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灰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35323发布日期:2023-10-14 21:2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灰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铝灰搅拌,具体涉及一种铝灰搅拌机。


背景技术:

1、现有的铝灰搅拌机大多为全自动、一体化设备,该种设备的缺点为:占地面积大,且费用昂贵,使用时,需要工作人员将铝灰依次转运至搅拌容器内,方可进行搅拌,所以,在铝加工车间大多用的是人工搅拌的方式,但该种方式具有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的确定,且施工时,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cn218107503u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铝灰搅拌装置,能够快速的对铝灰进行搅拌,使工作人员与搅拌容器之间保持安装的施工距离,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依旧需要工作人员手扶手柄将该装置前端下压,使搅拌钩位于铝灰容器内用于搅拌,操作非常不便而且容易脱手,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铝灰搅拌机,它在搅拌时不需要人工将所述柱体前端下压,操作方便省力,避免了搅拌过程中易脱手的问题。

3、2、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铝灰搅拌机,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中部设有移动结构,所述柱体的前端设有搅拌结构,所述柱体的后端设有扶手,所述移动结构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底部两侧的滑轮,所述柱体的前端还设有支撑杆,所述柱体内设有延伸至所述柱体前后两端的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设有配重块和用于控制所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控制结构。

6、可选地,所述控制结构包括第一绳轮,设于所述活动腔的前端;第二绳轮,设于所述活动腔的后端;钢丝绳,张紧于所述第一绳轮和第二绳轮上;驱动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绳轮或第二绳轮正反转;所述配重块固连于所述钢丝绳上。

7、可选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柱体外侧的控制盘和设于所述控制盘上偏心位置的控制杆,所述控制盘与所述第二绳轮同轴心设置并固连。

8、可选地,所述驱动结构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绳轮或第二绳轮固连。

9、可选地,所述活动腔的内周壁上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导向块,所述配重块上设有与所述导向块适配的槽。

10、可选地,所述导向块的纵截面为t形。

11、可选地,所述搅拌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柱体前端下方的搅拌杆和设于所述柱体前端上方的搅拌电机。

12、可选地,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和所述扶手的外部均设有橡胶。

13、3、有益效果

14、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铝灰搅拌机在搅拌时,通过将所述配重块移动至所述活动腔的前端位置以使所述柱体的前端在所述配重块的作用下下压,并配合所述支撑杆使所述柱体保持水平状态,从而使得搅拌时不需要人工将所述柱体前端下压,操作方便省力,避免了搅拌过程中易脱手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铝灰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中部设有移动结构,所述柱体的前端设有搅拌结构,所述柱体的后端设有扶手,所述移动结构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底部两侧的滑轮,所述柱体的前端还设有支撑杆,所述柱体内设有延伸至所述柱体前后两端的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设有配重块和用于控制所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控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灰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灰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柱体外侧的控制盘和设于所述控制盘上偏心位置的控制杆,所述控制盘与所述第二绳轮同轴心设置并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灰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绳轮或第二绳轮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灰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的内周壁上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导向块,所述配重块上设有与所述导向块适配的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铝灰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的纵截面为t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铝灰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柱体前端下方的搅拌杆和设于所述柱体前端上方的搅拌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铝灰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和所述扶手的外部均设有橡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铝灰搅拌机,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中部设有移动结构,所述柱体的前端设有搅拌结构,所述柱体的后端设有扶手,所述移动结构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底部两侧的滑轮,所述柱体的前端还设有支撑杆,所述柱体内设有延伸至所述柱体前后两端的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设有配重块和用于控制所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控制结构。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铝灰搅拌机,它在搅拌时不需要人工将所述柱体前端下压,操作方便省力,避免了搅拌过程中易脱手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靖忠,张弛,曲虹霖,邵爱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洋耳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