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向流斜板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22071阅读:1267来源:国知局
上向流斜板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向流斜板沉淀池。
【背景技术】
:
[0002]1904年,美国人哈真(Hazen)提出了“理想沉淀理论”,此后,人们为了提高沉淀池沉淀效率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1945年甘布(Camp)提出了层格沉淀池的方案,但是,层格沉淀池由于排泥困难并没有得到推广和应用。20世纪60年代,博伊科特(Boycott)用试管进行血液沉淀速度测定时,发现将试管倾斜可加快沉淀。1964年汉逊(Hanson)发展为“斜管沉淀”的设计池型。1969年国内首先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开始进行试验研究,于1972年在武汉国棉一厂建成第一座规模20000m3/d的斜管沉淀池。同时,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又在上海浦东水厂技术改造工程中进行生产性试验,证明效果十分明显。按照理想沉淀池理论,在保持截留沉速和水平流速都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沉淀池的深度,就能相应的减少沉淀时间和缩短沉淀池的长度,该理论又称“浅层沉淀理论”。无论斜板沉淀池还是斜管沉淀池,其理论基础都是“浅层沉淀理论”。
[0003]现有的斜板沉淀池存在沉降后的清水在出水时夹带漂浮物,排泥结构复杂、排泥效果差,污泥容易被进水重新激起等问题。

【发明内容】

:
[0004]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出水时能避免夹带漂浮物且排泥结构简单、效果好的上向流斜板沉淀池。
[0005]—种上向流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布水器、进水管、出水管、排污管、斜板、集水槽、过滤装置;池体包括位于上方的沉淀区和沉淀区下方的污泥区,沉淀区和污泥区联通,在沉淀区一个端壁上部设有进水管,沉淀区另一个端壁上部设有出水管,由出水管向进水管的方向上污泥区截面宽度逐渐收窄并且深度逐渐加深,进水管端的污泥区底面低于出水管端的污泥区底面,进水管端的污泥区端壁下部设有排污管;在沉淀区和污泥区之间安装有布水器,布水器为篦子结构,通过设置布水器大大降低了进水管的水对底部污泥区造成的冲刷,有效避免重新激起污泥;沉淀区内设置有斜板,斜板上沿低于出水管;斜板上方设有集水槽,集水槽为上方敞口的槽体,集水槽长度方向与沉淀区长度方向平行,集水槽两侧壁上沿为锯齿状,沉淀后的清水由集水槽两侧壁的齿根处流入集水槽,并由集水槽流向出水管,沉淀区内的漂浮物则被锯齿状的侧壁挡在槽外;集水槽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的进水端联通,在集水槽与出水管的进水端之间设有过滤装置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0006]优选的,上向流斜板沉淀池内还设有隔板,隔板包括横置隔板和纵置隔板,纵置隔板沿长度方向将沉淀区一分为二,横置隔板与纵置隔板垂直相交,横置隔板将沉淀区分隔为多个段,横置隔板的倾斜方向与斜板一致且横置隔板板面上设有数个过水孔。通过隔板可以有效地安装固定斜板。
[0007]优选的,斜板向出水管方向倾斜。
[0008]优选的,池体外壁上设有纵横交织的加强筋。
[0009]优选的,过滤装置为滤网。
[0010]优选的,布水器的孔为斜孔,向污泥区两侧倾斜,对向两侧的斜孔能更加有效地降低进水对污泥区中部污泥的冲刷。
[00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侧壁为锯齿形的集水槽,使清水通过锯齿的齿根流入集水槽再流向出水管,阻挡了漂浮物直接流向出水管,同时在出水管入口设置过滤装置进一步降低了漂浮物和浮游生物、杂质等的流出;另外,篦子大大降低了进水对污泥的冲刷。
【附图说明】
:
[0012]附图1是一幅较佳实施方式的上向流斜板沉淀池沉淀区的立体示意图。
[0013]附图2是一幅较佳实施方式的上向流斜板沉淀池带有加强筋和支腿的立体示意图。
[0014]附图3是一幅较佳实施方式的上向流斜板沉淀池的主视示意图。
[0015]附图4是一幅较佳实施方式的上向流斜板沉淀池的俯视示意图。
[0016]附图5是一幅较佳实施方式的斜板的侧视示意图。
[0017]附图6是一幅较佳实施方式的斜板的立体示意图。
[0018]附图7是一幅较佳实施方式的布水器的主视示意图。
[0019]附图8是一幅较佳实施方式的布水器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0]图中:池体1、布水器2、进水管3、出水管4、排污管5、斜板6、集水槽7、沉淀区11、污泥区12、端壁13、端壁13'、隔板8、横置隔板81、纵置隔板82、过水孔811、加强筋14、斜孔21。
【具体实施方式】
:
[0021 ] 如图1?图8所示,一种上向流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1、布水器2、进水管3、出水管4、排污管5、斜板6、集水槽7、过滤装置;池体1包括位于上方的沉淀区11和沉淀区11下方的污泥区12,沉淀区11和污泥区12联通,在沉淀区11 一个端壁13上部设有进水管3,沉淀区11另一个端壁13'上部设有出水管4,由出水管4向进水管3的方向上污泥区12截面宽度逐渐收窄并且深度逐渐加深,进水管3端的污泥区12底面低于出水管4端的污泥区12底面,进水管3端的污泥区12端壁下部设有排污管5 ;在沉淀区11和污泥区12之间安装有布水器2,布水器2为篦子结构,通过设置布水器2大大降低了进水管3的水对底部污泥区12造成的冲刷,有效避免重新激起污泥;沉淀区11内设置有斜板6,斜板6上沿低于出水管4 ;斜板6上方设有集水槽7,集水槽7为上方敞口的槽体,集水槽7长度方向与沉淀区11长度方向平行,集水槽7两侧壁上沿为锯齿状,沉淀后的清水由集水槽7两侧壁的齿根处流入集水槽7,并由集水槽7流向出水管4,沉淀区7内的漂浮物则被锯齿状的侧壁挡在槽外;集水槽7的出水端与出水管4的进水端联通,在集水槽7与出水管4的进水端之间设有过滤装置(未图示)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0022]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向流斜板沉淀池内还设有隔板8,隔板8包括横置隔板81和纵置隔板82,纵置隔板82沿长度方向将沉淀区11 一分为二,横置隔板81与纵置隔板82垂直相交,横置隔板81将沉淀区11分隔为多个段,横置隔板81的倾斜方向与斜板6 —致且横置隔板81板面上设有数个过水孔811。通过隔板8可以有效地安装固定斜板6。
[0023]在本实施方式中,斜板6向出水管4方向倾斜。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池体1外壁上设有纵横交织的加强筋14,如附图4所示。
[0025]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为滤网。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布水器2的孔为斜孔21,向污泥区12两侧倾斜,对向两侧的斜孔21能更加有效地降低进水对污泥区12中部污泥的冲刷。
【主权项】
1.一种上向流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布水器、进水管、出水管、排污管、斜板、集水槽、过滤装置;池体包括位于上方的沉淀区和沉淀区下方的污泥区,沉淀区和污泥区联通,在沉淀区一个端壁上部设有进水管,沉淀区另一个端壁上部设有出水管,由出水管向进水管的方向上污泥区截面宽度逐渐收窄并且深度逐渐加深,进水管端的污泥区底面低于出水管端的污泥区底面,进水管端的污泥区端壁下部设有排污管;在沉淀区和污泥区之间安装有布水器,布水器为篦子结构;沉淀区内设置有斜板,斜板上沿低于出水管;斜板上方设有集水槽,集水槽为上方敞口的槽体,集水槽长度方向与沉淀区长度方向平行,集水槽两侧壁上沿为锯齿状,集水槽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的进水端联通,在集水槽与出水管的进水端之间设有过滤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向流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上向流斜板沉淀池内还设有隔板,隔板包括横置隔板和纵置隔板,纵置隔板沿长度方向将沉淀区一分为二,横置隔板与纵置隔板垂直相交,横置隔板将沉淀区分隔为多个段,横置隔板的倾斜方向与斜板一致且横置隔板板面上设有数个过水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向流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斜板向出水管方向倾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向流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池体外壁上设有纵横交织的加强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向流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过滤装置为滤网。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上向流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布水器的孔为斜孔,向污泥区两侧倾斜。
【专利摘要】一种上向流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布水器、进水管、出水管、排污管、斜板、集水槽、过滤装置;池体包括沉淀区和沉淀区下方的污泥区,由出水管向进水管的方向上污泥区截面宽度逐渐收窄并且深度逐渐加深;在沉淀区和污泥区之间安装有布水器,布水器为篦子结构;沉淀区内设置有斜板;斜板上方设有集水槽,集水槽两侧壁上沿为锯齿状;集水槽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的进水端联通,在集水槽与出水管的进水端之间设有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侧壁为锯齿形的集水槽,使清水通过锯齿的齿根流入集水槽再流向出水管,阻挡了漂浮物直接流向出水管,同时在出水管入口设置过滤装置进一步降低了漂浮物和浮游生物、杂质等的流出;篦子大大降低了进水对污泥的冲刷。
【IPC分类】B01D36/04
【公开号】CN205031981
【申请号】CN201520480137
【发明人】蒋志平, 姜继, 杨学文
【申请人】江苏绿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7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