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废料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52889发布日期:2021-10-16 02:2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废料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施工废料回收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施工废料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废料的主要来源包括,建筑的拆迁、新建设、修缮等修建工作产生的施工废弃物的统称,而在从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砖、废金属、废竹木,以施工废料作为代称,显然这些施工废料中具有例如钢筋条、结构钉等大量铁制品,对于现代工业而言,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回收利用是工业化进程必不可少的主题,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处理相伴而生的施工废料,对于其中的废料件的筛选、分离、回收具有重要意义。
3.现有技术中,对于施工废料的处理技术也在持续的发展,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cn201810799069.3,专利申请名称为《一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废料处理装置》,该技术方案的侧重点在于对施工废料的粉碎处理,其技术方案本身的目的在于提高粉碎施工废料的效率,以尽可能的实现彻底粉碎;显然,该技术方案存在的缺陷是对于含有铁质品的,在处理时,会影响该技术方案本身,降低该申请的的使用的耐久度,且该申请也无法进行铁制品废料件的回收,而无差别的粉碎处置,在某种程度上则产生了更多的施工废料,对于后续的回收考虑有所欠缺。
4.综上所述,在对于施工废料,具体指具有回收意义的施工废料进行处置时,回收可利用资源的意义更为重大,因此完全的破碎处置并不一定适用这种可回收的场合;另外,现有技术中施工废料可循环利用处理装置的规模和作业连续性也并没有良好的体现;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施工废料处理装置,用以能够规模化的处置施工废料,且能够尽可能的分离铁制品废料件,以实现对于施工废料二次利用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少一种施工废料处理装置,用以能够规模化的处置施工废料,且能够尽可能的分离铁制品的废料件,以实现对于施工废料二次利用的可能的技术问题,提供该技术方案。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7.一种施工废料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分离铁制件的废料分选机构,所述废料分选机构包括:
8.废料转运组件,其包括一转动体,所述转动体上的边缘部分具有多个运载斗,各所述运载斗在转动行程上具有一预设位置;
9.磁力吸附组件,其包括一接收驱动以按预设轨迹运动的电磁吸附端,所述电磁吸附端在运动行程上具有吸附位置和解吸位置,在所述吸附位置,所述电磁吸附端插入位于所述预设位置的运载斗中,在所述解吸位置,所述电磁吸附端位于用于收集铁制件的第一收集工位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废料转运组件包括:
11.多个间歇限位部,用以定位所述预设位置,且其构造在所述转动体上,呈条形豁口状,且所述间歇限位部朝向所述副转动部件圆心一端呈圆弧状,每个间歇限位部布置在相邻的两个运载斗之间。
12.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体包括:
13.两组固定侧板通过多个固定柱连接;所述运载斗固定在两组所述固定侧板之间;一所述固定柱分别对应一所述运载斗的斗底。
14.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吸附端通过磁力摆臂部转动连接于一第一支架上。
15.进一步地,所述磁力吸附组件还包括:
16.驱动连杆组件,其设置于第二支座上,且所述驱动连杆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磁力摆臂部,所述驱动连杆组件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一间歇运动组件。
17.进一步地,所述间歇运动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支座上;所述间歇运动组件能够间歇性的连接至与其最近的所述间歇限位部内;
18.一驱动部件用以驱动所述间歇运动组件的转动。
19.进一步地,所述磁力摆臂部包括:
20.摆臂体,其上设置有滑动槽;
21.滑动块,其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上,且其在所述滑动槽的两端具有两个极限位置。
2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连杆组件包括:
23.第一摆臂杆,其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摆臂体,其另一端通过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座上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臂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摆臂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三摆臂杆的一端;所述第三摆臂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副摆臂上,副摆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一优弧转动件的上;
24.所述优弧转动件的中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座上。
25.进一步地,所述间歇运动组件包括有:
26.限位臂杆,所述优弧转动件上设置一同轴转轮,所述同轴转轮的一端延伸形成所述限位摆臂,所述限位臂杆与所述副摆臂呈90度;
27.限位杆,其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臂杆上;
28.所述限位杆能够进入所述间歇限位部内,所述限位部的一端设置有副限位部,所述副限位部用以限制所述限位杆一端的径向移动;
29.第一接触件,其设置在所述副限位部的一侧;
30.所述限位臂杆能够与所述第一安装位置形成一最小距离;
31.第二接触件,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位置,且在所述最小距离时,所述第二接触件与第一接触件接通,并产生一执行信号;
32.信号接收器,与所述第二接触件连接,并将所述执行信号传输至一执行器,所述执行器用以在接收到该执行信号时驱动控制所述的电磁发生器工作,以使得电磁吸附杆可产生磁性力。
33.进一步地,还包括有:
34.收集通道,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座和所述第三支座之间,所述收集通道的出口连
接至一传送带上;
35.还包括有:
36.坡道结构,其自所述第一支座的下方向所述第二支座的上方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坡道,所述第一坡道用以接收废料件;
37.自所述第一坡道的顶端向所述收集通道方向形成第二坡道,所述第二坡道用以阻碍所述施工废料自所述运载斗向所述第一坡道的落降。
38.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39.本技术方案中能够有效的完成对于施工废料中的铁质件的处理,具体通过废料转运组件的运载斗去接收施工废料,而磁力吸附组件将能够驱动废料分选机构的动作,并将一个运载斗到达一预设的位置,此时,所述磁力吸附组件具有一磁力吸附端,该磁力吸附端将在运载斗到达一预设的位置时,通过其自身的运动轨迹插入到运载斗中,且同时接通电源,磁力发生装置产生磁力吸附含有铁制品的废料件;完成后废料件和剩余的施工废料将实现分别被筛选;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分离废料件的效果,可设置废料分选机构再次执行,通过升降链条传送机构完成输送,实现了对于施工废料处理、筛选、吸附和分离。
附图说明
