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5240发布日期:2019-06-28 23:12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测试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生产领域,特别是用于实现高测试效率和高良率的测试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不断的减少而取代人工的各类设备不断的增加。由于各种自动化设备是只针对不同的生产工艺开发的,这就导致了不同设备的故障率和生产效率不相同,从而导致了整条产线匹配难度较大,并且会产生个别环节的异常导致整条产线的生产异常。

此外,各种针对不同的生产工艺的自动化设备组合而成的产线会面临产品由于各个生产工艺的良率问题的叠加,而造成良率不高的问题。

因此,存在对于改进的能够实现高生产效率和高良率的产线系统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产线,其能够实现组合不同测试工序的测试产线的高测试效率和高良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测试产线,通过在同一产线段布置根据具体的测试工序确定的数目的测试设备,可以保证整个产线的顺利运转,实现测试产线的高测试效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测试产线,通过筛选设备将不符合测试工序的标准的产品移除,可以实现测试产线的高良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测试产线,通过在各个测试工序应用相同或者不同的测试项目,可以实现具有复杂测试工序的产品的测试。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测试产线,通过针对每个测试项目筛选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可以针对组合不同测试项目的测试产线实现高测试效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测试产线,通过基于测试工序和测试项目确定各个产线段中的测试设备的数目,可以最优地适配各个产线段所处的测试工序和应用的测试项目,从而实现整条产线的最优配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测试产线,通过根据各个测试项目之间的效率差异来确定每个产线段的测试设备的数目,从而保证整个产线的测试效率的平衡。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测试产线,通过测试设备可拆卸地安装到产线段,可以根据具体测试计划,自动增加或减少每个产线段的测试设备的数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测试产线,通过筛选设备的更换机制保证经过每一测试项目之后,要由下一测试项目测试的产品都是符合之前测试项目的标准的产品,可以实现整个测试产线的最大利用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测试产线,通过自动发料设备按照产线的单一测试效率自动发料,可以相应地减小了产线人员的数目,提高了整个测试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产线,包括第一产线段,所述第一产线段包括:一台或多台用于第一测试工序的第一测试设备;和,第一筛选设备,用于移除不符合第一测试工序的标准的产品。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所述第一测试工序应用第一测试项目,且,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的数目基于所述第一测试工序和所述第一测试项目确定。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进一步包括与第一产线段串联连接的第二产线段,所述第二产线段包括:一台或多台用于第二测试工序的第二测试设备;和,第二筛选设备,用于移除不符合第二测试工序的标准的产品。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所述第二测试工序应用第二测试项目,所述第二测试项目与所述第一测试项目相同或者不同;和,所述第二测试设备的数目基于所述第二测试工序和所述第二测试项目确定。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第一测试设备的数目与第二测试设备的数目的比值基于第一测试项目和效率与第二测试项目的效率的比值确定。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第一产线段;和/或,所述第二产线设备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第二产线段。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所述第一产线段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二产线段串联连接。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所述第一筛选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一更换机制,用于将不符合第一测试项目的标准的产品更换为符合所述第一测试项目的标准的产品;和/或,所述第二筛选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更换机制,用于将不符合第二测试项目的标准的产品更换为符合所述第二测试项目的标准的产品。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进一步包括:自动发料设备,配置为基于所述测试产线的整体测试效率自动匹配发料速度。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所述产品具有标识;和,所述每个产线段中的每台测试设备包括所述标识的跟踪单元,用于在所述测试产线的运行过程中记录所述产品的测试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测试产线可以实现组合不同测试工序的产线系统的高测试效率和高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的单个产线段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的整体布局实例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拼板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拼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拼板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介模块安置于支撑板的顶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介模块安置于支撑板的底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介模块的整体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介模块连接到摄像模组的整体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介模块连接到摄像模组的另一整体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设备对测试拼板上安置的摄像模组进行测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公开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不限于字面的含义,而是仅由本发明人使用以使得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发明。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明显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如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物所定义的限制本发明的目的而提供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

在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实施例的目的且不意在限制。如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示例外。另外将理解术语“包括”和/或“具有”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所述的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而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的存在或者附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公开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在这里使用的术语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术语相同的含义,只要不是不同地限定该术语。应当理解在通常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具有与现有技术中的术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

【产线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产线系统,包括第一产线段,所述第一产线段包括:一台或多台用于第一生产工序的第一生产设备;第一筛选设备,用于移除不符合第一生产工序的标准的第一产品。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可以在同一产线段布置任意数目的生产设备,这样,可以根据具体的生产工序确定生产设备的数目,从而保证整个产线的顺利运转,实现产线系统的高生产效率。此外,通过第一筛选设备将不符合第一生产工序的标准的产品移除,可以确保接下来的进程中仅处理符合第一生产工序的标准的产品,从而实现产线系统的高良率。

在上述产线系统中,进一步包括与第一产线段串联连接的第二产线段,所述第二产线段包括:一台或多台用于第二生产工序的第二生产设备;第二筛选设备,用于移除不符合第二生产工序的标准的第二产品。

在上述产线系统中,第一生产工序应用第一生产工艺,且第二生产工序应用于第二生产工艺。第一生产工艺可以与第二生产工艺相同,或者第一生产工艺可以与第二生产工艺不同。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生产工序主要指的是各个产线段在整条产线上的序列位置关系,比如第一生产工序可以指在整条产线上的第一个生产工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第一生产工序和第二生产工序可以指产线上的任意工序,而并不仅限于产线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工序。

另外,生产工艺指的是在产线的该特定生产工序所采用的生产工艺,也可以认为是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具体生产步骤。也就是说,生产工序的概念主要聚焦于产线上的排布序列关系,而生产工艺的概念主要聚焦于产线上的某个具体生产步骤。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可以包括用于不同生产工艺的生产设备,用于实现具有复杂工艺的产品的生产。此外,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第一生产设备和第二生产设备的数目可以根据第一生产工艺和第二生产工艺各自确定。这样,由于每个产线段包括基于生产工艺确定的数目的生产设备,并且通过筛选设备移除不符合生产工艺标准的产品,在经过第一生产工艺和第二生产工艺之后,所得到的产品是符合第一生产工艺和第二生产工艺两者的标准的产品。这样,即使针对组合不同生产工艺的产线系统,也可以实现产线系统的高生产效率和高良率。

