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环境治理用蓝藻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64212发布日期:2024-05-13 12:11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环境治理用蓝藻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蓝藻清理装置,尤其是一种水环境治理用蓝藻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水环境治理用蓝藻清理装置在使用时,多数将含有蓝藻的水抽入,并对蓝藻进行过滤,最终蓝藻进行回收。多数装置未能在过滤端设置相应防堵组件,并且蓝藻下料过程中,装置未能促进过滤侧周端附着蓝藻脱落,进而增加后续对装置内端的清洁步骤,导致蓝藻的回收率低。除此外,装置未能对回收蓝藻进行充分滤水及压缩处理,致使回收蓝藻所占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环境治理用蓝藻清理装置,解决了装置过滤端的防堵效果差,难以促进过滤端附着蓝藻脱落等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水环境治理用蓝藻清理装置,包括输送壳,输送壳下端连通有进料管、上端连通有进料壳,进料壳一侧通过导管与抽水泵连接,抽水泵通过排水管排水;所述输送壳尾部与压制件连通;

4、所述输送壳内可转动安装有绞龙,进料壳内可转动安装有第一滤板,第一滤板内侧贴合有清扫板;所述绞龙、第一滤板通过皮带轮组件联动,皮带轮组件通过电机驱动;

5、所述压制件包括机壳,机壳下端安装有自动启闭用的第二滤板,机壳内设有压板,压板上端与牵引杆、转盘依次铰接,转盘固定在输送壳外侧的绞龙的轴上。

6、所述输送壳上固定安装有气泵,气泵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有注入管、支管,其中,注入管另一端与第一喷气块连通,第一喷气块安装在进料壳内上端;支管通过软支管伸入到机壳内并与第二喷气块连通,第二喷气块安装在压板下端面上。

7、所述进料管末端安装有过滤件。

8、所述输送壳中部底端沿长度方向设有滤板。

9、本实用新型一种水环境治理用蓝藻清理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0、1)、通过设置第一滤板,第一滤板对装置所抽水中的蓝藻进行过滤;同时,第一滤板的可转动设计与一侧的清扫板组合,清扫板对转动的第一滤板表面附着蓝藻进行刮擦,避免堵塞。

11、2)、通过设置气泵及对应的气路,气泵将外界空气抽入并对清扫板、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表面进行吹拂,促进两者表面附着的蓝藻脱落,在过滤端对蓝藻过滤的同时,避免过滤端堵塞,且在过滤端蓝藻下料过程中,促进附着过滤端及防堵塞端附着的蓝藻脱落,减少后续清洁步骤,提高对蓝藻的回收率。

12、3)、通过设置压制件,利用由转盘、牵引杆及压板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可实现压板在绞龙转动时自动上下往返运动,从而实现对蓝藻挤压成块,使蓝藻所占空间小,便于后续回收处理。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环境治理用蓝藻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壳(1),输送壳(1)下端连通有进料管(5)、上端连通有进料壳(4),进料壳(4)一侧通过导管(3)与抽水泵(2)连接,抽水泵(2)通过排水管排水;所述输送壳(1)尾部与压制件(1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环境治理用蓝藻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壳(1)上固定安装有气泵(11),气泵(11)通过三通阀(12)分别连接有注入管(13)、支管(15),其中,注入管(13)另一端与第一喷气块(14)连通,第一喷气块(14)安装在进料壳(4)内上端;支管(15)通过软支管伸入到机壳(164)内并与第二喷气块连通,第二喷气块安装在压板(163)下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环境治理用蓝藻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5)末端安装有过滤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环境治理用蓝藻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壳(1)中部底端沿长度方向设有滤板。


技术总结
一种水环境治理用蓝藻清理装置,包括输送壳,输送壳下端连通有进料管、上端连通有进料壳,进料壳一侧通过导管与抽水泵连接,抽水泵通过排水管排水;所述输送壳尾部与压制件连通;输送壳内可转动安装有绞龙,进料壳内可转动安装有第一滤板,第一滤板内侧贴合有清扫板;所述绞龙、第一滤板通过皮带轮组件联动,皮带轮组件通过电机驱动;压制件包括机壳,机壳下端安装有自动启闭用的第二滤板,机壳内设有压板,压板上端与牵引杆、转盘依次铰接,转盘固定在输送壳外侧的绞龙的轴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环境治理用蓝藻清理装置,可促进过滤端附着的蓝藻脱落。

技术研发人员:孙全,郭林松,李霁,闫杰,米琦,邢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8
技术公布日:2024/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