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茶叶中灰尘含量的风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9795发布日期:2019-03-22 20:4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茶叶中灰尘含量的风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降低茶叶中灰尘含量的风选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 别名茶、槚,茗,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在茶叶加工技术领域中,不论是红茶、绿茶还是黑茶、白茶,均需要进行一道去除茶叶中水分的干燥工序,而干燥工序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茶叶干燥装置,现有的茶叶干燥装置可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但干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茶尘,由于茶叶干燥生产多是在车间厂房内进行,干燥过程产生的茶尘会导致整个生产场所灰尘较大,对环境和工人的身体健康存在较大的影响;同时,大量的茶尘也会给后续茶汤的冲泡带来影响,降低饮茶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茶叶中灰尘含量的风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茶叶中灰尘含量的风选装置,包括本体、上壳体、立柱、缓冲弹簧腔、风选腔、入料口和第一工作电机,所述本体上部设置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下部设置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包围形成风选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均为中空结构;所述上壳体内部设置立柱,所述立柱下端固定连接缓冲弹簧腔,所述缓冲弹簧腔下部抵接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腔上部位置,所述立柱相互靠近一侧铰接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上壳体内侧壁接触处安装缓冲密封圈;所述导流板包括电加热丝层、微型风机和第三导流管;所述本体上部左侧位置设置入料口,所述入料口与所述风选腔连接;位于所述入料口右侧,且安装在所述本体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第一工作电机,所述第一工作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转盘,所述转盘下部固定连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下端延伸装置所述风选腔内腔上部,且与折流板固定连接,所述风选腔下部设置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两端均延伸至所述下壳体内腔中,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轮,所述本体左侧下部设置第二工作电机,所述第二工作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左侧的第一凸轮;所述第二转轴中间位置设置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下部设置风机,所述风机上部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所述风机扇叶两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风选腔右侧上部开设抽风口,所述抽风口上部固定连接第一导流管,所述本体右侧中间位置设置灰尘吸收腔;所述第一导流管与所述灰尘吸收腔上部连接;所述灰尘吸收腔内部左侧倾斜设置过滤网,所述灰尘吸收腔底部右侧设置灰尘收集腔,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灰尘收集腔连接,所述过滤网上表面右侧上部抵接击打件,所述灰尘吸收腔上部右侧设置水平导轨,所述击打件上端放置在所述水平导轨中;所述击打件右侧壁铰接推杆,所述推杆右端贯穿所述灰尘吸收腔右侧壁,且延伸至所述灰尘吸收腔外部右侧,所述灰尘吸收腔右侧设置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左侧抵接抵接板,所述抵接板左侧壁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所述灰尘吸收腔下部连接第二导流管,所述抽风口下端延伸至所述风选腔右侧底部位置;所述本体下部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风选腔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柱有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板内腔底部设置电加热丝层,所述电加热丝层上部连接若干个微型风机,所述导流板内腔上部设置第三导流管,所述第三导流管对应安装在所述微型风机上部,且所述第三导流管与所述微型风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转盘下表面接触处远离所述转盘圆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折流板形状为沿茶叶下降方向的反向V字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风口下侧安装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灰尘吸收腔焊接在所述上壳体右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击打件与所述水平导轨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凸轮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所述立柱和缓冲弹簧腔间歇性挤压,进而使得所述缓冲弹簧腔带动所述导流板上下移动,有利于对所述风选腔内的茶叶进行充分混合除杂;所述导流板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所述导流板上表面上的茶叶进行充分的烘干,同时能够分离茶叶与茶叶中掺杂的灰尘,且所述折流板的角度可以调节,所述折流板的设置能够实现对茶叶进行搅拌导流的作用,继而使得茶叶离散更充分,有助于高效实现灰尘的分离,所述风机的设置能够实现带动所述风选腔底部的气流向上流动,进而使得所述风选腔中灰尘上升,实现了对灰尘和茶叶的分离;所述第二凸轮转动能够实现对所述抵接板和推杆的挤压,进而使得所述推杆推动所述击打件对所述过滤网进行挤压,能够避免所述过