所以,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每个产线段所包括的生产设备的数目可以根据生产工序和生产工艺两者来综合确定。

由于如上所述,每个生产工序中,应用的生产工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生产工艺相同时,可能每个产线段所包括的生产设备的数目仅由生产工序来确定。而当每个生产工序都应用了不同的生产工艺时,也可能每个产线段所包括的生产设备的数目仅由生产工艺来确定。因此,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确定各个产线段中的生产设备的数目是为了最优地适配各个产线段所处的生产工序和采用的生产工艺,从而实现整条产线的最优配置,而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具体方式。

并且,第一生产设备的数目与第二生产设备的数目的比值基于第一生产工艺和效率与第二生产设备的效率的比值确定。

也就是说,当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用于实现两个或更多生产工艺的产品生产时,每个产线段的生产设备的数目除了根据各个生产工艺的特点确定之外,也可以根据各个生产工艺之间的效率差异来确定每个产线段的生产设备的数目,从而保证整个产线的生产平衡。

例如,假设第一生产工艺对产品的生产时间为t1,且第二生产工艺对产品的生产时间为t2,并且t1和t2满足t1=2t2。那么,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假设第一产线段中第一生产设备的数目为m,且第二产线段中第二生产设备的数目为n,则可以设置m和n满足n=2m的关系。这样,可以保证当产线系统投入使用时,第一产线段的产出可以与第二产线段的产出相等,从而实现产线系统的整体的高生产效率。

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生产工艺的各个工序的效率的不同来设置单个产线段的设备的数目,从而保证产品整体的生产效率的平衡。

基于以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需要保证整个产线的每个产线段中的设备数目可调整,并且也要保证产线系统的各个产线段可调整。因此,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第一产线段中的每个第一设备可拆卸地连接,且第二产线段中的每个第二设备可拆卸地连接。并且,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第二产线段可拆卸地与第一产线段串联连接。

此外,除了考虑产线整体的生产效率平衡以外,还可以根据产线的总体产量因素来确定设备的数目。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可以根据排产计划,自动增加或减少每个产线段的生产设备的数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改变每个产线段的生产设备的数目时,不必须将不生产的设备从相应产线段拆下并移除,也可以仅是停止运行不生产的设备。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第一筛选设备和/或第二筛选设备进一步包括更换机制,用于将不符合第一生产工艺/第二生产工艺的标准的第一/第二产品更换为符合标准的产品。

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也可以指同一产品在整体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中间产品。这样,当同一产品需要经过多个生产工艺才能得到最终成品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可以实现同工序下的产品的统一筛选和不良品更换。因此,经过每一产线段的都是符合相应生产工艺的标准的产品,而最终产品必然是符合各个生产工艺的标准的成品,显著提高了产线系统所生产的的产品的良率。

另外,因为可以保证经过每一生产工艺之后,要由下一生产工艺处理的产品都是符合之前生产工艺的标准的中间品,可以保证不会浪费下一生产工艺的生产能力,从而保证了整个产线系统的最大利用率。

例如,可以采用自动筛料机,对每个生产工序的产品进行测试,并将不符合生产工序的要求判定为故障产品。此后,可以通过对故障产品进行标识,自动地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更换为符合要求的产品。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的单个产线段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单个产线段包括沿着产线排列的多台生产设备,例如如图1所示的8台生产设备。这8台设备沿着产线在产线的两侧分别串行排列,并且在这8台设备沿着产线的下游,放置筛选设备。这里,图1所示的8台生产设备是按照该产线段的实际生产工序和生产工艺确定的一个示例,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数目的设备。并且,同样是按照产线段的具体情况,设备可以沿着产线的一侧排列,而并非沿着产线的两侧排列。此外,这8台设备可以同时并行处理8件产品,或者也可以每两台设备并行处理两件产品,或者以其它的方式。总之,具体的产品处理方式需要由具体的生产工序和生产工艺确定,并不一定该产线段的全部生产设备都以并行方式同步处理产品。

此外,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每个产线段实现串行连接,在每个产线段上经由相应生产工艺的产品在整条产线上串行流转。因此,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每个产线段之间独立设置,例如可通过接驳台等中间设备相互串联连接,从而保证了每个生产工序的独立性。这样,即使单个工序出现异常,也可以不影响整体产线的生产。

并且,在每个产品段中,可以按照需要设置不同数目的生产设备,例如,可以通过接驳机将各个设备相互串联。除了可以根据不同生产工艺灵活配置产线系统之外,也可以防止由于单个设备的异常维修等影响整个产线系统的运行,例如,造成产线系统的生产不平衡等。

如上所述,在调整产线段中的设备数目时,不必须将设备从产线中卸下并移除,而可以仅是停止设备的运行。同样,在更换产线段中的故障设备时,也可以先停止故障设备的运行,然后再进行设备的更换。因此,为了保证整条产线的顺利运行,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每个产线段中优选地采用冗余设计,即,在每个产线段中预先设置多于正常工作数目所需的设备,这样,就可以保证在上述情况下,仍然能够不中断产线的正常运行。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进一步包括自动发料设备,该自动发料设备优选地基于整条产线的生产效率自动匹配发料速度。

如上所述,因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可以保证整条产线在生产效率上的匹配,因此,对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的自动发料设备来说,不需要像现有产线那样仅能够匹配每个产线站位的最低生产效率,从而造成效率较高的产线站位的产能限制。或者,在现有的产线中,由于各个站位的生产效率的不匹配,可能需要人工调整发料设备的发料速度。但是,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自动发料设备可以按照产线的单一生产效率自动发料,而不需要人工调整,这也相应地减小了产线人员的数目,提高了整个产线的自动化生产程度。

与自动发料设备类似,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可以进一步包括自动收料设备,并且,该自动收料设备的收料速度同样可以根据整条产线的生产效率进行匹配。自动收料设备的运行与自动发料设备类似,在这里为了避免冗余便不在赘述。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的整体布局实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在其一个布局实例中,共包括三个产线段,即图2所示的站1、站2和站3。并且,每个产线段中布置有多台生产设备,以及在这些生产设备的下游的筛料机。每个产线段中的生产设备的数目并非固定的,而是如上所述,按照生产工序和生产工艺具体确定。各个产线段中的生产设备的数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图2中所示的站1包括8台生产设备,站2包括6台生产设备。并且,站2包括6台生产设备,且站3与包括6台生产设备。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站2的生产设备和站3的生产设备的数目虽然相同,但是都是基于该产线段具体的生产工序和生产工艺所确定的,并非仅是简单的设置了相同数目的生产设备。

