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选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3899发布日期:2019-07-13 09:28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高效选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磨系统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选粉机。



背景技术:

当前,粉磨技术广泛应用于水泥行业粉磨生料、熟料,或用于电力和煤化工行业粉磨各种品质的原煤以及钢铁厂粉磨高炉矿渣和钢渣等等。粉磨和选粉是整个粉磨工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工艺流程,其选粉技术更是直接影响整个粉磨系统效率和最终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市场上有多种规格与结构不同的选粉机,包含的结构都有各自的差别。

现有的立式旋转的笼型转子式选粉机,主要是以“O-Sepa型选粉机”为代表的单个笼型转子式空气选粉机,一次撒料,一次分选。这种选粉机多与球磨机组成闭路循环系统,将球磨机生产的成品选出。

V型选粉机是建材领域带辊压机或立磨的粉磨系统中粉状物料分选的主要设备,申请号为201620177699.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V型选粉机,其包括有下料壳体、进风壳体、打散分级叶片组、选粉壳体、出风壳体等。这种V型选粉机主要通过进风壳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壳体的出风口实现细粉分选。

联合粉磨是现在进行水泥等粉末材料生产的主要方法,现有的联合粉磨系统多使用V型选粉机加带笼型转子的动态选粉机进行物料粒径筛选,利用布袋收尘器进行成品收集;一些联合粉磨系统使用三分离和离心式选粉机进行物料分级,为了提高物料分级的精度,往往需要使用多个选粉机,每个选粉机需要设立单独的循环风机提供选粉机所需要的循环风路,能源消耗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选粉机,将原本需要多级的选粉过程综合于一个装备中,实现V型选粉机加笼型转子选粉机的功能,提升工作效率,并且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选粉机,包括竖直且同轴布置的内筒体、外筒体,所述的内筒体的上段腔室竖直布置有笼型转子,内筒体的上段周壁设置有导向叶片,所述的笼型转子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进料口与出风口;所述的外筒体的上段周壁与进风进料壳连通,进风进料壳自上而下呈斜楔型且进风进料壳的外侧边斜向下与外筒体交接,进风进料壳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料口、进风口,进风进料壳的内腔设置有打散导流板。

所述的笼型转子的上方设置有撒料盘,所述的进料口布置于撒料盘的外圈上方,所述的出风口布置于撒料盘的内圈上方。

内筒体的上方设置有机架,机架上设置有相互连接的电机与减速器,减速器设有竖直向下的转轴穿过出风口与撒料盘、笼型转子连接。

所述的进风口位于进风进料壳的外侧布置,且进风口斜向下指向外筒体,第二进料口靠进风口的内侧布置。

所述的进风进料壳至少布置有一个,且进风进料壳与外筒体的上段周壁的周向相切布置,进风口指向内筒体、外筒体的夹腔吹风形成与笼型转子转向一致的旋流。

所述的打散导流板相对进风进料壳的内壁向下倾斜布置。

所述的内筒体、外筒体的下段分别布置有第一出料锥、第二出料锥。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有内筒体、外筒体,然后分别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一路物料经由第二进料口进入进风进料壳,进风进料壳与外筒体构成半V字型,风由进风口进入选粉机,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与打散导流板相冲击并且打散,重而粗的粉直接下落排出,与此同时在风力的作用下,轻而细的粉随着风经过打散导流板切向进入外筒体与内筒体的夹腔,然后经过导向叶片进入内筒体的腔室,笼型转子旋转形成水平涡流;另一路物料经由第一进料口进入笼型转子内,笼型转子与内筒体构成主选粉区,物料在重力、离心力及向心力的综合作用下,稍粗的粉所受离心力大,沿内筒体内壁下落排出,较细的粉随风进入笼型转子内部,经由出风口排出选粉机,通过一条完整的风路完成了两条料路的选粉,达到了将细粉多级分选的目的,但是只采用一套设备,结构布置简单,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进风进料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高效选粉机,包括竖直且同轴布置的内筒体10、外筒体20,所述的内筒体10的上段腔室竖直布置有笼型转子11,内筒体10的上段周壁设置有导向叶片12,所述的笼型转子1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3与出风口14;所述的外筒体20的上段周壁与进风进料壳30连通,进风进料壳30自上而下呈斜楔型且进风进料壳30的外侧边斜向下与外筒体20交接,进风进料壳30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料口31、进风口32,进风进料壳30的内腔设置有打散导流板33。

