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3000发布日期:2024-01-16 11:07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隧道污染防治,具体是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道路隧道的建设对缓解中心城区主干道的交通拥堵,减少路面环境污染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隧道均为半封闭结构,车辆行驶产生的污染物如不及时排出,将严重影响隧道内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和身体健康,另外,如不对排放出隧道的空气污染物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理,低浓度的,有害物质将对环境和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持续性危害;

2、如公告号为cn111992036a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包括护栏本体,所述护栏本题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横杆,所述护栏本体下方的横杆上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侧壁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多个环绕设置的尾气捕集网兜。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对比文件中的尾气捕集网兜以来往车辆带动的空气流动作为动力,带动转筒转动,对尾气进行捕集,但是通常汽车隧道内部都会限制车速,车辆无法开快,导致带动的空气流动力度较小,不能保证尾气捕集网兜与转筒的正常转动,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4、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汽车隧道内部都会限制车速,车辆无法开快,导致带动的空气流动力度较小,不能保证尾气捕集网兜与转筒正常转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组顶座,且支撑架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组底座,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顶座的顶部设置连接有传动柱,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相邻的传动柱的外侧套设有主动带,相邻两个所述传动柱的外侧套设有从动带,所述顶座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尾气吸收机构,所述传动柱的输出端贯穿顶座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杠,所述往复丝杠的外侧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底座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过滤器。

4、优选地,所述尾气吸收机构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侧设置有齿盘,且转动杆与齿盘的外侧套设有同一个传动带,所述齿盘的外侧设置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内侧靠下部固定连接有齿块,且转筒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一组尾气网兜。

5、优选地,若干个所述从动带呈水平位置交错设置,传动柱与顶座活动连接。

6、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内部贯穿设置有一组通气孔,且通气孔与过滤器相适配。

7、优选地,所述往复丝杠位于转筒内部靠上方,压板的外侧与转筒的内表面贴合。

8、优选地,所述转动杆与齿盘均位于底座顶部,且转动杆与齿盘均和底座活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齿盘与齿块啮合连接,转筒的两端分别与顶座以及底座活动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动柱配合从动带,实现多个传动柱的同步转动,传动柱的转动使往复丝杠转动,往复丝杠的转动使滑块带动压板往复垂直移动,由于压板的外侧与转筒的内表面贴合,压板下压吸收的尾气,使其穿过通气孔流向过滤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挤压的方式增加了尾气的过滤压力,使尾气更充分地与过滤组件接触过滤,极大地提高了尾气的净化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尾气吸收机构,往复丝杠转动时转动杆同步转动,配合传动带,使齿盘转动,齿盘再配合啮合连接的齿块,使转筒转动,转筒使尾气网兜转动,尾气由尾气网兜进入转筒内部,完成尾气的吸收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传动方式带动尾气捕捉组件的转动,对尾气持续进行吸收,保证了尾气净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组顶座(2),且支撑架(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组底座(3),所述支撑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所述顶座(2)的顶部设置连接有传动柱(5),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与相邻的传动柱(5)的外侧套设有主动带(6),相邻两个所述传动柱(5)的外侧套设有从动带(7),所述顶座(2)与底座(3)之间设置有尾气吸收机构(8),所述传动柱(5)的输出端贯穿顶座(2)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杠(9),所述往复丝杠(9)的外侧套设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压板(11),所述底座(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过滤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吸收机构(8)包括转动杆(13),所述转动杆(13)的一侧设置有齿盘(14),且转动杆(13)与齿盘(14)的外侧套设有同一个传动带(15),所述齿盘(14)的外侧设置有转筒(16),所述转筒(16)的内侧靠下部固定连接有齿块(17),且转筒(1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一组尾气网兜(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从动带(7)呈水平位置交错设置,传动柱(5)与顶座(2)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内部贯穿设置有一组通气孔,且通气孔与过滤器(12)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丝杠(9)位于转筒(16)内部靠上方,压板(11)的外侧与转筒(16)的内表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3)与齿盘(14)均位于底座(3)顶部,且转动杆(13)与齿盘(14)均和底座(3)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盘(14)与齿块(17)啮合连接,转筒(16)的两端分别与顶座(2)以及底座(3)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组顶座,且支撑架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组底座,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顶座的顶部设置连接有传动柱,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相邻的传动柱的外侧套设有主动带,相邻两个所述传动柱的外侧套设有从动带,所述顶座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尾气吸收机构;本申请通过挤压的方式增加了尾气的过滤压力,使尾气更充分地与过滤组件接触过滤,极大地提高了尾气的净化效果,同时通过传动方式带动尾气捕捉组件的转动,对尾气持续进行吸收,保证了尾气净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赛为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