此外,如图2所示,在整个产线段的最上游设置有发料机,而在整个产线段的最下游设置有收料机。因为每个产线段的生产设备的下游都设置有筛料机,从而保证通向下一产线段的产品都是符合上一产线段的生产标准的产品,因此,整个产线的收料机最后收集到的产品也是全部符合上述三个产线段各自的生产标准的产品,从而使得最后收集到的产品为合格产品。

下面,将对具有图2所示的产线整体布局的产线系统的操作步骤进行描述。

步骤1,把待生产的物料放置到发料机料仓,发料机自动根据整条产线的生产情况自动进行发料。

步骤2:发料机过来的该批次的物料经过站1时,对自动流转过来的物料进行生产。

步骤3:筛料机根据站1生产结果,对ng物料进行筛除并且补充ok物料。使得整条产线后续的生产保持100%的ok。

步骤4:自动送料机构把站1生产后又经过筛料机后的产品流转到站2。

步骤5:站2根据自动流转过来的物料进行生产。

步骤6:根据站2生产结果,对ng物料进行筛除并且补充ok物料。使得整条产线后续的生产保持100%的ok。

步骤7:自动送料机构把站2生产后又经过筛料机后的产品流转到站3。

步骤8:站3根据自动流转过来的物料进行测试生产。

步骤9:根据站3生产结果,对ng物料进行筛除并且补充ok物料。使得整条产线后续的生产保持100%的ok。

步骤10:把最终生产完成的产品用收料机进行收取,完成整条产线生产。

这里,各个筛料机可以预先将经过各个产线段的符合标准的产品保留在筛料机处,从而用于将之后的生产中补充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例如,当第一批次的物料经过各个站时,并不将符合标准的物料全部流转到下一站中,而是将部分符合标准的物料保存在筛料机处。这样,当下一批次的物料到来时,就可以以预先保存的ok物料来补充ng物料。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可以进一步采用堆栈设计,即,将如图2所示的整个产线系统进一步作为堆栈设计的单元,将多个产线系统进行串行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产线系统。这样,经过堆栈设计的产线系统可以保证每个堆栈的最优效率匹配,并且能够实现工序和工艺更复杂的系统操作。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每个产线段中的每台设备都可以具有二维码或者其它产品标识的跟踪功能,从而在产线的运行过程当中记录每个产品的生产信息,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能够减小产线员工的数目,提高了产线整体的自动化程度。并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提高了产线对异常的应对能力,降低了单一设备故障对于产线的整体运行的影响。

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中,每个产线段的设备可以用于多种用途,除了常规的生产用途之外,也可以用作成品的测试用途。例如,对于摄像模组来说,产线中的生产设备可以用于摄像模组的模塑、封装、光轴调整等各个生产工序,从而组装出成品的摄像模组。此外,产线中的生产设备也可以是测试设备,用于对成品的摄像模组进行测试。每个生产工序中的测试设备可以是对摄像模组的不同光学参数进行测试,从而保证完成组装的摄像模组达到产品的品质要求。

例如,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应用于摄像模组的组装时,产线的具体工序可以为感光芯片的贴装、镜座的贴装或者镜座的模塑以及镜头的安装等。可以按照各个工序以及工序之间的关系来协调每个产线段的生产设备的数目,从而使得整个产线能够实现一次性的多个摄像模组的组装。

具体来说,可以将待生产的物料,具体地摄像模组的基板放置到自动发料设备中,自动发料设备将多个基板布置为一组在产线上流转,例如,可以一次性布置4个基板。然后,将这4个基板流转到第一产线段,在第一产线段例如包括4台用于贴装感光芯片的芯片贴装设备。在完成感光芯片的贴装之后,由筛选设备移除不符合芯片贴装工序的标准的产品。接下来,将4个贴装了感光芯片的基板流转到第二产线段,在第二产线段包括用于贴装镜座的镜座贴装设备,或者用于模塑镜座的镜座模塑设备。假定在第一产线段,芯片贴装设备贴装芯片的时间为t1,在第二产线段的镜座贴装设备贴装镜座的时间为t2,且t2=2t1,。那么,为了维持整个产线的生产效率平衡,则在第二产线段应该布置2台用于贴装镜座的镜座贴装设备。或者,同样假定在第一产线段的芯片贴装设备贴装芯片的时间为t1,但是在第二产线段的镜座模塑设备模塑镜座的时间为t3,且t3=4t1。那么,为了维持整个产线的生产效率平衡,则在第二产线段应该布置1台用于模塑镜座的镜座模塑设备。

最后,将2个贴装了镜座的摄像模组或者1个模塑了镜座的摄像模组流转到第三产线段,在第三产线段包括用于安装镜头的镜头安装设备。并且类似地,基于镜头安装工序中具体的镜头安装工艺来确定镜头安装设备的数目。例如,可以采用螺纹耦合的方式将镜头安装在镜座中,也可以采用点胶的方式将镜头安装在镜座中。相应的,基于螺纹耦合或者点胶的工艺的具体生产效率,来确定第三产线段中的镜头安装设备的数目。

这样,通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组装产线,可以平衡组装过程中的各个工序的生产效率,使得整个产线的生产效率达到最佳。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特别适用于需要对产品进行批量处理的产线,在经过各个产线段的生产效率的平衡匹配之后,获得各个批次的符合产品良率要求的成品。

【测试产线】

上面已经提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除了用于产品的生产以外,也可以用于生产完成的产品的测试,即,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可以用作测试产线。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产线,包括第一产线段,该第一产线段包括:一台或多台用于第一测试工序的第一测试设备;第一筛选设备,用于移除不符合第一测试工序的标准的产品。

