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颗粒制剂机的粒度分离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7431发布日期:2020-08-05 00:4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颗粒制剂机的粒度分离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将固体从固体中干式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颗粒制剂机的粒度分离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在经过粉碎、造粒后,需要进入制剂机构以制成成品的中药服用剂。在进入制剂机构加工之前需要对颗粒状的药材进行筛选,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对不同粒度直径的药材进行不同操作的制剂工序。现有的筛选装置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由于中药颗粒较为干燥,颗粒中包含大量粉尘状的药材,现有的筛选装置在工作时,粉尘状的药材会弥散到空气中,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并且,悬浮在空气中的药材粉末难以回收,造成浪费。如申请号为201820618812.6所述的一种中药筛选分离装置,采用多层筛选结构,但是未在每一层筛选结构处添加出料装置,导致最后只能得到一种直径的颗粒,没有粒度分离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用于颗粒制剂机的粒度分离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颗粒制剂机的粒度分离过滤装置,包括外套筒、第一接料箱、传动轴、粉尘处理箱和筛筒,所述外套筒的下方设有多组第一支撑脚;所述外套筒左端的顶部设有入料口,外套筒的上侧壁上设有多个导风罩;所述外套筒的下方设有第一接料箱;所述外套筒的内部穿插设有一根传动轴,传动轴右端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一支撑座上,传动轴的右端设有电机,电机固定于第一支撑座上,传动轴的左端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下方设有粉尘处理箱,第二支撑座固定于粉尘处理箱的顶端,粉尘处理箱的下方设有第二支撑脚;所述外套筒的内部设有筛筒,筛筒与外套筒的内侧壁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套筒为倾斜设置的空心圆柱筒形结构,且在外套筒的下侧壁开设有长条状通孔,第一接料箱设置在外套筒下侧壁开口位置的正下方,第一接料箱的内部设有多块隔板。

优选的,所述入料口的底部设有导料板,导料板倾斜设置,每个导风罩内均设有风机。

优选的,所述筛筒由多个组装筒左右拼接而成,组装筒为左右两端开口的圆柱筒形结构,组装筒侧壁上均布设有多个筛孔,且自左向右的组装筒上的筛孔孔径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上均布设有多组连接杆,每组连接杆包括多根呈辐射状阵列分布的连接杆,连接杆朝向传动轴的一端与传动轴固定连接,连接杆背离传动轴的一端与筛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粉尘处理箱内部设有脉冲泵,脉冲泵固定在粉尘处理箱的左侧壁上,脉冲泵左端的通气口穿过粉尘处理箱的左侧壁设置,脉冲泵的右端通过气管与吸附球连接,吸附球为外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的空心圆球,且在吸附球的外侧包裹有一层布套;所述粉尘处理箱内的底部设有第二接料箱。

优选的,所述筛筒的内侧壁上设有螺旋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多个组装筒拼接的筛筒,设置了多种孔径的筛孔,能够按照粒度直径对物料进行分散,设置了螺旋板使得物料在筛筒内滞留和翻炒的时间增长,筛选的效果更好,在筛筒外侧设置的外套筒能够有效防止筛选过程中粉尘的弥散;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风机和粉尘处理箱,使得物料中细小的粉尘被集中储存,减少了粉尘的弥散,也减少了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颗粒制剂机的粒度分离过滤装置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右前视图;

图2为一种用于颗粒制剂机的粒度分离过滤装置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左后视图;

图3为一种用于颗粒制剂机的粒度分离过滤装置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仰视图;

图4为一种用于颗粒制剂机的粒度分离过滤装置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用于颗粒制剂机的粒度分离过滤装置实施例一中筛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用于颗粒制剂机的粒度分离过滤装置实施例二中筛筒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套筒,2.第一支撑脚,3.入料口,31.导料板,4.导风罩,41.风机,5.第一接料箱,51.隔板,6.传动轴,61.连接杆,7.第一支撑座,8.电机,9.第二支撑座,10.粉尘处理箱,101.脉冲泵,102.吸附球,103.第二接料箱,11.第二支撑脚,12.筛筒,121.组装筒,122.筛孔,123.螺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一种用于颗粒制剂机的粒度分离过滤装置,包括外套筒1、第一接料箱5、传动轴6、粉尘处理箱10和筛筒12。

