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及滤材的反洗方法

文档序号:492448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过滤装置及滤材的反洗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少量的反洗水来获得充分的反洗效果的过滤装置,并且提供一种使用了该过滤装置的反洗方法。该过滤装置具备:基端侧多孔板(32),能够设置于壳体(1)的下游侧开口部(12)的附近;支柱(31),支撑于基端侧多孔板,并将轴心沿着上述壳体内的输水方向配置;上游侧多孔板(33),以凸缘状支撑于支柱并设成沿着支柱的轴心方向进退自如;及下游侧多孔板(34),配置于基端侧多孔板和上游侧多孔板的中间,以凸缘状支撑于支柱并设成沿着支柱的轴心方向进退自如,滤材的芯线(21)的一端与上游侧多孔板连接,芯线的另一端与下游侧多孔板连接。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用水、废水等其他原水捕捉悬浮物来对原水进行过滤的装置和 该过滤装置所使用的滤材的反洗方法。 过滤装置及滤材的反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将滤材配置于壳体内而成的过滤装置,存在如下结构:在构成滤材支撑底板 的多孔板和与该多孔板相对的上侧多孔板之间设置比上述两多孔板的离开距离长的滤材 (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过滤装置中,上述滤材由芯线和向该芯线的周侧突出的悬浮物捕 捉材料构成,芯线的一端固定于上侧多孔板,另一端固定于下侧多孔板,在过滤操作时(原 水压入时),滤材由于原水的流入而变为压密状态,在反洗时芯线伸展。其中,芯线的两端分 别固定于上侧多孔板及下侧多孔板,因此过滤操作时的滤材的压密状态不会成为极端的状 态,而且,反洗时的悬浮物捕捉材料不会与上侧多孔板接触。
[0003] 但是,存在如下问题:上述的过滤装置中,将滤材设成在内径均匀的壳体内能够沿 着长度方向伸展,因此即使在反洗时,相邻的滤材间的距离也不变,无法使适量的反洗水通 过相邻的滤材的中间,无法获得充分的反洗效果。
[0004] 因此,本申请的 申请人:提出了如下的过滤装置:由大径的上部壳体和小径的下部 壳体构成壳体,在处理操作时使滤材集中于下部壳体,在反洗时使滤材移动到上部壳体(参 照专利文献2)。
[0005]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 - 45612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2 - 196592号公报
[0007] 上述的过滤装置中,在上侧多孔板和下侧多孔板之间配置滤材,将构成滤材的芯 线的一端与上侧多孔板连接,将另一端与下侧多孔板连接,上侧多孔板及下侧多孔板分别 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因此滤材整体能够在过滤操作时下降而收纳于下部壳体内,在反洗 时上升而移动到上部壳体内。并且,移动到上部壳体内的滤材的周边内径大,因此能够在相 邻的各个滤材之间产生大的间隙,能够提高反洗效果。另外,在下侧多孔板的上升程度大的 情况下,其与上侧多孔板之间的距离不变,因此也能通过设置用于使下侧多孔板的上升在 规定位置停止的止动件,来扩大两者的距离而使滤材伸展。
[0008] 但是,上述过滤装置的滤材的反洗是将反洗水从排出口反向压入的,通过连续流 入的反洗水而将捕捉到的悬浮物从滤材除去,但在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反洗的情况下,不 仅需要大量的反洗水,而且用于反洗的水中包含悬浮物,因此该水没有被再利用,而是作为 排水被处理。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鉴于上述各问题点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少量的反洗水 来获得充分的反洗效果的过滤装置,并且提供一种使用了该过滤装置的反洗方法。
