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分拣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7540发布日期:2018-10-19 22:16阅读:19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流分拣流水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物质生活需求的日益高涨,消费水平及能力也日益增加,不断增加的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然后如何将人们网购的商品快速运送到购买者手中,则又对快递及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消费者购买的商品,首先由各快递寄送点收取快递包裹,之后再集中运送到物流分拣中心,通过自动化物流分拣系统自动对不同目的地的货物进行分拣,之后打包装车运送至所属目的地。然而,目前市面上在用的物流分拣系统由于结构复杂,设计不够合理,导致无法实现很高的自动化工作,使得快递包裹初步分拣操作依然依赖人工手动完成,包裹分拣能力较差、效率低;此外,动力输出部分仍然采用传统电机、气缸等,不仅能耗高,且长久工作容易出现自身损耗,导致需要定期停机维修更换,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影响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物流分拣流水线,能够实现快递包裹的高度自动化分拣工作,分拣效率及精度高,同时能够节能降耗,降低企业运营及维保成本,提升经济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物流分拣流水线,包括:

流水线支架,所述流水线支架设有支架本体、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细分驱动组件、及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环形导轨;

驱控模块,所述驱控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

换能换向机构,所述换能换向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与所述驱控模块电控连接;

至少一台包裹分拣车,所述包裹分拣车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环形导轨上、并与所述细分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且所述包裹分拣车与所述换能换向机构可驱动配合;

动态识别装置,所述动态识别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与所述驱控模块通信连接,且所述动态识别装置用于与所述包裹分拣车上的快递包裹触发配合;及

至少一个包裹导装机构,所述包裹导装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与所述包裹分拣车可衔接配合;其中,不同所述包裹导装机构对应于不同快递包裹的投递目的地。

