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分拣包裹的自动化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6944发布日期:2019-03-27 11:28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分拣包裹的自动化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分拣包裹的自动化流水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物质生活需求的日益高涨,消费水平及能力也日益增加,不断增加的包裹数量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然后如何将人们网购的商品快速运送到购买者手中,则又对快递及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消费者购买的商品,首先由各快递寄送点收取快递包裹,之后再集中运送到物流分拣中心,通过自动化物流分拣装置自动对不同目的地的货物进行分拣,之后打包装车运送至所属目的地。然而,目前市面上在用的物流分拣装置由于结构复杂,设计不够合理,导致无法实现很高的自动化工作,使得快递包裹初步分拣操作依然依赖人工手动完成,包裹分拣能力较差、效率低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影响经济性。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7971115u)公开了一种包裹分拣设备,主要解决提高包裹在快递分拣装置中称重精度和分拣效率的技术问题,同时实现包裹称重、贴标、分拣一体化处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包裹分拣设备,包括称重装置和上件输送装置,称重装置包括多个操作台,操作台上设置有称重模块,多个操作台的出口与上件输送装置连接,上件输送装置的出口与分拣装置连接,以实现提高包裹称重精度,同时加快包裹处理效率的技术目的,但是在实际包裹分拣过程中,进入到分拣过程中的包裹已经在寄件过程中被快递员称重完毕,并且重量和发货地址等重要信息都已经记录在包裹上的条形码中,因此分拣过程中最繁琐的是识别条形码,并且根据包裹的不同信息对包裹进行分类,该装置需要仍然通过手动操作完成这项工作,并没有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分拣包裹的自动化流水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分拣包裹的自动化流水线,包括桌腿,桌腿上部固定连接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左侧固定连接第三立柱,第三立柱铰接第三气缸,第三气缸活塞杆铰接识别台面,识别台面左侧铰接第三立柱,第三立柱顶部固定连接扫码头,所述工作台面固定连接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转动连接第一传送辊,第一传送辊上设有传送带,传送带另一端连接第二传送辊,所述工作台面中间固定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顶部左侧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一挡板,所述第一立柱顶部右侧转动连接第一气缸,第一气缸活塞杆铰接第一挡板,所述第二立柱顶部左侧固定连接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第二挡板,所述第二立柱顶部右侧转动连接第二气缸,第二气缸活塞杆铰接第二挡板,所述左侧桌腿固定连接电机,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带轮,第一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二带轮,第二带轮同轴连接第一传送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轴承座转动连接第二传送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台面下方与第一挡板对应位置设有第一小车,工作台面下方与第二挡板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小车。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底部均固定连接车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小车底部地面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小车底部地面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台面右侧设有第三小车。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小车、第二小车和第三小车侧壁均固定连接接触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以用在物流中心中包裹的分拣过程,通过设置第三气缸、识别台面和扫码头,组成识别装置,操作人员只需要将包裹放置在识别台面上,扫码头自动识别条形码,并且在识别完毕之后将包裹传递给传送带,通过气缸和挡板的结构,将不同分类的包裹击落到对应的小车中,实现对包裹的分拣,整个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只需要将包裹放上装置,并且及时更换小车即可,极大的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智能分拣包裹的自动化流水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智能分拣包裹的自动化流水线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智能分拣包裹的自动化流水