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湿电除尘用的脉动阴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0227发布日期:2019-11-15 22:09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湿电除尘用的脉动阴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立式湿电除尘设备的阴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环保压力剧增,燃烧生物质的小锅炉排放要求日趋严格,固体颗粒粉尘排放指标根据《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缩小到30mg/nm3,湿电之后要求实现超低排放5mg/nm3,自2016年后国内出现非标排放要求即电除尘器≤20mg/nm3、布袋除尘器≤20mg/nm3、湿电之后已经出现零排放要求,因此,国内很多厂家因排放要求提高,排放指标不合格被迫停运,严重污染者直接关闭停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国内针对生物质燃料除尘的方案主要有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采用静电除尘器进行除尘;第二种采用布袋除尘器;第三种采用湿电除尘技术。由于生物质燃料燃烧无法达到燃煤的燃烧效率,造成排放物含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及氯化物、二嗯英、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其具有一定粘性,比电阻高,不易荷电,对于布袋和电除尘而言,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其环保排放要求。因此,国内目前对生物质燃料除尘的主要方法为湿电除尘技术,并且主要为卧式湿电除尘技术,但卧式湿电除尘法有占地面积大,收尘效率不高,不适合生物质锅炉燃烧锅炉的工况;当前的立式湿电法虽然有占地面积小的优势,但同样存在阴阳极系统水膜形成较差、收尘效率不高、断电冲洗粉尘过程中设备出口冒黑烟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立式湿电除尘用的脉动阴极系统,该立式湿电除尘用的脉动阴极系统结构设计巧妙,能控制气流做螺旋上下输送,有效提高粉尘及较细颗粒与水膜碰撞几率,从而提高了粉尘及雾滴收集效率,降低了运行和维护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圆钢1、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针刺线4、不锈钢锁扣5、叶片6,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在圆钢1的两侧各固定一个,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固定在圆钢1上两个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之间,多条针刺线4布置在圆钢1外表面上,不锈钢锁扣5分别固定在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和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的顶部、底部与圆钢1连接的位置上,叶片6固定在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和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的内侧。

所述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的外侧面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的外侧面与平面的夹角为60°。

所述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的外侧面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的外侧面与平面的夹角为45°。

所述叶片6在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和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内排列成内旋外阻的造型。

所述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和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由高分子绝缘材料制作。

所述圆钢1上设有凹槽101,凹槽101的宽度与不锈钢螺丝锁扣5的厚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该立式湿电除尘用的脉动阴极系统与立式脉动蜂窝阳极系统7组成一个完整的立式脉动蜂窝阴阳极系统。系统运行时,水流的运行过程为:水流先进入立式脉动蜂窝阳极系统7并在阳极管的内壁旋流成膜,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和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的旋转方向与阳极脉动瓣水膜倒流旋转叶片旋转方向一致,在重力和气流由上而下的同向状态下,水膜顺着阳极管内壁向下旋流将触碰的粉尘带走,此时部分溅射的水滴被立式湿电除尘用的脉动阴极系统的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和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旋转隔离,阻挡在外阻斜壁上,起到了防止小液滴与阴极触碰的效果。气流的运行过程为:气流先进入湿电除尘设备中通过气流均布孔进行均匀分配,再进入到立式脉动蜂窝阳极管自下而上多级分离粉尘颗粒;之后气流进入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中,由于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内侧的叶片6的内旋外阻结构,气流流速凸增并被强制离心,迫使气流中的粉尘颗粒离心向阳极管运动,在旋流水膜粘附的情况下带走粉尘颗粒,经过净化后的烟气离开立式脉动蜂窝阴阳极系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该立式湿电除尘用的脉动阴极系统结构设计巧妙,能控制气流做螺旋上下输送,有效提高粉尘及较细颗粒与水膜碰撞几率,从而提高了粉尘及雾滴收集效率,降低了运行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和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底部视图;

图4是立式脉动蜂窝阴阳极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圆钢1、凹槽101、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针刺线4、不锈钢锁扣5、叶片6、立式脉动蜂窝阳极系统7。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圆钢1、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针刺线4、不锈钢锁扣5、叶片6,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在圆钢1的两侧各固定一个,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固定在圆钢1上两个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之间,多条针刺线4布置在圆钢1外表面上,不锈钢锁扣5分别固定在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和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的顶部、底部与圆钢1连接的位置上,叶片6固定在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和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的内侧。所述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的外侧面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的外侧面与平面的夹角为60°;所述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的外侧面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的外侧面与平面的夹角为45°;所述叶片6在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和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内排列成内旋外阻的造型;所述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和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由高分子绝缘材料制作;所述圆钢1上设有凹槽101,凹槽101的宽度与不锈钢螺丝锁扣5的厚度一致。该立式湿电除尘用的脉动阴极系统与立式脉动蜂窝阳极系统7组成一个完整的立式脉动蜂窝阴阳极系统;系统运行时,水流的运行过程为:水流先进入立式脉动蜂窝阳极系统7并在阳极管的内壁旋流成膜,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和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的旋转方向与阳极脉动瓣水膜倒流旋转叶片旋转方向一致,在重力和气流由上而下的同向状态下,水膜顺着阳极管内壁向下旋流将触碰的粉尘带走,此时部分溅射的水滴被立式湿电除尘用的脉动阴极系统的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和第二旋流脉动叶瓣3旋转隔离,阻挡在外阻斜壁上,起到了防止小液滴与阴极触碰的效果。气流的运行过程为:气流先进入湿电除尘设备中通过气流均布孔进行均匀分配,再进入到立式脉动蜂窝阳极管自下而上多级分离粉尘颗粒;之后气流进入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中,由于第一旋流脉动叶瓣2内侧的叶片6的内旋外阻结构,气流流速凸增并被强制离心,迫使气流中的粉尘颗粒离心向阳极管运动,在旋流水膜粘附的情况下带走粉尘颗粒,经过净化后的烟气离开立式脉动蜂窝阴阳极系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该立式湿电除尘用的脉动阴极系统结构设计巧妙,能控制气流做螺旋上下输送,有效提高粉尘及较细颗粒与水膜碰撞几率,从而提高了粉尘及雾滴收集效率,降低了运行和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