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风式谷物过滤分离设备的分离除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25655发布日期:2019-03-16 00:2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扬风式谷物过滤分离设备的分离除杂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谷物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风式谷物过滤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在农作物收割的季节里,农民们需要将晾干的谷物进行筛选除杂,以排除掺杂在谷物中的沙尘、稻壳、秸杆等等,直到最后才能将不含杂质的谷物收藏到粮仓中去,在传统的除杂过程中,农民们是通过将排风扇架高,再是农民们弯腰将晾干的谷物盛到畚斗中,直起腰并举起畚斗使得畚斗高于排风扇,然后将畚斗内的谷物倒下,这些谷物通过排风扇吹出的风时,掺杂在谷物中的杂质能够被吹远,从而使得谷物与杂质分离,但是,这种传统的除杂装置使得农民的劳动强度非常大,筛选效率也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扬风式谷物过滤分离设备,该分离机能够对谷物进行多级分离除杂,并且能够将杂质集中分离,分离机的机体能够产生震动,进一步提高了分离除杂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扬风式谷物过滤分离设备的分离除杂方法,其方法在于:

(一)谷物的入料过程;

s1.开启入料电机,入料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旋转件一绕自身轴线转动,旋转件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运动并牵引第一闸板、第二闸板沿着第一导板、第二导板的导向方向做相互靠近/相互远离的运动,当第一闸板、第二闸板相互靠近时,第一闸板与第二闸板由开启状态向闭合状态切换,当第一闸板与第二闸板相互远离时,第一闸板与第二闸板由闭合状态向开启状态切换,第一闸板、第二闸板间歇性的开启与闭合,从而能够对谷物进入第一分离装置内的入料量进行控制;

(二)谷物的初级分离除杂过程;

s2.小颗粒状杂质经过第一分离机构的过滤筛网的孔隙漏出,谷物沿着过滤筛网的表面滑落至谷物排出段并且经谷物排出段进入第二分离装置内,小颗粒状杂质经过滤筛网的孔隙漏出并下落至谷物排出段外围,小颗粒状杂质能够经第一导向板的表面滑落至第一出口并排出;

s3.上述经进料导块分散后的谷物经进料盘的进料间隙落入第一分离壳体的上端开口处,吹风机构产生风力并向吹风口处输送,吹风口向第一分离壳体的上端开口的四周吹风并且将谷物中混有的沙尘、稻壳、秸杆扬起,谷物与第一分离凸块发生碰撞,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与第一分离凸块发生碰撞时弹起的高度不同,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与谷物脱离,与谷物脱离后的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在吹风口风力的作用下向第一分离壳体的上端开口的四周运动并落入分离盘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开启传动电机a,传动电机a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b同步转动并且带动第二齿轮c转动,第二齿轮c转动带动转轴d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三齿轮e转动,第三齿轮e转动带动内齿圈绕自身轴线转动并且带动分离圈同步转动,分离圈转动时带动环绕于分离圈外圆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推板运动,推板运动将推动分离盘圆周方向的盘面上的沙尘、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运动并落入第一落料口内,接着下落至第一排杂通道内并排出;

(三)谷物的次级分离除杂过程;

s4.经第一分离装置分离除杂后的谷物进入第二分离装置内,谷物中的大颗粒状杂质沿着筛选网的表面滑落至谷物落料段并且经谷物落料段排出,谷物经筛选网的孔隙漏出并下落至谷物落料段外围,谷物能够经第二导向板的表面滑落至第二落料口并排出,大颗粒状杂质能够经第三导向板的表面滑落至第三落料口并排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谷物分离机设置有入料装置、第一分离装置、第二分离装置,并且入料装置能够对第一分离装置进行间歇性供料,采用间歇性供料能够降低入料装置的堵塞现象发生,第一分离装置的进料端设置有分离导板,分离导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分离凸块,谷物下落至分离导板上时,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与第一分离凸块发生碰撞时弹起的高度不同,因此,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能够与谷物脱离,经第一分离装置分离除杂后,谷物进入第二分离装置进行二次除杂,并且分离出的杂质较为集中,便于清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安装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入料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入料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入料装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入料下端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散料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分离装置与第二分离装置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分离装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一排杂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一分离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一分离装置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一分离机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一分离机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二分离机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分离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第二分离机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第二分离机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分离圈与推板配合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的第二分离装置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第二分离装置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吹风机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吹风机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吹风机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

