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翻转式真空过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7432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曲面翻转式真空过滤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鼓内衬设有过滤介质,滤鼓外设置有密闭壳体的间歇式真空过滤机。
现有技术的间歇式真空过滤机,与过滤面在外的转鼓式连续真空过滤机相比,或与离心式过滤机相比,或与板框压滤机相比,尽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由于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价格低,几乎对不同性质的悬浮液都可适用,因此仍有很多的工厂企业在使用这种过滤机。这种传统过滤技术存在的不足是非常明显的,也是致命的,其最大的不足是设备单位过滤体积的过滤面积小,工人清除滤鼓内的滤饼工作劳动强度大,过滤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如能克服这些不足,间歇式真空过滤机的优点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悬浮液的范围广、设备单位过滤体积的过滤面积大、清除滤饼的劳动强度小、速度快、过滤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的间歇式真空过滤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在滤鼓内衬设过滤介质,滤鼓过滤面外围设置密闭外壳,滤鼓与外壳之间的密闭空间为真空滤液室,外壳上设置有滤液出口管(也是抽真空的接管),滤鼓的过滤面为曲面,过滤机主体可转动地支持在支座上,并通过机械机构驱动翻转。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滤鼓过滤面的底部为上凸球面。
机械机构为蜗轮蜗杆减速机构,最好是蜗轮蜗杆升角不大于6度可自锁的蜗轮蜗杆减速机构。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的间歇式真空过滤机相比,最为突出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滤鼓的过滤面由底部的上凸球面和周围的圆柱筒壁面构成,取代了现有技术的平面,并通过合理的组合,单位过滤体积的过滤面积,较之现有技术的间歇式真空过滤机增加了三倍。这是其一。其二,本实用新型清除滤鼓内的滤饼是采用翻转滤鼓清除其内滤饼的方法。滤鼓的翻转可通过手工驱动与滤鼓相联结的蜗轮蜗杆减速机构来实现,即为手工机械化,也可由电机驱动蜗轮蜗杆机构来实现。通过翻转滤鼓清除滤饼,较之已有技术由人工从滤鼓的上部往外清除滤饼,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大缩短了卸料时间,仅为已有技术卸料时间的六分之一。其三,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减速机构为蜗杆升角不大于6度,蜗轮可在任意角度自锁的蜗轮蜗杆机构,即滤鼓可在任何翻转位置停止,使过滤、洗涤、卸渣、更换过滤介质等操作都极为方便和安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了上述一、二两种技术措施,即滤鼓的过滤面由曲面取代平面,翻转滤鼓清除滤饼取代手工清除滤饼,使得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间歇式真空过滤机相比,在过滤体积相等,悬浮液和操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物料的能力增大了五倍。
本实用新型既克服了现有技术间歇式真空过滤机不足,即设备单位过滤体积的过滤面积小,卸渣的劳动强度大、速度慢,整机的生产能力低,又保持了现有技术间歇式真空过滤机的优点,即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价格低、处理料液的范围广,既能处理一切能用真空过滤机处理的悬浮液,更能处理不宜用外滤面转鼓真空过滤机处理的固含量高,粒度粗,固渣重度大的悬浮液,以及比重较大易沉降的物料。在生产中,如配备两台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间歇式真空过滤机,也可实现连续过滤。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着附图图面说明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进一步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滤鼓(3)的过滤面由底部的上凸球面和周围的圆柱筒壁面构成,滤鼓内衬设的过滤介质(1)为滤布,滤鼓过滤面的外围设置有密闭的外壳(6),外壳与滤鼓之间的密闭空间为真空滤液室,外壳上设置有滤液出口管(7),该出口管也是真空滤液室抽真空用的接管。过滤机主体通过其两端的支承轴可转动地支承在支座(9)上,一端的支承轴通过联轴器与蜗轮蜗杆减速机构(4)相连接,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蜗杆升角为5度,其蜗轮可在任何角度位置都能自锁。蜗轮蜗杆减速机构通过减速皮带轮付与电机(5)连接。悬浮液(2)从滤鼓上部注入滤鼓内,其液相穿过滤布和滤鼓上的滤孔进入密闭的真空滤液室,又从设置在外壳上滤液出口管排出机外,而滤渣截留在滤布上形成滤饼(8)。启动电机,使滤鼓翻转,滤饼则倒入下方的滤渣车上运走,过滤机的一个过滤周期结束。
本实用新型以乙炔生产过程排放的电石渣水混合废液分离进行了工业实验。生产为间歇操作,废液中固体浓度为60g/l,固体粒径最大可达30mm,最小为5μ。废液中固体主要成份为Ca(OH)2,易于沉降结块。在工业实验中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这种废液不宜采用外滤面转鼓真空过滤机,因为它不仅投资大,且不易将固渣吸至转鼓上;也不宜采用离心过滤机,因为粒径粗细太不均匀,在高速旋转下会产生强烈振动,也不宜采用板框压滤机,因为固体浓度高,板框装卸频繁,人工装卸劳动强度太大,自动装卸投资又太高,对于这种性能的固液混合物料的分离,只宜采用间歇真空过滤机,但传统的间歇式真空过滤机的卸渣劳动强度大,单位体积提供的过滤面积小。因此对于这种性能的物料,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曲面翻转式真空过滤机最为适宜。在实际的工业实验中,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滤液室的真空度为0.6~0.8,滤饼的含水量可降至45~35%,滤鼓翻转清渣时,滤饼成整块与滤布分离。
权利要求1.一种间歇式真空过滤机,滤鼓(3)内衬设有过滤介质(1),滤鼓的过滤面外围设置有密闭外壳(6),滤鼓与外壳之间的密闭空间为真空滤液室,外壳上设置有滤液出口管(7)(同时是抽真空的接管),其特征在于滤鼓的过滤面为曲面,过滤机主体可转动地支持在支座(9)上,并通过机械机构(4)驱动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过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滤鼓过滤面的底部为上凸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过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机械机构为蜗轮蜗杆减速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过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蜗轮蜗杆减速机构为升角不大于6度可自锁的蜗轮蜗杆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曲面翻转式真空过滤机,其主要技术特点是,滤鼓的过滤面为曲面,清除滤鼓内的滤饼是采用翻转滤鼓,使滤鼓内的滤饼倒出。本实用新型是传统的间歇式真空过滤机的一个新发展,既保持了传统间歇式真空过滤机的结构简单,适用悬浮液范围广的优点,又克服了其工人卸渣劳动强度大,生产能力低的不足。与传统的间歇式真空过滤相比,在过滤设备的过滤体积相等、物料性能和操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产能力增加了5倍。
文档编号B01D33/073GK2147034SQ9323805
公开日1993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16日
发明者杨靖霞, 王志圣 申请人:杨靖霞, 王志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