4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废料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为本发明的预挤压破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3.图3为本发明的升降链条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4.图4为本发明的废料分选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45.图5为本发明的废料分选机构的运动轨迹的第一示意图;
46.图6为本发明的废料分选机构的运动轨迹的第二示意图;
47.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
48.预挤压破碎机构10、废料进口100、施工废料1、废料分选机构20、废料转运组件210、磁力吸附组件220、运载斗230;
49.第一收集工位310、传送带30、第一传送带31;
50.第一废料分选机构21、第二废料分选机构22、升降链条传送机构40、壳体400、链轮401、轮链402、轮链轴403、连接部404、铲斗405;
51.固定部11、破碎转动轴12、破损转动轮13、第一半圆体14、第二半圆体14a、导向部15、u型导向结构16、导向柱17、破碎齿18、破碎驱动电部19;
52.转动体201、转动轴202、转动支撑架203、第一安装位置2031、副转动部件204、间歇限位部205;
53.固定侧板211固定柱212;
54.第一支座221、第二支座222、第三支座223;
55.磁力摆臂部241、驱动摆臂组件242、间歇运动组件243、驱动部件244;
56.摆臂体261、滑动槽262、滑动块263、电磁吸附杆264、电磁发生器265、第一摆臂杆271、第二转轴272、第二摆臂杆273、第三转轴274、第三摆臂杆275、第四转轴276、副摆臂277、优弧转动件278;
57.限位臂杆251、同轴转轮252、限位杆253、副限位部254、第一接触件255、第二接触件256、信号接收器257、执行器258、收集通道50、坡道结构60、第一坡道61、第二坡道62。
具体实施方式
5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以当前视图中“左侧”为“第一端”,“右侧”为“第二端”,“上侧”为“第一端”,“下侧”为“第二端”,如此描述的目的在于清楚的表达该技术方案,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不当限定。
59.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少一种施工废料处理装置,用以能够规模化的处置施工废料,且能够尽可能的分离铁制品的废料件,以实现对于施工废料二次利用的可能的技术问题,提供该技术方案;为了便于说明,离铁制品的废料件以铁质件代为表述,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铁制件指的是能够被电磁铁磁性吸附的制品,而不是仅仅指的是由铁制成的制品。
60.本技术提出一种施工废料处理装置,具体请参阅图4,并结合附图1所示,该施工废料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分离铁制件的废料分选机构20,所述废料分选机构20包括:
61.废料转运组件210,其包括一转动体201,所述转动体201上的边缘部分具有多个运载斗230,各所述运载斗在转动行程上具有一预设位置;
62.磁力吸附组件220,其包括一接收驱动以按预设轨迹运动的电磁吸附端,所述电磁吸附端在运动行程上具有吸附位置和解吸位置,在所述吸附位置,所述电磁吸附端插入位于所述预设位置的运载斗中,在所述解吸位置,所述电磁吸附端位于用于收集铁制件的第一收集工位310上。
63.本发明各实施例的设计构思在于规模化、高效化的处理施工废料1,回收铁质件,进而便于实现对铁质件的二次利用,本技术方案通过运载斗230来载运施工废料1,每个运载斗230到达预设位置时,磁力吸附组件220通过电磁吸附端能够在预设轨迹的运动下,在其形成上吸附铁质件,并在后续的工作解吸铁质件,实现的过程相当于吸附及筛选,废料转运组件210中转动体201相当于提供了运载斗230,目的在于将施工废料1能够有效的被分配成多份,以使得吸附的过程更加容易,运载斗230不仅有利于载运,也有利于施工废料1的落降分离。