上述物流分拣流水线工作时,在驱动模块的控制下包裹分拣车在细分驱动件的动力驱使下沿着环形导轨循环移动,当动态识别装置检测到当下的包裹分拣车上快递包裹的快递信息时,驱控模块随即记录该快递信息,紧接着当包裹快递车继续向前移动至与该快递信息匹配的包裹导装机构处时,驱控模块立即输出信号使得换能换向机构工作,从而提供动力给包裹分拣车将快递包裹精准推送入对应的包裹导装机构内,由此完成快递包裹的分拣处理。如此,能够实现快递包裹的高度自动化分拣工作,分拣效率及精度高,同时,相较于传统的电机、气缸输出动力给包裹分拣车的驱动方式,本发明通过换能换向机构将包裹分拣车的移动惯性力转化为包裹推出力,还能够节能降耗,降低企业运营及维保成本,提升经济性。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多台所述包裹分拣车和多个所述包裹导装机构,所述包裹分拣车与所述包裹导装机构可一一对应衔接配合,所述换能换向机构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环形导轨上并与所述包裹分拣车一一对应地多个变向轨道、及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与所述变向轨道一一对应地多个换能变轨器,所述换能变轨器与所述驱控模块电控连接,所述换能变轨器与所述包裹分拣车可驱动配合,所述包裹分拣车与所述变向轨道可滑动配合,所述动态识别装置与多个所述包裹分拣车可一一轮换触发配合。如此不仅能够实现动力的平稳转换,使得包裹可靠推出,同时能够在单位分拣时间内大大提升流水线的分拣效率,提高经济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裹导装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包裹导滑筒、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与所述包裹导滑筒的出料口衔接的包裹收集机构、及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与从所述包裹导滑筒上掉落的快递包裹可触发配合的计量装置,所述计量装置还与所述驱控模块通信连接。如此,包裹导滑筒能够确保快递包裹平稳落入包裹收集机构内,计量装置能够确保定量(重量或数量)的快递包裹装入包裹收集机构内,避免出现少装影响装载效率和容量、或者过装导致快递包裹掉落的问题发生,提高包裹的封装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裹收集机构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两个挂杆、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挂杆上的第一弹性挂钩和第二弹性挂钩,两个所述挂杆、所述第一弹性挂钩和所述第二弹性挂钩配合形成挂袋机构。如此,不仅方便进行快递麻袋的挂装与取下,安装稳固性好,且通用性好,适合不同规格的快递麻袋套装固定,同时该机构简单,操作便利,制造及使用成本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态识别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与所述驱控模块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动态识别探头,所述动态识别探头与所述环形导轨上的所述包裹分拣车相对、用于识别所述包裹分拣车上快递包裹的标识码和/或文字信息。如此能够告诉运行状态下快速、精准的识别快递包裹上的投递信息,进而为包裹的细化分拣提供正确科学的分送依据,提高分拣有效性与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三个所述动态识别探头,三个所述动态识别探头相互倾斜布置、用于从不同角度拍摄快递包裹的标识码和/或文字信息。如此可有效消除因快递包裹放置不平稳、褶皱等导致单个动态识别探头无法正常或者很难识别到快递标签信息的问题,提高信息识别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错料排出机构,所述错料排出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与所述驱控模块通信连接。如此能够将因失误等客观原因导致误送到流水线上的错误包裹及时排出,提升设备的错件处理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裹分拣车包括车主架,导行轮组,料斗及惯性推料机构,所述导行轮组设置于所述车主架上、用于与流水线的轨道导向配合,所述料斗设置于所述车主架上,所述惯性推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料斗上的滑轨、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设置于所述滑块上并伸入所述料斗内用于将物料推出的推板、及设置于所述滑块上并用于与所述换能换向机构驱动配合的传动柱。当检测系统检测到当前分拣车上的货物移动至对应分拣工位时,控制系统随即输出指令给换能换向机构动作,对传动柱实现击打,将流水线方向的移动动力转换为出料方向的动力,即传动柱获取动力后带动滑块在滑轨上快速移动,进而带动推板将料斗内的物料推出流水线完成货物分拣操作。相较于传统的电机、气缸提供动力的分拣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无动力推板式物料分拣车能够实现无动力物料分拣,节能降耗,降低运行及维保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性,且其结构简单,制造及使用成本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料斗沿垂直于所述导滑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衔接封板,相邻两个所述包裹分拣车的衔接封板配合形成侧封机构。如此可防止货物从相邻两个包裹分拣车之间的空隙中掉落,提升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料斗底部并位于所述初始工位的第一防撞机构、及设置于所述料斗底部并位于所述出料口的第二防撞机构,所述第一防撞机构和所述第二防撞机构均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于所述料斗上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抵接柱、及套装于所述抵接柱上的弹性抵压件,所述抵接柱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挡板,所述弹性抵压件抵设于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或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抵接柱与所述滑块可抵挡配合。如此可防止推板运行至初始工位和出料口两个极限位置时,因滑块速度过快而与料斗发生剧烈碰撞导致变形或损伤,能够有效消除瞬时撞击造成的冲击损伤,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运行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物流分拣流水线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包裹分拣车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流水线支架,200、包裹分拣车,210、车主架,220、导行轮组,230、料斗,231、初始工位,232、出料口,240、惯性推料机构,241、滑轨,242、滑块,243、推板,244、传动柱,245、衔接封板,300、错料排出机构,400、第一防撞机构,500、第二防撞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展示的一种实施例的物流分拣流水线,包括:流水线支架100,驱控模块(图中未示出),换能换向机构(图中未示出),至少一台包裹分拣车200,动态识别装置(图中未示出)及至少一个包裹导装机构(图中未示出)。

其中,所述流水线支架100设有支架本体、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细分驱动组件、及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环形导轨;具体到本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架本体采用类似跑道的椭圆形结构,不仅可以实现包裹的循环分拣,而且利于减小流水线的整体体积,减少占用空间的大小;支架本体采用不锈钢钢管或槽钢焊接成型,因而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同时支架本体可进行模块化生产,能够适应不同客户的定制需求,拼装简单,适用性好。

此外,所述驱控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驱动模块可选是PLC装置、数控系统等,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并发出相应动作指令,或通过预设程序实现自动化运行。

所述换能换向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与所述驱控模块电控连接;换能换向机构用于将沿支架本体方向的移动惯性力转化为垂直于该移动方向的侧向推出力,不仅节能降耗,而且工作原理简单,运行成本低。

