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雾化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33076发布日期:2023-10-06 03:5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双向雾化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雾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雾化组件。


背景技术:

1、雾化装置可以应用在加湿器、香薰机等产品中,通过高频振动直接将液体雾化。由于雾化装置使用雾化件具有的微孔结构使得出雾方向为单向,故目前大部分雾化装置的出雾方向单一,且对不同的储液腔进行雾化需要分别设有对应的雾化装置,同时还需要分别配置对应的配件进行组装,使得结构复杂化。

2、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开始将雾化装置应用到家具装饰摆件上,其产生的喷雾可用于产生烘托摆件的动态意境,但目前大部分雾化装置的出雾方向单一,使得雾化装置应用到摆件中多为静置使用,缺乏与人们之间的互动性,且效果较为单一,趣味性不足,不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大部分雾化装置出雾方向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集成化程度高,且能实现双向出雾的双向雾化装置。

2、一种双向雾化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有第一进液通道和第二进液通道,所述壳体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二出雾口,所述壳体组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一出雾口,所述第一进液孔、第一进液通道和所述第一出雾口依次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孔、所述第二进液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雾口依次连通;第一雾化组件,所述第一雾化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的一端上,所述第一雾化组件将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液体雾化后经所述第一出雾口流向所述壳体组件外;第二雾化组件,所述第二雾化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雾化组件将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液体雾化后经所述第二出雾口流向所述壳体组件外;电控制组件,所述电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雾化组件和所述第二雾化组件电连接。

3、本技术公开一种双向雾化装置,通过在壳体组件上同时设有第一进液通道和第二进液通道,且壳体组件的一端上设有与第一进液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液孔以及与第二进液通道连通的第二出雾口,壳体组件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进液通道连通的第一出雾口以及与第二进液通道连通的第二进液孔,当壳体组件的一端与溶液连通时,电控制组件启动雾化组件进行工作,壳体组件的另一端会通过第二出雾口逸出雾化液滴,同样地,当壳体组件的另一端与溶液连通时,壳体组件设第二出雾口的一端会逸出雾化液滴,从而实现同一装置双向出雾的功能。本技术的双向雾化装置通过设有第一进液通道和第二进液通道,并分别在两端上设有对应的出雾口和雾化组件,使其能朝向两端出雾,一方面提高了雾化装置的集成化,另一方面,该双向雾化装置的两端能分别与两个不同的储液腔连通后实现两端的不同出雾方向,将其应用在摆件或者其他产品上,能拓宽雾化装置的应用场景,例如,将该双向雾化装置应用在沙漏产品中,用户通过转动产品,双向雾化组件因转动后连通第一进液通道或第二进液通道而实现不同方向的出雾,与静置摆件相比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固件,所述壳体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加固件,所述第一雾化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出雾口处,所述第二雾化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出雾口处,所述加固件分别将所述第一雾化组件和所述第二雾化组件抵接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雾化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雾化组件和所述第二雾化组件相对设置。通过在壳体组件的相对两端上分别设有加固件,从而将第一雾化组件和第二雾化组件分别压紧在壳体组件上,从而提高第一雾化组件和第二雾化组件与壳体组件之间的安装稳定性,避免雾化组件在工作过程中移位或其他因装配不稳导致的工作失误。第一雾化组件和第二雾化组件分别与加固件连接后,其产生的雾化小液滴能通过雾化通孔扩散至壳体组件外。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固件设有进液通孔,所述进液通孔与所述第一进液孔和/或所述第二进液孔相适配。加固件覆盖在壳体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从而增大加固件与壳体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加固件将第一雾化组件和第二雾化组件固定在壳体组件上的稳定性,而在加固件上设有进液通孔,使得加固件分别与壳体组件的两端进行固定后,避免固定件遮挡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该加固件的结构既不影响两端的雾化效果还能提高加固件对雾化组件的夹紧效果。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固件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壳体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孔,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加固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对应地,壳体组件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孔,将加固件上的第一安装孔和壳体组件的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后,可以通过使用紧固件进行连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第一雾化组件包括雾化件和雾化密封件,所述雾化密封件套设在所述雾化件上,所述雾化密封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加固件和所述壳体组件抵接。通过在雾化件上设有雾化密封件,雾化密封件将雾化件进行包裹后再与壳体组件和加固件安装,从而提高双向雾化装置内的密封性,避免漏水。