64.基于上述技术思路,施工废料1需要一定的预处理,因此,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如下内容,请参阅附图2所示,包括一预挤压破碎机构10,预挤压破碎机构10布置在废料进口100处,且预挤压破碎机构10包括两组相对布置的预挤压破碎组件110;施工废料1从两组预挤压破碎组件110中间的位置下落;两组预挤压破碎组件110均包括一转动轮,转动轮偏心的连接在施工废料处理装置的集体上,如此随着转动轮的转动,两组预挤压破碎组件110能够分别执行一偏心的转动动作以挤压、破碎进入废料进口100的施工废料1;两组预挤压破碎组件110可选的实施方式是在挤压过程中,两者的挤压部形成交错布置,如此在偏心的运动作用下实现挤压,如两者的挤压部各包括三个凸出的挤压刃,挤压时,一个挤压部的一个挤压刃插入另外一个挤压部的两个挤压刃之间实现挤压切割破碎,显然,两组预挤压破碎
组件110可保留一定间距,防止施工废料1的堵塞,也防止挤压部相互之间碰撞和运动干涉,而这种筛选的方式可作为预处理,以将较大的尺寸的废料分割成相对小尺寸的,以便于后续的磁选,以防止较小的铁质件位于一个较大的非铁质件上,如一个大木板上有一个铁钉。
65.具体地的磁选工作过程为:
66.废料分选机构20,由一传送带30向其输送的挤压破碎后的施工废料1;
67.废料分选机构20包括:
68.废料转运组件210,其包括一转动体201,如一个盘状的转动件,多个运载斗230均匀的中心阵列布置于转动体的边缘部分,如四个、六个、八个乃至其它数量个运载斗230均匀的转动连接于转动体的边缘上,废料转运组件210的转动体接收驱动能够执行一转动动作,以使得多个运载斗230逐一地运载施工废料1,在转动行程上,其中一个位置运载斗位于传送带30末端的下方,如此以装载物料,装载完物料后随着转动体的转动,到达卸料工位后进行卸料,由于运载斗在转动体201上转动,一般而言,其转动到斗口朝上的位置处为物料装载物料,而转动到斗口朝下的位置处时为卸料位置,而装载物料和卸料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都可以为预设位置;
69.磁力吸附组件220,当废料转运组件210的在一逆时针或顺时针的圆形轨迹上执行一转动动作时,磁力吸附组件220在驱动废料转运组件210执行转动动作的过程中,能够使其中一个运载斗230能够载运施工废料1到达转动轨迹的上述的预设位置,实际上也即运载斗230的运动行程与磁力吸附组件220的运动行程具有一个重合位置,也即预设位置。磁力吸附组件220具有一磁力吸附端,磁力吸附端在该预设位置能够部分插入该运载斗230内,并在一接通状态下产生电磁力,以使得施工废料1中可脱出离施工废料1的、且能够被该电磁力吸附的废料件被吸附在吸附端221上;其中,吸附端221在吸附废料件后,磁力吸附组件220驱动废料转运组件210继续沿转动轨迹的运动,磁力吸附端逐渐远离该运载料斗230,并能够位于一断开状态,阻断该电磁力,以使得废料件能够依靠重力自然落入一第一收集工位310;其中,该运载料斗230离开预设位置后,能够将施工废料依靠重力或者其它的驱动力倾泻至一第二收集工位,也即上述的卸料位置。
70.上述技术方案显然是为了实现规模化而提出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提出一种优选考虑环保要求的、更为精细化、以提高回收施工废料1的实施方案,具体内容是:
71.进一步地,废料分选机构20包括第一废料分选机构21和第二废料分选机构22;
72.其中,第一废料分选机构21布置在预挤压破碎机构10的下游,两者之间通过一第一传送带31实现由预挤压破碎机构10向第一废料分选机构21输送施工废料1;第二废料分选机构22位于第一废料分选机构21的下游,第一废料分选机构21和第二废料分选机构22通过一升降链条传送机构40,由第一废料分选机构21向第二废料分选机构22输送施工废料1。
73.上述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地拓展了实用场景,使得其在更多的工作场合能够作为在以环保、循环利用为主要条件的应用方式,其技术思路在于废料分选机构20采用二级系统,相当于延展出下游的处理装置,但同样构建相同结构的废料分选机构20进行处置,实现二次分离、筛选,并利用了一升降链条传送机构40具体完成,采用升降链条传送机构40输送可极大的减少该装置布局成生产线的长度,占地面积更小,利于安装。
7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附图3所示,本技术方案提出升降链条传送机构
40的结构,该升降链条传送机构40逆时针运动,且其具体包括:
75.壳体400,其固定在一安装位上;
76.两组链轮401,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400上,且一个位于壳体401的上端,另一个位于壳体400的下端;
77.轮链402,链连接在两组链轮401上;
78.轮链402由多个设置有轮链轴403轮链节构成;
