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段塞流捕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69517发布日期:2024-04-18 20:42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段塞流捕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捕雾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段塞流捕雾装置。


背景技术:

1、段塞流捕集器是一种多相流管道的终端设备用于捕集多相流管道流出的段塞流。

2、相关技术中,现有的段塞流捕集器上的捕雾装置通常使用丝网捕雾器来捕捉10微米以上的液滴,丝网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丝网捕雾器的细微网孔较多,使得雾化液滴在被捕捉后容易形成堵塞,从而使得捕雾器内丝网两侧的气压差变大,最终导致丝网被冲开损坏。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当丝网因堵塞而发生损坏时,会导致对雾化液滴的捕捉效果有所下降,从而导致段塞流捕集器内的分流气体不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对雾化液滴的捕捉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段塞流捕雾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段塞流捕雾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段塞流捕雾装置,包括:

4、分离罐体,开设有捕集腔室,所述捕集腔室供段塞流进入后进行气液分离;

5、排气封头,固定设于所述分离罐体外侧壁,所述排气封头开设有排气腔室,所述排气腔室将所述捕集腔室和外部连通,用于供气体排出;

6、叶片捕雾器,固定设于所述排气腔室内壁,所述叶片捕雾器内开设有缓冲通道,所述缓冲通道供气流通过时缓冲,并对颗粒物以及雾化液滴进行阻碍遮挡。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叶片捕雾器通过开设缓冲通道供气体通过,以使得气体中的雾化液滴与气体缓冲通道进行接触,以将雾化液滴进行捕捉并形成密集的液滴,从而实现气体中的雾化液滴进行捕捉和分离,且不易形成气压差以及堵塞的情况,有助于提供按对液滴的捕捉分离效果。

8、可选的,所述叶片捕雾器包括安装壳体和硬质缓冲叶片,所述安装壳体开设有进风通道,所述硬质缓冲叶片固定设于所述进风通道内壁,所述硬质缓冲叶片设置有多个,多个硬质缓冲叶片沿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方向间隔布置,相邻所述硬质缓冲叶片之间形成缓冲通道。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硬质缓冲叶片与安装壳体配合,以实现对硬质缓冲叶片的安装固定,并通过多个硬质缓冲叶片进行间隔布置,以形成多个缓冲通道,从而增加气体和硬质缓冲叶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增加气体流动的时间,有助于进一步提供按对雾化液滴的捕捉效果。

10、可选的,述硬质缓冲叶片包括主叶片和副叶片,所述副叶片固定设于所述主叶片的两个平行侧壁,相邻所述主叶片之间形成缓冲通道,所述副叶片和所述主叶片之间形成次级缓冲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主叶片形成缓冲通道,以增加雾化液滴与主叶片接触面积的同时,副叶片与主叶片之间形成次级缓冲槽,以进一步增加对气体的接触面积,并形成阻隔空间,有助于增加气体停留的时间,从而使得液滴捕捉效果得到进一步提提高。

12、可选的,所述安装壳体的外侧壁固定设有一导流管道,所述导流管道一端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导流管道远离所述安装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捕集腔室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管的设置以便于捕捉的雾化液滴能够沿着导流管逐渐流动值捕集腔室底部,从而实现将液体和气体的分离,提高气体的纯度。

14、可选的,多个所述主叶片的边沿侧壁均固定设有分隔块,相邻所述主叶片抵接于所述分隔块侧壁上时,相邻所述主叶片之间呈等距间隔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块的设置使得相邻主叶片之间进行排列布置时能够保持间隔布置,以使得相邻主叶片之间形成的缓冲通道保持大小一致,有助于提高缓冲通道对雾化液滴的捕集稳定性。

16、可选的,所述分隔块包括第一分隔块和第二分隔块,所述第一分隔块固定设于所述主叶片的边沿侧壁,所述第二分隔块固定设于所述主叶片的另一平行边沿侧壁,且第一分隔块和所述第二分隔块位于所述主叶片的同一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分隔块和第二分隔块相互配合,增加了相邻主叶片之间的接触面积,能提高相邻主叶片之间具的抵接稳定性,使得段塞流气体经过缓冲通道时,主叶片不易发生松动,保持对雾化液滴的捕集效果。