另外,在上述测试产线中,进一步包括第二产线段,该第二产线段包括:一台或多台用于第二测试工序的第二测试设备;第二筛选设备,用于移除不符合第二测试工序的标准的产品。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产线中,除了具体用于以测试设备对成品进行测试以外,经过每个产线段得到的筛选合格后的产品也是相同的产品,而不像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是处于不同阶段的中间品。即,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产线中,在经过多个产线段之后,成品进行了每个产线段对应的各项测试,从而得到了符合各项测试标准的成品。但是,该成品的形态在各个产线段中并没有任何变化。以摄像模组的测试为例,各个产线段的测试仅是为了测试组装完成的摄像模组是否满足所需的光学性能及其他性能,但是对于组装完成的摄像模组的结构并没有任何改变。

同样的,在测试产线中,每个测试工序可以应用相同的测试项目,也可以应用不同的测试项目,也就是说,测试工序和测试项目之间的关系与之前提到的生产工序和生产工艺之间的关系相类似。

具体来说,测试工序指的是某个产线段在对产品测试的整条测试产线中所处的序列位置。同样以摄像模组的测试为例,假设摄像模组包括成像的清晰度和光轴的准直度这两项具体的测试项目。例如,如果通常是先测试光轴的准直度再测试成像的清晰度,那么光轴的准直度的测试则属于第一测试工序,而成像的清晰度的测试则属于第二测试工序。

当测试摄像模组的成像的清晰度时,需要通过摄像模组对特定的成像对象,例如标板进行成像,然后分析所成的图像,从而检查摄像模组的成像的清晰度是否符合标准。因此,在这项测试当中,需要光源、标板等其它设备。而在测试光轴的准直度时,可能所需的测试设备就会相对简单。因此,如上所述,为了匹配整条产线的测试效率的平衡,则在第一测试工序中所布置的第一测试设备的数目要小于在第二测试工序中所布置的第二测试设备的数目。

另外,当对摄像模组进行批量测试时,例如,将多个摄像模组布置在一个拼版上,并对拼版上的每个摄像模组进行测试。在成像的清晰度的测试过程当中,由于需要光源,并且为了保证成像的清晰度的测试的正确性,每个光源应该严格对应于一个需要测试的摄像模组。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无法一次对于整个拼版上的摄像模组进行测试,而需要分两次完成测试,例如,一次测试上半部分,一次测试下半部分。又或者,类似于光的扫描方式,进行逐行测试或者隔行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多个测试工序来进行同一测试项目的测试。以上面所述的为例,可能在第一测试工序中测试光轴的准直度,并且在第二测试工序和第三测试工序中都进行成像的清晰度的测试。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产线中,同样需要根据测试工序和测试项目来确定每个产线段中的测试设备的数目。另外,也要根据各个产线段中的测试项目的测试效率的不同来调节各个产线段中的测试设备的数目之间的比例,从而实现整条测试产线的测试效率的总体平衡。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多个产线段的测试项目相同时,实际上该多个产线段所布置的测试设备也是可以是相同的。但是,如果多个产线段中的测试项目还可以分为不同阶段,那么可能应用于同一测试项目的不同阶段的测试设备也不同。

此外,针对测试产线的其它细节,与之前关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系统所描述的基本相同,关于上述产线系统所描述的内容也可以通过适配测试产线,而应用于测试产线中。

并且,单个测试产线段和整条测试产线的配置也与之前图1和图2所示的类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产线,包括第一产线段,所述第一产线段包括:一台或多台用于第一测试工序的第一测试设备;和,第一筛选设备,用于移除不符合第一测试工序的标准的产品。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所述第一测试工序应用第一测试项目,且,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的数目基于所述第一测试工序和所述第一测试项目确定。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进一步包括与第一产线段串联连接的第二产线段,所述第二产线段包括:一台或多台用于第二测试工序的第二测试设备;和,第二筛选设备,用于移除不符合第二测试工序的标准的产品。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所述第二测试工序应用第二测试项目,所述第二测试项目与所述第一测试项目相同或者不同;和,所述第二测试设备的数目基于所述第二测试工序和所述第二测试项目确定。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第一测试设备的数目与第二测试设备的数目的比值基于第一测试项目和效率与第二测试项目的效率的比值确定。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第一产线段;和/或,所述第二产线设备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第二产线段。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所述第一产线段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二产线段串联连接。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所述第一筛选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一更换机制,用于将不符合第一测试项目的标准的产品更换为符合所述第一测试项目的标准的产品;和/或,所述第二筛选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更换机制,用于将不符合第二测试项目的标准的产品更换为符合所述第二测试项目的标准的产品。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进一步包括:自动发料设备,配置为基于所述测试产线的整体测试效率自动匹配发料速度。

在上述测试产线中,所述产品具有标识;和,所述每个产线段中的每台测试设备包括所述标识的跟踪单元,用于在所述测试产线的运行过程中记录所述产品的测试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产线通过在同一产线段布置根据具体的测试工序确定的数目的测试设备,可以保证整个产线的顺利运转,实现测试产线的高测试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产线通过在各个测试工序应用相同或者不同的测试项目,可以实现具有复杂测试工序的产品的测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产线通过针对每个测试项目筛选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可以针对组合不同测试项目的测试产线实现高测试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产线通过基于测试工序和测试项目确定各个产线段中的测试设备的数目,可以最优地适配各个产线段所处的测试工序和应用的测试项目,从而实现整条产线的最优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产线通过根据各个测试项目之间的效率差异来确定每个产线段的测试设备的数目,从而保证整个产线的测试效率的平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产线通过测试设备可拆卸地安装到产线段,可以根据具体测试计划,自动增加或减少每个产线段的测试设备的数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产线通过筛选设备的更换机制保证经过每一测试项目之后,要由下一测试项目测试的产品都是符合之前测试项目的标准的产品,可以实现整个测试产线的最大利用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产线通过自动发料设备按照产线的单一测试效率自动发料,可以相应地减小了产线人员的数目,提高了整个测试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测试拼版的概念】

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离不开图像采集功能,因此,高性能的摄像模组的使用也增长很快。

目前,摄像模组在生产中还有很多不安定因素,制造完成的摄像模组不能直接被安装于使用设备中。那么每一个摄像模组都需要被进行不同性能指标的测试,对于不满足要求的摄像模组则不能被使用。对于生产厂家而言,产品的良率是非重要,出货产品的良率更是关键。所以在摄像模组的生产中,基本是采取全部产品进行全部测试。这就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降低了生产效率。