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桌腿、2-电机、3-皮带、4-第一带轮、5-工作台面、6-第一轴承座、7-传送带、8-第一传送辊、9-第二带轮、10-第三立柱、11-第三气缸、12-识别台面、13-扫码头、14-第一转轴、15-第一气缸、16-第一挡板、17-第一立柱、18-第二转轴、19-第二气缸、20-第二挡板、21-第二立柱、22-第二传送辊、23-第二轴承座、24-第一小车、25-第一压力传感器、26-车轮、27-第二小车、28-第二压力传感器、29-第三小车、30-接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一种智能分拣包裹的自动化流水线,包括桌腿1,桌腿1上部固定连接工作台面5,所述工作台面5左侧固定连接第三立柱10,第三立柱10铰接第三气缸11,第三气缸11活塞杆铰接识别台面12,识别台面12左侧铰接第三立柱10,第三立柱10顶部固定连接扫码头13,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将包裹带有条形码的一面朝上放置在识别台面12上,当扫码头13完成扫码后,第三气缸11活塞杆会收缩,识别台面12顺时针转动,包裹顺着识别台面12滑落到传送带7上;所述工作台面5固定连接第一轴承座6和第二轴承座23,第一轴承座6转动连接第一传送辊8,第一传送辊8上设有传送带7,传送带7另一端连接第二传送辊22,所述第二轴承座23转动连接第二传送辊22,所述左侧桌腿1固定连接电机2,电机2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带轮4,第一带轮4通过皮带3连接第二带轮9,第二带轮9同轴连接第一传送辊8。

请参阅图1和2,所述工作台面5中间固定连接第一立柱17和第二立柱21,第一立柱17顶部左侧固定连接第一转轴14,第一转轴14转动连接第一挡板16,所述第一立柱17顶部右侧转动连接第一气缸15,第一气缸15活塞杆铰接第一挡板16,所述第二立柱21顶部左侧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8,第二转轴18转动连接第二挡板20,所述第二立柱21顶部右侧转动连接第二气缸19,第二气缸19活塞杆铰接第二挡板20,所述工作台面5下方与第一挡板16对应位置设有第一小车24,工作台面5下方与第二挡板20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小车27,所述第一小车24和第二小车27底部均固定连接车轮26,所述第一小车24底部地面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5,所述第二小车27底部地面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2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设定更多的小车,更多的气缸和挡板,从而对包裹进行更加精细的分拣。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所述工作台面5右侧设有第三小车29,由于在使用扫码头13扫描包裹包装上的条形码时,有些条形码出现破损,或者操作人员在放置包裹时,未将条形码正面朝上,从而使得扫码头13无法扫描到包裹信息,对于无法识别的包裹本发明无法对其进行分拣,会直接掉落到工作台面5最右端的第三小车29中,第三小车29中装的都是无法通过机器扫描的包裹,需要人工对这些包裹进行分拣;所述第一小车24、第二小车27和第三小车29侧壁均固定连接接触传感器30,接触传感器30安装在小车的最顶端,当包裹装满小车后,接触传感器30会发出警报,从而操作人员可以及时更换小车。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一小车24和第二小车27推至第一压力传感器25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8的上方,此时两个压力传感器监测到小车的重量,本发明此时可以正常启动,将第三小车29推至工作台面5的右侧,此时启动电机2,电机2带动第一带轮4转动,第一带轮4通过皮带3带动第二带轮9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带轮9同轴连接的第一传送辊8转动,第一传送辊8通过传送带7带动第二传送辊22转动,从而使得传送带7开始匀速的顺时针转动,此时操作人员将包裹带有条形码的一面朝上放置在识别台面12上,扫码头13迅速的对条形码进行识别和分析,识别完毕之后第三气缸11活塞杆收缩,带动识别台面12顺时针转动,包裹顺着识别台面12滑落到传送带7上向右传送,第三气缸11在活塞杆收缩完成后迅速的将活塞杆伸出,使得识别台面12恢复至水平位置准备第二次识别包裹,由于传送带7的转速相同,因此包裹从识别台面12传送至每个小车上方的时间固定,因此扫码头13扫码完成之后,判断出该包裹属于哪一个小车,从而设定固定时间之后某个小车上方的气缸启动,例如该包裹属于第一小车24,包裹从识别台面12滑落后直至传送到第一小车24正上方需要10s,此时扫码头13设定第一气缸15在10s之后启动,第一气缸15活塞杆10秒后伸出,带动第一挡板16转动,从而通过第一挡板16将包裹从传送带7上推出,并且包裹掉落在第一小车24中,当包裹属于第二小车27操作过程与之相同,但是当扫码头13无法识别包裹上的条形码时,第一气缸15和第二气缸19都不做动作,包裹一直顺着传送带7向右传送,掉落在第三小车29中,等待人工进行分拣,当某个小车上的接触传感器30被激活时,代表着此小车已经装满包裹,操作人员可以及时更换小车,并且小车被推走过后,底部的压力传感器监测不到压力,整个装置暂停,从而防止了由于操作人员更换小车时忘记推入新的小车,导致分拣装置继续运行,包裹掉落在地面上;本发明可以用在物流中心中包裹的分拣过程,通过设置第三气缸11、识别台面12和扫码头13,组成识别装置,操作人员只需要将包裹放置在识别台面12上,扫码头13自动识别条形码,并且在识别完毕之后将包裹传递给传送带7,通过气缸和挡板的结构,将不同分类的包裹击落到对应的小车中,实现对包裹的分拣,整个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只需要将包裹放上装置,并且及时更换小车即可,极大的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