10、入料装置;110、入料上端座;120、入料下端座;121、第一导板;122、第二导板;123、入料口;124、连接部;130、入料机构;131、旋转件一;132、第一连杆;133、第二连杆;134、第一闸板;135、第二闸板;136、旋转件二;137、第三连杆;138、第四连杆;140、散料元件;141、进料盘;142、散料导块;

20、第一分离装置;210、第一分离机构;211、第一分离壳体;212、第一过滤器;213、第一导向板;214、第一出口;220、第二分离机构;221、传动机构;221a、传动电机;221b、第一齿轮;221c、第二齿轮;221d、转轴;221e、第三齿轮;222、内齿圈;223、分离圈;224、分离盘;225、推板;226、滚轮;227、第一落料口;230、分离导板;231、连接柱;232、第一分离凸块;240、吹风机构;241、吹风机;242、通风管道;243、通风杆;244、吹风口;245、密封盖;246、吹风电机;247、主动轮;248、从动轮;250、第一排杂通道;251、进料通道;252、中间通道;253、出料通道;260、防护元件;261、套筒;262、限位壳;263、轴承;

30、第二分离装置;310、第二分离壳体;320、导向入料器;330、第二过滤器;340、落料管;350、第二导向板;360、第三导向板;370、第二落料口;380、第三落料口;

40、安装架;410、限位架;420、弹性件;43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如图1-25所示,一种扬风式谷物过滤分离设备,包括安装架40、用于对谷物进行分离除杂的分离系统,所述的分离系统通过安装架40设置于地面上,所述的分离系统包括第一分离装置20、第二分离装置30、用于将谷物置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的入料装置10,所述的谷物经入料装置10进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并且经第一分离装置20分离除杂后进入第二分离装置30内,谷物经第二分离装置30进行二次分离除杂使谷物与杂质完全分离,谷物通过第一分离装置20、第二分离装置30分离除杂后提高了谷物的净度,从而达到了人们所需要的精装谷物的要求。

如图1、图3-7所示,上述的第一分离装置20、第二分离装置30、入料装置10呈上下布置,并且由上至下依次为入料装置10、第一分离装置20、第二分离装置30,所述的入料装置10包括料斗、入料上端座110、入料下端座120,所述的入料上端座110、入料下端座120上设置有开口并且两者之间接通,所述的料斗与入料上端座110相连并且与入料上端座110的开口接通,所述的入料下端座120与第一分离装置20相接通,谷物经料斗并且经入料上端座110、入料下端座120进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

谷物经料斗并且经入料上端座110、入料下端座120进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时,料斗、入料上端座110、入料下端座120始终为接通状态,谷物进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的入料量无法控制,当大量的谷物同时进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时,第一分离装置20受分离空间的限制无法对大量的谷物进行完全分离除杂,降低了第一分离装置20对谷物的分离除杂效率,为此,需控制谷物进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的入料量,使谷物于第一分离装置20内的分离除杂更加彻底,因此,上述的入料装置10还包括设置于入料上端座110、入料下端座120上的入料机构130,所述的入料机构130能够控制谷物的入料量,以达到最佳分离除杂效果。

如图3-5所示,所述的入料机构130包括设置于入料上端座110与入料下端座120之间的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所述的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呈水平布置,并且第一闸板134与第二闸板135之间的运动状态包括开启状态,闭合状态,并且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能够自由切换,所述的入料机构130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开启与闭合的入料控制构件,所述的入料控制构件能够为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开启与闭合提供动力,当第一闸板134与第二闸板135呈开启状态时,谷物能够经入料装置10进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当第一闸板134与第二闸板135呈闭合状态时,谷物无法经入料装置10进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因此,通过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自由切换,能够控制谷物进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的入料量。

