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动结构及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74004发布日期:2024-02-20 21:27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摆动结构及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摆动流体,特别是涉及一种摆动结构及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的一些出水装置具有摆动水花的出水功能,这种出水功能通常是在装置内部设置摆动结构,利用摆动结构使得水花具有摆动效果,目前,摆动结构较多的采用叶轮作为主要驱动部件,水流冲击叶轮后,叶轮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出水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往复摆动,实现摆动出水。然而,这种结构较为复杂,可靠性较低,制造成本也较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出现了一种新型摆动结构,其是在装置的过水腔内设置摆动件,并在该过水腔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进水孔和出水孔,且进水孔和出水孔的排布方向与摆动件的摆动轴向相垂直,进水时,水流冲击摆动件朝向进水孔的一端,驱使摆动件往复摆动,从而使出水孔喷出的水形成摆动水花。这种新型摆动结构虽然结构更为简单,制作成本也较低,但也存在以下不足:摆动件摆动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摆动结构及出水装置,其通过对摆动件进行结构改进,提高其摆动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摆动结构,包括本体、摆动件,本体设有过水腔,以及与该过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孔和出水孔,进水孔和出水孔相对设置,进水孔和出水孔的排布方向为第一方向;摆动件可摆动地设于所述过水腔内,且摆动件的摆动轴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摆动件与过水腔的内表面之间呈间隙配合;所述摆动件在复位状态朝向所述进水孔的第一端设有至少一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两个凹槽,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摆动轴向的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进水孔进水时,水流冲击所述凹槽以驱使所述摆动件摆动。

3、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凹槽相互对称,且在所述摆动件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两个凹槽以所述进水孔的中轴线为对称轴;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截面呈u字形或v字形。

4、进一步的,所述摆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导流槽,该导流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摆动件的第二端处,且所述导流槽的一端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通出的开口,所述导流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摆动件的第一端或靠近所述摆动件的第一端,以使所述摆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并列分布的两挡板,所述导流槽位于该两挡板之间;所述摆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

5、进一步的,所述摆动件在所述摆动轴向的方向上的视角呈水滴形,且水滴形的尖端在所述摆动件处于复位状态时朝向所述出水孔。

6、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摆动件摆动连接于该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过水腔内。

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呈中空状,并具有四周围壁,所述安装支架相对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开口轴孔,所述摆动件在其摆动轴向的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分别凸设有转轴,所述摆动件穿设于所述安装支架内,且所述转轴从所述开口轴孔的开口装入所述开口轴孔内,所述开口轴孔的开口的两边的间距小于所述转轴的直径。

8、进一步的,所述开口轴孔的开口位于所述开口轴孔所在的侧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处,所述开口轴孔所在的侧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处设有避空槽。

9、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为喷头,包括喷头主体、上盖、下盖,上盖设有所述出水孔,喷头主体底部设有所述进水孔,上盖密封连接在喷头主体,且二者合围形成所述过水腔;下盖密封连接在喷头主体,且二者合围形成连通腔,该连通腔通过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过水腔;所述喷头主体还设有位于所述过水腔外侧的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通向所述连通腔。

10、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孔呈圆柱状;所述过水腔的内表面靠近所述进水孔的部位设有两个导流弧面,该两个导流弧面分别位于所述进水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并承接所述进水孔。

11、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出水装置,包括如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摆动结构。

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由于摆动件在复位状态朝向进水孔的第一端设有至少一组凹陷结构,凹陷结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两个凹槽,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摆动件的摆动轴向的方向相互垂直,使得进水孔进水时,水流能直接冲击凹槽,促使摆动件随机摆向一侧,并实现往复摆动。因而,本实用新型的摆动件接受水流冲击时,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使摆动件更易于摆动,摆动可靠性大大提高。

14、2、两个凹槽相互对称,并在摆动件处于复杂状态时以进水孔的中轴线为对称轴,使两个凹槽接受水流冲击的情况一致,从而使得不管哪个凹槽最先接受水流冲击,都能有效促使摆动件摆动。

15、3、摆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导流槽,该导流槽延伸至摆动件朝向出水孔的第二端处,使得摆动件摆动到最大角度处时,水流在导流槽的导流作用下更容易驱使摆动件复位,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摆动件的摆动效果。

16、4、摆动件通过所述安装支架摆动设置于过水腔内,可实现摆动件的组装模块化,实现快速装配。

17、5、进水孔呈圆柱状,可提高水流喷射力;所述过水腔的内表面靠近所述进水孔的部位设有两个导流弧面,该两个导流弧面分别位于所述进水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并承接所述进水孔,可以使水流沿着导流弧面产生附壁效应,从而使水流更容易摆动。

18、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摆动结构及出水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摆动结构,包括本体、摆动件,本体设有过水腔,以及与该过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孔和出水孔,进水孔和出水孔相对设置,进水孔和出水孔的排布方向为第一方向;摆动件可摆动地设于所述过水腔内,且摆动件的摆动轴向的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在复位状态朝向所述进水孔的第一端设有至少一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两个凹槽,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摆动轴向的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进水孔进水时,水流冲击所述凹槽以驱使所述摆动件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凹槽相互对称,且在所述摆动件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两个凹槽以所述进水孔的中轴线为对称轴;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截面呈u字形或v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摆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导流槽,该导流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摆动件的第二端处,且所述导流槽的一端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通出的开口,所述导流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摆动件的第一端或靠近所述摆动件的第一端,以使所述摆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并列分布的两挡板,所述导流槽位于该两挡板之间;所述摆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在所述摆动轴向的方向上的视角呈水滴形,且水滴形的尖端在所述摆动件处于复位状态时朝向所述出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摆动件摆动连接于该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过水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摆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呈中空状,并具有四周围壁,所述安装支架相对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开口轴孔,所述摆动件在其摆动轴向上的两个侧面分别凸设有转轴,所述摆动件穿设于所述安装支架内,且所述转轴从所述开口轴孔的开口装入所述开口轴孔内,所述开口轴孔的开口的两边的间距小于所述转轴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轴孔的开口位于所述开口轴孔所在的侧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处,所述开口轴孔所在的侧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处设有避空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喷头,包括喷头主体、上盖、下盖,上盖设有所述出水孔,喷头主体底部设有所述进水孔,上盖密封连接在喷头主体,且二者合围形成所述过水腔;下盖密封连接在喷头主体,且二者合围形成连通腔,该连通腔通过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过水腔;所述喷头主体还设有位于所述过水腔外侧的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通向所述连通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呈圆柱状;所述过水腔的内表面靠近所述进水孔的部位设有两个导流弧面,该两个导流弧面分别位于所述进水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并承接所述进水孔。

10.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摆动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摆动结构及出水装置,涉及摆动流体技术领域,摆动结构包括本体、摆动件,本体设有过水腔,以及与该过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孔和出水孔,进水孔和出水孔相对设置,进水孔和出水孔的排布方向为第一方向;摆动件可摆动地设于过水腔内,且摆动件的摆动轴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摆动件在复位状态朝向进水孔的第一端设有至少一组凹陷结构,凹陷结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两个凹槽,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摆动轴向的方向相互垂直;进水孔进水时,水流冲击凹槽以驱使摆动件摆动。本技术的摆动件的第一端采用双凹槽设计后,使其接受水流冲击时,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从而使摆动件更易于摆动,摆动可靠性大大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刘少春,梁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10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