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底流旋流侧出装置的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14795发布日期:2020-12-25 08:2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带底流旋流侧出装置的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分选密度层稳定、高精度、强适应能力的带底流旋流侧出装置的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自1945年荷兰国家矿山局在分级旋流器的基础上,研制出第一台有压给料的圆柱圆锥型轴向出料重介质旋流器(dsm型),因用黄土作为加重质,悬浮液密度难以提高,并且回收净化困难,因此在工业生产未得到实际应用。随后,欧美等过相继对圆柱圆锥型旋流器做出不同改进,研制出多种新型、多型号的重介旋流器。如1956年美国维尔莫特公司研制的无压给料圆筒型重介质旋流器(dwp);60年代英国研制出有压圆筒型重介质旋流器(vorsyl旋流器),此旋流器立式布置,主体为垂直圆筒,筒体上部设有入料口,下部设有两个排料口;1966年苏联严重的“有压”和“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1967年日本田川器械操研制的倒立式圆筒圆锥型重介质旋流器;80年代初意大利学者研制出两台圆筒圆锥型旋流器轴线串联组成(tri-flo)三产品旋流器;80年代中期英国煤炭局在dwp和沃塞尔旋流器基础上研制出中心给料(无压)圆筒型重介旋流器。

中国重介旋流器自60年代开始自行设计出φ500mm圆柱圆锥型用于分选末原煤,随后相继研制成功φ600mm,φ700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在此基础上,80年代后我国先后推出有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无压给料二产品和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现今,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一直沿用圆筒圆锥轴向排料结构,此结构旋流器分选时间、空间有限,分选密度层梯度大,易错配,难以实现低密度差物料的分选,且实际分选密度波动较大,对于分选密度临近物含量高的极难选情况,不能有效稳定分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分选密度层稳定、高精度、强适应能力的带底流旋流侧出装置的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底流旋流侧出装置的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和侧出装置,该旋流器由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筒体、轻产物排料管和重产物排料管组成,所述的筒体的一端与轻产物排料管相连通,筒体的另一端侧面与重产物排料管切向连通,与轻产物排料管相连通的筒体端部侧面与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相连通,所述的重产物排料管与侧出装置相连通,所述的侧出装置设为涡旋体,涡旋体由涡旋进料管、涡旋筒、重产物排出管组成,所述的涡旋筒的一端侧面与涡旋进料管切向连通,涡旋进料管与重产物排料管相连通,涡旋筒的另一端与重产物排出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筒体水平或倾斜0-30度放置,所述的筒体由左筒体、中筒体和右筒体组成,所述的左筒体和右筒体设为圆柱形,所述的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和轻产物排料管与左筒体相连通,重产物排料管与右筒体相连通,所述的中筒体设为圆柱筒或圆锥筒,所述的圆锥筒的锥角为0-90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涡旋筒为竖直放置,所述的涡旋筒和重产物排出管的轴线重合并竖直向下,涡旋筒由上筒体和下筒体组成,所述的上筒体设为圆柱形,涡旋进料管与上筒体相连通,下筒体设为圆柱筒或圆锥筒,所述的圆锥筒的锥角为0-90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筒体的直径为上筒体直径的0.2-0.6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轻产物排料管的一端伸进筒体内并伸至筒体侧面的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下方,所述的轻产物排料管的另一端伸出筒体并与轻产物排料弯管相连接,使悬浮液和原料与轻产物通过轻产物排料管隔离。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和侧出装置,该旋流器由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筒体、轻产物排料管和重产物排料管组成,所述的筒体的一端与轻产物排料管相连通,筒体的另一端侧面与重产物排料管切向连通,与轻产物排料管相连通的筒体端部侧面与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相连通,所述的重产物排料管与侧出装置相连通,所述的侧出装置设为涡旋体,涡旋体由涡旋进料管、涡旋筒、重产物排出管组成,所述的涡旋筒的一端侧面与涡旋进料管切向连通,涡旋进料管与重产物排料管相连通,涡旋筒的另一端与重产物排出管相连通,所述的筒体水平或倾斜0-30度放置,所述的筒体由左筒体、中筒体和右筒体组成,所述的左筒体和右筒体设为圆柱形,所述的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和轻产物排料管与左筒体相连通,重产物排料管与右筒体相连通,所述的中筒体设为圆柱筒或圆锥筒,所述的圆锥筒的锥角为0-90度,所述的涡旋筒为竖直放置,所述的涡旋筒和重产物排出管的