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院检验科的检验用离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0440发布日期:2020-06-16 22:1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院检验科的检验用离心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为一种医院检验科的检验用离心设备。



背景技术:

检验科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包括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血液学、体液学以及输血学等分支学科。检验科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测过程中,需要将血液倒进离心管中借助离心设备来进行离心分层处理,从而来检测血液中各元素的成分含量。

传统的离心设备放置离心管的孔位比较少,在面对大批量的待分层血液样品时,往往需要分成多个批次来进行离心操作,效率较低,并且传统的离心设备往往只是将离心管简单插入或者卡入至装置的孔位中,在装置高速转动过程中,离心管有发生松动甚至被甩出的风险,装置的紧固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院检验科的检验用离心设备,该种医院检验科的检验用离心设备在面对大批量的待分层血液样品时,也能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并且还大大提升了对离心管的紧固效果,避免在装置高速转动的过程中,离心管发生松动甚至被甩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医院检验科的检验用离心设备,包括多个离心盘、多个连接组件和变频电机,多个所述离心盘沿竖直方向同轴排布,所述离心盘的上端面绕轴心开设有多个管槽,所述管槽的内壁同轴固定安装有两个紧固圈,所述紧固圈的内侧绕圆心设置有多片橡胶片,两个所述紧固圈的内部活动贯穿有同一根离心管,同时所述离心管与多片所述橡胶片相抵,除位于最底部的所述离心盘外,其余所述离心盘的下端面均开设有呈“倒u”型的凹槽,该凹槽能够覆盖其下方所有的所述管槽,且该凹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与该凹槽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弹簧,位于最顶部的所述离心盘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内侧也滑动设置有压板,并且在所述压板与所述顶盖内侧的顶部之间也连接有多个所述弹簧;多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设置在每两个所述离心盘的左右两端之间,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一页片、第二页片和固定片,所述第一页片转动连接在位于上方的所述离心盘的下部,所述第二页片转动连接在位于下方的所述离心盘的上部,所述第一页片和所述第二页片远离所述离心盘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固定片通过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页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页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栓位置形状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变频电机设置在所述离心盘的底部,所述变频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离心盘同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盘为塑料材质,且在其左右两端安装所述连接组件的位置处呈平面状。

进一步的,所述管槽的底部设置有软垫。

进一步的,所述变频电机的外部包装有机箱,所述变频电机与所述机箱之间隔有减振垫。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离心盘之间均设置有活动卡扣,同时所述顶盖远离其转动端的一端与所述离心盘之间也设置有活动卡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医院检验科的检验用离心设备,设置了多个离心盘,且多个离心盘分层设置,可自由展开或者合拢,在每个离心盘上都开设有多个管槽,大大增加了离心管的放置位,实现在面对大批量的待分层血液样品时,能够多层同时进行离心操作,从而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

2、该种医院检验科的检验用离心设备,离心管在放置好之后,利用紧固圈和橡胶片紧紧箍住离心管,并通过将离心盘合拢,使离心盘底部的凹槽把所有管槽覆盖住,此时凹槽内的压板抵住离心管,从而大大提升了对离心管的紧固效果,避免在装置高速转动的过程中,离心管发生松动甚至被甩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离心管架合拢时的总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离心管架展开时的剖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紧固圈和橡胶片的总体结构图。