传统的摄像模组生产过程中,采取每个摄像模组依次进行各种测试。也就是说,对于大数量的产品而言,测试还是单独进行的。但是目前生产制造中也趋向于批量化的生产,那么传统的摄像模组测试不能满足批量制造的需求。另外,传统的测试中,都是将摄像模组接入测试设备或者测试环境中,在测试结束后,再把摄像模组取回。而且,需要测试项目数量也是较多的,反复地对摄像模组进行摘取和接断必然会对摄像模组造成不良影响。再考虑到时间成本,每个测试中将摄像模组单独的接入和断开都会影响效率。特别是,传统中每个摄像模组的测试还需要人工,人工的完成接入和摘取的操作,主动的来维护测试环境。这给测试带来更多不良因素的同时,也必将不能适应发展的趋势。

一种传统的摄像模组的测试中继端是通过将单独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有引脚接出来,利用至少两层卡扣把摄像模组困在终端中。而且接触的引脚比较集中,利用排线来转接摄像模组的电路,通常至少需要两次转接才能接入测试设备。每次测试结束需要把摄像模组取出,再接到下一次测试环境中。传统的中继端的引脚对精度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反复的接入和摘取对电路的损害很严重,使用寿命很短。并且对摄像模组的不同的类型需要不同的结构来固定,不然摄像模组会脱离。另外不能适配摄像模组的所有测试,人工成本很高。

因此,需要在测试中批量的对摄像模组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并且,还需要在对多个摄像模组进行测试的过程中,保证在接入、测试、摘取等多个过程中的有效性、准确性。另外,为了适应不同类型摄像模组能进行不同的测试方法,测试环境的适应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并且,随着测试设备的自动化,机械较人工在精确度方面的优势得以体现,但是实际中如何克服机械流转上形成的公差也是面临的挑战之一。

因此,为了解决摄像模组的批量测试的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产线引入了摄像模组的测试拼板和媒介模块的概念。其中,摄像模组连接于媒介模块,通过该媒介模块对摄像模组进行性能测试,并且,该测试拼板适于安置至少两个媒介模块,以测试拼板中的媒介模块同时进行性能测试。

具体地,测试拼板提供至少两个容置位,容纳至少包括组装完成的待测试摄像模组的测试单元,并且,该测试单元包括组装完成的待测试摄像模组和与摄像模组连接的媒介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媒介模块在结构上和电路上与摄像模组相连接,使得通过媒介模块进行摄像模组的性能的测试并获得摄像模组的测试结果。

具体地,媒介模块包括用于连接并可拆卸地固定摄像模组的基板和用于电连接于摄像模组的扩展电路。该媒介模块的基板提供镜头槽,使得摄像模组可通光地连接该述基板,适于进行各项性能测试。另外,该基板提供插座,用于该摄像模组通过插座与扩展电路连接并藉由该扩展电路进行测试,该插座还能够对摄像模组的连接提供一定的固定作用。

这样,通过媒介模块携带摄像模组可以进行多项测试,不用反复摘取,减少不利影响。并且,该媒介模块给予摄像模组一定的保护,进而适于携带摄像模组被反复进行测试。而且,该媒介模块可以与不同外形的摄像模组相匹配,方便对不同类型的摄像模组进行不同的类型的测试。

在媒介模块携带摄像模组完成对该摄像模组的所有测试之后,可以从媒介模块摘下完成测试的摄像模组,并安装未经过测试的摄像模组,这样,该媒介模块可以被重复利用,降低测试的成本。

相对于摄像模组,媒介模块的结构和电路的稳定性很高,这就降低了在测试过程中对摄像模组的影响。

并且,媒介模块可以以阵列的形式布置在测试拼板上,从而方便定位并识别媒介模块所携带的摄像模组。例如,测试拼板可以包括支撑板,且在支撑板上提供m×n个测试位,每个测试位安置一个媒介模块以进行摄像模组的各项性能的测试。此外,该测试拼板通过该多个测试位可以保证多个安置于其中的摄像模组的测试环境一致。

而且,通过测试拼板而不是单个摄像模组的形式,可以为测试设备提供更为方便的连接方式,适于测试设备对摄像模组的测试。

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测试拼板和媒介模块的具体结构。

【测试拼板的结构】

如上所述,为了适应摄像模组的批量测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的测试拼板,以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摄像模组进行测试。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拼板的整体示意图。如图3所示,测试拼板包括:板体10和多个媒介模块20,其中媒介模块20连接于摄像模组30,且摄像模组30为装配完成后的待测试的成品,摄像模组30连接于媒介模块20以进行各项对摄像模组30的性能测试。摄像模组30可以连接并可拆卸地固定于媒介模块20,媒介模块20可以携带摄像模组30进行所有的测试操作。值得一提的是,媒介模块20与摄像模组30的连接为一对一的。也就是说,摄像模组30可以通过媒介模块20完成全部的测试操作,不必相对于媒介模块20反复的进行接入和摘取。例如,在开始测试操作前,待测试的摄像模组30连接并固定于媒介模块20。媒介模块20将携带摄像模组30进行全部的测试,无论摄像模组30是否通过测试,媒介模块20都将始终连接摄像模组30。也就是说,媒介模块20对于没有通过测试的摄像模组30,媒介模块20也可以辅助摄像模组30进行未通过测试相应的操作。对于通过测试的摄像模组30,媒介模块20也将陪同摄像模组30完成其他测试。藉由媒介模块20,摄像模组30在全部的测试,包括流转过程,都可以避免反复的接入和摘取,减少测试对摄像模组30的不利影响,减少每个摄像模组30测试所需时间,提高测试的整体效率。