[0010] 过滤装置所涉及的本发明具备能够对原水进行输水的筒状的壳体和滤材,该滤材 设于该壳体的内部、并具有芯线及向该芯线的周围突出的悬浮物捕捉材料,上述过滤装置 的特征在于,具备:基端侧多孔板,能够设置于上述壳体的下游侧开口部附近;支柱,支撑 于该基端侧多孔板,并将轴心沿着上述壳体内的输水方向配置;上游侧多孔板,以凸缘状支 撑于该支柱并设成沿着该支柱的轴心方向进退自如;及下游侧多孔板,配置于上述基端侧 多孔板和上游侧多孔板的中间,以凸缘状支撑于上述支柱并设成沿着该支柱的轴心方向进 退自如,上述滤材的芯线的一端与上述上游侧多孔板连接,该芯线的另一端与上述下游侧 多孔板连接。
[0011] 根据上述结构,上游侧多孔板及下游侧多孔板均处于能够相对于支柱进行进退的 状态,因此在反洗时,通过使这两个多孔板上升,而且,使两多孔板的距离变化,能够使滤材 的芯线伸缩。为了使上游侧多孔板和下游侧多孔板之间的距离长短发生变化,仅使上游侧 多孔板进退即可,若人为地操作该上游侧多孔板的进退,则其与下游侧多孔板之间的距离 必然发生变化。此时,下游侧多孔板通过滤材(特别是芯线)的伸缩等而进退,但滤材(特别 是芯线)柔软地变形,因此能够使两多孔板相互之间的距离变化。另外,以上所说的进退是 指包含朝着原水的输水方向前进和向反方向后退的情况,芯线伸缩是指不仅包含芯线本身 物理性地伸缩的情况,还包含通过芯线变为松弛状态和张紧状态而使整体长度的长短发生 变化的情况。
[0012] 在上述的发明中,能够形成如下结构,上述支柱具备从上游侧端部覆盖适当范围 的套部件,上述上游侧多孔板支撑于上述套部件,设置成通过使该套部件沿着轴线方向进 行滑动而使该上游侧多孔板进退自如。
[0013] 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上游侧多孔板支撑于套部件,因此通过使该套部件沿着进 退方向(支柱的轴线方向)滑动,能够容易地仅使该上游侧多孔板进退。而且,套部件以覆盖 支柱的方式配置,因此其沿着进退方向的滑动必然是沿着支柱的方向进行的,容易使上游 侧多孔板与支撑于该支柱的下游侧多孔板之间的距离沿着支柱的轴线方向变化。
[0014] 而且,在上述发明中,能够形成如下结构,上述下游侧多孔板具备能够与上述支柱 间隙配合的贯通孔,上述支柱具备对该下游侧多孔板的能够进退的位置进行限制的止动 部。
[0015] 根据上述结构,下游侧多孔板能够沿着插通于贯通孔的支柱进退。而且,下游侧多 孔板应进退的位置特别是朝向上游侧多孔板移动(后退)的位置被限制,从而在上游侧多孔 板移动(后退)时,伴随着其移动而移动时的后退位置被限制,能够大幅地扩大上游侧多孔 板和下游侧多孔板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使设置于两多孔板的中间的滤材(特别是芯线) 大幅地拉伸。
[0016] 并且,作为上述各发明的壳体,优选构成为下游侧的流路截面积小于上游侧的流 路截面积。
[0017]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过滤操作时,上游侧多孔板及下游侧多孔板一并向下游侧移 动(前进),从而能够使滤材收纳于流路面积小的下游侧,能够提高滤材(特别是悬浮物捕捉 材料)对悬浮物的捕捉效果。另一方面,在反洗时,通过使上游侧多孔板及下游侧多孔板向 上游侧移动(后退),能够使滤材移动到流路面积大的上游侧。通过在该流路面积大的上游 侧进行反洗,能够在扩大了相邻的各个滤材(特别是芯线)的间隔的状态下使滤材(特别是 悬浮物捕捉材料)与反洗水接触。
[0018] 而且,作为上述结构的发明中的壳体,能够形成为如下结构,在流路截面积小的下 游侧流路和流路截面积大的上游侧流路的中间具备将内部表面形成为锥状而成的中间流 路。
[0019] 根据上述结构,在过滤操作时,能够将滤材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于中间流路,由 此,收纳滤材的壳体的流路截面积沿着原水的输水方向逐渐变小,因此能够以相邻的各个 滤材(特别是芯线)的间隙逐渐变窄的方式配置滤材整体。这样一来,通过使相邻的各个滤 材(特别是芯线)的间隙逐渐变窄,从较大的悬浮物到细微的悬浮物,能够分阶段地进行捕 捉。