更为具体的,为了便于安装上述的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并且使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自由切换更加稳定,上述的入料上端座110的开口两端分别水平设置有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入料下端座120的开口为入料口123,所述的入料口123的两端分别水平设置有第一导板121、第二导板122,第一导板121、第二导板122的导向方向指向入料口123的中心,所述的第一支板与第一导板121匹配连接,第二支板与第二导板122匹配连接,所述的第一闸板134设置于第一支板与第一导板121之间并且能够沿着第一导板121的导向方向滑动,第二闸板135设置于第二支板与第二导板122间并且能够沿着第二导板122的导向方向滑动,当第一闸板134与第二闸板135相互靠近的过程中,第一闸板134与第二闸板135由开启状态向闭合状态切换,当第一闸板134与第二闸板135相互远离的过程中,第一闸板134与第二闸板135由闭合状态向开启状态切换。

更为完善的,上述的入料控制构件设置于入料下端座120的入料口123的侧壁处,所述的入料控制构件包括旋转件一131、第一连杆133、第二连杆132,所述的旋转件一131活动连接于入料下端座120的入料口123的侧壁处,并且旋转件一131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旋转件一131的中心轴线呈水平布置并且垂直于第一导板121、第二导板122的导向方向,所述的旋转件一131的一端与第一连杆133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32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133的另一端与第一闸板134铰接,第二连杆132的另一端与第二闸板135铰接,旋转件一131与第一连杆133之间、旋转件一131与第二连杆132之间、第一连杆133与第一闸板134之间、第二连杆132与第二闸板135之间的轴芯线均呈水平布置并且垂直于第一导板121、第二导板122的导向方向,旋转件131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连杆133、第二连杆132运动并牵引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沿着第一导板121、第二导板122的导向方向做相互靠近/相互远离的运动,所述的入料控制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旋转件一131转动的入料电机,所述的入料电机通过紧固件安装于入料下端座120的入料口123的侧壁处,所述的入料电机的输出轴呈水平布置并且垂直于第一导板121、第二导板122的导向方向,所述的旋转件一131同轴固定套接于入料电机的输出轴外,入料电机的输出轴穿入入料下端座120的入料口123的侧壁并且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当控制谷物进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的入料量时,开启入料电机,入料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旋转件一131绕自身轴线转动,旋转件一131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连杆133、第二连杆132运动并牵引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沿着第一导板121、第二导板122的导向方向做相互靠近/相互远离的运动,当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相互靠近时,第一闸板134与第二闸板135由开启状态向闭合状态切换,当第一闸板134与第二闸板135相互远离时,第一闸板134与第二闸板135由闭合状态向开启状态切换,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间歇性的开启与闭合,从而能够对谷物进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的入料量进行控制。

更为具体的,为了使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沿着第一导板121、第二导板122的导向方向做相互靠近/相互远离的运动时的受力均衡,保证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的闭合状态与开启状态之间自由切换的稳定性,上述的入料控制构件还包括旋转件二136、第三连杆137、第四连杆138,所述的旋转件二136活动设置于入料下端座120的入料口123的侧壁处并且与旋转件一131相对且同轴布置,所述的旋转件二136与旋转件一131之间、第三连杆137与第二连杆132之间、第四连杆138与第一连杆133之间均呈平行布置,所述的旋转件二136的一端与第三连杆137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第四连杆138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137的另一端与第二闸板135铰接,第四连杆138的另一端与第一闸板134铰接,旋转件二136与第三连杆137之间、旋转件二136与第四连杆138之间、第三连杆137与第二闸板135之间、第四连杆138与第一闸板134之间的轴芯线均呈水平布置并且垂直于第一导板121、第二导板122的导向方向,当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的闭合状态与开启状态之间自由切换时,入料控制构件能够保证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的受力均衡与稳定性。

更为优化的,上述的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相互靠近的端部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的引导斜面便于谷物向入料下端座120的入料口123聚集,从而便于将谷物置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