所述包裹分拣车200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环形导轨上、并与所述细分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且所述包裹分拣车200与所述换能换向机构可驱动配合;所述动态识别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与所述驱控模块通信连接,且所述动态识别装置用于与所述包裹分拣车200上的快递包裹触发配合;所述包裹导装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与所述包裹分拣车200可衔接配合;其中,不同所述包裹导装机构对应于不同快递包裹的投递目的地。

上述物流分拣流水线工作时,在驱动模块的控制下包裹分拣车200在细分驱动件的动力驱使下沿着环形导轨循环移动,当动态识别装置检测到当下的包裹分拣车200上快递包裹的快递信息时,驱控模块随即记录该快递信息,紧接着当包裹快递车继续向前移动至与该快递信息匹配的包裹导装机构处时,驱控模块立即输出信号使得换能换向机构工作,从而提供动力给包裹分拣车200将快递包裹精准推送入对应的包裹导装机构内,由此完成快递包裹的分拣处理。如此,能够实现快递包裹的高度自动化分拣工作,分拣效率及精度高,同时,相较于传统的电机、气缸输出动力给包裹分拣车200的驱动方式,本发明通过换能换向机构将包裹分拣车200的移动惯性力转化为包裹推出力,还能够节能降耗,降低企业运营及维保成本,提升经济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包括多台所述包裹分拣车200和多个所述包裹导装机构,多台包裹分拣车200沿环形导轨的两条长边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相邻两台包裹分拣车200之间具有间隙,防止发生相互干涉碰撞,影响使用寿命;同理,包裹导装机构同样沿环形导轨的两条长边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且优选与支架本体可固定连接的方式,以提升连接强度;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所述包裹分拣车200与所述包裹导装机构可一一对应衔接配合,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分送到不同包裹分拣车200上的快递包裹的投递目的地是随机的,因而在驱控模块的控制作用下,包裹分拣车200与包裹导装机构实际上的随机配对的工作关系,如此可确保设备的高度自动化及工作灵活性。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裹分拣车200包括车主架210,导行轮组220,料斗230及惯性推料机构240,所述导行轮组220设置于所述车主架210上、用于与流水线的轨道导向配合,所述料斗230设置于所述车主架210上,所述惯性推料机构240包括设置于所述料斗230上的滑轨241、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241上的滑块242、设置于所述滑块242上并伸入所述料斗230内用于将物料推出的推板243、及设置于所述滑块242上并用于与所述换能换向机构驱动配合的传动柱244。当检测系统检测到当前分拣车上的货物移动至对应分拣工位时,控制系统随即输出指令给换能换向机构动作,对传动柱244实现击打,将流水线方向的移动动力转换为出料方向的动力,即传动柱244获取动力后带动滑块242在滑轨241上快速移动,进而带动推板243将料斗230内的物料推出流水线完成货物分拣操作。相较于传统的电机、气缸提供动力的分拣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无动力推板243式物料分拣车能够实现无动力物料分拣,节能降耗,降低运行及维保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性,且其结构简单,制造及使用成本低。

此外,所述换能换向机构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环形导轨上并与所述包裹分拣车200一一对应地多个变向轨道、及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与所述变向轨道一一对应地多个换能变轨器,所述换能变轨器与所述驱控模块电控连接,所述换能变轨器与所述包裹分拣车200可驱动配合,所述包裹分拣车200与所述变向轨道可滑动配合,所述动态识别装置与多个所述包裹分拣车200可一一轮换触发配合。实际工作方式为,当前包裹分拣车200移动至对应位置的包裹导装机构处时,通过换能变轨器的击打来提供动力,使得传动柱244能够由沿环形导轨的运动转换为沿变向轨道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推板243将包裹推出分拣车。如此不仅能够实现动力的平稳转换,使得包裹可靠推出,同时能够在单位分拣时间内大大提升流水线的分拣效率,提高经济性。

