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霉菌毒素检测用贵金属纳米簇合成用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66910发布日期:2024-03-28 18:49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霉菌毒素检测用贵金属纳米簇合成用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贵金属纳米簇合成领域,具体为一种霉菌毒素检测用贵金属纳米簇合成用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1、金纳米簇介于au原子与au纳米粒子之间,通常由几个到几十个原子组成,粒子尺寸一般小于2mm,它介于传统有机金属化合物和结晶金属纳米颗粒之间,因此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特性,如光致发光、量子尺寸效应等。金纳米簇的尺寸接近电子的费米能级波长的范围,会呈现较强的发光性质。

2、现有技术中,金纳米簇的合成原料含有还原剂、稳定剂和三价金粒子的混合溶液,在对溶液进行混合时,搅拌通常为单向搅拌,但是,单向搅拌时液体流向大致统一,从而导致罐体内的液体混合效果差,混合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霉菌毒素检测用贵金属纳米簇合成用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霉菌毒素检测用贵金属纳米簇合成用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和活动轴一,所述混合罐内设有活动轴二,活动轴二的下端在混合罐底板内转动连接,活动轴二的上端穿过混合罐的顶板,活动轴二垂直于混合罐的顶板,且活动轴二的中心和混合罐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活动轴二上设有电机二、搅拌杆二和连接盘,连接盘连接有连接槽,搅拌杆二设有两组,每组设有三个,搅拌杆二垂直于活动轴二,搅拌杆二固定连接在活动轴二的下端外壁,活动轴二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盘,连接盘在搅拌杆二的上方,连接盘的外壁和连接槽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槽开设在活动轴一的下端内;

3、活动轴一上设有搅拌杆一和蜗轮,蜗轮连接有蜗杆,蜗杆连接有电机一。

4、优选的,所述混合罐上设有支腿,支腿设有三个,支腿的上端和混合罐的下端外壁固定连接,且支腿之间相距一百二十度。

5、优选的,所述活动轴一的下端在混合罐内,且在搅拌杆二的上方,活动轴一的上端在混合罐的上方,活动轴一平行于活动轴二,活动轴一的中心和活动轴二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活动轴一的中心被活动轴二穿过且滑动连接,活动轴一的顶面和活动轴二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

6、优选的,所述搅拌杆一设有两组,每组设有三个,搅拌杆一垂直于活动轴一,搅拌杆一固定连接在活动轴一的下端外壁上,活动轴一的上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蜗轮,蜗轮在混合罐的上方,蜗轮的外壁和蜗杆的外壁啮合连接。

7、优选的,所述混合罐的定面设有固定架,固定架的截面呈匚形,且固定架的下端为开口状,固定架的上端在蜗轮的上方,且固定架的两端在蜗轮的左右两侧。

8、优选的,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在固定架下端的左、右两端内转动连接,且蜗杆的左端和电机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电机一固定连接在固定架的左端外壁上,且在混合罐的上方。

9、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顶面和电机二固定连接,且电机二的输出端穿过固定架的上端,电机二的输出端和活动轴二的上端固定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启动电机二带动活动轴二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杆二转动进行搅拌,启动电机一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活动轴一转动,活动轴一与活动轴二的转动方向相反,活动轴一进而带动搅拌杆一转动,对混合罐内溶液进行搅拌,有效的避免了混合罐1内的溶液单向搅拌时所造成的液体流向大致统一的问题,提高了溶液混合效果和混合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霉菌毒素检测用贵金属纳米簇合成用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1)和活动轴一(7),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1)内设有活动轴二(9),活动轴二(9)的下端在混合罐(1)底板内转动连接,活动轴二(9)的上端穿过混合罐(1)的顶板,活动轴二(9)垂直于混合罐(1)的顶板,且活动轴二(9)的中心和混合罐(1)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活动轴二(9)上设有电机二(5)、搅拌杆二(11)和连接盘(12),连接盘(12)连接有连接槽(13),搅拌杆二(11)设有两组,每组设有三个,搅拌杆二(11)垂直于活动轴二(9),搅拌杆二(11)固定连接在活动轴二(9)的下端外壁,活动轴二(9)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盘(12),连接盘(12)在搅拌杆二(11)的上方,连接盘(12)的外壁和连接槽(13)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槽(13)开设在活动轴一(7)的下端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用贵金属纳米簇合成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1)上设有支腿(2),支腿(2)设有三个,支腿(2)的上端和混合罐(1)的下端外壁固定连接,且支腿(2)之间相距一百二十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用贵金属纳米簇合成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轴一(7)的下端在混合罐(1)内,且在搅拌杆二(11)的上方,活动轴一(7)的上端在混合罐(1)的上方,活动轴一(7)平行于活动轴二(9),活动轴一(7)的中心和活动轴二(9)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活动轴一(7)的中心被活动轴二(9)穿过且滑动连接,活动轴一(7)的顶面和活动轴二(9)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用贵金属纳米簇合成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一(10)设有两组,每组设有三个,搅拌杆一(10)垂直于活动轴一(7),搅拌杆一(10)固定连接在活动轴一(7)的下端外壁上,活动轴一(7)的上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蜗轮(6),蜗轮(6)在混合罐(1)的上方,蜗轮(6)的外壁和蜗杆(8)的外壁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用贵金属纳米簇合成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1)的定面设有固定架(3),固定架(3)的截面呈匚形,且固定架(3)的下端为开口状,固定架(3)的上端在蜗轮(6)的上方,且固定架(3)的两端在蜗轮(6)的左右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用贵金属纳米簇合成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8)的两端分别在固定架(3)下端的左、右两端内转动连接,且蜗杆(8)的左端和电机一(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电机一(4)固定连接在固定架(3)的左端外壁上,且在混合罐(1)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用贵金属纳米簇合成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3)的顶面和电机二(5)固定连接,且电机二(5)的输出端穿过固定架(3)的上端,电机二(5)的输出端和活动轴二(9)的上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贵金属纳米簇合成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霉菌毒素检测用贵金属纳米簇合成用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和活动轴一,所述混合罐内设有活动轴二,活动轴二上设有电机二、搅拌杆二和连接盘,连接盘连接有连接槽;活动轴一上设有搅拌杆一和蜗轮,蜗轮连接有蜗杆,蜗杆连接有电机一;启动电机二带动活动轴二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杆二转动进行搅拌,启动电机一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活动轴一转动,活动轴一与活动轴二的转动方向相反,活动轴一进而带动搅拌杆一转动,对混合罐内溶液进行搅拌,有效的避免了混合罐1内的溶液单向搅拌时所造成的液体流向大致统一的问题,提高了溶液混合效果和混合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崔男兰,吴玉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常检一诺食品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7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