18、可选的,所述安装壳体的外侧壁固定设有气体收集包,且所述气体收集包与所述缓冲通道连通,所述气体收集包供气体存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收集包对缓冲通道中经过雾化液体捕集后的气体进行存储,以便于后续对气体进行集中收集。

20、可选的,所述分离罐体开设有液相进口,所述液相进口与所述捕集腔室连通,所述捕集腔室的内壁固定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液相进口呈相对设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对段塞流进入时进行缓冲抵挡,以降低段塞流的进入速度,从而使得段塞流不易对捕集腔室内的压强引起较大变化,保持气体通过缓冲通道时的速度不易过快,有助于保持对雾化液滴的捕捉效果。

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叶片捕雾器通过开设缓冲通道供气体通过,以使得气体中的雾化液滴与气体缓冲通道进行接触,以将雾化液滴进行捕捉并形成密集的液滴,从而实现气体中的雾化液滴进行捕捉和分离,且不易形成气压差以及堵塞的情况,有助于提供按对液滴的捕捉分离效果;

24、2.硬质缓冲叶片与安装壳体配合,以实现对硬质缓冲叶片的安装固定,并通过多个硬质缓冲叶片进行间隔布置,以形成多个缓冲通道,从而增加气体和硬质缓冲叶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增加气体流动的时间,有助于进一步提供按对雾化液滴的捕捉效果;

25、3.第一分隔块和第二分隔块相互配合,增加了相邻主叶片之间的接触面积,能提高相邻主叶片之间具的抵接稳定性,使得段塞流气体经过缓冲通道时,主叶片不易发生松动,保持对雾化液滴的捕集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段塞流捕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段塞流捕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捕雾器(3)包括安装壳体(32)和硬质缓冲叶片(33),所述安装壳体(32)开设有进风通道(321),所述硬质缓冲叶片(33)固定设于所述进风通道(321)内壁,所述硬质缓冲叶片(33)设置有多个,多个硬质缓冲叶片(33)沿所述进风通道(321)的进风方向间隔布置,相邻所述硬质缓冲叶片(33)之间形成缓冲通道(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段塞流捕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缓冲叶片(33)包括主叶片(331)和副叶片(332),所述副叶片(332)固定设于所述主叶片(331)的两个平行侧壁,相邻所述主叶片(331)之间形成缓冲通道(31),所述副叶片(332)和所述主叶片(331)之间形成次级缓冲槽(33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段塞流捕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32)的外侧壁固定设有一导流管道(322),所述导流管道(322)一端于所述进风通道(321)连通,所述导流管道(322)远离所述安装壳体(32)的另一端与所述捕集腔室(1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段塞流捕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主叶片(331)的边沿侧壁均固定设有分隔块(34),相邻所述主叶片(331)抵接于所述分隔块(34)侧壁上时,相邻所述主叶片(331)之间呈等距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段塞流捕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块(34)包括第一分隔块(341)和第二分隔块(342),所述第一分隔块(341)固定设于所述主叶片(331)的边沿侧壁,所述第二分隔块(342)固定设于所述主叶片(331)的另一平行边沿侧壁,且第一分隔块(341)和所述第二分隔块(342)位于所述主叶片(331)的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段塞流捕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32)的外侧壁固定设有气体收集包(4),且所述气体收集包(4)与所述缓冲通道(31)连通,所述气体收集包(4)供气体存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段塞流捕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罐体(1)开设有液相进口(11),所述液相进口(11)与所述捕集腔室(10)连通,所述捕集腔室(10)的内壁固定设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与所述液相进口(11)呈相对设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捕雾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段塞流捕雾装置,其包括:分离罐体,开设有捕集腔室,所述捕集腔室供段塞流进入后进行气液分离;排气封头,固定设于所述分离罐体外侧壁,所述排气封头开设有排气腔室,所述排气腔室将所述捕集腔室和外部连通,用于供气体排出;叶片捕雾器,固定设于所述排气腔室内壁,所述叶片捕雾器内开设有缓冲通道,所述缓冲通道供气流通过时缓冲,并对颗粒物以及雾化液滴进行阻碍遮挡。本申请具有通过缓冲通道提高对雾化液滴的捕捉效果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宋成举,曹磊,钟吉春,陈致云,丁浩,冷华春,韦冬晨,楼飞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佳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2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