另外,媒介模块20可以同时提供结构和电路上对摄像模组30的稳定地连接。媒介模块20提供摄像模组30对测试需求的电路扩展,间接地使得摄像模组30被进行各项性能测试。而且,摄像模组30可以由媒介模块20给予一定的保护,进而使得摄像模组30能藉由媒介模块20完成全部测试操作。当然,摄像模组30在需要时可以脱离媒介模块20。例如,在某项测试未通过,或者完成全部的测试后,摄像模组30测试完毕可以从媒介模块20脱离,进而使得摄像模组30完成测试。需要说明的是,媒介模块20可以适配于不同类型的摄像模组30。而且,媒介模块20的成本较低,不需要复杂的工艺。这样,媒介模块20可以反复的陪同摄像模组30进行测试,降低测试成本。而且,媒介模块20对不同的测试项目的匹配度很高,媒介模块20可以参与不同的测试项目。对于同一待测试的摄像模组30,不必更换相连接的媒介模块20。也就是说,媒介模块20可以携带不同类型的摄像模组30进行测试。因此,对于同一摄像模组30的测试过程,摄像模组30与媒介模块20是相互对应的,不必更换的。对于不同类型的摄像模组30,媒介模块20都可以进行适配,媒介模块20可以携带不同的摄像模组30进行测试。对于不同类型的测试项目,媒介模块20对测试设备具有极高的适配性,可以保证摄像模组30有效地完成测试操作。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体10安置有多个媒介模块20,以供测试中可以对多个摄像模组30进行测试。优选地,板体10可以安置有m×n个媒介模块20,并以阵列的形式排列,其中m,n均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板体10将呈阵列形式的媒介模块20固定,在测试过程中保证媒介模块20所处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安置于测试板的所有媒介模块20的测试条件一致。这样,就可以保证媒介模块20所携带的摄像模组30的测试环境稳定。例如,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测试板10可以安置有四个媒介模块20,每个媒介模块20相应地连接到摄像模组30。

在测试过程中,媒介模块20可以被摘出板体10,也可以被重新安置于板体10。也就是说,在整体的测试过程中,媒介模块20相对于板体10是可拆卸地。根据不同的需要,媒介模块20携带摄像模组10被可移除地安置于板体10。那么在测试过程中,不需要对摄像模组30进行摘取,而且藉由媒介模块20对摄像模组30进行操作,对摄像模组30提供一定的保护。而且媒介模块20优选地采用坚硬的材质制造,适于利用机械对媒介模块20进行操控。例如,在进行某一项性能测试后,四个媒介模块20中的一个所携带的摄像模组30未能通过测试,那么相对应的媒介模块20被摘出,进而将未通过的摄像模组30摘出。相对应地,当需要测试通过的摄像模组30安置于板体10时,也是藉由对媒介模块20安置于板体10进而将所携带的摄像模组30安置于板体10。当然,除了对板体10的中任一媒介模块20进行摘出和安置之外,板体10也提供对任一媒介模块20进行标识、定位等操作。因此,媒介模块20相互所处于的测试环境是一致的,也可以对任一的媒介模块20进行单独的操作。利用阵列排列的形式,板体10中的媒介模块20可以被方便地寻找和定位。

值得一提的是,媒介模块20在测试过程中与摄像模组30是一一对应的。媒介模块20在板体10中的位置不同外,板体10可以保证每个媒介模块20处于相同的高度或者相同的时间维度中。也就是说,藉由媒介模块20和板体10,摄像模组30得以批量地操作。特别是,对批量的摄像模组30的测试操作而言,媒介模块20和板体10可以保证每个摄像模组30测试的一致性、有效性。而且,对媒介模块20的直接操作,不会对摄像模组30造成不利的影响。通过板体10的相对应的媒介模块20的间接操作,摄像模组30可以被更有效率的测试。优选地,对于机械化或者自动化的测试线,媒介模块20和板体10均可以解放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

特别地,测试拼板的板体10和板体10与媒介模块20之间、媒介模块20和摄像模组30之间都有相对应的定位结构来保证测试流转和过程中对测试板10、媒介模块20以及摄像模组30的寻找。优选地,对于每个摄像模组30可以在高度上与媒介模块20保持一致,每个媒介模块20与板体10的高度上保持一致,从而使得每个摄像模组30在测试中的高度一致。优选地,每个摄像模组30相对于媒介模块20的位置确定,媒介模块20相对于板体10的位置确定,从而使得摄像模组30相对于测试中的位置确定。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拼板的分解示意图。如图4所示,测试拼板的板体10具体包括支撑板11,该支撑板11安置有媒介模块20,使得媒介模块20可以按照一定排列固定在板体10中并通过测试板10对媒介模块20操作。板体10的支撑板11可拆卸地连接媒介模块20,使得置于板体10的媒介模块20可以处于一致的测试环境中。优选地,每个媒介模块20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板11,使得媒介模块20根据需要被安置或摘出板体10。媒介模块20优选地被卡扣于支撑板11。媒介模块20优选适合于地被子母黏连于支撑板11。媒介模块20优选地适合于被磁吸于支撑板11。媒介模块20优选地适合于被柱孔连接于支撑板11。板体10进一步包括盖板12以及卡合组件13,其中盖板12被可拆卸地覆盖于支撑板11以保护安置于支撑板11的媒介模块20,其中卡合组件13被设置于支撑板11和盖板12以将盖板12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板11。显而易见的是,当媒介模块20安置于支撑板11后,卡合组件13将盖板12固定于支撑板11,那么媒介模块20就不能被摘出板体10。相应地,需要将媒介模块20摘出板体10时,卡合组件13被打开使得盖板12可以脱离支撑板11,便可以将媒介模块20拿出。

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板体10也可以不包括上述盖板12。例如,当媒介模块20直接固定于支撑板11上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板体10可以仅包括单一的支撑板11。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以本发明实施例的板体10结合媒介模块20使用作为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板体10与媒介模块20相结合的测试拼板也可以单独使用。例如,可以直接将测试拼板直接与摄像模组30连接,而没有媒介模块20。这样,通过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拼板上连接多个摄像模组30,同样可以实现摄像模组30的光学性能的批量测试,从而实现提高测试效率的效果。或者,测试拼板可以为媒介模块20与板体10一体成型地制造,那么,摄像模组30也可以直接连接于测试拼板进行测试。

例如,在没有媒介模块20的情况下,将摄像模组的所有引脚接出来,利用至少两层卡扣将摄像模组安装在板体10中。由于接触的引脚比较集中,可以利用排线来转接摄像模组的电路,从而接入测试设备。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拼板可以仅容纳组装完成的摄像模组,仅容纳与摄像模组连接的媒介模块,或者同时容纳摄像模组和媒介模块两者。藉由测试拼板,摄像模组30在全部的测试,包括流转过程,都可以实现批量处理,减少每个摄像模组30测试所需时间,提高测试的整体效率。