[0020] 另一方面,滤材的反洗方法所涉及的本发明是在上述所示的过滤装置所涉及的发 明中使用的滤材的反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使反洗水从下游侧流入到上述壳 体内,将该反洗水以处于适当水位的状态存积于该壳体内,强制性地使上述上游侧多孔板 进退,从而使上述滤材伸缩。
[002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壳体内存积有反洗水的状态下清洗滤材。即,在壳体内存积 有规定量的反洗水,通过使上游侧多孔板进退,滤材的一部分在水中移动(振动),而且,位 于上游侧的滤材的一部分在水面附近(或水中与水面上方之间)进退,能够通过该振动使反 洗水与滤材(特别是悬浮物捕捉材料)强力地接触。能够通过此时的反洗水的接触而使悬浮 物从滤材(特别是悬浮物捕捉材料)除去。另外,反洗水的适当水位是指在使上游侧多孔板 进退时滤材的一部分能够从水面向上方移动的程度的量,通过滤材的一部分从水面向上方 移动,能够向反洗水输送空气,通过该空气的混入而能够使反洗水的振动增大。
[0022] 发明效果
[0023] 根据过滤装置所涉及的本发明,在壳体内部,上游侧多孔板能够沿着支柱进退,因 此能够通过使该上游侧多孔板进退而使该上游侧多孔板与下游侧多孔板之间的距离长短 发生变化,能够使配置于两多孔板的中间的滤材伸缩。因此,在反洗时,在壳体内存积有反 洗水的基础上使上游侧多孔板进退,从而能够使滤材在反洗水的水中或水面附近振动,因 此仅通过该上游侧多孔板的进退操作就能够清洗滤材。因此,无需始终向壳体内输通反洗 水,能够通过可存积于壳体内的程度的少量的水来进行反洗。而且,所存积的反洗水在对滤 材进行了清洗之后,通过进一步流入反洗水而在壳体内反向流动,从而能够从壳体上部排 出,因此能够不与过滤后的处理水混合而进行废弃。这种情况下的反洗水量是能够将存积 于壳体内的反洗水全部排出的程度,能够通过少量的反洗水来清洗滤材。这样一来,本发明 能够提供一种可简易且廉价地进行反洗的过滤装置。
[0024] 特别是,上游侧多孔板及下游侧多孔板由同一支柱支撑,因此上游侧多孔板的进 退直接产生与下游侧多孔板之间的距离的变化,能够规则且容易地产生相对于配置在两多 孔板中间的滤材的振动。而且,下游侧多孔板由支柱支撑,因此在使该下游侧多孔板向原水 的输水方向移动(前进)的情况下,其移动方向由支柱引导,能够向适合过滤操作状态的下 游侧多孔板的位置迅速地移动。
[0025] 而且,反洗时的壳体内处于存积有反洗水的状态,即,并不是正在输通反洗水的状 态,因此也能够使形成壳体的一部分(例如,原水注入侧的一部分)敞开。因此,能够利用该 敞开的部分传递使上游侧多孔板进退的驱动力,而不需要将用于该进退驱动的机构设置于 壳体内。另外,上游侧多孔板的进退操作也能够使用驱动装置,但也能够利用上述敞开的部 分而使作业者通过手工作业来进行。基于此时的手工作业的进退操作例如在具备套部件的 发明中能够通过作业者使该套部件进退来实现。
[0026] 另一方面,根据滤材的反洗方法所涉及的本发明,通过驱动装置或通过手工作业 强制性地使上游侧多孔板进退,从而能够进行滤材的反洗,因此能够通过极少量的反洗水 来清洗滤材。另外,在本发明的反洗方法的情况下,可以仅使上游侧多孔板进退,因此基于 手工作业的反洗容易,而且,通过目视来确认存积的反洗水的状态(浊度等),从而也能够掌 握滤材的清洗程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表示过滤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0028] 图2是表示支撑装置的详细情况的说明图。
[0029] 图3 (a)是表示过滤操作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 (b)是表示反洗时的状态的说 明图。
[0030] 图4是表示过滤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部分的说明图。