如图6-7所示,上述的入料下端座120的入料口123下方设置有与第一分离装置20相接通的连接部124,所述的连接部124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的谷物经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的引导斜面聚集并经入料口123进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聚集进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的谷物与杂质之间的接触较为紧密,不利于谷物的分离除杂,因此,减小谷物与杂质之间的接触的紧密程度,即使谷物与杂质分散开来能够有利于对谷物的除杂分离,所述的连接部124与第一分离装置20之间设置有散料元件140,散料元件140能够对聚集后的谷物进行分散,从而提高第一分离装置20的分离除杂效率。

如图7所示,所述的散料元件140包括进料盘141、散料导块142,所述的进料盘141匹配安装于连接部124的底部开口处,进料盘141上设置有进料间隙,并且进料盘141的中心处设置有进料导块142,所述的进料导块142呈锥形并且锥形面呈竖直向上布置,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谷物经连接部124进入后并下落至进料导块142的锥形面上,谷物经锥形面滑落后向四周分散,分散后的谷物经进料盘141的进料间隙进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

如图8-20所示,所述的第一分离装置20包括与上述入料装置10相接通的防护壳、用于对谷物中的小颗粒状杂质进行分离的第一分离机构210、用于对谷物中混有的沙尘、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进行分离的第二分离机构220,所述的第一分离机构210、第二分离机构220设置于防护壳内,谷物经入料装置10进入防护壳内,并且经第一分离机构210、第二分离机构220分离除杂后得到较为纯净的谷物,接着谷物进入第二分离装置30内,经第二分离装置30分离除杂后进一步提高了谷物的净度。

如图8、图14所示,所述的第一分离机构210包括第一分离壳体211,所述的第一分离壳体211设置于防护壳内,所述的第一分离壳体211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筒体结构,第一分离壳体211内同轴设置有用于对谷物中的小颗粒状杂质进行分离的第一过滤器212,所述的第一过滤器211呈竖直布置,第一过滤器211包括过滤分离段、谷物排出段,所述的过滤分离段为过滤筛网,过滤筛网呈锥形并且两端设置开口,沿着谷物的下落方向,过滤筛网逐渐收窄,小颗粒状杂质能够经过滤筛网的孔隙漏出,谷物沿着过滤筛网的表面滑落至谷物排出段并且经谷物排出段进入第二分离装置30内,小颗粒状杂质经过滤筛网的孔隙漏出并下落至谷物排出段外围,为了能够对小颗粒状杂质进行集中处理,所述的第一分离壳体211的侧壁处设置有第一出口214,第一出口214倾斜设置并且靠近第一分离壳体211的底部,所述的谷物排出段与第一分离壳体211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板213,第一导向板213倾斜设置并且使谷物排出段与第一分离壳体211之间的空间呈封闭状态,第一导向板213的底部靠近第一出口214与第一分离壳体211的连接处并且小颗粒状杂质能够经第一导向板213的表面滑落至第一出口214并排出。

更为具体的,上述的第一分离壳体211的上端开口处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导向面,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导向面逐渐收窄,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谷物经进料导块142的锥形面滑落后向四周分散,分散后的谷物经进料盘141的进料间隙落入第一分离壳体211内,导向面能够避免分散下落的谷物下落至第一分离壳体211外。

如图8-13、图15-20所示,所述的第二分离机构220包括分离盘224、设置于分离盘224上的第一落料口227、与第一落料口227相接通并且用于将谷物中混有的沙尘、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进行排出的第一排杂通道250,谷物中对轻质杂质的分离通常采用扬风分离的方式,通过吹风将谷物中混有的沙尘、稻壳、秸杆与谷物分离,因此,所述的第二分离机构220还包括吹风机构240,谷物经入料装置10进入防护壳内,吹风机构240将谷物中混有的沙尘、稻壳、秸杆吹向分离盘224内,并且经分离盘224上的第一落料口227下落至第一排杂通道250内并排出。