外套筒1的下方设有多组第一支撑脚2,第一支撑脚2对外套筒1进行固定支撑,外套筒1为倾斜设置的空心圆柱筒形结构,且在外套筒1的下侧壁开设有长条状通孔。

外套筒1左端的顶部设有入料口3,入料口3的底部设有导料板31,导料板31倾斜设置,外套筒1的上侧壁上设有多个导风罩4,每个导风罩4内均设有风机41。

外套筒1的下方设有第一接料箱5,第一接料箱5设置在外套筒1下侧壁开口位置的正下方,第一接料箱5的内部设有多块隔板51,隔板51将第一接料箱5分割为多个腔体,在外套筒1外侧壁的开口和第一接料箱5的顶端边缘之间设有防尘布(图中未示出),防尘布能够防止物料在落向第一接料箱5时激起太大的粉尘。

外套筒1的内部穿插设有一根传动轴6,传动轴6右端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一支撑座7上,传动轴6的右端设有电机8,电机8固定于第一支撑座7上,电机8能够驱动传动轴6转动,传动轴6的左端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二支撑座9上。

第二支撑座9的下方设有粉尘处理箱10,第二支撑座9固定于粉尘处理箱10的顶端,粉尘处理箱10的下方设有第二支撑脚11。

如图4、5所示,外套筒1的内部设有筛筒12,筛筒12与外套筒1的内侧壁间隔设置,筛筒12由多个组装筒121左右拼接而成,组装筒121为左右两端开口的圆柱筒形结构,组装筒121侧壁上均布设有多个筛孔122,且自左向右的组装筒121上的筛孔122孔径逐渐增大。

传动轴6上均布设有多组连接杆61,每组连接杆61包括多根呈辐射状阵列分布的连接杆61,连接杆61朝向传动轴6的一端与传动轴6固定连接,连接杆61背离传动轴6的一端与筛筒1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传动轴6通过连接杆61对筛筒12进行支撑固定,并且能够带动筛筒12同步转动。

粉尘处理箱10内部设有脉冲泵101,脉冲泵101固定在粉尘处理箱10的左侧壁上,脉冲泵101左端的通气口穿过粉尘处理箱10的左侧壁设置,脉冲泵101的右端通过气管与吸附球102连接,吸附球102为外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的空心圆球,且在吸附球102的外侧包裹有一层布套。

粉尘处理箱10内的底部设有第二接料箱103,第二接料箱103能够由粉尘处理箱10中取出,脉冲泵101工作时会抽气,使得吸附球102中产生负压,吸附球102能够将粉尘处理箱10中悬浮的粉尘吸附在表面的布套上,随后脉冲泵101停止工作,吸附球102中恢复常压,粘附在布套上的粉料会由于重力落到第二接料箱103中。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颗粒物料由入料口3进入外套筒1中,并在导料板31的作用下落到筛筒12中,物料在筛筒12中随着筛筒12的转动而不断被翻炒,在翻炒过程中颗粒直径小于当前位置的筛孔122孔径的物料会落到第一接料箱5中,与此同时,由于筛筒12倾斜设置,物料在筛筒12中还由于重力向右滑动,在翻炒和滑动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孔122将物料按照粒度直径分散,最后余下的物料会由筛筒12的最右端滑落。

通过风机41透过筛孔122向筛筒12中吹入气流,由于导风罩4的作用,气流的方向为倾斜向左吹动,气流会将物料中包含的较轻的粉尘向左吹动,粉尘随着气流运动到粉尘处理箱10中,在脉冲泵101和吸附球102的作用下,集中落到第二接料箱103中。

实施例2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特征在于,筛筒12的内侧壁上设有螺旋板123。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当筛筒12转动时,设置的螺旋板123起到类似搅龙的作用,能够将筛筒12内的物料向左导向,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向右移动,又在螺旋板123的作用下有向左移动的趋势,使得物料在筛筒12内滞留和翻炒的时间增加,使得筛选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