[0031]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反洗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3] (过滤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0034] 图1是表示过滤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图。本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筒状 的壳体1的内部收纳滤材2而构成。在壳体1具备用于使原水流入的流入部11和用于使 过滤后的处理水排出的排出部12,在上述流入部11和排出部12的中间形成有收纳滤材2 的收纳部10。原水经由未图示的泵而流入,被施加适当的压力而从流入部11供给。并且, 在收纳部10的内部悬浮物被滤材2捕捉之后,从排出部12排出,该原水从流入部11 (图中 上方)朝向排出部12 (图中下方)输水。
[0035] 收纳于壳体1的内部的滤材2由支撑装置3支撑。该支撑装置3具备支柱31和 支撑该支柱31的基端(下端)的基端侧多孔板32,支柱31的基端固定于基端侧多孔板32 的中央,将该基端侧多孔板32配置于壳体1的收纳部10中的靠近排出部12的位置,从而 能够将上述支柱31坚立地设于壳体1的中央附近。在该状态下,支柱31的前端(上端)侧 成为输通原水时的上游侧,基端(下端)侧成为下游侧。而且,支撑装置3具备支撑于支柱 31的前端附近(输水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侧多孔板33和支撑于基端附近(输水方向的下 游侧)的下游侧多孔板34,这两个多孔板33、34以凸缘状支撑于支柱31,并且存在适当的距 离地分离配置。而且,两多孔板33、34均能够沿着支柱31的轴线方向滑动,在这两个多孔 板33、34之间安装有滤材。
[0036]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壳体1的内部的流路截面为圆形的方式将该壳体1构成为圆 筒状,收纳部10中划分有流路截面积大的大径部l〇a和流路截面积小的小径部10b。并且, 上述下游侧多孔板34以能够嵌入到小径部10b的程度的外径构成,另一方面,上游侧多孔 板33构成为,具有能够嵌入到大径部10a但无法嵌入到小径部10b的程度的外径。
[0037] 滤材2将绳状的滤材构成部20集中而构成整体,而且,各个滤材构成部20由芯线 21和向该芯线21的周边突出的环状的悬浮物捕捉材料22构成。构成滤材构成部20的芯 线21及悬浮物捕捉材料22采用了合成树脂,能够通过使用聚酯、尼龙、聚氯乙烯、聚偏二氯 乙烯等来获得适当的强度,但并未限定于此。另外,作为滤材构成部20,能够使用TBR (T 4匕' 一 r 一 > )株式会社制的K ^才2 -卜'' (注册商标)。
[0038] 并且,将上述那样的绳状的滤材构成部20的一端与上游侧多孔板33连接,将另一 端与下游侧多孔板34连接,从而能够将该滤材构成部20的长度方向设为与支柱31的轴线 方向(原水的输水方向)近似的方向而进行安装。因此,各个滤材构成部20配置成,相邻的 滤材构成部20相互之间具有适当间隔。此处,如上述那样,上游侧多孔板33与下游侧多孔 板34的外径不同,因此上述的间隔在上游侧多孔板33的附近大,而在下游侧多孔板34的 附近小,滤材2整体沿着输水方向处于疏密的状态。
[0039] 然而,构成滤材2的滤材构成部20的芯线21由上述那样的合成树脂构成,因此比 较具有柔软性,即使芯线21本身不伸缩,也能够通过上游侧多孔板33和下游侧多孔板34 的距离发生变化而在松弛的状态和张紧的状态之间变化(有时将其称为能够伸缩。)。因此, 在缩短了两多孔板33、34的距离的情况下,芯线21松弛,因此可使悬浮物捕捉材料22变为 接近的状态;相反,在增大了两者33、34的距离的情况下,芯线21张紧,因此可使悬浮物捕 捉材料22变为比较离散的状态。
[0040] 因此,在对原水进行过滤的情况(过滤操作时)下,缩短上游侧多孔板33和下游侧 多孔板34的距离而使悬浮物捕捉材料22接近来进行悬浮物的捕捉。此时,通过使滤材2 的一部分收纳于小径部l〇b,能够使原水切实地与滤材2 (特别是悬浮物捕捉材料22)接触, 因此使上述多孔板33、34向下游侧移动。相反,在清洗滤材2的情况(反洗时)下,期望各滤 材构成部20的间隔(特别是悬浮物捕捉材料22的间隔)扩大,因此,为了使滤材2向大径部 l〇a移动,使两多孔板33、34向上游侧移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在大径部10a和小 径部l〇b的中间形成有锥状的中间部10c,在过滤操作时,使滤材2的一部分(上游侧多孔板 33的附近)收纳于中间部10c,从而各个滤材构成部20的间隔沿着输水方向变化,因此能够 在上游侧捕捉比较大的悬浮物,而在下游侧捕捉细微的悬浮物。