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拼板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测试拼板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介模块安置于支撑板的顶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介模块安置于支撑板的底视图。如图5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媒介模块20按照2×2的阵列形式安置于测试拼板的板体10的支撑板11。每个媒介模块20都按照一定的确定位置安置。支撑板11提供至少一个测试位111,该测试位111相对应的安置媒介模块20,进而将媒介模块20所携带的摄像模组30置于确定的位置。测试拼板的支撑板11具有四个测试位111,相应地可以放置四个媒介模块20。测试位111进一步包括一测试接口部1111,一识别部1112、一定位部1113,以及一放置部1114。值得一提的是,测试位111的结构与媒介模块20的结构是相对应的。也就是说,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接口1111为给媒介模块20提供的接口通孔,识别部1112为给媒介模块20所携带的摄像模组30识别身份的通孔,定位部1113为相对于媒介模块20的定位结构,放置部1114为对应媒介模块20的摄像模组30的放置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测试位111的结构都是一致的,方便媒介模块20适应性的放置。更具体地,测试接口部111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两个对称的通孔,测试接口部1111允许测试设备的接口与媒介模块20连接。当然,根据媒介模块20的设计,测试接口部1111的位置和形状需要相应的调整。识别部1112是对应携带的摄像模组30标识的位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识别部1112为可以对摄像模组30身份识别的通孔。通过识别部1112,摄像模组30的身份可以被识别。当然,识别部1112的形状和形式都可以根据摄像模组30识别方式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需要通过扫描身份码识别时,识别部1112为通光的通孔,需要识别rfid信息识别时,识别部1112可以是识别的相应位置。定位部1113为与媒介模块20相互位置确定的结构,使得测试接口部1111和识别部1112相对于支撑板11的位置确定。每个定位部1113与媒介模块20的位置相互确定,也就是可以保证所有媒介模块20相对支撑板11的位置确定。这有利于对媒介模块20测试操作的效率提高。本发明实施例中,媒介模块20为方形,定位部1113为相对于媒介模块20对角方向的定位柱。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定位部1113具体地可为磁吸片、卡扣桩等等。放置部1114为固定于测试位111的柔性片,为媒介模块20的摄像模组30提供高度的补差和缓冲。当然,放置部1114的设计也可以根据媒介模块20的设计而调整。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测试部111的设计与媒介模块20的设计是相对应的,每个测试部111的具体结构主要是为了满足媒介模块20的稳定和通电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拼板的支撑板11具有至少一个标定位112,标定位112位于支撑板11的中轴线。标定位112提供对支撑板11位置的标定,也就是说,根据标定位112可以确定支撑板11的具体位置。另外,在盖板12也具有与支撑板11相对应的标定位122,也就是说,通过支撑板11的标定为112和盖板12的标定位122的相互标定,板体10的整体位置可以被确定。另外,盖板12进一步提供至少一通光口120,为摄像模组30的测试提供通光条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通光口120可以为与摄像模组30一一对应的,也可以为一对多的开口设置,并不影响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当媒介模块20安置于板体10的支撑板11上,盖板12将媒介模块20覆盖并固定于支撑板11。这时,卡合组件(未示出)将盖板12和支撑板11卡合并固定,进而固定每个媒介模块20的位置。在测试过程和流转中,板体10可以稳定地将每个媒介模块20固定,将每个媒介模块20携带的摄像模组30处于同一测试环境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测试中所使用的每个板体10,板体10之间的媒介模块20的位置都是相对确定的。媒介模块20的摄像模组30可以通过寻找板体10,寻找板体10的媒介模块20。

【媒介模块的结构】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媒介模块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媒介模块的整体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介模块连接到摄像模组的整体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介模块连接到摄像模组的另一整体示意图。如图8至图10所示,媒介模块20具体包括基板21和扩展电路22,扩展电路22被预埋于基板21,基板21优选为一体成型的。媒介模块20适于连接到摄像模组30。摄像模组30通过媒介模块20连接于测试设备,并由媒介模块20保护。在测试过程和流转中对摄像模组30的操作都通过媒介模块20完成。为方便说明,这里示出摄像模组30的具体结构,主要包括镜头31、插头32以及标识33,其中标识33用于摄像模组30的身份标识。如图9所示,基板21进一步包括一固定位211适于连接并固定摄像模组30。更具体地,固定位211提供一镜头槽2111用于放置摄像模组30的镜头31。基板21的固定位211进一步包括一插座2112,插座2112可以紧密地连接摄像模组30的插头32。通过镜头槽2111和插座2112的连接,摄像模组30可以被稳定的固定于基板21。而且固定位211具有适配性,可以被放置并连接不同型号的摄像模组30。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模组30为单镜头摄模模组,镜头槽2111可以使得摄像模组30的镜头31完整地被放置。插座2112也同摄像模组30的插头32相互适配。也就是说,为了适应摄像模组30,固定位211的结构被相应地设置。但是,固定位211不仅将摄像模组30连接于基板21同时也保证在测试过程和流转中摄像模组30始终通过媒介模块20操作。更具体地,在测试过程和流转中每个媒介模块20都将对应摄像模组30,那么固定位211可以提供摄像模组30在结构上和电路连接上的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位211的插座2112采用连接器的形式,使得摄像模组30在操作中不容易掉落。也就是说,通过固定位211的固定,摄像模组30将相对于媒介模块20保持稳定的连接关系。

更具体地,媒介模块20的扩展电路22进一步包括模组接口221、测试接口222以及连接于模组接口221和测试接口222的走线223。模组接口221和测试接口222通过走线223相对应地连接。优选地,模组接口221和测试接口222是以一定的方式和对应关系相互连接的。模组接口221被内置于固定位211的插座2112中,使得摄像模组30的插头32被连接于插座2112的时候,摄像模组30的电路便与扩展电路22相互连接。更多地,摄像模组30的电路被连通于扩展电路22,使得通过扩展电路22的测试接口222,摄像模组30可以被测试。也就是说,当摄像模组30连接于扩展电路22后,摄像模组30的测试可以通过扩展电路22的测试接口222进行。而测试接口222提供给测试设备相应的接入口对媒介模块20所携带的摄像模组30进行测试。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接口222优选地以电气触点的形式设置于基板21的表面,供测试设备的探针通过接触而电连接。更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测试接口222采用分布式布置方式,使得测试接口222可以被更稳定、更精准的接触。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接口222优选地分为两部分地对称地在基板21表面被布置,在其他可行的模式中,测试接口222可以为一块式布局,这里本发明实施例对测试接口222的布局方式并不限制。

