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返洗滤材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666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返洗滤材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线切割放电加工及各种废水循环过滤的自动返洗滤材的过滤装置。
一般线切割放电加工所使用的加工液须为“纯水”,以达到绝缘的主要功能。但是纯水的获取往往是将用过的废水过滤重复使用,而废水中含有加工屑等杂质,这些杂质在滤材中积存非常迅速,使得滤材的清洗工作非常频繁,且愈来愈突出。
目前滤材的清洗方式有两种,一种为机外清洗,也就是将滤材取出,等到洗净后再装入滤器内;另一种为机内返洗,也就是反向注入水流以清洗滤材。前者因滤材的装卸极不方便,所以很少有人使用这种方式;后者虽为目前较常使用的方式,但其程序烦杂,且过程不易控制,实在是很大的缺点。
有鉴于此,设计人精心设计了一套可自动返洗滤材的过滤系统,并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线切割放电加工及各种废水循环过滤的自动返洗滤材的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面所说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简化滤材返洗程序的、并借助一组控制器及功能不同的阀将整个程序自动化以节省滤材的清洗时间的、可提高生产效率的适用于线切割放电加工及各种废水循环过滤的过滤装置。
在介绍本实用新型之前,首先说明下面将用到的名词(一)废水指加工后未过滤的加工液;(二)清水指已过滤后的加工液;(三)污水指返洗滤材后的污水液。
这些词语为俗用语,引用这些俗用语的目的在于让熟悉该项技术者能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也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它包括一废水区,该废水区基本上为一容纳废水的容器;且该容器设有供废水流入的一管路;一组过滤组,它基本上包含一封闭容器,容器的底面上方设有一支撑面,将该容器分隔成两个空间,支撑面上有多个流通口,使这两个空间可互通,并在支撑面上设置滤材;上述封闭容器并设有两条管路与外界相通,第一管路设于封闭容器中的滤材上方,第二管路则由滤材上方延伸入滤材下方,并与第二空间相通;一清水区,该清水区基本上为一容纳清水的容器,容器的一侧设有一阀,借助该阀控制清水的流放;一污水区,该污水区基本上为一容纳污水的容器,该容器内部设有一个由底面的侧边向上延伸至另一相对边的斜面,且该容器设有两个阀,它们分别是设置在与斜面较低端相接的侧壁上的接近斜面较低端的第一排放阀,及设置在与斜面较高端相接的侧壁上的接近斜面较高端的第二排放阀,并在容器的接近顶面处设一管路,该管路与第二排放阀接通且接入废水区的容器;一组包含一抽水泵、多个阀、及一组管路的管路系统;该管路系统是由废水区的容器内部伸出一管路,并在管路的起始端设一过滤网,且在管路中设一抽水泵形成;所述管路自容器内部伸出外部后连接一个可变换水流流向的第一阀,在该阀后分设四个流向的管路第一流向的管路与过滤组的第一管路接通;第二流向的管路与过滤组的第二管路接通;第三流向的管路的末端设一个有两种流向的第二阀,且由该阀分出两条管路分别接至废水区与清水区容器;第四流向的管路则接至污水区的容器中;
上述的第一阀在一般状态时,它的接自废水区的管路与第一流向的管路相通,且第二流向的管路与第三流向的管路相通;当进行返洗时,该阀可使接自废水区的管路与第二流向的管路相通,且第一流向的管路与第四流向的管路相通;一组控制器,该组控制器用于控制上述各阀及抽水泵的动作。
借助控制器及各阀的动作,使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可完全自动地完成返洗工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
图1中部分构件的动作示意图;图3是
图1实施例的第一动作示意图;图4是
图1实施例的第二动作示意图;图5是
图1实施例的第三动作示意图。
请参阅
图1,该图显示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一废水区1,该废水区基本上为容纳废水的废水槽11;且该废水槽11设有供废水流入的一条管路12;一组过滤组2,它包含一封闭过滤筒21,过滤筒21的底面上方设有一支撑面22,将该过滤筒21分隔成两个空间,支撑面22上有多个流通口23,使这两个空间可互通,并在支撑面22上设置滤材24;该过滤筒21还设有两条管路与外界相通,第一管路25设于过滤筒21中滤材24的上方,第二管路26则由滤材24上方延伸入滤材24的下方,并与第二空间相通;一清水区3,该清水区3基本上为一容纳清水的清水槽31,清水槽31的一侧设有一给水阀32;一污水区4,该污水区基本上为一容纳污水的污水槽41,该污水槽41的内部设有一个由污水槽41底面的侧边向上延伸至相对侧边的斜面42,且该槽41设有两个电磁阀,它们分别是设置在与斜面42较低端相接的侧壁上的接近