[0041] 接着,说明支撑装置3的详细情况。图2是仅表示支撑装置3的图。如该图所示, 支柱31构成为圆棒状,在基端35刻有外螺纹。并且,在基端侧多孔板32的中央设有轴套 32a,在该轴套32a的内部刻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上述支柱31的基端35的外螺纹螺合而 使支柱31被支撑。而且,在上游侧多孔板33的中央也设有轴套33a,在其中央设有贯通孔, 通过从支柱31的前端36插通该贯通孔而使轴套33a被支撑。而且,下游侧多孔板34也同 样地在轴套34a设有贯通孔,支柱31插通该贯通孔从而使下游侧多孔板34被支撑。支柱 31具有适当的间隙地插通于在上游侧多孔板33及下游侧多孔板34的轴套33a、34a上设 置的贯通孔,两者33、34以沿着支柱31的轴线方向滑动自如的状态被支撑。另外,在支柱 31的适当位置设有凸缘状的止动件37,下游侧多孔板34 (或上游侧多孔板33)的滑动被限 制。
[0042] 另外,基端侧多孔板32、上游侧多孔板33及下游侧多孔板34分别构成为车轮状。 艮P,在中央设有轴套32a、33a、34a,并且与外周部32b、33b、34b之间通过连接部件32c、33c、 34c连接。该连接部件32c、33c、34c从轴套32a、33a、34a向外周部32b、33b、34b呈放射状 地配置,各个连接部件32c、33c、34c的中间较大地形成空隙部分,从而作为多孔板32、33、 34发挥功能。该多孔板32、33、34并未限定于这种形状,也可以贯穿圆形板状部件地设置多 个孔,只要在中央设有具备与轴套32a、33a、34a相同构造的贯通孔,则不限定其形状。
[0043] 由于上述那样的结构,因此基端侧多孔板32固定于支柱31的基端35,下游侧多孔 板34能够在基端侧多孔板32被固定的内侧(上侧)至上述止动件37之间滑动。因此,基端 侧多孔板32作为下游侧多孔板34的下游侧的止动件而发挥功能。而且,上游侧多孔板33 能够在支柱31的前端36至止动件37之间滑动。另外,实际上,在上游侧多孔板33和下游 侧多孔板34之间配置滤材2,因此上游侧多孔板33移动至止动件37这一情况是很少的。 而且,也可以设置能够安装于支柱31的前端36的帽38,以防止上游侧多孔板33从由支柱 31支撑的状态脱离。关于该帽38的安装,例如存在如下方法:通过在支柱31的前端36刻 设外螺纹、在帽38刻设内螺纹而进行螺合。
[0044]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工作方式。图3 (a)表示过滤操作时的状态,图3 (b)表 示反洗时的状态。由于是上述那样的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在过滤操作时,从上部的流入部 11流入原水,使原水通过壳体1的收纳部10,从而进行过滤。此时,上游侧多孔板33及下 游侧多孔板34沿着支柱31的轴线向下游侧(下侧)移动,滤材2基本收纳于小径部10b,一 部分处于达到中间部l〇c或大径部l〇a的状态。这样的上游侧多孔板33及下游侧多孔板 34的移动是除了因它们的自重而下降之外还借助原水的水压来实现的,但在过滤操作开始 前也可以人为地使其移动。无论利用任一种方法进行移动,上游侧多孔板33及下游侧多孔 板34的中央均由支柱31插通且进行支撑,因此其移动方向由支柱31限制,单纯地沿上下 方向移动(下降),从而能够将滤材2配置成所期望的状态。
[0045] 在反洗时,首先,在进行反洗之前,从壳体1排出全部原水。关于此时的排水,例如 具有如下方法:在中止原水的供给之后,打开设于壳体1的上部的通气阀4,使外部气体流 入到壳体1的内部。之后,使反洗水从排出部12流入,向壳体1的内部供给反洗水,直至达 到适当的水位。此时的反洗水的流入时也能够通过预先打开通气阀4来使反洗水容易地流 入。并且,在使反洗水流入至所期望的水位时停止反洗水的供给,在壳体1的内部存积反洗 水。