更多地,媒介模块20的基板2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定位件213,定位件213与板体10的支撑板11的测试位111的定位部1113相对应地设置。也就是说,媒介模块20的定位件213与板体10的定位部1113相互对应的设置,使得媒介模块20与板体10的相对位置确定。本发明实施例中,媒介模块20为方形,定位件213为相对于媒介模块20对角方向的定位孔。在其他可行的优选实施例中,定位件213具体地可为磁吸片、卡扣桩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定位件213与定位部1113为相互对应的设置,也就是说,定位件213和定位部1113是成对的存在。当定位件213与定位部1113相互对应地匹配后,媒介模块20便与板体10测试位111相互确定位置。板体10中的每个媒介模块20都通过定位件213与定位部1113相互确定位置后,那么媒介模块20都与板体10确定了位置。那么可以理解地是,当摄像模组30与媒介模块20相互固定,媒介模块20与板体10相互确定位置,那么每个摄像模组30在板体10中的位置也可以被确定。进一步地,因为板体10可以通过标记位112被确定位置,那么摄像模组30在测试过程的相对位置可以被确定。可以理解的是,摄像模组30在哪块板体10的位置的媒介模块20的定位信息对于整个批量测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测试产线的适配】

如上所述,当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拼板和相对应的媒介模块时,便于对多个摄像模组进行批量测试。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设备对测试拼板上安置的摄像模组进行测试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测试设备具有与板体10相适配的一测试电路40。测试设备通过测试电路40与板体10的媒介模块20的连接,使得同时对板体10中安置的多个媒介模块20相互连接,并得以对媒介模块20所携带的摄像模组30同时进行测试。另外,媒介模块20与摄像模组30的连接为一对一的。也就是说,摄像模组30可以通过媒介模块20完成全部的测试操作,不必相对于媒介模块20反复的进行接入和摘取。例如,在开始测试操作前,待测试的摄像模组30被连接并固定于媒介模块20。媒介模块20将携带摄像模组30进行全部的测试,无论摄像模组30是否通过测试,媒介模块20都将始终连接摄像模组30。也就是说,媒介模块20对于没有通过测试的摄像模组30,媒介模块20也可以辅助摄像模组30进行未通过测试相应的操作。对于通过测试的摄像模组30,媒介模块20也将陪同摄像模组30完成其他测试。又因为媒介模块20提供了适配的测试接口,测试电路40只需要相对应的接口,媒介模块20便可以完成不同的性能测试项目。藉由媒介模块20,摄像模组30在全部的测试,包括流转过程,都可以避免反复的接入和摘取,减少每个摄像模组30测试所需时间,提高测试的整体效率,适于进行摄像模组30的批量测试。

这里,如图11所示的测试设备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产线中的各个测试设备的简化和通用的实例。也就是说,根据需要测试的摄像模组的具体参数,需要不同类型的测试设备,图11所示的仅是测试设备的一种通用形式而已。

针对用于以测试拼板形式对摄像模组进行批量测试的测试产线,包括第一产线段,所述第一产线段包括:一台或多台用于第一测试工序的第一测试设备;和,第一筛选设备,用于移除所述测试拼板中不符合第一测试工序的标准的媒介模块,其中,所述测试拼板包括板体和安置于所述板体上的至少两个媒介模块,每个媒介模块连接一摄像模组,以通过所述媒介模块进行对所述摄像模组的光学性能的测试。

所述媒介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基板和一扩展电路,其中,所述扩展电路被设置于所述基板,所述基板适于连接所述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扩展电路适于连接于所述摄像模组,为所述摄像模组提供适配性的电路转接。

上述媒介模块提供所述摄像模组的结构和电路上的稳定连接,藉由所述媒介模块对所述摄像模组进行操作,使得所述摄像模组间接地被进行测试。

为了进行摄像模组的测试,所述扩展电路进一步包括一模组接口、一测试接口以及连接于所述模组接口和所述测试接口的走线,所述模组接口和所述测试接口通过所述走线相对应地连接。

并且,所述摄像模组通过所述模组接口连通于所述扩展电路。

所述测试接口以电气触点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基板,以供测试设备的探针通过接触而电连接。

针对以测试拼板形式进行测试的摄像模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产线中的一些设备的示例性操作步骤如下:

上料机:

步骤1:启动时,料仓托盘上顶,气缸夹紧,托盘下降;

步骤2:出仓后中转处气缸上顶;

步骤3:上料中转托盘上顶,旋转气缸旋转;

步骤4:悬臂旋转,气爪同时打开,同时闭合;

步骤5:左右悬臂异步进行;

步骤6:出料后延时关闭传送带。

afc:

步骤1:顶针上顶、移载轴与反转轴同时工作完成后气缸工作,去测试位置等待;

步骤2:测试换边时,顶针下降与光源复位同时;

步骤3:测试结束后,移载轴、反转轴机顶针下降同时工作;

步骤4:切换产品初次运行自动调节光源移载轴位置。

筛料机:

步骤1:取盖时,气缸下降,吸嘴吸气,电机上升,气缸上升;

步骤2:筛料结束,取料气爪闭合下压。工作台上顶。

otp:

步骤1:气缸夹紧,x轴运行至工作位置,z轴上顶;

步骤2:开图后运行y轴至位置1;

步骤2:测试完成运行y轴至位置2;

步骤4:z轴下降,x轴运行至另一工作位置,y轴运行至位置1,测试。测试完成后,运行至位置。

当然,以上描述的仅是一些测试产线中应用到的设备的实例。根据不同的测试项目,即,所需测试的摄像模组的不同性能参数,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各种设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产线并不限制具体的测试项目和相应的测试设备的应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