79.多个连接部404,连接部404安装在轮链轴403上;
80.该实施方式,轮链轴403轮链节和连接部404的组合,使得其便于拆卸和安装,并能够安装铲斗405,实现高效的输送,且能够在强度上适应施工废料1,可以理解的是,由升降链条传送机构40输送的施工废料1已经经过一次吸附处理。
81.进一步地提出铲斗405的配置安装方式,多个铲斗405,一一对应地安装在轮链轴403上,且每一铲斗405凸出于壳体401的外轮廓;以及升降链条驱动马达,用以驱动一组链轮401转动;其中,位于壳体401第一侧的所有铲斗405的斗心朝向壳体401第一端的方向。
82.在本技术方案中,升降链条驱动马达可采用传送带传动的方式来驱动链轮401,还可配置张紧装置稳定轮链402或者棘轮装置防止反转。
83.为了形成更为完整的施工废料1的处理,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提出预挤压破碎组件110的实施例,请参阅附图2所示,预挤压破碎组件110包括:
84.固定部11,其用以固定连接在废料进口100的一侧;
85.破碎转动轴12,通过轴承连接在固定部11上;
86.破损转动轮13,其与破碎转动轴12偏心连接,较为优选的,破碎转动轴12的圆心位于破损转动轮13直径的1/3

1/4之间的位置;
87.第一半圆体14和第二半圆体14a,两者对接以形成一个圆筒,圆筒套接的设置在破损转动轮13的外周上,以使得破损转动轮13的偏心转动带动圆筒同步的移动形成;
88.导向部15,其连接在第一半圆体14上,导向部15向废料进口100方向延伸的一端形成u型导向结构16;
89.导向柱17,其横向穿设在固定部11上,且其一端能够被限制在u型导向结构16的开口中,且导向柱17能够在固定部11横向穿设的方向滑动;
90.多个破碎齿18,布置在第一半圆体14朝向废料进口100中线方向的一侧;以及破碎驱动电部19,其驱动连接破碎转动轴12。
91.第一半圆体14和第二半圆体14a构成了一个与破损转动轮13滑动连接的圆筒,当破损转动轮13构成偏心运动时,第一半圆体14和第二半圆体14a可理解为一圆形体结构,随破损转动轮13运动一起做偏心运动,通过导向部15与导向柱17的配合实现运动导向,防止因施工废料1在挤压时可能产生的偏离位移;另外,第一半圆体14可安装多个破碎齿18作出处理施工废料1的施力方式。
92.进一步地,详细的介绍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涉及废料转运组件210,目的在于布局出理想的预设位置,所采用的方式是:废料转运组件210包括:
93.多个间歇限位部205,用以定位预设位置,且其构造在转动体201上,呈条形豁口状,且间歇限位部205朝向转动体圆心的一端呈圆弧状,每个间歇限位部205布置在相邻的两个运载斗230之间。
94.更为具体的描述,废料转运组件210具有呈正多边形的转动体201,其具有转动轴202;
95.转动轴202通过轴承连接一转动支撑架203,转动支撑架203固定在一安装基座2031上;
96.副转动部件204,其同心固定在转动体201的一侧,且与转动体201同步转动;
97.多个间歇限位部205,其构造在副转动部件204上,呈条形豁口状,且间歇限位部205朝向副转动部件204圆心一端呈圆弧状。
98.转动体201的作用是为了安装多个运载斗230提供安装的固定位,为了实现各个运载斗230能够到达预设位置采用可转动的形式,而驱动转动体201动作则由副转动部件204与其同轴设置,并副转动部件204被传动控制的方式实现,为载运斗230的安装进一步优化了空间,也便于该方案的制造和实施。
99.请参阅附图4所示,转动体201包括:
100.两组固定侧板211通过多个固定柱212连接;运载斗230固定在两组固定侧板211之间;一固定柱212分别对应一运载斗230的斗底,本技术方案提供更为具体的配置方式,目的在于使得整个废料转运组件210自身的平衡性得以保证,且能够进一步的保证运载斗230的有效容积,提高吸附时的处理量。
101.具体地,转动体201由两组固定侧板211组成,优选的,固定侧板211为正八边形;两组固定侧板211通过多个四个互为90度旋转对称的固定柱212连接;
102.运载斗230包括八组,以转动轴202为圆心呈环形阵列固定在两组固定侧板211之间;
103.四个固定柱212分别对应一组运载斗230的斗底,如此用于连接两个固定侧板211的固定柱212可以同步的支撑部分运载斗230。
104.间歇限位部205优选包括八个,每个间歇限位部205布置在相邻的两个运载斗230之间。
105.进一步地介绍,请参阅附图4所示,电磁吸附端通过磁力摆臂部241转动连接于一第一支架上。
106.磁力吸附组件220还包括:
107.驱动连杆组件242,其设置于第二支座222上,且驱动连杆组件24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磁力摆臂部241,驱动连杆组件242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一间歇运动组件243。间歇运动组件243转动连接于第三支座223上;间歇运动组件243能够间歇性的连接至与其最近的间歇限位部205内;一驱动部件244用以驱动间歇运动组件243的转动。
108.请参阅附图5所示,附图5用以说明电磁吸附端、磁力摆臂部241的运动轨迹。在具体的配置方式上,还包括:第一支座221、第二支座222、第三支座223以此安装在第一安装位置2031上;磁力摆臂部241的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座221上,且与第一支座221的第一端为转动点,磁力摆臂部241还能够在转动点的按一固定轨迹运动;磁力摆臂部241的第二端安装有磁力吸附端;驱动摆臂组件242以第二支座222的第一端为转动中心,且驱动摆臂组件24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磁力摆臂部241的第一端,驱动摆臂组件242的第二端驱动连接一间歇运动组件243;间歇运动组件24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三支座223的第一端;间歇运动组件243能够间歇性的连接至与其最近的间歇限位部205内。驱动部件244用以驱动间歇运动组
件243的转动。
109.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如附图5所展示的运动轨迹,磁力摆臂部241包括:
110.摆臂体261,其上设置有滑动槽262;滑动块263滑动连接在滑动槽262上,且其在滑动槽262的两端具有两个极限位置,用来限制滑动块263的移动距离。磁力吸附端为电磁吸附杆264,摆臂体上设置有电磁发生器265,电磁发生器265优选连接多个电磁吸附杆264;
111.驱动连杆组件242包括:第一摆臂杆271,其一端转动连接摆臂体261,其另一端通过转动连接在第二支座222上且转动连接第二摆臂杆273的一端;第二摆臂杆27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三摆臂杆275的一端;第三摆臂杆27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副摆臂277上,副摆臂27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一优弧转动件278的上;优弧转动件278的中心转动连接第三支座223上。
112.在设置转动点的实施方式上,请参阅附图4与附图5,第一摆臂杆271,其第一端转动连接摆臂体261,其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272连接在第二支座222的第一端;第二转轴272连接有第二摆臂杆273,第二摆臂杆273的第二端连接一第三转轴274,第三转轴274转动连接一第三摆臂杆275;第三摆臂杆275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在一第四转轴276上;副摆臂277,其第一端转动连接第四转轴276,其第二端固定连接在一优弧转动件278的上;优弧转动件278的中心通过转轴连接第三支座223上。
11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预设轨迹和预设位置之间的关联对应,以保证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吸附和解吸的效果,在具体配置方式中,如下内容所示,请结合附图4、附图5、附图6:
114.间歇运动组件243包括有:限位臂杆251,优弧转动件278上设置一同轴转轮252,同轴转轮252的一端通过限位臂杆251连接副限位部254,限位臂杆251与副摆臂277呈90度;限位杆253固定连接在限位臂杆251上;通过优弧转动件278的转动,限位杆253能够进入间歇限位部205内,限位部253的一端设置有副限位部254,副限位部254用以限制限位杆253一端的径向移动;第一接触件255设置在副限位部254的一侧;限位臂杆251在运动行程上能够与安装基座2031形成一最小距离;第二接触件256安装在安装基座2031上,且在最小距离时,第二接触件256与第一接触件255产生一执行信号,第二接触件256与第一接触件255为特定距离可以产生信号的构造,如红外传感。磁吸等等构造。