更为具体的,上述的吹风机构240包括吹风口244,所述的吹风口244设置于第一分离壳体211的上端开口处,吹风口244的风向呈水平布置并且朝向第一分离壳体211的上端开口的四周,所述的分离盘224同轴固定套接于第一分离壳体211外,分离盘224的圆周方向上竖直延伸设置有两个同轴不等径的侧壁,并且靠近分离盘224中心的为内壁,远离分离盘224中心的为外壁,上述的第一落料口227处于内壁与外壁之间,分离盘224的外壁通过紧固件与防护壳固定连接并且紧密接触,上述经进料导块142分散后的谷物经进料盘141的进料间隙落入第一分离壳体211的上端开口处,吹风机构240产生风力并向吹风口244处输送,吹风口244向第一分离壳体211的上端开口的四周吹风并且将谷物中混有的沙尘、稻壳、秸杆扬起,扬起的沙尘、稻壳、秸杆继续在风力的作用下向第一分离壳体211的上端开口的四周运动并落入分离盘224的内壁与外壁之间,接着经分离盘224上的第一落料口227下落至第一排杂通道250内并排出。

更为完善的,上述的第一落料口227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均匀间隔布置于分离盘224的圆周方向,第一落料口227呈竖直布置,第一落料口227的底部与第一排杂通道250匹配连接,所述的第一排杂通道250包括与若干第一落料口227匹配连通的进料通道251、与进料通道251相连通的中间通道252、与中间通道252相连通并且用于将沙尘、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排出的出料通道253,所述的中间通道252、出料通道253均倾斜布置,有利于轻质杂质的排出,同时,为了谷物分离机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以减小其占用空间,所述的中间通道252环绕于第一分离壳体211的圆周方向。

为了尽可能的将落入防护壳内的谷物分散开来,上述的散料元件140底部设置有分离导板230,所述的分离导板230包括分离斜面、连接柱231,所述的分离斜面通过连接柱231与散料元件140固定连接,所述的分散斜面呈锥形,并且沿着竖直向上的方向,分散斜面逐渐收窄,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谷物经散料元件140分散后下落至分离斜面上,接着经分离斜面进行二次分离,从而增大了对谷物的分散程度。

谷物经散料元件140下落的过程中,谷物中混有的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易包覆于谷物表面,不易将谷物与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分散开来,从而无法完全将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吹向第一分离壳体211的上端开口的四周,造成对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的分离不够彻底,上述的分离导板230的分散斜面上设置有第一分离凸块232,所述的第一分离凸块232环绕并且间距布置于分散斜面的圆周方向上,当谷物下落至分散斜面上时,包覆有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的谷物与第一分离凸块232发生碰撞,由于谷物的质地较硬、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的质地较软,因此,谷物与第一分离凸块232发生碰撞时,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与第一分离凸块232发生碰撞时弹起的高度不同,因此,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能够与谷物脱离,与谷物脱离后的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在吹风口244风力的作用下向第一分离壳体211的上端开口的四周运动并落入分离盘224的内壁与外壁之间,接着经分离盘224上的第一落料口227下落至第一排杂通道250内并排出。

下落至分离盘224内的沙尘、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经第一落料口227下落至第一排杂通道250内并排出,由于吹风口244的风向朝向第一分离壳体211的圆周方向,因此,沙尘、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下落至分离盘224内壁与外壁之间的圆周方向上,落入第一落料口227的沙尘、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能够经第一排杂通道250排出,下落至分离盘224圆周方向的盘面上的沙尘、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无法落入第一落料口227内,因此,较多的沙尘、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无法经第一排杂通道250排出而堆积于分离盘224的内壁与外壁之间,通过设置于分离盘224上的传动机构221,能够使分离盘224内壁与外壁之间的盘面上的沙尘、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落入第一落料口227内,从而保证沙尘、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排出的稳定性。

如图15、图17-20所示,所述的传动机构221包括传动电机221a、传动构件、分离圈223、推板225,所述的分离圈223同轴活动套接于分离盘224的内壁并且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的推板225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均匀环绕于分离圈223外圆周面的圆周方向上,推板225呈竖直布置,并且处于分离盘224的内壁与外壁之间,所述的传动电机221a安装于分离盘224上并且传动电机221a的输出轴呈竖直布置,传动电机221a的输出轴连接于传动构件的主动件,传动构件的从动件与分离圈223相连,通过传动构件的传动,传动电机221a能够驱动分离圈223绕自身轴线转动,分离圈223绕自身轴线转动时带动环绕于分离圈223外圆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推板225运动,推板225运动将推动分离盘224圆周方向的盘面上的沙尘、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运动并落入第一落料口227内,接着下落至第一排杂通道250内并排出。

