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机房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4276发布日期:2020-01-03 10:5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机房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机房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机房工程是指为确保计算机机房(也称数据中心)的关键设备和装置能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而设计配置的基础工程,计算机机房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要为机房中的系统设备运营管理和数据信息安全提供保障环境。粉尘是会对机房设备带来很大的危害,它落在电路板上会导致组件腐蚀和临近部件短路,还会导致阻抗变化和电子电路导体发生桥接。而机房内设备散热往往是通过机械散热,利于内置风机使得气体循环,这样气体在进入设备内部时会带入粉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机房空气净化装置,该净化装置安装在机房设备的进气口,将进气进行除尘净化处理,使得进入设备内的气体粉尘含量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计算机机房空气净化装置,其包括静电除尘装置、负压风机、弹性压板和压盘,所述负压风机连接在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后侧,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左右两边各连接一块连接板,每块所述连接板的后侧均连接一块所述弹性压板,每块所述弹性压板的端部均连接一块所述压盘,两块所述压盘分别压在机箱的左右两侧,将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和所述负压风机固定在所述机箱的前侧。

所述压盘与所述机箱通过吸力活动连接。

所述压盘的内侧设有一层橡胶层。

所述压盘和所述橡胶层,为何弧面结构,所述橡胶层的内侧形成负压腔。

所述橡胶层与所述机箱相接触。

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前侧开有多个进气孔。

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和所述负压风机通过连接线连接到usb接头。

所述弹性压板为可变形的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机房空气净化装置安装在机房设备的进气口,将进气进行除尘净化处理,使得进入设备内的气体粉尘含量大大降低;

2、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机房空气净化装置装卸便捷,通过压盘吸在机房设备外壁即可;

3、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机房空气净化装置采用静电除尘装置,除尘效果好;

4、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机房空气净化装置通过usb接头插入到设备上以获得运行所需的电能,可与机房设备同步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机房空气净化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机房空气净化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机房空气净化装置的压盘与机箱的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静电除尘装置,2为负压风机,3为弹性压板,4为压盘,5为连接板,6为机箱,7为橡胶层,8为负压腔,9为进气孔,10为连接线,11为usb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一种计算机机房空气净化装置,其包括静电除尘装置1、负压风机2、弹性压板3和压盘4,负压风机2连接在静电除尘装置1的后侧,静电除尘装置1的左右两边各连接一块连接板5,每块连接板5的后侧均连接一块弹性压板3,每块弹性压板3的端部均连接一块压盘4,两块压盘4分别压在机箱6的左右两侧,将静电除尘装置1和负压风机2固定在机箱6的前侧。

压盘4与机箱6通过吸力活动连接。

压盘4的内侧设有一层橡胶层7。

压盘4和橡胶层7,为何弧面结构,橡胶层7的内侧形成负压腔8。

橡胶层7与机箱6相接触。

静电除尘装置1的前侧开有多个进气孔9。

静电除尘装置1和负压风机2通过连接线10连接到usb接头11。

弹性压板3为可变形的弧形结构。

使用时,将两个弹性压板3掰开,使得压盘4压在机箱6的左右两侧,将静电除尘装置1和负压风机2固定在机箱6前侧的进气口处,将usb接头11插入usb接口处,启动负压风机2,使得周围的气体通过进气孔9进入静电除尘装置1净化后吹入机箱6前侧的进气口,负压风机2和静电除尘装置1为现有公知技术,他们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