8、可选地,该雾化件为超声波雾化片。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密封件内形成有适配腔,所述雾化件位于所述适配腔内,所述雾化密封件设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与所述适配腔连通。通过将雾化密封件内设有用于适配雾化件装配的适配腔,使得雾化密封件能将雾化件进行包裹,第一雾化组件安装在壳体组件后,雾化件的两侧分别通过雾化密封件与所述壳体组件和所述加固件抵接,且雾化密封件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供雾化件的接线连通的出线孔。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组件和雾化座,所述雾化座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所述外壳组件形成容纳腔,所述雾化座和所述电控制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雾化座设有所述第一进液通道和第二进液通道,所述雾化座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进液孔和所述第二出雾口,所述雾化座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进液孔和所述第一出雾口,所述第一雾化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出雾口处,所述第二雾化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出雾口处。通过将第一雾化组件和第二雾化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出雾口和第二出雾口处,从而避免因雾化件设置在过液通道内,导致在雾化过程中由于雾化后的小液滴在过液通道内与侧壁接触后聚落成水珠,因此造成雾化效率低的情况。外壳组件内形成有容纳雾化座和电控组件的容纳腔,使得雾化组件、雾化座以及电控组件集成化设置在外壳组件上,同时,外壳组件还能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增加双向雾化组件应用到摆件中的观赏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雾化座本体,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所述雾化座本体的相对两侧上,所述雾化座本体上设有所述第一进液通道和第二进液通道,所述第一进液通道和第二进液通道分别贯穿所述雾化座本体的两端。通过在雾化座本体的相对两端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且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与第一雾化组件和第二雾化组件相适配,通过在雾化座的相对两端上设有第一出雾口和第二出雾口,使得雾化座的两端上分别连通液体后,能在其相对两端上实现双向出雾。

12、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能与不同的容器进行适配安装,例如,第一安装部与第一容器连接,第二安装部与第二容器连接后,第一容器内的液体能朝向第二容器进行雾化,而第二容器内的液体能朝向第一容器进行雾化。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朝向第二出雾口凹陷形成雾化安装腔,所述第二出雾口与所述雾化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雾化组件与所述雾化安装腔相适配,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通过在第一安装部朝向第二出雾口的方向凹陷形成有雾化安装腔,该雾化安装腔用于安装第二雾化组件,使得第二雾化组件能安装在该雾化安装腔内,提高了第二雾化组件的安装结构稳定性,同时保持雾化座与外界连接的端部保持平整;对应地,第二安装部也有与第一安装部相同的结构,第二安装部朝向第一出雾口的方向凹陷形成有雾化安装腔,该雾化安装腔用于与第一雾化组件相适配。第一雾化组件的导线通过第一安装部设有的接线孔收纳至外壳组件的容纳腔内,并与容纳腔内的电控组件连接,该双向雾化组件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

14、进一步地,设有加固件将第一雾化组件抵接在雾化座本体上,加固件还能遮盖接线孔,避免液体渗进容纳腔内。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凹陷形成接线槽,所述接线槽连通所述雾化安装腔和所述接线孔。通过在第一安装部凹陷形成有接线槽,且接线槽与接线孔连通,使得第一雾化组件的界限能通过该接线槽和接线孔收纳至外壳组件的容纳腔内,保持雾化座与外界连接的端部保持平整,方便雾化座与其他容器进行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的结构相同。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控制组件包括供电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一雾化组件电连接。设有供电组件对第一雾化组件及第二雾化组件进行供电,通过设有控制组件与第一雾化组件及第二雾化组件电连接并控制雾化组件的雾化工作,当双向雾化装置应用到摆件中,能使摆件自动进行雾化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