如图18-19所示,上述的传动构件包括第一齿轮221b、第二齿轮221c、转轴221d、第三齿轮221e,所述的第一齿轮221b同轴固定套接于传动电机221a的输出轴外,所述的转轴221d穿过分离盘224的盘面并且呈竖直布置,转轴221d与分离盘224的盘面活动连接并且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二齿轮221c同轴固定套接于转轴221d的一端、第三齿轮221e同轴固定套接于转轴221d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齿轮221c与第一齿轮221b相啮合,上述的分离圈223的内环面上同轴固定套设有与第三齿轮221e相啮合的内齿圈222,开启传动电机221a,传动电机221a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21b同步转动并且带动第二齿轮221c转动,第二齿轮221c转动带动转轴221d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三齿轮221e转动,第三齿轮221e转动带动内齿圈222绕自身轴线转动并且带动分离圈223同步转动,分离圈223转动时带动环绕于分离圈223外圆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推板225运动,推板225运动将推动分离盘224圆周方向的盘面上的沙尘、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运动并落入第一落料口227内,接着下落至第一排杂通道250内并排出。

如图18所示,由于上述的分离圈223同轴活动套接于分离盘224内,受加工精度的影响,分离圈223转动时与分离盘224的内壁之间产生接触摩擦力而使分离盘224产生转动趋势,又由于分离盘224与上述的防护壳之间固定连接,分离盘224的转动趋势产生扭力并且易造成防护壳发生形变,为了减小该扭力,即减小分离圈223与分离盘224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的分离圈223的环面底部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滚轮226,并且滚轮226的中心轴线呈竖直布置并且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滚轮226与分离盘224的内壁接触并且两者之间产生滚动摩擦,因此,分离盘224的转动趋势产生的扭力减小,从而减小了防护壳的变形程度。

如图8、图21-22所示,经第一分离装置20分离除杂后的谷物进入第二分离装置30内,所述的第二分离装置30用于对谷物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分离除杂,所述的第二分离装置30包括与上述第一分离壳体211相接通的第二分离壳体310,第二分离壳体310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的第二分离壳体310内同轴设置有用于对谷物中的大颗粒状杂质进行分离的第二过滤器330,所述的第二过滤器330呈竖直布置,第二过滤器330包括筛选段、落料段,所述的落料段为与筛选段相连的落料管340,所述的筛选段为筛选网,筛选网呈锥形并且两端设置开口,沿着谷物的下落方向,筛选网逐渐收窄,谷物能够经过筛选网的孔隙漏出,大颗粒状杂质沿着筛选网的表面滑落至谷物落料段并且经谷物落料段排出,谷物经筛选网的孔隙漏出并下落至谷物落料段外围,为了能够对谷物进行集中处理,所述的第二分离壳体310的侧壁处设置有第二落料口370,第二落料口370倾斜设置并且靠近第二分离壳体310的底部,所述的落料段与第二分离壳体310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板350,第二导向板350倾斜设置并且使落料段与第二分离壳体310之间的空间呈封闭状态,第二导向板350的底部靠近第二落料口370与第二分离壳体310的连接处并且谷物能够经第二导向板350的表面滑落至第二落料口370并排出,同时为了能够对大颗粒状杂质进行集中处理,所述的落料管340的侧壁处倾斜设置有第三落料口380,落料管340内倾斜设置有第三导向板360,第三导向板360的底部靠近第三落料口380与落料管340的连接处并且大颗粒状杂质能够经第三导向板360的表面滑落至第三落料口380并排出。

更为完善的,上述的筛选网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导向条板并且均匀间隔布置,所述的导向条板呈弧形,导向条板的一端处于筛选网的上端开口处、另一端延伸至筛选网的下端开口处,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弧形的导向条板增大了谷物于筛选网表面下滑的距离,从而对大颗粒状杂质分离的较为彻底。

