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电除尘器灰尘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4341发布日期:2020-01-07 09:2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式电除尘器灰尘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湿式电除尘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式电除尘器灰尘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湿式电除尘器是一种用来处理含微量粉尘和微颗粒的除尘设备,主要用来除去含湿气体中的尘、酸雾、水滴、气溶胶、臭味、pm2.5等有害物质,是治理大气粉尘污染的理想设备。其工作原理是依靠高压电晕放电使得粉尘荷电,荷电后的粉尘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粘附在集成板上,之后通过定期冲洗的方式,使得粉尘随着冲刷夜的流动而清除。

例如专利号为cn201620264269.5,专利名称为一种湿式电除尘器的自动冲洗装置的实用新型,其公开了由plc控制器控制变频水泵自动对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进行冲洗,在圆柱管的底端设置多个喷水孔,多个喷水孔呈等角度分布在圆柱管的底端,将水流进行分散,以对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的表面进行均匀冲刷,冲刷无死角,有效提升了对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上灰尘的清理效率。

但是,圆柱管分别与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的位置固定,圆柱管上喷出的水无法完全清理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上附有的灰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效提升清灰效果的湿式电除尘器灰尘清除装置。

一种湿式电除尘器灰尘清除装置,包括:

壳体,通过隔板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上设置有进烟孔和出烟孔,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设置有水槽;

集成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部,且位于所述进烟孔和所述出烟孔之间,所述集成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集成板沿着所述壳体横向方向阵列设置;

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头,所述喷淋头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相邻的两个所述集成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喷淋头;

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部,且带动所述喷淋头沿着所述壳体的竖直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喷淋头配合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内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橡胶挡板。

进一步,所述集成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隔板和所述壳体的内壁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喷淋头呈环形,所述喷淋头上设置有多个喷口,多个所述喷口沿着所述喷淋头的轴线圆周阵列设置。

进一步,所述喷淋头和所述集成板相垂直。

进一步,所述喷口的轴线和所述喷淋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呈5°~45°。

进一步,所述喷淋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在所述喷淋头和所述动力装置之间,且多个所述支撑杆沿着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进一步,动力装置包括电机。

进一步,还包括废水处理装置和水管,所述废水处置装置与所述水槽相连接,所述水管分别与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和所述喷淋头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两个导流板,两个所述导流板分别位于所述进烟孔和所述水槽之间。

进一步,所述进烟孔位于所述集成板和所述水槽之间,所述出烟孔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喷淋头和集成板位于第一腔体内,动力装置位于第二腔体内,带动喷淋头沿着壳体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喷淋喷淋头对集成板的清灰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灰尘清除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灰尘清除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避让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喷淋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壳体、11进烟孔、12出烟孔、13水槽、14第一腔体、15第二腔体、16导流板、20集成板、30喷淋装置、31喷淋头、311喷口、32支撑杆、40动力装置、50隔板、51避让槽、60橡胶挡板、70废水处理装置、80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灰尘清除装置包括壳体10、集成板20、喷淋装置30和动力装置40,壳体10上设置有进烟孔11和出烟孔12,进烟孔11位于壳体10的下部,出烟孔12位于壳体10的上部。集成板20设置在壳体10内部,且位于进烟孔11和出烟孔12之间,集成板20竖直设置在壳体10内部,该集成板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集成板20沿壳体10的横向方向阵列排放,相邻的两个集成板20之间形成了供烟气通过的通道21。喷淋装置30设置在壳体10内部,且位于集成板20的上方,喷淋装置30包括多个喷淋头31,相邻的两个集成板20之间设置有一个喷淋头31。动力装置40设置在壳体10内部,且带动喷淋装置30沿着壳体10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喷淋头31沿着集成板20的竖直方向移动,进而能够全面清理整个集成板20吸附的灰尘。另壳体10的底部形成了供废液存储的水槽13,即喷淋头31喷出的水流至水槽13内并沉积,该水槽13位于出烟孔12的下方。

含有粉尘的气体通过进烟孔11进入到壳体10内部,而此时除尘器通过高压电晕放电使得粉尘荷电,荷电的粉尘在通过通道21时,吸附在集成板20的表面,实现气体内粉尘分离,进而得到净化的气体,该净化的气体通过出烟孔12排出。在清灰过程中,启动喷淋装置30和动力装置40,动力装置40带动喷淋装置30竖直移动,同时喷淋装置30上的喷淋头31喷出液体,以冲刷竖着排列的集成板20,进而清洗集成板20,使集成板20上吸附的粉尘随着液体流至水槽13内,清灰作业完成后,动力装置40带动喷淋装置30复位。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0内还设置有隔板50,隔板50竖直设置在壳体10内部,将壳体10分别第一腔体14和第二腔体15,第一腔体14和第二腔体15相互独立。其中,集成板20位于第一腔体14内部,集成板20的两侧分别与隔板50和壳体10的内壁相抵接。进烟孔11和出烟孔12分别与第一腔体14相连通。动力装置40设置在第二腔体15内部,喷淋装置30也设置在第二腔体15内部,而喷淋头31位于第一腔体14内。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隔板50设置有与喷淋头31配合的避让槽51,避让槽51竖着设置,且位于相邻的两个集成板20之间。当动力装置40带动喷淋装置3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喷淋头31顺着避让槽51方向竖直移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避让槽51内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橡胶挡板60,并且两个橡胶挡板60相抵接,而当喷淋头31沿着避让槽51移动时,喷淋头31可从两个橡胶挡板60之间滑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橡胶挡板60具有弹性,喷淋头31滑过两个橡胶挡板60之后,两个橡胶挡板60自动贴合。可见,在喷头装置30进行清灰作业前,两个橡胶挡板60将第一腔体14和第二腔体15分别形成了两个独立的腔体,即通过第一腔体14的气体不会进入到第二腔体15内部。进而防止喷淋装置30和动力装置40上出现粉尘堆积的现象,进一步防止喷淋装置30喷出的水溅在动力装置40上,避免发生安全隐患。

如图4所示,所述喷淋头31呈环形,喷淋头31上设置有多个喷口311,多个喷口311沿着喷淋头31的轴线圆周阵列设置。这样,位于两个集成板20之间的喷淋头31,其可对两侧的集成板20进行同时喷淋,有效提升清灰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喷淋头31和集成板20相垂直。

优选地,喷口311倾斜设置,这样喷出的水才能全面清理集成板20。进一步,喷口311的轴线和喷淋头3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呈5°~45°。

如图1和图2所示,喷淋装置30还包括支撑杆32,喷淋头31设置在支撑杆32上,且多个支撑杆32沿着支撑杆32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40包括电机,电机连接支撑杆32,以带动喷淋装置30在竖直方向移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动力装置40包括气缸,气缸连接支撑杆32,以带动喷淋装置30在竖直方向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灰尘清除装置还包括废水处理装置70和水管80,废水处置装置70与水槽13相连接,水管80分别与废水处理装置70和喷淋头31相连接。这样水槽13内的水进入到废水处理装置70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通过水管80流至喷淋头31,由喷淋头31喷出,进而实现水的循环使用,环保,且降低成本。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两个导流板16,两个导流板16分别位于进烟孔11和水槽13之间。废液可从两个导流板16之间通过,进入到水槽13内。两个导流板16呈v形。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采用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