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52690发布日期:2024-03-28 18:3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气液分离,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1、mvr蒸发器是利用蒸汽压缩机对二次蒸汽做功,提高二次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升温后的蒸汽可重新作为蒸发热源蒸汽,不断重复,保证蒸发过程连续。在此过程中,需要气液分离室对蒸汽进行气液分离。在现有的气液分离室中,其高度一般都超过3米,且其高度随着处理量的增大而增大,以保证气相分离高度和液相分离高度达到要求,然而,这会造成设备占地高度增加、制作成本增加和运输困难等问题。

2、目前,虽然有通过增加几个沿水平方向分布的平行折流板来增加气液分离路径而不增加设备高度的解决方案,但是平行折流板需分别焊在筒体内部和封头顶部以形成多个蒸汽流道,存在不方便拆卸清洗的问题,且平行折流板的间距需要控制每个通道的体积来计算得出合理间距。还有,折流板数量增多时,间距变小,更不易清洗。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在满足气相分离高度和液相分离高度的情况下,可缩短装置的整体高度,并方便对装置的内部进行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在满足气相分离高度和液相分离高度的情况下,可缩短装置的整体高度,并方便对装置的内部进行清洗。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分离主体、折流装置及封头,所述分离主体的内部设有开口朝上的分离腔体,所述分离主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分离腔体连通的液体进口;所述折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分离腔体的上部,所述折流装置包括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第三折流板及底板,所述第一折流板、所述第二折流板和所述第三折流板三者的一个侧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折流板、所述第二折流板和所述第三折流板三者的另一个侧边分别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第一折流板、所述第二折流板和所述第三折流板沿所述分离腔体的周向方向将所述分离腔体的上部空间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一折流板与所述第二折流板之间的第一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折流板与所述第三折流板之间的第二流道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折流板与所述第一折流板之间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二折流板的上端设有上缺口,所述上缺口将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折流板的下端设有下缺口,所述下缺口将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折流板和所述第三折流板的下端并封闭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的下端;所述封头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分离主体的上端并封闭所述开口,所述封头设有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排气出口。

3、较佳地,所述分离主体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分离腔体连通的液体出口,所述液体进口和所述液体出口均位于所述折流装置的下方,所述分离主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分离腔体连通的浓液出口。

4、较佳地,所述第一折流板的另一个侧边弯曲形成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贴合的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折流板的另一个侧边弯曲形成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贴合的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三折流板的另一个侧边弯曲形成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贴合的第三弯曲部。

5、较佳地,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以及所述第三弯曲部三者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接触的接触面均为光滑面。

6、较佳地,所述第一折流板、所述第二折流板和所述第三折流板三者的侧边相互可转动调节地连接在一起。

7、较佳地,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分离腔体侧壁的边缘向下弯曲形成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贴合的第四弯曲部。

8、较佳地,所述第四弯曲部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接触的接触面为光滑面。

9、较佳地,所述折流装置还包括固定板及除雾网,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折流板的上端和所述第一折流板的上端上,所述固定板接触连接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上,且所述固定板封堵所述第三流道的上端,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蒸汽口,除雾网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并位于所述蒸汽口的上方。

10、较佳地,所述折流装置还包括封板及顶板,所述封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并围绕所述除雾网布置,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封板的上端,所述封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固定板围设有独立空间,所述顶板上设有连通于所述独立空间与所述排气出口之间的排气管口。

11、较佳地,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上,所述底板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在分离主体的分离腔体的上部设置折流装置,通过将折流装置的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和第三折流板三者的一个侧边连接在一起,将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和第三折流板三者的另一个侧边分别与分离腔体的侧壁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可将折流装置从分离主体上拆卸下来,以便于对分离主体的分离腔体进行清洗;且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和第三折流板沿分离腔体的周向方向将分离腔体的上部空间分隔为位于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之间的第一流道、位于第二折流板与第三折流板之间的第二流道以及位于第三折流板与第一折流板之间的第三流道;第二折流板的上端设有上缺口,上缺口将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第三折流板的下端设有下缺口,下缺口将第二流道与第三流道连通,底板连接于第一折流板和第三折流板的下端并封闭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的下端,故而,通过液体进口进入分离腔体的液体在进行气液分离后,蒸汽可先上升进入第一流道,上升至顶部后再通过上缺口进入第二流道,然后向下移动并通过下缺口进入第三流道,再上升至顶部排出,延长了蒸汽的路径,以增加气相的分离高度,此时设备气相的高程高度大幅减少。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装置在满足气相分离高度和液相分离高度的情况下,可缩短装置的整体高度,并方便对装置的内部进行清洗。



技术特征: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主体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分离腔体连通的液体出口,所述液体进口和所述液体出口均位于所述折流装置的下方,所述分离主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分离腔体连通的浓液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板的另一个侧边弯曲形成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贴合的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折流板的另一个侧边弯曲形成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贴合的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三折流板的另一个侧边弯曲形成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贴合的第三弯曲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以及所述第三弯曲部三者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接触的接触面均为光滑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板、所述第二折流板和所述第三折流板三者的侧边相互可转动调节地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分离腔体侧壁的边缘向下弯曲形成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贴合的第四弯曲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弯曲部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接触的接触面为光滑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装置还包括固定板及除雾网,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折流板的上端和所述第一折流板的上端上,所述固定板接触连接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上,且所述固定板封堵所述第三流道的上端,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蒸汽口,除雾网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并位于所述蒸汽口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装置还包括封板及顶板,所述封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并围绕所述除雾网布置,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封板的上端,所述封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固定板围设有独立空间,所述顶板上设有连通于所述独立空间与所述排气出口之间的排气管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上,所述底板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分离主体、折流装置及封头,分离主体设有分离腔体;折流装置设置于分离腔体的上部,折流装置包括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第三折流板及底板,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和第三折流板三者的一个侧边连接在一起,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和第三折流板三者的另一个侧边分别与分离腔体的侧壁可拆卸地连接,且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和第三折流板将分离腔体的上部空间分隔为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第三流道;第二折流板的上端设有上缺口,上缺口将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第三折流板的下端设有下缺口,下缺口将第二流道与第三流道连通,底板封闭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的下端;封头可拆卸地设置于分离主体的上端。

技术研发人员:王硕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闻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7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