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铁矿渣铁精粉分离用浮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5229发布日期:2019-02-12 22:05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铁矿渣铁精粉分离用浮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铁矿渣铁精粉分离用浮选机,属于浮选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浮选机,全称“浮游选矿机”,是选矿工艺流程中完成浮选过程的机械设备;在对金属铁矿渣进行浮选分离精铁粉时,需要先对金属铁矿渣制成矿浆后,再送入至浮选机进行浮选;但在制浆过程中,由于矿渣溶解不够充分,会出现矿渣结块的情况;这些结块的矿渣无法进行浮选分离;而基于这样的一个因素,在选用时浮选机,一方面要保证浮选,另一方面能够对矿浆进行搅拌,从而减少结块;因此选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是目前解决上述问题最适合的浮选设备;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只是对大的结块能够搅拌打散,但小的结块依然存在;而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其充气不足,致使最终形成的矿化泡沫减少,严重影响浮选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铁矿渣铁精粉分离用浮选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使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在浮选时,即存在结块,又存在充气不足,致使最终形成的矿化泡沫减少,严重影响浮选产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金属铁矿渣铁精粉分离用浮选机,包括机械搅拌式浮选机、支架、料斗、溜槽、水管、喷头和曝气装置;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搅拌桶左方通过支架固定有高于所述搅拌桶的料斗,料斗底部装有右斜向下的溜槽,溜槽下端穿过料斗的出料口一直延伸至机械搅拌式浮选机搅拌桶的入料口;在溜槽上方悬挂有与溜槽平行的水管,在水管的下端沿溜槽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固定安装有至少三个喷头;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搅拌桶底部固定安装有曝气装置。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料斗的上部装有过滤筛。

上述过滤筛为左低右高的斜筛,在斜筛左端的料斗上设有出杂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紧凑,使用方便; 金属铁矿渣从料斗经溜槽进入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搅拌桶的过程时,水管中的水通过喷头喷洒在溜槽内的金属铁矿渣上,逐渐溶解成矿泥水,这样预先的充分溶解处理后,能够有效避免结块;同时机械搅拌式浮选机通过搅拌桶底部曝气装置进一步补入空气,能够增加精铁矿化气泡量,进而浮选出更多的精铁粉泡沫,提高浮选效率和浮选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机械搅拌式浮选机、2支架、3料斗、4溜槽、5水管、6喷头、7曝气装置、8斜筛、9出杂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描述,如: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均根据说明书附图中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金属铁矿渣铁精粉分离用浮选机包括机械搅拌式浮选机1、支架2、料斗3、溜槽4、水管5、喷头6和曝气装置7;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1的搅拌桶左方通过支架2固定有高于所述搅拌桶的料斗3,料斗3底部装有右斜向下的溜槽4,溜槽4下端穿过料斗3的出料口一直延伸至机械搅拌式浮选机1搅拌桶的入料口;在溜槽4上方悬挂有与溜槽4平行的水管5,在水管5的下端沿溜槽4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固定安装有至少三个喷头6;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1的搅拌桶底部固定安装有曝气装置7。

其中,机械搅拌式浮选机1与曝气装置7均采用现有公知设备;使用时,金属铁矿渣倒入料斗3中,再经溜槽4进入机械搅拌式浮选机1的搅拌桶内搅拌;在此过程中,溜槽4上方的水管5中的水,通过喷头6喷洒在溜槽4内的金属铁矿渣上,使溜槽4中干的金属铁矿渣,逐渐溶解成矿泥水,使金属铁矿渣能够与水之间预先的充分溶解后,再沿溜槽4向下滑入机械搅拌式浮选机1的搅拌桶内;提高混合溶解效果,从而避免产生结块;进入到机械搅拌式浮选机1搅拌桶内的矿浆,由于机械搅拌式浮选机1叶轮离心力的作用,与药剂充分混合后,与混合浆液中的空气形成气泡并被粉碎,与精铁粒充分接触后形成精铁矿化气泡,精铁矿化气泡向上浮动并富集形成泡沫层,由机械搅拌式浮选机1的刮泡机构排出,形成精铁粉泡沫;在此过程中,曝气装置7是一种供气设备,能够从机械搅拌式浮选机1的搅拌桶底部向混合液中补入空气,增加精铁矿化气泡量,进而浮选出更多的精铁粉泡沫,提高浮选效率和浮选产量。

可根据实际需求,对上述一种金属铁矿渣铁精粉分离用浮选机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图1所示,料斗3的上部装有过滤筛。过滤筛能够预先过滤掉硫酸焙烧渣较大的固体颗粒,提高后续的液固分离效果。

如图1所示,过滤筛为左低右高的斜筛8,在斜筛8左端的料斗3上设有出杂口9。这样的斜筛8,能够使较大的固定颗粒自动从出杂口9排出,使用方便。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