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式气流分离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1215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螺旋式气流分离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中的气流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
在吸尘器领域中空气和灰尘的分离一向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部分,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快速有效的分离灰尘和空气,现有应用的气流分离机构结构比较复杂,分离效果有待提闻。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了上述所说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分离效果较好的螺旋式气流分离机构。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式气流分离机构,包括进气口,集中分流器,分流导管,气流旋转区,气流分离管,气流导出管和出气口,集中分流器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上端与进气口相连,环绕其侧壁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若干分流导管,分流导管由直管、弯管和倾斜管组成,气流旋转区上端为中空圆柱形结构,下端为中空圆台形结构,气流旋转区上端与分流导管底部连接,固接于气流旋转区内部中心的气流分离管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挡板和下挡板,气流分离管侧壁设有通孔,底部伸出气流旋转区并与底部设有出气口的气流导出管相连,各分流导管的间距相等。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空气和灰尘的混合气流从最上方的进气口进入,经过集中分流器后进入分流导管并产生一股股带有角度的气流,气流在进入到气流旋转区后持续旋转,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会使灰尘沿着气流旋转区的内壁高速旋转,然后随着地心引力逐渐下沉,最后沉积在气流旋转区的底部,此时分离出来的干净空气会通过气流分离管上的通孔流入到与之相连的气流导出管,最后通过出气口排出,其中上挡板起到引流作用,下挡板可保护通孔不被灰尘堵塞。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分离效果较好。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简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包括进气口 1,集中分流器2,分流导管3,气流旋转区4,气流分离管5,气流导出管6和出气口 7,集中分流器2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上端与进气口 I相连,环绕其侧壁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若干分流导管3,分流导管3由直管、弯管和倾斜管组成,气流旋转区4上端为中空圆柱形结构,下端为中空圆台形结构,气流旋转区4上端与分流导管3底部连接,固接于气流旋转区4内部中心的气流分离管5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挡板9-1和下挡板9-2,气流分离管5侧壁设有通孔8,底部伸出气流旋转区4并与底部设有出气口 7的气流导出管6相连,各分流导管3的间距相等。工作时空气和灰尘的混合气流从最上方的进气口 I进入,经过集中分流器2后进入分流导管3并产生一股股带有角度的气流,气流在进入到气流旋转区4后持续旋转,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会使灰尘沿着气流旋转区4的内壁高速旋转,然后随着地心引力逐渐下 沉,最后沉积在气流旋转区4的底部,此时分离出来的干净空气会通过气流分离管5上的通孔8流入到与之相连的气流导出管6,最后通过出气口 7排出。
权利要求1.ー种螺旋式气流分离机构,包括进气ロ(1),集中分流器(2),分流导管(3),气流旋转区(4),气流分离管(5),气流导出管(6)和出气ロ(7),其特征是集中分流器(2)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上端与进气ロ( I)相连,环绕其侧壁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若干分流导管(3),分流导管(3)由直管、弯管和倾斜管组成,气流旋转区(4)上端为中空圆柱形结构,下端为中空圆台形结构,气流旋转区(4)上端与分流导管(3)底部连接,固接于气流旋转区(4)内部中心的气流分离管(5)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挡板(9-1)和下挡板(9-2),气流分离管(5)侧壁设有通孔(8),底部伸出气流旋转区(4)并与底部设有出气ロ(7)的气流导出管(6)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螺旋式气流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各分流导管(3)的间距相等。
专利摘要一种螺旋式气流分离机构,包括进气口,集中分流器,分流导管,气流旋转区,气流分离管,气流导出管和出气口,集中分流器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上端与进气口相连,环绕其侧壁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若干分流导管,分流导管由直管、弯管和倾斜管组成,气流旋转区上端为中空圆柱形结构,下端为中空圆台形结构,气流旋转区上端与分流导管底部连接,固接于气流旋转区内部中心的气流分离管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挡板和下挡板,气流分离管侧壁设有通孔,底部伸出气流旋转区并与底部设有出气口的气流导出管相连,各分流导管的间距相等。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分离效果较好。
文档编号B04C3/00GK202410852SQ20112047972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乔松, 包海默, 张学武 申请人:大连民族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