轴线重合并竖直向下,涡旋筒由上筒体和下筒体组成,所述的上筒体设为圆柱形,涡旋进料管与上筒体相连通,下筒体设为圆柱筒或圆锥筒,所述的圆锥筒的锥角为0-90度,所述的左筒体的直径为上筒体直径的0.2-0.6倍,所述的轻产物排料管的一端伸进筒体内并伸至筒体侧面的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下方,所述的轻产物排料管的另一端伸出筒体并与轻产物排料弯管相连接,使悬浮液和原料与轻产物通过轻产物排料管隔离,具有结构简单、分选密度层稳定、高精度、强适应能力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筒体为圆柱形,下筒体为圆锥筒的整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筒体为圆锥筒,下筒体为圆锥筒的整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筒体为圆柱形,下筒体为圆柱筒的整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或图2的侧面视图。

图5是图3的侧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带底流旋流侧出装置的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和侧出装置,该旋流器由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1、筒体、轻产物排料管2和重产物排料管3组成,所述的筒体的一端与轻产物排料管2相连通,筒体的另一端侧面与重产物排料管3切向连通,与轻产物排料管2相连通的筒体端部侧面与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1相连通,所述的重产物排料管3与侧出装置相连通,所述的侧出装置设为涡旋体4,涡旋体4由涡旋进料管5、涡旋筒、重产物排出管6组成,所述的涡旋筒的一端侧面与涡旋进料管5切向连通,涡旋进料管5与重产物排料管3相连通,涡旋筒的另一端与重产物排出管6相连通,所述的筒体水平或倾斜0-30度放置,所述的筒体由左筒体7、中筒体8和右筒体9组成,所述的左筒体7和右筒体9设为圆柱形,所述的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1和轻产物排料管2与左筒体7相连通,重产物排料管3与右筒体9相连通,所述的中筒体8设为圆柱筒或圆锥筒,所述的圆锥筒的锥角θ2为0-90度,所述的涡旋筒为竖直放置,所述的涡旋筒和重产物排出管6的轴线重合并竖直向下,涡旋筒由上筒体10和下筒体11组成,所述的上筒体10设为圆柱形,涡旋进料管5与上筒体10相连通,下筒体11设为圆柱筒或圆锥筒,所述的圆锥筒的锥角θ1为0-90度,所述的左筒体7的直径为上筒体10直径的0.2-0.6倍,所述的轻产物排料管2的一端伸进筒体内并伸至筒体侧面的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1下方,所述的轻产物排料管2的另一端伸出筒体并与轻产物排料弯管12相连接,使悬浮液和原料与轻产物通过轻产物排料管2隔离。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悬浮液和原料由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1给入进行分选,分选出的轻产物及悬浮液从轻产物排料管2排出,给入与之相连接的轻产物排料弯管12中,悬浮液和原料与轻产物通过轻产物排料管2隔离,分选出的重产物和悬浮液混合的底流经重产物排料管3切向排出,然后再经涡旋体4的涡旋进料管5切向进入涡旋体4内,由于设有涡旋体4的作用,起到了保压作用,限制了出料量,使筒体上的轻产物排料管2出料水量达到60-80%,重产物排料管3的侧出量20-40%,如果不设置保压旋涡体出料量相反,筒体上的轻产物排料管2出料水量为20-40%,重产物排料管3的侧出量为60-80%,此情况旋流器不能正常分选,分选效果不如增加涡旋体4的保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有效延长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时间,降低密度层梯度,稳定分选层,提高分选精度,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和侧出装置,该旋流器由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1、筒体、轻产物排料管2和重产物排料管3组成,所述的筒体的一端与轻产物排料管2相连通,筒体的另一端侧面与重产物排料管3切向连通,与轻产物排料管2相连通的筒体端部侧面与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1相连通,所述的重产物排料管3与侧出装置相连通,所述的侧出装置设为涡旋体4,涡旋体4由涡旋进料管5、涡旋筒、重产物排出管6组成,所述的涡旋筒的一端侧面与涡旋进料管5切向连通,涡旋进料管5与重产物排料管3相连通,涡旋筒的另一端与重产物排出管6相连通,所述的筒体水平或倾斜0-30度放置,所述的筒体由左筒体7、中筒体8和右筒体9组成,所述的左筒体7和右筒体9设为圆柱形,所述的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1和轻产物排料管2与左筒体7相连通,重产物排料管3与右筒体9相连通,所述的中筒体8设为圆柱筒或圆锥筒,所述的圆锥筒的锥角θ2为0-90度,所述的涡旋筒为竖直放置,所述的涡旋筒和重产物排出管6的轴线重合并竖直向下,涡旋筒由上筒体10和下筒体11组成,所述的上筒体10设为圆柱形,涡旋进料管5与上筒体10相连通,下筒体11设为圆柱筒或圆锥筒,所述的圆锥筒的锥角θ1为0-90度,所述的左筒体7的直径为上筒体10直径的0.2-0.6倍,所述的轻产物排料管2的一端伸进筒体内并伸至筒体侧面的悬浮液和原料入料管1下方,所述的轻产物排料管2的另一端伸出筒体并与轻产物排料弯管12相连接,使悬浮液和原料与轻产物通过轻产物排料管2隔离,具有结构简单、分选密度层稳定、高精度、强适应能力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