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多循环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00152发布日期:2024-03-05 11:5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复式多循环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用复式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浊度低于50ntu(最大小于100ntu),同时伴有其他有机物污染的微污染水体处理中,或由于环保提标升级改造项目中,常常采用直接过滤、吸附的方法对水体进行深度处理。由于水体的污染物组成分复杂,往往需要配置不同滤料的多台过滤器才能使水体得到净化,多台串联运行的过滤器系统不仅占地面积大、工艺流程长、且管路复杂,不利于系统的操作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须设置多种滤料、多台过滤器串联运行,占地面积小,过滤效果好,单独反洗的复式多循环过滤装置。

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式多循环过滤装置,它包括装置主体和底筒,所述装置主体从下往上包括炭滤仓、精滤仓、粗滤仓,在所述粗滤仓内设有粗滤滤料层,在所述粗滤滤料层底部设有粗滤仓配水器,在所述精滤仓内设有精滤滤料层,在所述精滤滤料层底部设有精滤仓配水器,在所述炭滤仓内设有炭滤滤料层,在所述炭滤滤料层底部设有炭滤仓配水器,在所述装置主体内设有粗滤仓进水管,在所述粗滤仓进水管外部设有粗滤仓反洗进水管,在所述粗滤仓反洗进水管外部设有精滤仓反洗进水管,所述粗滤仓进水管顶端与装置主体顶部相连,所述粗滤仓进水管底端延伸至底筒内,在所述粗滤仓内的粗滤仓进水管上部设有粗滤仓进水布水管,在所述精滤仓内的粗滤仓反洗进水管上部设有精滤仓进水布水管,在所述炭滤仓内的精滤仓反洗进水管上部设有炭滤仓进水布水管,所述粗滤仓反洗进水管顶端与粗滤仓配水器相连,所述粗滤仓反洗进水管底端延伸至底筒内,所述精滤仓反洗进水管顶端与精滤仓配水器相连,所述精滤仓反洗进水管底端延伸至底筒内,在所述装置主体底部设有总出水管,在所述总出水管上连接设有炭滤仓反洗进水口和炭滤仓正洗出水口,所述粗滤仓进水管下部分别与总进水口和粗滤仓反洗出水口相连,所述粗滤仓反洗进水管下部分别与精滤仓反洗出水口、粗滤仓反洗进水口、粗滤仓正洗出口,所述精滤仓反洗进水管下部分别与炭滤仓反洗出水口、精滤仓反洗进水口、精滤仓正洗出口相连。

3、进一步地,在所述装置主体顶部设有排气管。

4、进一步地,所述粗滤仓进水管设在装置主体中部。

5、进一步地,所述装置主体为立式主体。

6、进一步地,所述粗滤仓进水管和粗滤仓反洗进水管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粗滤仓反洗进水管和精滤仓反洗进水管之间留有间距。

7、进一步地,所述粗滤仓配水器包括配水板,在所述配水板上设有若干排水帽,所述粗滤仓配水器、精滤仓配水器和炭滤仓配水器的结构相同。

8、进一步地,所述粗滤滤料层、精滤滤料层和炭滤滤料层都包括1-2层滤料层。

9、进一步地,所述粗滤滤料层采用2-4mm粒径的石英砂层,精滤滤料层采用0.5-1mm粒径的石英砂层,炭滤滤料层采用2-4mm粒径的活性炭滤料层。

10、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11、将炭滤仓、精滤仓、粗滤仓组合成一个立式主体,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仅为常规设备的1/4,可节约大量的基建投资;

12、采用多滤仓结构,每个滤仓等同于一台压力式过滤器,每个滤仓内可装填同种或不同类型的滤料,可以一个设备内实现粗滤、精滤、吸附等过程,确保产水水质优良,原水从底部沿粗滤仓进水管向上,经设备最顶部的布水管布水进入第一滤仓(粗滤),由小阻力配水器收集,自上向下进入第二滤仓(精滤),经粗滤、精滤后的水进入第三滤仓(吸附),由第三滤仓收集后达标排出,设置三层套管,分别用于各滤仓的反洗进水及反洗出水,保让设备安全运行;

