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

文档序号:26284640发布日期:2021-08-17 13:3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

本公开涉及血浆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简称prp)是通过抽取一定的静脉血,经过体外离心、分离的方法获取的一种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prp的主要成分为血小板、白细胞以及纤维蛋白。血小板经激活以后,能够释放多种生物活性因子,从而可以促进软硬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因此,prp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包括骨科、眼科、整形美容科等。

目前的现有技术中,prp制备方法多数为二次离心法,即抽取血液后,先通过第一次离心,将红细胞与血浆、血小板分层,之后,将血浆和血小板层转移到新的容器中进行第二次离心,第二次离心后血小板富集于底部,得到富血小板血浆prp和穷血小板血浆。由于这类方法需要两次离心工作,操作繁琐,特别是在第一次离心之后还需要将血浆和血小板层转移到新的容器中,二次离心的转移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造成细菌污染,对患者造成安全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所述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上开设有血液注入孔以及进气口,所述血液注入孔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封堵件;所述第二筒体上开设有第一取样口,所述第一取样口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二封堵件;所述第二筒体可伸缩,以使所述第二筒体的内腔体积可调;所述第三筒体的远离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密封连接有调节盖,且所述调节盖可与所述第三筒体发生相对位移,以调节所述第三筒体的内腔体积;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连通或者隔开的第一控制阀门,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连通或者隔开的第二控制阀门。

可选择地,所述第二筒体为可轴向伸缩的柔性筒体。

可选择地,所述第二筒体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子筒体和第二子筒体,在沿第二子筒体的轴向上,所述第一子筒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子筒体移动。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子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子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匹配连接的第一外螺纹。

可选择地,所述调节盖盖设在所述第三筒体的远离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所述调节盖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三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内螺纹匹配连接的第二外螺纹。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筒体上还开设有第二取样口,所述第二取样口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三封堵件。

可选择地,所述第三筒体上还开设有第三取样口,所述第三取样口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第四封堵件。

可选择地,在沿靠近所述第一筒体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筒体的靠近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的内径逐渐减小;和/或,在沿靠近所述第二筒体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筒体靠近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的内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三筒体靠近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径逐渐减小。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筒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通过第一双通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双通接头上;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筒体通过第二双通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双通接头上。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依次连接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连通或者隔开的第一控制阀门,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连通或者隔开的第二控制阀门,第一筒体上开设有血液注入孔。具体使用时,将血液通过血液注入孔注入到第一筒体中,打开第一控制阀门以及第二控制阀门,将本公开提供的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放置在离心机内进行离心;离心结束后血液分为三层,沿从第一筒体至第三筒体的上下方向依次分为血浆层、白膜层和红细胞层。第三筒体的远离第二筒体的一端密封连接有调节盖,且调节盖可与第三筒体发生相对位移,以调节第三筒体的内腔体积;第二筒体可伸缩,以使第二筒体的内腔体积可调。通过调整调节盖相对于第三筒体的相对位置,使离心后的三层血液整体上移,当红细胞层完全容置在第三筒体中,关闭第二控制阀门,接着使第二筒体伸缩,以使白膜层完全容置在第二筒体中,关闭第一控制阀门,此时,血浆层、白膜层和红细胞层分别位于不同的筒体中,即血浆层位于第一筒体中,白膜层位于第二筒体中,红细胞层位于第三筒体中,从而将富血小板血浆从血液中分离了出来。第二筒体上开设有第一取样口,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取样口即可将富血小板血浆提取出来。另外,第一取样口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二封堵件,通过第二封堵件可以将第一取样口封堵,能够防止离心过程中的污染。基于此,利用本公开提供的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在提取富血小板血浆的过程中,仅需一次离心即可完成血浆、富血小板血浆以及红细胞的分离,无需转移血浆,操作方便,从根本上降低了血浆被污染的可能性,使用安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的第二筒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的第二筒体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的第二筒体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10-第一筒体;11-血液注入孔;12-进气口;13-第二取样口;20-第二筒体;21-第一子筒体;22-第二子筒体;23-第一取样口;24-柔性筒体;30-第三筒体;31-调节盖;32-第三取样口;41-第一控制阀门;42-第二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7中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20和第三筒体30;第一筒体10上开设有血液注入孔11以及进气口12,血液注入孔11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封堵件;第二筒体20上开设有第一取样口23,第一取样口23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二封堵件;第二筒体20可伸缩,以使第二筒体20的内腔体积可调;第三筒体30的远离第二筒体20的一端密封连接有调节盖31,且调节盖31可与第三筒体30发生相对位移,以调节第三筒体30的内腔体积;第一筒体10和第二筒体20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筒体10与第二筒体20连通或者隔开的第一控制阀门41,第二筒体20和第三筒体30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筒体20和第三筒体30连通或者隔开的第二控制阀门4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仅需一次离心就可以分离提取出所需要的prp,整个过程无需血浆的转移,血液全过程中与外界完全隔离,从而可以实现全过程的无菌操作。本prp分离方法采用传统的离心法,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第一控制阀门41以及第二控制阀门42,将采集的加抗凝剂血液通过血液注入孔11注入第一筒体10中,之后将本公开提供的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放置在离心机内进行离心,结束后血液分为三层,沿从第一筒体10至第三筒体30的上下方向依次分为血浆层、白膜层和红细胞层。