更为具体的,上述的第二分离壳体310的上端开口处的圆周方向上同轴固定设置有导向入料器320,所述的导向入料器320包括入料斜面,所述的入料斜面与第二分离壳体310的上端开口之间的区域为入料区域,入料斜面的底部与第二分离壳体310的内壁之间形成入料间隙,所述的入料斜面呈锥形,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入料斜面逐渐收窄,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谷物经入料斜面滑落后能够向四周分散,分散后的谷物经导向入料器320的入料间隙落入第二分离壳体310内。

上述第一分离装置20的吹风机构240包括用于向吹风口244提供风力的吹风机241,为了保证本谷物分离机的结构统一,使用操作方便,所述的吹风机241安装于安装架40上,所述的吹风机241的出风口处与吹风机构240的吹风口244之间通过通风元件相接通,所述的通风元件包括与吹风机241的出风口相连通的通风管道242,连接于通风管道242与吹风口244之间的通风杆243,所述的通风杆243为长直杆,通风杆243与第一分离壳体211、第二分离壳体310同轴布置,通风杆243的一端与通风管道242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导向板360、第二过滤器330、导向入料器320、第一分离器212的中心竖直向上延伸并与吹风口244相连,当吹风机241工作时,吹风机246的出风口呼出并向通风管道242输送风力,接着风力经通风杆243输送至吹风口244处。

更为具体的,为了使吹风口244排出的风较为均匀并且分散吹送至第一分离壳体211的上端开口处,因此,吹风口244采用转动吹风的排风方式,即通风杆243能够转动并且带动吹风口244同步转动。

如图23-25所示,所述的通风杆243包括活动段、固定段,固定段位置固定设置,活动段与固定段之间活动连接并且活动段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通风管道242与通风杆243的固定段相连通,吹风口244与通风杆243的活动段相连通,所述的吹风机构240还包括用于驱动通风杆243活动段转动的吹风电机246,吹风电机246安装于安装架40上并且吹风电机246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平行于通风杆243的中心轴线,所述的吹风电机246的输出轴外同轴固定套接有主动轮247,通风杆243活动段同轴固定套接有从动轮248,所述的主动轮247、从动轮248为齿轮/带轮,两者之间能够通过齿轮啮合/皮带传动,开启吹风电机246,吹风电机246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主动轮247同步转动并带动从动轮248转动,从动轮248转动带动通风杆243活动段转动并带动吹风口244转动,吹风口244转动并排风使风力更加均匀分散。

更为具体的,由于通风杆243的一端与通风管道242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导向板360、第二过滤器330、导向入料器320、第一分离器212的中心竖直向上延伸并与吹风口244相连,因此,通风杆243的活动段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一分离器212、导向入料器320、第二过滤器330、第三导向板360之间存在摩擦力,降低了通风杆243的活动段的转动效率,为了提高通风杆243的活动段的转动效率,所述的通风杆243的活动段外同轴活动套接有防护元件260,所述的防护元件260包括套筒261、限位壳262、轴承263,所述的套筒261同轴活动套接于通风杆243的活动段外,所述的限位壳262同轴活动套接于套筒261的端部且靠近吹风口244,并且限位壳262与套筒261固定连接,所述的轴承263同轴活动套接于通风杆243的活动段的端部且靠近吹风口244,所述的套筒261的端部设置有与轴承263相匹配的内置凹槽,轴承263处于通风杆243与套筒261的内置凹槽之间,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当通风杆243的活动段绕自身轴线转动时,轴承263能够减小通风杆243与套筒24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通风杆243的活动段的转动效率。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通风杆243的固定段的两端设置有开口,一开口与通风杆243的活动段相连通、另一开口匹配设置有密封盖245,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当吹风口244停止吹风时,会有少量的沙尘、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经吹风口244进入通风杆243内并造成通风杆243的堵塞,密封盖245能够打开通风杆243的固定段的下端开口并且及时清理通风杆243内的轻质杂质,从而保证了通风杆243的通畅。

