间的两侧均设有一组滚珠,两组滚珠分别与两个滚珠返回通道上下对应,且每组的滚珠两端与滚珠返回通道上下相通,且每个滚珠返回通道内部也设有一组滚珠,滚珠返回通道内部的一组滚珠两端设有斜板,车架上设有四个滚珠起升楔铁,四个滚珠起升楔铁分别位于下方的两组滚珠两端,并且车架的两侧分别设有对下方两组滚珠封闭的滚珠挡板。

3、进一步的,所述轨道组件包括开口向下的u型结构中间水平轨,中间水平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开口向外侧的u型结构侧边支撑轨,中间水平轨的上表面高于侧边支撑轨的上表面,轨道组件的上表面两侧为台阶状结构。

4、进一步的,所述滚珠挡板的下表面与轨道组件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大于一毫米,且通过滚珠挡板与轨道组件之间的缝隙可以使进入到滚珠中的泥沙在滚动的扰动下从间隙排出,避免了滚珠被泥沙卡死的故障。

5、进一步的,所述车架的前后两侧下端设有两组行走车防跳挂钩,所述行走车防跳挂钩为l型板,行走车防跳挂钩的竖直板通过螺栓与车架固定,且行走车防跳挂钩的下端勾板位于侧边支撑轨的上端水平板下方,通过行走车防跳挂钩来防止车架脱离轨道。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滚珠挡板与轨道组件之间的缝隙可以使进入到滚珠通道中的泥沙在滚珠的扰动下从间隙排出,避免了滚珠被泥沙卡死的故障,通过行走车防跳挂钩来防止车架脱离轨道,该水下单轨刮泥机用的新型行走车,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避免了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在泥沙环境里很容易发卡失效,从而造成滚轮不滚的故障,避免了轨道的磨损,增加了装置的使用时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下单轨刮泥机用的新型行走车,包括轨道组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组件(8)的上方设有车架(1),车架(1)的两侧分别焊接有滚珠返回通道(5),车架(1)与轨道组件(8)之间的两侧均设有一组滚珠(2),两组滚珠(2)分别与两个滚珠返回通道(5)上下对应,且每组的滚珠(2)两端与滚珠返回通道(5)上下相通,且每个滚珠返回通道(5)内部也设有一组滚珠(2),滚珠返回通道(5)内部的一组滚珠(2)两端设有斜板(6),车架(1)上设有四个滚珠起升楔铁(4),四个滚珠起升楔铁(4)分别位于下方的两组滚珠(2)两端,并且车架(1)的两侧分别设有对下方两组滚珠(2)封闭的滚珠挡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单轨刮泥机用的新型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组件(8)包括开口向下的u型结构中间水平轨(82),中间水平轨(8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开口向外侧的u型结构侧边支撑轨(81),中间水平轨(82)的上表面高于侧边支撑轨(81)的上表面,轨道组件(8)的上表面两侧为台阶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单轨刮泥机用的新型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挡板(3)的下表面与轨道组件(8)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大于一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单轨刮泥机用的新型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前后两侧下端设有两组行走车防跳挂钩(7),所述行走车防跳挂钩(7)为l型板,行走车防跳挂钩(7)的竖直板通过螺栓与车架(1)固定,且行走车防跳挂钩(7)的下端勾板位于侧边支撑轨(81)的上端水平板下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单轨刮泥机用的新型行走车,包括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的上方设有车架,车架的两侧分别焊接有滚珠返回通道,车架与轨道组件之间的两侧均设有一组滚珠,两组滚珠分别与两个滚珠返回通道上下对应,且每组的滚珠两端与滚珠返回通道上下相通,且每个滚珠返回通道内部也设有一组滚珠,滚珠返回通道内部的一组滚珠两端设有斜板,车架上设有四个滚珠起升楔铁,四个滚珠起升楔铁分别位于下方的两组滚珠两端,该水下单轨刮泥机用的新型行走车,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避免了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在泥沙环境里很容易发卡失效,从而造成滚轮不滚的故障,避免了轨道的磨损,增加了装置的使用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潘健康,潘丙州,王晓君,王历凯,周新建,银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乡市蓝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