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的甲酸废气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98979发布日期:2024-03-13 20:47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的甲酸废气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的甲酸废气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1、环氧大豆油是用大豆油经过氧化处理后制得的一种化工产品,常温下为浅黄色粘稠油状液体,是一种使用广泛的聚氯乙烯无毒增塑剂兼稳定剂。

2、然而在进行生产时,通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而这些废气中存在一定量的甲酸,这时如果直接将其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而现有的处理方法通常是将这些废气通入碱性溶液中,利用碱性溶液去中和甲酸。

3、然而在将废气排入碱性溶液时,刚通入时会产生一定气泡,这些气泡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会上升最终被排出,这样甲酸与碱性溶液接触时间较短,还未完成反应就会被排出,整体产生的尾气还是会对大气造成一定污染,因此,亟需一种能让甲酸与碱性溶液充分反应的尾气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的甲酸废气处理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3、呈罐体形的处理仓,所述处理仓罐体内设置有能上下往复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在移动过程中活塞底面与处理仓罐体内底面之间空间保持密封状态,以便于限制进入处理仓内含甲酸废气不扩散;

4、所述处理仓顶面设置有能对活塞移动产生阻力的挤压仓,以便于完成将进入处理仓内含甲酸废气压缩至碱性溶液内动作。

5、优选的,所述活塞顶面设置有螺纹杆,所述挤压仓仓体内靠近处理仓位置设置有螺母,所述螺纹杆设置于螺母上。

6、优选的,所述挤压仓仓体内顶面设置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靠近螺纹杆侧设置有接触块。

7、优选的,所述处理仓底面设置有连接口。

8、优选的,所述处理仓底面设置有进气管。

9、优选的,所述挤压仓外周侧设置有观察口。

10、优选的,所述处理仓外周侧呈圆周阵列设置有支撑腿。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整体在使用时,将事先调配好的碱性溶液借助连接口加入处理仓内,待加入完毕后封闭连接口,将进气管与尾气排放管相连,且尾气排放管上增加抽风机,在处理尾气时,抽风机将尾气通过进气管排入处理仓内,在尾气进入时,会形成气泡并在浮力的作用下向液面浮去,而活塞初始位置为液面位置,尾气在浮到液面时也会被活塞压缩,让其与碱性液体相互接触,进而反应,随着尾气的不断进入,处理仓内的气压发生改变,从而推动活塞移动,活塞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螺纹杆是借助转轴与活塞连接的,其表面的螺纹杆在螺母上的螺纹的作用下开始转动,这样就会将垂直向上的力改变,从而克服螺纹摩擦做工,让活塞移动速度降低,同理接触块也是可以转动的,螺纹杆转动就不会影响挤压块,这样在挤压块的弹力的作用下进一步阻挡其快速移动,从而留给甲酸更充分的反应时间,使用者借助观察口观察接触块的位置从而判断吸收量,待吸收完毕后关闭进气管,通过连接口将内部液体和气体抽出后,进行下一步处理,重新装填即可实现二次使用,整个装置借助活塞压缩尾气,让其可以更充分的与碱性溶液接触,从而让反应更加充分,降低了尾气中含有甲酸而污染空气。



技术特征:

1.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的甲酸废气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的甲酸废气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6)顶面设置有螺纹杆(7),所述挤压仓(4)仓体内靠近处理仓(1)位置设置有螺母(8),所述螺纹杆(7)设置于螺母(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的甲酸废气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仓(4)仓体内顶面设置有挤压块(9),所述挤压块(9)靠近螺纹杆(7)侧设置有接触块(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的甲酸废气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仓(1)底面设置有连接口(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的甲酸废气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仓(1)底面设置有进气管(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的甲酸废气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仓(4)外周侧设置有观察口(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的甲酸废气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仓(1)外周侧呈圆周阵列设置有支撑腿(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的甲酸废气处理结构;本技术包括,呈罐体形的处理仓,所述处理仓罐体内设置有能上下往复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在移动过程中活塞底面与处理仓罐体内底面之间空间保持密封状态,以便于限制进入处理仓内含甲酸废气不扩散;所述处理仓顶面设置有能对活塞移动产生阻力的挤压仓,以便于完成将进入处理仓内含甲酸废气压缩至碱性溶液内动作;整个装置借助活塞压缩尾气,让其可以更充分的与碱性溶液接触,从而让反应更加充分,降低了尾气中含有甲酸而污染空气。

技术研发人员:冯侃,贡红亮,张军,吴泽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丹阳市助剂化工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