2)将调节盖31朝向靠近第二筒体20的方向移动(即调节盖上移),使红细胞层整体上移,待红细胞的上界面移动至和第二筒体20的靠近第三筒体30的端口平齐时停止移动调节盖31,并关闭第二控制阀门42,此时,红细胞层整体容置在第三筒体30中,白膜层进入至第二筒体20中。

3)白膜层进入至第二筒体20中后,由于白膜层的体积占比较低,此时,第二筒体20中还可能会有血浆层,此时,将第二筒体20伸缩调整,以使第二筒体20的内腔体积与白膜层的体积相匹配,也就是说,当白膜层的上界面移动至和第二筒体20的靠近第一筒体10的端口平齐时,停止伸缩调整第二筒体20,并关闭第一控制阀门41,此时,白膜层整体容置在第二筒体20中,血浆层整体容置在第一筒体10中。

4)将第一取样口23上的第二封堵件打开,注射器的取液端穿过第一取样口23伸入至第二筒体20中,小心将第二筒体20中的白膜层物质全部抽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伸缩调节第二筒体20的体积,使得第二筒体的体积与白膜层的体积相适应,并分别通过第二控制阀门42以及第一控制阀门41可以将第二筒体20分别与第三筒体30和第一筒体10均隔开,使得白膜层完全容置在第二筒体20中,从而使血小板富集度较高,最高可富集约60倍,操作非常方便,在操作过程中,血小板损失少,不同人员操作时差异性不会太大,可以保证prp质量的一致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依次连接的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20和第三筒体30,第一筒体10和第二筒体20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筒体10与第二筒体20连通或者隔开的第一控制阀门41,第二筒体20和第三筒体30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筒体20与第三筒体30连通或者隔开的第二控制阀门42,第一筒体10上开设有血液注入孔11。具体使用时,将血液通过血液注入孔11注入到第一筒体10中,打开第一控制阀门41以及第二控制阀门42,将本公开提供的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放置在离心机内进行离心;离心结束后血液分为三层,沿从第一筒体10至第三筒体30的上下方向依次分为血浆层、白膜层和红细胞层。第三筒体30的远离第二筒体20的一端密封连接有调节盖31,且调节盖31可与第三筒体30发生相对位移,以调节第三筒体30的内腔体积;第二筒体20可伸缩,以使第二筒体20的内腔体积可调。通过调整调节盖31相对于第三筒体30的相对位置,使离心后的三层血液整体上移,当红细胞层完全容置在第三筒体30中,关闭第二控制阀门42,接着使第二筒体20伸缩,以使白膜层完全容置在第二筒体20中,关闭第一控制阀门41,此时,血浆层、白膜层和红细胞层分别位于不同的筒体中,即血浆层位于第一筒体10中,白膜层位于第二筒体20中,红细胞层位于第三筒体30中,从而将富血小板血浆从血液中分离了出来。第二筒体20上开设有第一取样口23,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取样口23即可将富血小板血浆提取出来。另外,第一取样口23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二封堵件,通过第二封堵件可以将第一取样口23封堵,能够防止离心过程中的污染。基于此,利用本公开提供的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在提取富血小板血浆的过程中,仅需一次离心即可完成血浆、富血小板血浆以及红细胞的分离,无需转移血浆,操作方便,从根本上降低了血浆被污染的可能性,使用安全,操作方便。