[0046] 如图3 (b)所示,反洗水的水位为壳体1的大径部10a的70%左右的高度,特别是 处于水面位于上游侧多孔板33的可进退范围内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使上游侧多孔板 33进退,使水中的滤材2振动,并且,上游侧多孔板33从水面浸没到水中,而且向上脱离水 面。通过该水面附近的上游侧多孔板33的进退,水面产生较大波浪起伏,向反洗水施加水 流,而且向反洗水输送空气,通过相互协同作用,能够除去滤材2所捕捉到的悬浮物。
[0047] (过滤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
[0048] 接着,说明过滤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 式相同,变更了支撑装置3。因此,图4表示支撑装置3。本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3使上游 侧多孔板33支撑(固定)于套部件5。套部件5由有底筒状的长条的圆筒部件构成,能够在 内部插通支柱31。使该套部件5的一端51开口,作为支柱31的插入口。而且,使另一端 52封闭(作为有底部),与支柱31的前端36抵接而使上述插通停止。
[0049] 因此,通过将套部件5安装于支柱31,该套部件5能够沿着支柱31的轴线方向进 退,而且,通过该部件5的进退,支撑(固定)于该部件5的上游侧多孔板33也能够进退。因 此,在反洗时,在使上游侧多孔板33进退的情况下,把持着套部件5的前端附近而使该套部 件5进退,从而其结果为,能够使上游侧多孔板33进退。关于套部件5的进退操作,例如, 作业者能够通过手工作业来进行,而且,也能够使驱动装置与套部件5的上端52连接来进 行。
[0050] 另外,在图4中,通过封闭的端部(有底部)52来限制套部件5能够下降(前进)的 范围,但也可以如上述那样地在支柱31上设有用于限制下游侧多孔板34的上升(后退)范 围的止动件37,因此将套部件5的两端51、52均开口,将下端51的前端与该止动件37抵接 的部位作为下降限制位置。而且,在以通过手工作业使套部件5进退为前提的情况下,能够 将套部件5的上端52设为易于把持的形状,或形成设置手柄的结构。
[0051] 在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中,容易进行反洗时的上游侧多孔板33的进退操作。 艮P,如图5所示,在反洗时,向壳体1供给反洗水直至达到适当水位,在该反洗水的水面附近 使上游侧多孔板33进退(振动),但此时,即使在上游侧多孔板33处于从水面浸没到水中的 状态的情况下,套部件5的上端52也充分地存在于水面上。因此,例如,在利用手工作业使 上游侧多孔板33进退的情况下,能够在把持着该套部件5的上端52的状态下使套部件5 进退,而避免该套部件5的上端52与反洗水接触。而且,即使在通过驱动装置进行进退的 情况下,其驱动传递部分也不会浸没于反洗水内。
[0052] 另外,作为用于使套部件5进退的驱动装置,例如可列举出如下装置:通过电动机 使曲轴旋转而将电动机的旋转转换成往复运动的装置、通过气缸直接使套部件5进退的装 置等。
[0053] 以上是表示过滤装置的一例的实施方式。关于滤材的反洗方法的实施方式,已经 在过滤装置的工作方式的说明中示出。即,在图3(b)或图5中,如图示那样,在壳体1的内 部存积适量反洗水,使上游侧多孔板33进退(升降)。此时,上游侧多孔板33的位置变化,相 对于此,下游侧多孔板34的位置不会发生较大变化,或通过止动件37来限制上升(后退), 使该下侧多孔板34与上游侧多孔板33之间的距离变长或缩短。因此,配置于两多孔板33、 34的中间的滤材2沿着长度方向张紧或松弛(伸缩),悬浮物捕捉材料22的间隔变化,从而 除去由该捕捉材料22所捕捉的悬浮物。
[0054] 另外,从悬浮物捕捉材料22除去后的悬浮物包含于反洗水中,与该反洗水一同从 壳体1排出。该排水通过与处理水不同的排水路径作为废弃用排水而被处理。
[0055]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上所述,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能够设为各种方式。例如, 作为壳体1的结构,划分为大径部l〇a、小径部10b及中间部10c,但只要过滤的状态良好, 也可以由相同直径构成。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反洗时,也能够存积反洗水而使上游侧多孔 板33在该水面附近进退,从而能够进行滤材的反洗。
