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46420发布日期:2023-10-25 17:2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反应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混合器,属于微流体混合。


背景技术:

1、目前微混合器主要应用于药物制备、化工合成、医学检测等化学、生物领域,其能够实现化学或生物样品快速而有效的混合。已经报道的微混合器包括主动微混合器和被动微混合器,主动型微混合器通过外部动力混合流体;被动型微混合器通过各种微通道结构以增加流体的混沌流程度,以达到快速混合目的。被动型微混合器通常具有结构简单、无需外部动力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常用的y型、t型、鱼骨形、太极型、狭缝型微混合器(尺寸在10-1000μm)等被动型微混合器通常存在着通量小、流阻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至少在于提供一种微混合器,用于解决被动型微混合器通常存在的通量小、流阻大等问题,在混合腔室中形成涡旋,使物料混合更加充分。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混合器,包括:n个依次竖直排列的混合腔室;所述混合腔室呈锥型结构;所述锥型结构的下底面为窄面,设置有出料口;所述锥型结构的上底面为宽面,分散设置有多个进料口;多个物料通路,所述出料口通过多个所述物料通路与下一级混合混合腔室的进料口对应相连连接,用于使物料由所述出料口通过所述物料通路进入下一个所述混合腔室的所述进料口。

3、所述混合腔室为n个,n为大于1的自然数。优选至少3个,也就是混合腔室可以是3个、4个或5个。

4、可选地,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混合腔室的切线夹角为15-45度。本专利所述微混合器采用涡旋混合、挤压混合共同作用,利用液体进入腔室的速度和角度。

5、可选地,所述进料口为3个或4个或5个;所述物料通路的数量与所述进料口对应。

6、可选地,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物料通路、所述物料通路与所述混合器的所述进料口连接处边缘采用圆角化设计。

7、可选地,所述物料通路倾斜通向所述进料口。

8、可选地,外壳,所述外壳为圆柱状;所述圆柱状的顶面设置有与第一级混合腔室的进料口对应的多个进料开口。其中,外壳除了圆柱状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长方体等。

9、可选地,所述外壳的侧面还可设置有至少1个侧面进料开口,除第一级混合腔室外的其他级混合腔室的至少1个进料口通过物料通道逐一地与外壳侧面上的进料开口相通。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混合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分别通过进料口进入到混合腔室内,由于物料进入的方向是通过不同方向,形成涡旋,再经过狭窄出料口、更狭窄的三个物料通道至下一级的进料口,进而流入下一级结构的混合腔室中。溶液反复经过涡旋混合-收敛-发散作用,增强混合效果,且通量大、阻力小,有效提高混合效率,同时,此结构放大性较好,能满足混合流体批量加大的需求。

11、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通路为3个或4个或5个。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混合器,包括:多个依次竖直排列的混合腔室;所述混合腔室呈锥型结构;所述锥型结构的下底面为窄面,分散设置有出料口;所述锥型结构的上底面为宽面,分散设置有多个进料口;多个物料通路,所述出料口通过多个所述物料通路与至少两个所述进料口连接,用于使物料由所述出料口通过所述物料通路进入下一个所述混合腔室的所述进料口。溶液反复经过涡旋混合‑收敛‑发散作用,增强混合效果,且通量大、阻力小,有效提高混合效率,同时,此结构放大性较好,能满足混合流体批量加大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余乔生,刘璐,唐纬坤,邬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奥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