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氧离子纳米雾机芯及发生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147932阅读:来源:国知局
子纳米雾机芯的负氧离子纳米雾发生器,还包括有机身,所述机身包括有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1、进气通道2和防水腔3,所述驱动电机4设置于防水腔3内,所述电机转轴5、叶片组6、进水管7和纳米雾喷头组8设置于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内,所述进气通道2与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通过进气出口 14连通,所述进气出口 14设置于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的上侧,所述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上方设置有负氧离子纳米雾排出口 10,所述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下方设置有排水口 15。
[0036]机身分为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1、进气通道2和防水腔3,其中进气出口 14设置于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的上侧,避免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下部的积水流入进气通道2,对进气通道2供气的气栗起到保护作用;排水口 15可回收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下方积水,再通过水栗循环利用。
[0037]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内还设置有第一档板12,所述第一档板12设置于负氧离子纳米雾机芯与进气出口 14之间,所述第一档板12与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的内壁之间形成纳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内部的气体引入通道,所述气体引入通道的出口位于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的底端。
[0038]其中气体的流通方向从进气入口 11至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内的气体引入通道的出口,如图1中箭头所示。所述第一档板12可设置为三面挡板边缘与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的内壁连接,即只在底端存在气体引入通道的出口,更加有效地避免了水分进入进气通道2以及气栗;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在进气通道2的底部设置进气通道排水口 23用于排出进气通道2内的水分。
[0039]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内设置有第二档板13,所述第二档板13设置于负氧离子纳米雾机芯与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排出口 10之间。
[0040]所述第二档板13用于防止水流直接飞溅出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排出口 10,第二档板13可设置为只有一面挡板边缘与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的固定连接,即另外三面挡板边缘与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的内壁存在一定距离,在防止水流飞溅的同时保证有足够的气流流量带出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中生成的负氧离子纳米雾。
[0041]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档板13的下表面设置有凸起。
[004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对于电机转轴5竖直设置的实施例,其中第二档板13也可采用与电机转轴5连接的固定方式,如图5所示。
[0043]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内还设置有水加热管18和水温传感器17。
[0044]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内还设置有高位水位传感器20和低位水位传感器19。
[0045]参照图5,当高位水位传感器20检测到积水时则关闭加水口 16,当低位水位传感器19未检测到积水时则打开加水口 16。
[0046]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气通道2内还设置有空气加热管22和空气温度传感器21。
[0047]参照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其工作原理与第一具体实施例相同,其中电机转轴5为垂直放置,驱动电机4设置于设置于机身底部,纳米雾喷头组8的喷头具体位置位于积水水位上方;如图6所示,喷头分布于电机转轴5的周围;除此之外,还可在积水水位上方设置多层喷头。所述叶片组6的多个叶片可围成一个闭合的空腔(如图6所示)或带有多个空隙的空腔(如图7所示)。
[0048]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变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负氧离子纳米雾机芯,包括有纳米雾喷头组(8)和进水管(7),所述纳米雾喷头组(8 )与进水管(7 )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驱动电机(4 )、电机转轴(5 )以及设置于电机转轴(5 )上的叶片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纳米雾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雾喷头组(8)的喷头正对电机转轴(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纳米雾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组(6)包括有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围绕电机转轴(5 )呈中心对称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氧离子纳米雾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上设置有通孔和/或凸起。5.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负氧离子纳米雾机芯的负氧离子纳米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机身,所述机身包括有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进气通道(2 )和防水腔(3 ),所述驱动电机(4)设置于防水腔(3 )内,所述电机转轴(5 )、叶片组(6)、进水管(7)和纳米雾喷头组(8)设置于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内,所述进气通道(2)与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通过进气出口( 14)连通,所述进气出口( 14)设置于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的上侧,所述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上方设置有负氧离子纳米雾排出口( 10),所述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下方设置有排水口( 1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氧离子纳米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内还设置有第一档板(12 ),所述第一档板(12 )设置于负氧离子纳米雾机芯与进气出口(14)之间,所述第一档板(12)与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的内壁之间形成纳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内部的气体引入通道,所述气体引入通道的出口位于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的底端。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氧离子纳米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内设置有第二档板(13),所述第二档板(13)设置于负氧离子纳米雾机芯与纳米雾排出口(10)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氧离子纳米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内还设置有水加热管(18)和水温传感器(17)。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氧离子纳米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纳米雾生成室(I)内还设置有高位水位传感器(20 )和低位水位传感器(19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氧离子纳米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2)内还设置有空气加热管(22)和空气温度传感器(2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氧离子纳米雾机芯及发生器,其中机芯包括有纳米雾喷头组和进水管,所述纳米雾喷头组与进水管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驱动电机、电机转轴以及设置于电机转轴上的叶片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芯设置高速旋转的叶片组,将纳米雾喷头组产生的水流进一步进行冲击和离心,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用纳米雾喷头组能够产生更充分、颗粒体积更小的纳米雾及更多的负氧离子,无需提高纳米雾喷头组的制作工艺水平,相对减低了成本;并结合机芯结构设置机身内部结构,使得负氧离子纳米雾的排出的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负氧离子纳米雾机芯及发生器可广泛应用于纳米水领域、负氧离子领域。
【IPC分类】A61L9/22, B05B9/04, B05B15/04
【公开号】CN204816979
【申请号】CN201520488437
【发明人】胥常委
【申请人】胥常委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