[0056] 而且,同样地,在表示壳体1的图中,在小径部10b和排出部12的中间存在形成锥 状的区域,但这是为了明确设有基端侧多孔板32的状态,也可以不是这样的设置锥状构成 区域的结构。
[0057] 附图标记说明
[0058] 1 壳体
[0059] 2 滤材
[0060] 3支撑装置
[0061] 4通气阀
[0062] 5套部件
[0063] 10收纳部
[0064] 10a大径部
[0065] 10b小径部
[0066] 10c 中间部
[0067] 11流入部
[0068] 12排出部
[0069] 20各个滤材
[0070] 21 芯线
[0071] 22悬浮物捕捉材料
[0072] 31 支柱
[0073] 32基端侧多孔板
[0074] 32a基端侧多孔板的轴套
[0075] 32b基端侧多孔板的外周部
[0076] 32c基端侧多孔板的连接部件
[0077] 33上游侧多孔板
[0078] 33a上游侧多孔板的轴套
[0079] 33b上游侧多孔板的外周部
[0080] 33c上游侧多孔板的连接部件
[0081] 34下游侧多孔板
[0082] 34a下游侧多孔板的轴套
[0083] 34b下游侧多孔板的外周部
[0084] 34c下游侧多孔板的连接部件
[0085] 35支柱的一端(下端)
[0086] 36支柱的另一端(上端)
[0087] 37止动件
[0088] 51套部件的一端(下端)
[0089] 52套部件的另一端(上端)
【权利要求】
1. 一种过滤装置,具备能够对原水进行输水的筒状的壳体及滤材,所述滤材设于所述 壳体的内部,并具有芯线及向该芯线周围突出的悬浮物捕捉材料,所述过滤装置的特征在 于, 具备:基端侧多孔板,能够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游侧开口部附近;支柱,支撑于所述基 端侧多孔板,并将轴心沿着所述壳体内的输水方向配置;上游侧多孔板,以凸缘状支撑于所 述支柱并设成沿着所述支柱的轴心方向进退自如;及下游侧多孔板,配置于所述基端侧多 孔板和上游侧多孔板的中间,以凸缘状支撑于所述支柱并设成沿着所述支柱的轴心方向进 退自如, 所述滤材的芯线的一端与所述上游侧多孔板连接,所述芯线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游侧多 孔板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中, 所述支柱具备从上游侧端部覆盖适当范围的套部件,所述上游侧多孔板支撑于所述套 部件,设置成通过使所述套部件沿着轴线方向进行滑动而使所述上游侧多孔板进退自如。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中, 所述下游侧多孔板具备能够与所述支柱间隙配合的贯通孔,所述支柱具备对所述下游 侧多孔板的可进退位置进行限制的止动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形成为,下游侧的流路截面积小于上游侧的流路截面积。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在流路截面积小的下游侧流路和流路截面积大的上游侧流路的中间具备将 内部表面形成为锥状而成的中间流路。
6. -种滤材的反洗方法,是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中的滤材的反洗 方法,所述滤材的反洗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使反洗水从下游侧流入到所述壳体内, 将所述反洗水以处于适当水位的状态存积于所述壳体内, 强制性地使所述上游侧多孔板进退而使所述滤材伸缩。
【文档编号】B01D24/00GK104056474SQ201310504592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2日
【发明者】木下稔久, 福井宏海 申请人:Tbr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