13、由于设置多个滤仓、串联运行,当穿透第一滤仓后,残余药剂会被第二滤仓截留,杜绝了药剂对活性炭滤料的污染,提高了药剂的利用率;

14、设备立式布置,多个滤仓串联运行,分别进行反洗再生,每个滤仓下部分用小阻力配水器,滤板下部设置布水管,可作为上滤仓的反洗布水和下滤仓的反洗收水系统。



技术特征:

1.复式多循环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装置主体和底筒(1),所述装置主体从下往上包括炭滤仓(2)、精滤仓(3)、粗滤仓(4),在所述粗滤仓(4)内设有粗滤滤料层(5),在所述粗滤滤料层(5)底部设有粗滤仓配水器(6),在所述精滤仓(3)内设有精滤滤料层(7),在所述精滤滤料层(7)底部设有精滤仓配水器(8),在所述炭滤仓(2)内设有炭滤滤料层(9),在所述炭滤滤料层(9)底部设有炭滤仓配水器(10),在所述装置主体内设有粗滤仓进水管(11),在所述粗滤仓进水管(11)外部设有粗滤仓反洗进水管(12),在所述粗滤仓反洗进水管(12)外部设有精滤仓反洗进水管(13),所述粗滤仓进水管(11)顶端与装置主体顶部相连,所述粗滤仓进水管(11)底端延伸至底筒(1)内,在所述粗滤仓(4)内的粗滤仓进水管(11)上部设有粗滤仓进水布水管(14),在所述精滤仓(3)内的粗滤仓反洗进水管(12)上部设有精滤仓进水布水管(15),在所述炭滤仓(2)内的精滤仓反洗进水管(13)上部设有炭滤仓进水布水管(16),所述粗滤仓反洗进水管(12)顶端与粗滤仓配水器(6)相连,所述粗滤仓反洗进水管(12)底端延伸至底筒(1)内,所述精滤仓反洗进水管(13)顶端与精滤仓配水器(8)相连,所述精滤仓反洗进水管(13)底端延伸至底筒(1)内,在所述装置主体底部设有总出水管(17),在所述总出水管(17)上连接设有炭滤仓反洗进水口(18)和炭滤仓正洗出水口(19),所述粗滤仓进水管(11)下部分别与总进水口(20)和粗滤仓反洗出水口(21)相连,所述粗滤仓反洗进水管(12)下部分别与精滤仓反洗出水口(22)、粗滤仓反洗进水口(23)、粗滤仓正洗出口(27),所述精滤仓反洗进水管(13)下部分别与炭滤仓反洗出水口(24)、精滤仓反洗进水口(25)、精滤仓正洗出口(2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多循环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置主体顶部设有排气管(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多循环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仓进水管(11)设在装置主体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多循环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为立式主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多循环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仓进水管(11)和粗滤仓反洗进水管(12)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粗滤仓反洗进水管(12)和精滤仓反洗进水管(13)之间留有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多循环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仓配水器(6)包括配水板,在所述配水板上设有若干排水帽,所述粗滤仓配水器(6)、精滤仓配水器(8)和炭滤仓配水器(10)的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多循环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滤料层(5)、精滤滤料层(7)和炭滤滤料层(9)都包括1-2层滤料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多循环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滤料层(5)采用2-4mm粒径的石英砂层,精滤滤料层(7)采用0.5-1mm粒径的石英砂层,炭滤滤料层(9)采用2-4mm粒径的活性炭滤料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式多循环过滤装置,它包括装置主体和底筒,所述装置主体从下往上包括炭滤仓、精滤仓、粗滤仓,在所述粗滤仓内设有粗滤滤料层,在所述粗滤滤料层底部设有粗滤仓配水器,在所述精滤仓内设有精滤滤料层,在所述精滤滤料层底部设有精滤仓配水器,在所述炭滤仓内设有炭滤滤料层,在所述炭滤滤料层底部设有炭滤仓配水器,在所述装置主体内设有粗滤仓进水管,在所述粗滤仓进水管外部设有粗滤仓反洗进水管,在所述粗滤仓反洗进水管外部设有精滤仓反洗进水管。本技术无须设置多种滤料、多台过滤器串联运行,占地面积小,过滤效果好,单独反洗。

技术研发人员:石朝阳,石习之,石子言,余丽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泽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4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