当本谷物分离机工作时,由于谷物自身的含水量不同,即谷物的干湿程度不同,当谷物的含水量较高时,谷物的体积较为膨胀,因此谷物经料斗进入入料装置10、第一分离装置20、第二分离装置30的速度较慢,同时,当谷物中含有的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较多时,谷物的入料、分离除杂速度进一步减慢,易造成料斗的堵塞/第一分离装置20内出现堵塞现象,从而使谷物的分离除杂停滞,长时间堵塞时,易造成工作电机的损坏,因此,本谷物分离机的机体上安装有振动器,优选的,所述的振动器安装于第二落料口370的侧壁上,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第二落料口370为纯净谷物的排出通道,当振动器的震动使纯净谷物排出时,处于第一分离装置20内的谷物能够顺畅的进入第二分离装置30内。

所述的安装架40包括用于安装谷物分离机机体的限位架410、固定设置于地面上的底座430,当振动器震动时,谷物分离机的机体震动,并且造成安装架40产生震动现象,由于安装架40安装于地面上,谷物分离机的震动幅度较小,从而影响谷物分离机的分选效果,为了增大谷物分离机的震动幅度,进而提高谷物分离机的分选效果,所述的限位架410与底座430之间设置有弹性件420,弹性件420分置于限位架410底部的四个边角,弹性件420为弹簧,弹性件420的一端与底座430相连、另一端与限位架410相连,通过设置四个弹性件420可保证谷物分离机机体的稳定性,同时,为了提高吹风机241、吹风电机246结构的稳定性,吹风机241、吹风电机246安装于限位架410上,当限位架410震动时,吹风机241、吹风电机246的结构较为稳定。

一种扬风式谷物过滤分离设备的分离除杂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谷物的入料过程;

s1.开启入料电机,入料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旋转件一131绕自身轴线转动,旋转件131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连杆133、第二连杆132运动并牵引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沿着第一导板121、第二导板122的导向方向做相互靠近/相互远离的运动,当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相互靠近时,第一闸板134与第二闸板135由开启状态向闭合状态切换,当第一闸板134与第二闸板135相互远离时,第一闸板134与第二闸板135由闭合状态向开启状态切换,第一闸板134、第二闸板135间歇性的开启与闭合,从而能够对谷物进入第一分离装置20内的入料量进行控制;

(二)谷物的初级分离除杂过程;

s2.小颗粒状杂质经过第一分离机构210的过滤筛网的孔隙漏出,谷物沿着过滤筛网的表面滑落至谷物排出段并且经谷物排出段进入第二分离装置30内,小颗粒状杂质经过滤筛网的孔隙漏出并下落至谷物排出段外围,小颗粒状杂质能够经第一导向板213的表面滑落至第一出口214并排出;

s3.上述经进料导块142分散后的谷物经进料盘141的进料间隙落入第一分离壳体211的上端开口处,吹风机构240产生风力并向吹风口244处输送,吹风口244向第一分离壳体211的上端开口的四周吹风并且将谷物中混有的沙尘、稻壳、秸杆扬起,谷物与第一分离凸块232发生碰撞,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与第一分离凸块232发生碰撞时弹起的高度不同,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与谷物脱离,与谷物脱离后的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在吹风口244风力的作用下向第一分离壳体211的上端开口的四周运动并落入分离盘224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开启传动电机221a,传动电机221a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21b同步转动并且带动第二齿轮221c转动,第二齿轮221c转动带动转轴221d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三齿轮221e转动,第三齿轮221e转动带动内齿圈222绕自身轴线转动并且带动分离圈223同步转动,分离圈223转动时带动环绕于分离圈223外圆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推板225运动,推板225运动将推动分离盘224圆周方向的盘面上的沙尘、稻壳、秸杆等轻质杂质运动并落入第一落料口227内,接着下落至第一排杂通道250内并排出;

(三)谷物的次级分离除杂过程;

s4.经第一分离装置20分离除杂后的谷物进入第二分离装置30内,谷物中的大颗粒状杂质沿着筛选网的表面滑落至谷物落料段并且经谷物落料段排出,谷物经筛选网的孔隙漏出并下落至谷物落料段外围,谷物能够经第二导向板350的表面滑落至第二落料口370并排出,大颗粒状杂质能够经第三导向板360的表面滑落至第三落料口380并排出。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定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