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8873发布日期:2019-10-09 06:31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螺纹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标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螺纹的外表轻微损伤的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轴类且具有螺纹的工件中螺纹的加工一直是本行业中的难题,往往,螺纹的各种参数不能够达到标准。对此,对于上述工件的螺纹检测工序就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现有的检测设备,往往是纯手动的或者半自动的,检测效率不高;且检测过程中容易产生人工误差。

基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螺纹检测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螺纹检测机构,包括工作台,在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待检测工件的输送机构,在所述输送机构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工件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一工件夹持臂一侧设置有工件放置机构,所述工件放置机构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档板,所述两挡板通过一驱动机构推动以使得两挡板能够相互靠拢或者相互分离,在所述任意一侧的挡板的上设置有电机,另一侧挡板相对电机输出轴的位置设置有转动支承座;所述第一工件夹持臂用于将待检测工件夹持至位于两挡板之间的位置,此时两挡板相互靠拢,进而使得待检测工件两侧的被电机输出轴和转动支承座所限位,还包括用于检测工件螺纹参数的视觉传感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工件夹持臂包括呈L形的第一部和与所述第一部连接的具有V形开口的第二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工件夹持臂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工件放置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轮和张紧在输送轮上的皮带,皮带的表面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待检测工件的座。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工件放置机构的后方设置有第二工件夹持臂。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轴类具有螺纹零件的连续高效率螺纹参数检测,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2,螺纹检测机构,包括工作台1,在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待检测工件的输送机构2,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输送轮20和张紧在输送轮上的皮带(附图中未示出),皮带的表面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待检测工件的座(附图未示出),上述座具有匹配工件的槽口,用于限位待检测工件,防止其在皮带上输送过程中产生位置的偏移,进而影响后续机械手对待检测工件的夹持。

在所述输送机构2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工件夹持臂3,位于所述第一工件夹持臂一侧设置有工件放置机构4,所述第一工件夹持臂3包括呈L形的第一部30和与所述第一部连接的具有V形开口的第二部31,当工件从输送机构2的末端脱离时,工件两端的轴部落入位于具有V形开口的第二部31内,此时工件被上述第一工件夹持臂3所夹持。所述工件放置机构4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档板40,所述两挡板40通过一驱动机构42推动以使得两挡板能够相互靠拢或者相互分离,并且在所述任意一侧的挡板40的上设置有电机41,另一侧挡板相对电机输出轴的位置设置有转动支承座43。所述第一工件夹持臂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工件放置机构。

首先,当所述第一工件夹持臂3通过上升托举工件的方式将待检测工件夹持至位于两挡板之间的位置(通过传感器检测上述位置),此时两挡板40通过驱动机构42驱动进而相互靠拢,使得待检测工件的两侧被电机输出轴和转动支承座所限位,此时电机启动,通过预设的转速驱动所述待检测工件旋转,还包括用于检测工件螺纹参数的视觉传感器,在待检测工件在以预设的速度转动时,视觉传感器通过扫描待检测工件在转动时,各个部位的图像,并将所述图像用于和工件标准参数进行比对,进而判断工件的螺纹各项参数是否符合加工标准。

在所述工件放置机构的后方设置有第二工件夹持臂5。当视觉传感器判断待检测工件符合标准时,通过第二工件夹持臂将上述工件夹持至第一工位;当视觉传感器判断待待检测工件未达到标准时,通过第二工件夹持臂将上述工件夹持至第二工位。通过上述设置,自动将符合标准和未符合标准的工件进行区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申请中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上述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