具体使用时,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20、第三筒体30以及调节盖31具有很高的强度,以保证在离心时不会发生破损。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20、第三筒体30可以均采用透明材料,如此可以看到内部血液的情况,方便使用者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20、第三筒体30内的液面变化,便于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口12处设置有透气防尘防菌滤膜,能够保证本公开提供的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同的同时,还可过滤空气中的细菌等污染颗粒。

其中,第一封堵件在注入血液后离心时使用,能够对血液注入孔11进行密封,能够有效防止离心过程中的污染。在实际产品中,第一封堵件可以形成为盖子,盖设在血液注入孔11上进行密封,另外,第一封堵件还可以形成为与血液注入孔11匹配的堵头或塞子,插设塞入血液注入孔11中进行密封。

另外,第二封堵件如同第一封堵件的设置方式,既可以盖设在第一取样口23上进行密封,还可以插设塞入第一取样口23中进行密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2中所示,为了方便调节第二筒体20的内腔体积,第二筒体20为可轴向伸缩的柔性筒体24。柔性筒体24由弹性透明材质制成,例如可选择透明度高的硅胶,具有灵活的形变伸缩,又便于观察柔性筒体24中的血液情况以及血液的实际移动位置。另外,柔性筒体24沿第二筒体20的轴向能够停留在任意变形位置而保持其变形形态,以使第二筒体的内腔体积调节好之后稳定。

此外,第二筒体20沿其轴向上至少部分筒体为柔性筒体24,也就是说,第二筒体20可以全部形成为柔性筒体24,密封效果好,第二筒体20的内腔调节范围宽广,适用性强。当然,第二筒体20也可以在轴向上具有部分筒体为柔性筒体24,此时,柔性筒体24和第二筒体20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沿第二筒体20的轴向通过密封胶等连接在一起,以使柔性筒体24和第二筒体20形成为可轴向伸缩的筒体。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3至图7中所示,为了方便调节第二筒体20的内腔体积,第二筒体20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子筒体21和第二子筒体22,在沿第二子筒体22的轴向上,第一子筒体21可相对于第二子筒体22移动,以使第二筒体20的内腔体积与待存放的白膜层的体积相匹配。

其中,第一子筒体21和第二子筒体22在连接处均开口,以使第一子筒体21和第二子筒体22相互嵌套之后形成连通的内腔腔体,从而方便存放白膜层。

参考图3和图4中所示,第一子筒体21靠近第二子筒体22的一端周向上设置有容纳槽,第二子筒体22靠近第一子筒体21的一端形成为调节区,调节区与容纳槽相适应。在沿第二子筒体22的轴向上,第一子筒体21相对于第二子筒体22移动时,该容纳槽始终包覆在调节区的外部,以使第一子筒体21和第二子筒体22连通组成封闭的内腔。其中,在调节区与容纳槽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例如密封圈,防止存放在第二筒体20中的白膜层外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筒体20上开设第一取样口23,特别是第一取样口23开设在第一子筒体21或第二子筒体22上,参考图3和图4中所示,第一取样口23可以设置在第一子筒体21或第二子筒体22的外壁上。第一取样口23为圆筒结构,圆筒结构远离第二筒体20的一端不超出第一筒体10和第三筒体30中最大孔径的侧壁所在的平面,从而避免由于磕碰造成第一取样口23的断裂或损坏;圆筒内部具有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延伸至第一子筒体21或第二子筒体22的内腔,注射器的取液端穿过第一取样口23伸入至第二筒体20中,小心将第二筒体20中的白膜层物质全部抽出。当然,注射器的取液端也可以在第一取样口23的远离第二筒体20的一端口处抽取白膜层,此时,血小板等物质从该中空通道中被注射器的取液端抽取。