斜面42较低端的第一电磁阀43,及设置在与斜面42较高端相接的侧壁上的接近斜面42较高端的第二电磁阀44,并在槽41的接近顶面处设一管路45,该管路与第二电磁阀44接通并接入废水区1的废水槽11;一组包含有一抽水泵5、一个五通阀51、一个二流向阀52及一组管路的管路系统;该管路系统是由废水区1的废水槽11内部伸出一管路53,并在管路53的起始端设一过滤网54,且在管路中设一抽水泵5形成;所述管路53自废水槽11内部伸出外部后连接一个具有五个流通方向的五通阀51,在该阀后分设四个流向的管路;第一流向的管路56与过滤组2的第一管路25接通;第二流向的管路57与过滤组2的第二管路26接通;第三流向的管路58的末端设有两种流向的二流向阀52,且由该阀52分出两条管路分别接至废水区1与清水区3的废水槽11及清水槽31;第四流向的管路59则接至污水区4的污水槽41中;一组控制器6,该组控制器6用于控制五通阀51、二流向阀52、第一、二电磁阀43、44、抽泵5及清水槽31的给水阀32的动作。
请参阅图2,上述的五通阀51在一般状态时,它的接自废水区1的管路53是与第一流向的管路56相通的,且第二流向的管路57与第三流向的管路58相通(如图2-1所示),当进行返洗时,该阀可使接自废水区1的管路53与第二流向的管路57相通,且第一流向的管路56与第四流向的管路59相通(如图2-2所示)。
请参阅图3,借助上述机构的组合,使该实施例加装于放电加工机上进行加工工作时,废水将经过过滤而成为清水并容纳在清水区3的清水槽31中,再经过给水阀32排放而供使用(如箭号①所示)。
请参阅图4,当滤材24积存过多的加工屑时,可用控制器6控制管路系统的五通阀51如图3所示改变废水的流向,使它以相反方向流过滤组2(如箭号②所示)而达到返洗滤材24的功效,并使返洗过的污水经五通阀51流入污水区4的污水槽41内(如箭号③所示);当污水槽41内的污水过多时,会由槽41中接近顶面的管路45排出,并流入废水区1的废水槽11中(如箭号④所示),而污水在污水槽41沉淀一预定时间后,控制器6会启动污水区的第二电磁阀44,将沉淀过的污水排入废水区1的废水槽11内(如箭号⑤所示),且沉淀的加工屑不致流入槽11内;待第二电磁阀44排放污水一预定时间后,控制器将启动第一电磁阀43,将加工屑排放掉(如箭号⑥所示),而因污水槽41内斜面42的关系,使得加工屑不致残留在其中。
请参阅图5,当返洗工作完成而欲再度进行过滤工作时,仍有部分废水残留在滤材24及管路26中,故再度过滤时,控制器6会控制管路系统的二流向阀52,使残留的废水流回废水区1的废水槽11中(如箭号⑦所示),并经一预定时间后,控制器6将控制二流向阀52使过滤过的清水流向清水区1的清水槽31中(如箭号⑧所示),从而完成一循环的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线切割放电加工及各种废水循环过滤的自动返洗滤材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废水区,该废水区基本上为一容纳加工过后的废水的容器;且该容器设有供废水流入的一管路;一组过滤组,它基本上包含一封闭容器,容器的底面上方设有一支撑面,将该容器分隔成两个空间,支撑面上有多个流通口,使这两个空间可互通,并在支撑面上设置滤材;上述封闭容器并设有两条管路与外界相通,第一管路设于封闭容器中的滤材上方,第二管路则由滤材上方延伸入滤材下方,并与第二空间相通;一清水区,该清水区基本上为一容纳清水的容器,容器的一侧设有一阀,借助该阀控制清水的流放;一污水区,该污水区基本上为一容纳污水的容器,该容器内部设有一个由底面的侧边向上延伸至另一相对边的斜面,且该容器设有两个阀,它们分别是设置在与斜面较低端相接的侧壁上的接近斜面较低端的第一排放阀,及设置在与斜面较高端相接的侧壁上的接近斜面较高端的第二排放阀,并在容器的接近顶面处设一管路,该管路与第二排放阀接通且接入废水区的容器;一组包含一抽水泵、多个阀、及一组管路的管路系统;该管路系统是由废水区的容器内部伸出一管路,并在管路的起始端设一过滤网,且在管路中设一抽水泵形成,所述管路自容器内部伸出外部后连接一个可变换水流流向的第一阀,在该阀后分设四个流向的管路第一流向的管路与过滤组的第一管路接通;第二流向的管路与过滤组的第二管路接通;第三流向的管路的末端设一个有两种流向的第二阀,且由该阀分出两条管路分别接至废水区与清水区的容器;第四流向的管路则接至污水区的容器中;一组控制器,该组控制器用于控制上述各阀及抽水泵的动作;上述第一阀在一般状态时,它的接自废水区的管路与第一流向的管路相通,且第二流向的管路与第三流向的管路相通;当进行返洗时,该阀可使接自废水区的管路与第二流向的管路相通,且第一流向的管路与第四流向的管路相通。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线切割放电加工及各种废水循环过滤的自动返洗滤材的过滤装置,主要包括一废水区、一组过滤组、一清水区、一污水区,一组包含一抽水泵、多个阀及一组管路的管路系统,以及一组控制整个过滤装置动作的控制器。
文档编号B01D24/46GK2144013SQ9224067
公开日1993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30日
发明者陈文福 申请人:陈文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