所述料斗230沿垂直于所述导滑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衔接封板245,相邻两个所述包裹分拣车200的衔接封板245配合形成侧封机构。如此可防止货物从相邻两个包裹分拣车200之间的空隙中掉落,提升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料斗230底部并位于所述初始工位231的第一防撞机构400、及设置于所述料斗230底部并位于所述出料口232的第二防撞机构500,所述第一防撞机构400和所述第二防撞机构500均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于所述料斗230上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抵接柱、及套装于所述抵接柱上的弹性抵压件,所述抵接柱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挡板,所述弹性抵压件抵设于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或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抵接柱与所述滑块242可抵挡配合。如此可防止推板243运行至初始工位231和出料口232两个极限位置时,因滑块242速度过快而与料斗230发生剧烈碰撞导致变形或损伤,能够有效消除瞬时撞击造成的冲击损伤,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运行产生的噪音。

此外,还包括防护套筒,所述防护套筒套装于所述传动柱244上。如此可避免传动柱244与换能换向机构发生硬对硬的刚性碰撞,产生形变而影响使用寿命,产生噪音而影响设备使用体验感。其中,防护套筒可选是橡胶筒,起到缓冲、减振、防撞的作用,利于减轻与换能换向机构的撞击损伤,提升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料斗230设有料槽、与所述料槽连通的出料口232、及与所述料槽连通的至少一个导滑孔,所述料斗230还设有初始工位231;所述滑块242设有穿设于所述导滑孔并伸入所述料槽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推板243连接,所述推板243可往复移动于所述初始工位231和所述出料口232之间。具体到本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料斗230上开设有平行并排布置的两个导滑孔,导滑孔的长度应当确保推板243将货物可靠推出料槽;相应地,滑块242上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安装有两个连接臂,连接臂与导滑孔一一对应穿设配合、并均与推板243连接固定,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推板243的安装牢固性,同时使推板243具有更大的推力,防止推送的货物重量过大时发生折断、倾覆。此外,推板243的长度与料槽的宽度适配,进而在料槽的两侧槽壁的导向作用下,推板243的移动更加平稳、可靠。如此,在导滑孔孔壁的导向作用下,推板243能够在初始工位231与出料口232之间往复平稳移动,进而将料斗230内的货物精确推出,使得分拣操作高效、可靠。

实际应用中,为提高分拣效率,同一套流水线上会安装多个分拣车,而为了避免相邻两个分拣车之间移动过程中发生相互碰撞或挤压而产生形变,因而在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所述料斗230沿垂直于所述导滑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衔接封板245。安装时,相邻两个分拣车上的衔接封板245层中下层叠的布置结构,从纵向封填两者之间的配合间隙,且彼此间可自由相对滑动,如此可防止货物从相邻两个分拣车之间的空隙中掉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行轮组220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主架210上、用于与流水线的横向导轨导向配合的横向导行轮。如此,通过横向导行轮与横向导轨的滚动配合,可有效限制分拣车高速运行时横向方向上的振动,确保分拣车移动更加平稳,有利于降低噪音及碰撞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导行轮组22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主架210上、用于与流水线的纵向导轨导向配合的纵向导行轮。如此,通过纵向导行轮与纵向导轨的滚动配合,可有效限制分拣车高速运行时纵向方向上的振动,确保分拣车移动更加平稳,有利于降低噪音及碰撞损伤。

具体的,上述横向导行轮和纵向导行轮均包括两个、且间隔均匀设置在车主架210上,由此使得分拣车与轨道接触作用力更加均衡,导行效果更好,移动更加平稳。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行轮组22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主架210上、用于与流水线的限位导轨限位配合的防脱导行轮。如此防止分拣车高速运行时受振动或者货物放置重心不稳时发生翻翘,出现脱轨事故,消除潜在的伤人毁物隐患。其中,料斗230优选与车主架210倾斜设置,即料斗230的出料口232至初始工位231方向呈向下倾斜设置,由此可防止分拣车以高速移动通过转弯处时,因为惯性力过大导致包裹飞出。