滤网上灰尘的堆积,从而提高了除杂效率;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对茶叶中灰尘充分去除,保证了茶叶的品质,避免茶叶中灰尘过多造成茶叶口感变差,同时也能够柏章饮用者的生命安全健康;且本实用新型工作效率高,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降低茶叶中灰尘含量的风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降低茶叶中灰尘含量的风选装置中导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降低茶叶中灰尘含量的风选装置中灰尘吸收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本体、2-上壳体、3-立柱、4-缓冲弹簧腔、5-风选腔、6-入料口、7-第一工作电机、8-转盘、9-第一转轴、10-折流板、11-导流板、12-第二转轴、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风机、16-第一凸轮、17-第二工作电机、18-下壳体、19-出料口、20-过滤网、21-抽风口、22-第一导流管、23-灰尘吸收腔、24-第二导流管、25-第二凸轮、26-抵接板、27-推杆、28-击打件、29-水平导轨、30-过滤网、31-灰尘收集腔、32-电加热丝层、33-微型风机、34-第三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降低茶叶中灰尘含量的风选装置,包括本体1、上壳体2、立柱3、缓冲弹簧腔4、风选腔5、入料口6和第一工作电机7,所述本体1上部设置上壳体2,所述上壳体2下部设置下壳体18,所述上壳体2与所述下壳体18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2与所述下壳体18包围形成风选腔5,所述上壳体2与所述下壳体18均为中空结构;所述上壳体2内部设置立柱3,所述立柱3下端固定连接缓冲弹簧腔4,所述缓冲弹簧腔4下部抵接第一凸轮16;所述第一凸轮16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8内腔上部位置;所述立柱3有两个,所述立柱3相互靠近一侧铰接导流板11,所述导流板11与所述上壳体2内侧壁接触处安装缓冲密封圈;所述第一凸轮16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所述立柱3和缓冲弹簧腔4间歇性挤压,进而使得所述缓冲弹簧腔4带动所述导流板11上下移动,有利于对所述风选腔5内的茶叶进行充分混合除杂;所述导流板11包括电加热丝层32、微型风机33和第三导流管34,所述导流板11内腔底部设置电加热丝层32,所述电加热丝层32上部连接若干个微型风机33,所述导流板11内腔上部设置第三导流管34,所述第三导流管34对应安装在所述微型风机33上部,且所述第三导流管34与所述微型风机33连接;所述导流板11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所述导流板11上表面上的茶叶进行充分的烘干,同时能够分离茶叶与茶叶中掺杂的灰尘;所述本体1上部左侧位置设置入料口6,所述入料口6与所述风选腔5连接;位于所述入料口6右侧,且安装在所述本体1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第一工作电机7,所述第一工作电机7输出端固定连接转盘8,所述转盘8下部固定连接第一转轴9,所述第一转轴9与所述转盘8下表面接触处远离所述转盘8圆心;所述第一转轴9下端延伸装置所述风选腔5内腔上部,且与折流板10固定连接,所述折流板10形状为沿茶叶下降方向的反向V字形结构,且所述折流板10的角度可以调节,所述折流板10的设置能够实现对茶叶进行搅拌导流的作用,继而使得茶叶离散更充分,有助于高效实现灰尘的分离,所述风选腔5下部设置第二转轴12,所述第二转轴12两端均延伸至所述下壳体18内腔中,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轮16,所述本体1左侧下部设置第二工作电机17,所述第二工作电机17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左侧的第一凸轮16;所述第二转轴12中间位置设置第一锥齿轮13,所述第二转轴12下部设置风机15,所述风机15上部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14,所述第一锥齿轮13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4啮合;所述风机15扇叶两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风机15的设置能够实现带动所述风选腔5底部的气流向上流动,进而使得所述风选腔5中灰尘上升,实现了对灰尘和茶叶的分离;所述风选腔5右侧上部开设抽风口21,所述抽风口21下侧安装过滤网20,所述抽风口21上部固定连接第一导流管22,所述本体1右侧中间位置设置灰尘吸收腔23,所述灰尘吸收腔23焊接在所述上壳体2右侧壁上;所述第一导流管22与所述灰尘吸收腔23上部连接;所述灰尘吸收腔23内部左侧倾斜设置过滤网30,所述灰尘吸收腔23底部右侧设置灰尘收集腔31,所述过滤网30与所述灰尘收集腔31连接,所述过滤网30上表面右侧上部抵接击打件28,所述灰尘吸收腔23上部右侧设置水平导轨29,所述击打件28上端放置在所述水平导轨29中,所述击打件28与所述水平导轨29滑动连接;所述击打件28右侧壁铰接推杆27,所述推杆27右端贯穿所述灰尘吸收腔23右侧壁,且延伸至所述灰尘吸收腔23外部右侧,所述灰尘吸收腔23右侧设置第二凸轮25,所述第二凸轮25左侧抵接抵接板26,所述抵接板26左侧壁与所述推杆2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轮25转动能够实现对所述抵接板26和推杆27的挤压,进而使得所述推杆27推动所述击打件28对所述过滤网30进行挤压,能够避免所述过滤网30上灰尘的堆积,从而提高了除杂效率;所述灰尘吸收腔23下部连接第二导流管24,所述抽风口21下端延伸至所述风选腔5右侧底部位置;所述本体1下部设置出料口19,所述出料口19与所述风选腔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茶叶经过所述入料口6进入所述风选腔5中,所述第一工作电机7启动,带动所述转盘8和第一转轴9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转轴9带动所述折流板10对茶叶进行引流分散;所述第二工作电机17启动,带动所述第二转轴12和第一凸轮16转动,所述第一凸轮16对所述立柱3和缓冲弹簧腔4进行挤压,使得所述立柱3带动所述导流板11上下移动,同时所述第二转轴12带动所述风机15转动,实现了对所述风选腔5中的灰尘和茶叶进行分离的目的,灰尘被所述过滤网20过滤,然后流入所述灰尘吸收腔23内,最终实现了对灰尘的收集;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对茶叶中灰尘充分去除,保证了茶叶的品质,避免茶叶中灰尘过多造成茶叶口感变差,同时也能够柏章饮用者的生命安全健康;且本实用新型工作效率高,节能环保。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