图中:1、离心盘;101、管槽;1011、紧固圈;1012、橡胶片;1013、软垫;102、压板;103、弹簧;2、离心管;3、顶盖;4、连接组件;401、第一页片;402、第二页片;403、固定片;4031、第一螺栓;4032、第二螺栓;5、变频电机;501、传动轴;502、机箱;503、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医院检验科的检验用离心设备,包括多个离心盘1、多个连接组件4和变频电机5,多个离心盘1沿竖直方向同轴排布,离心盘1的上端面绕轴心开设有多个管槽101,管槽101的内壁同轴固定安装有两个紧固圈1011,紧固圈1011的内侧绕圆心设置有多片橡胶片1012,两个紧固圈1011的内部活动贯穿有同一根离心管2,同时离心管2与多片橡胶片1012相抵,除位于最底部的离心盘1外,其余离心盘1的下端面均开设有呈“倒u”型的凹槽,该凹槽能够覆盖其下方所有的管槽101,且该凹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压板102,压板102与该凹槽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弹簧103,位于最顶部的离心盘1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顶盖3,顶盖3的内侧也滑动设置有压板102,并且在压板102与顶盖3内侧的顶部之间也连接有多个弹簧103;多个连接组件4分别设置在每两个离心盘1的左右两端之间,连接组件4包括有第一页片401、第二页片402和固定片403,第一页片401转动连接在位于上方的离心盘1的下部,第二页片402转动连接在位于下方的离心盘1的上部,第一页片401和第二页片402远离离心盘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一起,固定片403上设置有第一螺栓4031和第二螺栓4032,固定片403通过第一螺栓4031与第一页片401固定连接,第二页片402上开设有与第二螺栓4032位置形状相匹配的螺纹孔;变频电机5设置在离心盘1的底部,变频电机5的动力输出端上连接有传动轴501,传动轴501与离心盘1同轴固定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面对大批量的待分层血液样品时,需要将多个离心盘1展开成多层,再将装有血液样品的离心管2进行分层放置,这样大大增加了离心管2的放置位,能够多层同时进行离心操作,从而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步骤如下:首先,将离心盘1手动向上提起,直至多个离心盘1完全分离展开,在此过程中连接组件4的第一页片401和第二页片402沿轴转动并逐渐分开,在离心盘1完全展开时,如图3所示,第一页片401和第二页片402之间的夹角转动至180°,此时拧动第二螺栓4032,使第二螺栓4032螺纹固定连接在第二页片402上的螺纹孔中,利用第二螺栓4032将第一页片401和第二页片402固定住,使其无法再转动,实现将离心盘1保持在多层展开状态;多个离心盘1展开之后再打开顶盖3,即可向管槽101内插入离心管2,如图4和图5所示,离心管2在插入过程中,同时贯穿两个紧固圈1011,在被紧固圈1011箍住的同时,紧固圈1011内侧材质较软的橡胶片1012会因受到挤压而向下弯折,并贴在离心管2的外壁上,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在紧固圈1011和橡胶片1012的配合下,离心管2在管槽101内被很好的固定住,不易松动;离心管2放置完毕之后,拧松第二螺栓4032,使第二螺栓4032与第二页片402脱离连接,此时第一页片401和第二页片402又可自由转动,并可将相邻的离心盘1进行合拢,如图2所示,再将顶盖3闭合起来;如图1所示,离心盘1装好离心管2并合拢之后,离心管2的顶部将压板102向上顶起,压板102上移的过程中压缩弹簧103,弹簧103受压产生反弹力使压板102牢牢抵住离心管2,此时离心管2被牢牢固定在管槽101中,并且被离心盘1的凹槽罩住,避免了发生松动甚至甩出的情况,紧固效果极好;最后,启动变频电机5,变频电机5通过传动轴501带动所有离心盘1高速转动,实现对离心管2内血液的离心操作。

进一步的,离心盘1为塑料材质,这种材质质量较轻,降低了变频电机5的耗能,且如图2所示,在离心盘1左右两端安装连接组件4的位置处呈平面状,这种非弧面的结构更加便于安装连接组件4。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管槽101的底部设置有软垫1013,软垫1013起到了对离心管2的保护作用,避免离心管2受到压板102压迫之后发生变形甚至破损。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变频电机5的外部包装有机箱502,起到了防尘的作用,变频电机5与机箱502之间隔有减振垫503,起到了对变频电机5的减振降噪的作用。

进一步的,相邻的离心盘1之间均设置有活动卡扣,这些活动卡扣使离心盘1合拢之后还能够卡接在一起,提升了离心盘1合拢之后的稳固性,同时顶盖3远离其转动端的一端与位于最上方的离心盘1之间也设置有活动卡扣,通过这个活动卡扣能够让顶盖3盖紧位于最上方的离心盘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