此外,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料斗230底部并位于所述初始工位231的第一防撞机构400、及设置于所述料斗230底部并位于所述出料口232的第二防撞机构500,所述第一防撞机构400和所述第二防撞机构500均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于所述料斗230上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抵接柱、及套装于所述抵接柱上的弹性抵压件,所述抵接柱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挡板,所述弹性抵压件抵设于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或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抵接柱与所述滑块242可抵挡配合。如此可防止推板243运行至初始工位231和出料口232两个极限位置时,因滑块242速度过快而与料斗230发生剧烈碰撞导致变形或损伤,能够有效消除瞬时撞击造成的冲击损伤,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运行产生的噪音。具体到本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弹性抵压件可选为弹簧、弹片、橡胶柱等,优选是弹簧;通过弹簧的伸缩弹力可有效抵消滑块242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同时消除振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撞机构400和所述第二防撞机构500还均包括设置于所述料斗230上的固定板、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的弹性防撞垫,所述弹性防撞垫与所述滑块242可抵接配合。具体地,弹性防撞垫为橡胶垫,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板通过焊接固定在料斗230上,如此可通过弹性防撞垫的防护和减振作用进一步减轻滑块242与料斗230的撞击,避免设备因撞击发生形变或损伤,利于提升使用寿命。

另外,还包括自锁组件(图中未示出),所述自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撞机构400的抵接柱上的第一磁吸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撞机构500的抵接柱上的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均与所述滑块242可磁吸固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为吸铁石,通过紧固件、包覆等方式固定在抵接柱面向滑块242的端部。如此当推板243移动至初始工位231与出料口232两个极限位置时,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与滑块242的吸固作用,实现推板243的自动锁止定位,避免滑块242沿滑轨241肆意滑动发生撞击、产生噪音,影响设备的使用可靠性与安全性。

所述包裹导装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包裹导滑筒、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与所述包裹导滑筒的出料口232衔接的包裹收集机构、及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与从所述包裹导滑筒上掉落的快递包裹可触发配合的计量装置,所述计量装置还与所述驱控模块通信连接。具体的,包裹导滑筒为一体成型于支架本体上的U型不锈钢导板,包裹收集机构包括挂架、及挂装在挂架上的快递麻袋,包裹导滑筒能够将快递包裹准确导送入快递麻袋内。所述计量装置还与所述驱控模块通信连接,计量装置可选是计数装置、光电传感器等,用以记录装入快递麻袋内的包裹数量,上述动态识别探头则可以扫描识别并记录落入快递麻袋的包裹重量并进行累加,如此就能够确保装入单个快递麻袋内的包裹数量及重量合适。综上,包裹导滑筒能够确保快递包裹平稳落入包裹收集机构内,计量装置能够确保定量(重量或数量)的快递包裹装入包裹收集机构内,避免出现少装影响装载效率和容量、或者过装导致快递包裹掉落的问题发生,提高包裹的封装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包裹收集机构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两个挂杆、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挂杆上的第一弹性挂钩和第二弹性挂钩,两个所述挂杆、所述第一弹性挂钩和所述第二弹性挂钩配合形成挂袋机构。如此,不仅方便进行快递麻袋的挂装与取下,安装稳固性好,且通用性好,适合不同规格的快递麻袋套装固定,同时该机构简单,操作便利,制造及使用成本低。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态识别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与所述驱控模块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动态识别探头,所述动态识别探头与所述环形导轨上的所述包裹分拣车200相对、用于识别所述包裹分拣车200上快递包裹的标识码和/或文字信息。如此能够告诉运行状态下快速、精准的识别快递包裹上的投递信息,进而为包裹的细化分拣提供正确科学的分送依据,提高分拣有效性与精度。

进一步地,包括三个所述动态识别探头,三个所述动态识别探头相互倾斜布置、用于从不同角度拍摄快递包裹的标识码和/或文字信息。如此可有效消除因快递包裹放置不平稳、褶皱等导致单个动态识别探头无法正常或者很难识别到快递标签信息的问题,提高信息识别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动态识别探头的数量还可以是其它的变换形式,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考虑到人为操作及机器设备的误差,可能将不属于当前流水线分拣范围内的包裹转送过来造成的不利影响,还包括错料排出机构300,所述错料排出机构300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与所述驱控模块通信连接。即当动态识别探头检测到任一包裹分拣车200内的快递包裹的投递信息与各个包裹导装机构均无法匹配时,可判定该快递包裹为错误件,进而当其运行至错料排出机构300前时,驱控模块输出指令将其排出。如此能够将因失误等客观原因导致误送到流水线上的错误包裹及时排出,提升设备的错件处理能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