参考图5和图7中所示,第一子筒体21靠近第二子筒体22的一端周向上设置有容纳槽,第二子筒体22靠近第一子筒体21的一端形成为调节区,调节区与容纳槽相适应。在沿第二子筒体22的轴向上,第一子筒体21相对于第二子筒体22移动时,该容纳槽始终包覆在调节区的外部,以使第一子筒体21和第二子筒体22连通组成封闭的内腔。当调节区包覆在容纳槽中时,第一子筒体21的内壁与第二子筒体22的内壁平齐,第一子筒体21的外壁与第二子筒体22的外壁平齐,美观性好,密封效果好。其中,调节区的远离包覆区的一端的厚度变大形成为止挡部,从而当第一子筒体21相对于第二子筒体22移动时,可以避免第一子筒体21与第二子筒体22脱离。另外,在调节区与容纳槽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例如密封圈,防止存放在第二筒体20中的白膜层外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筒体20上开设第一取样口23,特别是第一取样口23开设在第一子筒体21或第二子筒体22上,参考图5和图6中所示,沿第二筒体的壁厚方向,第一取样口23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一子筒体21的侧壁上或直接设置在第二子筒体22的侧壁上,第一取样口23为圆筒结构,圆筒内部具有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延伸至第一子筒体21或第二子筒体22的内腔,注射器的取液端穿过第一取样口23伸入至第二筒体20中,小心将第二筒体20中的白膜层物质全部抽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相互嵌套在一起的第一子筒体21和第二子筒体22,也可以是在第一子筒体21的轴向上,第二子筒体22可相对于第一子筒体21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子筒体2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二子筒体22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内螺纹匹配连接的第一外螺纹。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在旋转时很顺畅,不用耗费大力气。第一子筒体21和第二子筒体22螺纹连接,既方便旋转调整界面,还可以防止调整界面时用力突然变化产生振动,使界面受到扰乱。具体使用时,在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之间可增加密封圈,或者直接将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以保证第一子筒体21和第二子筒体22连接的密封性,保证离心时无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调节盖31盖设在第三筒体30的远离第二筒体20的一端,调节盖3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三筒体30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内螺纹匹配连接的第二外螺纹。调节盖31与第三筒体30通过对应的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连接在一起,应保证在旋转时很顺畅,不应耗费大力气或者有滞涩感,既方便旋转调整界面,还可以防止调整界面时用力突然变化产生振动,使界面受到扰乱。具体使用时,调节盖31与第三筒体30之间可以增加密封圈或者直接将调节盖31选用为橡胶调节盖,以保证调节盖31与第三筒体30连接的密封性,保证离心时无泄漏。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调节盖31设置在第三筒体30内,调节盖31能够沿第三筒体30的内壁面轴向滑动。调节盖31将第三筒体30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位于调节盖31靠近第二筒体20的一侧,并能够与第二筒体20连通,第二腔体位于调节盖31远离第二筒体20的一侧,且调节盖31能够沿第三筒体30的轴向滑动,以调节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容积大小,进而调整第三筒体30的内腔体积。