设有内筒体10、外筒体20,然后分别设有第一进料口13、第二进料口31,一路物料经由第二进料口31进入进风进料壳30,进风进料壳30与外筒体20构成半V字型,风由进风口32进入选粉机,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与打散导流板32相冲击并且打散,重而粗的粉直接下落排出,与此同时在风力的作用下,轻而细的粉随着风经过打散导流板5切向进入外筒体20与内筒体10的夹腔,然后经过导向叶片12进入内筒体10的腔室,笼型转子11旋转形成水平涡流;另一路物料经由第一进料口13进入笼型转子11内,笼型转子11与内筒体10构成主选粉区,物料在重力、离心力及向心力的综合作用下,稍粗的粉所受离心力大,沿内筒体10内壁下落排出,较细的粉随风进入笼型转子11内部,经由出风口14排出选粉机,通过一条完整的风路完成了两条料路的选粉,达到了将细粉多级分选的目的,但是只采用一套设备,结构布置简单,提升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笼型转子11的上方设置有撒料盘15,所述的进料口13布置于撒料盘15的外圈上方,所述的出风口14布置于撒料盘15的内圈上方。设置有撒料盘15使得经由第一进料口13的物料均匀的撒入主选粉区。

内筒体10的上方设置有机架40,机架40上设置有相互连接的电机41与减速器42,减速器42设有竖直向下的转轴43穿过出风口14与撒料盘15、笼型转子11连接。通过电机41与减速器42使得转轴43带动撒料盘15、笼型转子11同步转动,进行撒料与选粉。

所述的进风口32位于进风进料壳30的外侧布置,且进风口32斜向下指向外筒体20,第二进料口31靠进风口32的内侧布置。进风口32要斜指向外筒体20便于风吹入。

所述的进风进料壳30至少布置有一个,且进风进料壳30与外筒体20的上段周壁的周向相切布置,进风口32指向内筒体10、外筒体20的夹腔吹风形成与笼型转子11转向一致的旋流。进风进料壳30并不一定要与外筒体20相切布置,但是相切布置是最优选方案,布置多个进风进料壳30,多个进风口32共同工作吹入风,切向布置可以在内筒体10、外筒体20的夹腔形成旋流,同时与笼型转子11转向一致,便于使带有细粉的风通过导向叶片12进入笼型转子11内;本实用新型如附图1、2所示布置有两个进风进料壳30,两个进风进料壳30相对于内筒体10、外筒体20中心点中心对称,这样可以有效的形成旋流。

所述的打散导流板33相对进风进料壳30的内壁向下倾斜布置。这样更便于对物料进行均匀打散。

所述的内筒体10、外筒体20的下段分别布置有第一出料锥16、第二出料锥21。其中第二出料锥21的侧壁与进风进料壳30的外侧边顺延交接,这样便于收集被打散导流板33打散的粗粉。

其中:外筒体20周向分布的第二进料口31和进风口32构成的进风进料壳30,其外形呈V字型,内部密布有打散导流板33,该区域为静态选粉区,整体上完全具备常规的与辊压机配套的V型选粉机功能,第二进料口31可以完全为粗粉,经过静态选粉区分选再进入主选粉区分选。进风进料壳30与外筒体20的连接方式为切向连接;笼型转子11为垂直方向布置的一刚性多叶片转子,笼型转子11的叶片材质为耐磨钢板,通过笼型转子11的旋转能够形成一个水平涡流,构成动态选粉区即主选粉区,笼型转子的上部设置有撒料盘15,可将上方物料分散抛洒形成料幕进入主选粉区,与笼型转子11相对的内筒体10的上端周壁周向分布着导向叶片12,从进风进料壳30的进风口32进入的风经过导向叶片12的整流后进入主选粉区,主选粉区作为精细分选。

通过将两个选粉区的结合,减少了选粉机数量和选粉环节;既可用于半终粉磨,也可以完全取代辊压机系统中设置的静态V型选粉机加上动态选粉机的复杂工艺流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