具体实现时,第三筒体30远离第二筒体20的一端设置有与调节盖31连接的调节结构,该调节结构包括调节杆和调节帽,调节帽套设在第三筒体30远离第二筒体20的外壁上,连接杆分别与调节盖31和调节帽连接。该调节杆能够带动调节盖31沿第三筒体30的轴向滑动,以调节调节盖31在第三筒体30内在轴向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调节帽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三筒体30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内螺纹匹配连接的第二外螺纹,调节帽与第三筒体30螺纹连接。在需要调节调节盖31在第三筒体30内的位置时,可以旋拧调节帽,从而改变调节杆伸入第三筒体30内的深度,进而改变调节盖31在第三筒体30内的位置以改变第三筒体的内腔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第一筒体10上还开设有第二取样口13,第二取样口13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三封堵件。第二取样口13如同上述的第一取样口23的设置方式,同样地,第三封堵件如同第一封堵件的设置方式,既可以盖设在第二取样口13上进行密封,还可以插设塞入第二取样口13中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参考图1中所示,第三筒体30上还开设有第三取样口32,第三取样口32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第四封堵件。第三取样口32如同上述的第一取样口23的设置方式,同样地,第四封堵件如同第一封堵件的设置方式,既可以盖设在第三取样口32上进行密封,还可以插设塞入第三取样口32中进行密封。另外,第三取样口32也可以形成为血液注入孔,如此血液可以通过第三取样口32注入到本公开提供的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装置中。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3和图5中所示,在沿靠近第一筒体10的方向上,第二筒体20的靠近第一筒体10的一端的内径逐渐减小,也就是说,第二筒体20的靠近第一筒体10的一端形成为锥形段;通过该结构设计,在调整白膜层的上界面时,临近第一筒体10和第二筒体20的连接处,白膜层的上界面可以缓慢上升并与第二筒体20的靠近第一筒体10的端口平齐,避免白膜层进入到第一筒体中,提高调节精度,节省时间。另外,第二筒体20的锥形段的两端均形成为倒圆角设计,从而在离心的过程中,使血红蛋白不容易受到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溶血现象的发生。

具体实现时,在沿靠近第二筒体20的方向上,第一筒体10靠近第二筒体20的一端的内径逐渐减小,第三筒体30靠近第二筒体20的内径逐渐减小。如此设计,能够便于将体积占比较小的白膜层集中在第二筒体20中。特别是第三筒体30靠近第二筒体20的内径逐渐减小,如此设计,在调整红细胞层的上界面时,临近第三筒体30和第二筒体20的连接处,红细胞层的上界面可以缓慢上升并与第三筒体的靠近第二筒体的端口平齐,避免红细胞层进入到第二筒体20中时再将红细胞层下调产生的界面扰乱现象,提高调节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0和第二筒体2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筒体20的另一端和第三筒体30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在不影响其余筒体的情况下,拆卸其中任一个需要的筒体。

其中,第一筒体10和第二筒体20的连接处形成为倒圆角,第二筒体20和第三筒体30的连接处也形成为倒圆角。如此设计,一方面,当血液从血液注入孔11中进入第一筒体10后,可以更加方便流畅的依次进入第二筒体20和第三筒体30。另一方面,在离心的过程中,连接处的倒圆角设计可以使血红蛋白免受破坏,从而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地,参考图1中所示,第一筒体10和第二筒体20的一端通过第一双通接头可拆卸连接,第一控制阀门41设置在第一双通接头上;第二筒体20的另一端和第三筒体30通过第二双通接头可拆卸连接,第二控制阀门42设置在第二双通接头上。

在本实例中,第一筒体10远离血液注入孔11的一端开口,第二筒体20两端均开口,第三筒体30远离调节盖30的一端开口,其中,第一筒体10远离血液注入孔11的开口端和第二筒体20的一端通过第一双通接头可拆卸连接,同时设置在第一双通接头上的第一控制阀门41能够打开或关闭,以将第一筒体10和第二筒体20连通或隔开;第三筒体30远离调节盖30的开口端和第二筒体2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双通接头可拆卸连接,同时设置在第二双通接头上的第二控制阀门42能够打开或关闭,以将第三筒体30和第二筒体20连通或隔开。

第一双通接头、第二双通接头可以为具有控制阀门的鲁尔双通接头,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20、第三筒体30依次通过鲁尔双通接头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在不影响其它筒体的情况下,拆卸其中一个所需的筒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