115.信号接收器257与第二接触件256连接,并将执行信号传输至一执行器258,执行器258用以在接收到该执行信号时驱动控制的电磁发生器265工作,以使得电磁吸附杆264可产生磁性力。
116.第一接触件255和第二接触件256实际为配合接触的起到通断作用的开关,在此作用下去控制电磁发生器265,电磁吸附杆264以使得能够插入在预设位置的运载斗230时能够产生吸附的磁力。
11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基于上述结构,本技术方案为分离铁质件和处理过的施工废料1,利用上述结构的配置方式,设计了收集通道50,其设置在第二支座222和第三支座223之间,收集通道50的出口连接至一传送带30上;
118.附图4、附图5、附图6展示了一个吸附与解吸之间的循环运动过程,图4为吸附状态,图6为解吸状态,图5为吸附状态与解吸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具体为涉及摆臂体261、滑动槽262、滑动块263、电磁吸附杆264、电磁发生器265、第一摆臂杆271、第二转轴272、第二
摆臂杆273、第三转轴274、第三摆臂杆275、第四转轴276、副摆臂277;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件244的驱动结构,其接受动力机械如电机或发动机的驱动以转动,驱动部件244上连接有两路传动结构,一路为驱动部件通过限位臂杆251连接限位杆253,限位杆253间歇性的进入间歇限位部205以驱动转动体201,另一路为依次相转动连接的副摆臂277、第三摆臂杆275、第二摆臂杆273、第一摆臂杆271以及摆臂体261,各摆臂间通过转轴如第二转轴272、第三转轴274、第四转轴276相转动连接,显然的,驱动部件244的转动会同步带动两路传动结构运动,而随着驱动部件的转动两路传动结构实现循环往复的运动。
119.详细说明,附图4为吸附状态,此时,电磁吸附杆264插入一运载斗230中,实现对运载斗230内铁制品的吸附,限位杆253位于背离转动体201的位置,吸附状态吸附结束后,驱动部件244转动,对于其中一路,其转动通过限位臂杆251带动限位杆253朝着间歇限位部205的方向运动直至进入间歇限位部205并开始通过推动间歇限位部205的槽壁实现对转动体的驱动,而另一路通过连杆组件上的各个摆臂带动摆臂体261运动以离开吸附位置,图5为这个运动过程中的一个行程瞬间,随着驱动部件244的持续转动,最终进入解吸位置,此时如图6所示,对于其中一路,限位杆通过间歇限位部205推动转动体转动了行程的一半(两个间歇限位部205间距离的一半),而另一路摆臂体261竖直向下,此时电磁吸附杆264断电失去电磁力,其上原先吸附的铁制品解吸,依靠重力落下实现解吸,解吸后驱动部件244的继续转动,此时其一路限位杆逐渐脱离转动体201上的间歇限位部205,此时下一个运载斗230进入吸附位置,在驱动部件211的转动过程中,转动体只在其中间的间歇限位部205与限位杆接触的行程中转动,该行程在外形上恰好对应两个运载体230间的距离,也即每次转动体的201转动恰好带动一个运载体进入吸附位置。对于另一路,则是驱动摆臂体261由解吸位置进入吸附位置,回到图4的状态,完成一个循环。
120.本实施例中,电磁吸附杆264的断开与开启可以具有多种方式,由于各结构在位置对应上的唯一性,如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上述传动结构中任意结构的位置以对电磁吸附杆264的启闭进行自动控制即可。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接触件256与第一接触件255的距离进行控制,第二接触件256与第一接触件255为特定距离可以产生信号的构造,例如红外传感、运动传感器等等,其特定距离产生信号使得电磁吸附杆264通电产生磁性,电磁吸附杆264携带吸附的铁制件。
121.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电磁发生器265包括一筒体,多个电磁吸附杆264连接于筒体上,筒体通过中心转轴转动连接于摆臂体261上,中心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摆臂体261的中心轴线平行布置,优选的为同轴布置,筒体的外壁上从一端到另一端设置有弧形槽,同时运载斗230或转动体上设置有凸柱,在摆臂体261插入运载斗230的过程中,凸柱插入弧形槽并沿着弧形槽运动,凸柱通过弧形槽的槽壁以迫使筒体发生转动,从而使得电磁吸附杆264的插入吸附过程带有搅拌的作用,从而吸附的更为彻底。
122.本发明提供的各实施例中,转动体间歇式转动,且要求其在任意位置均可实现静止,因此其必须配置一个阻尼结构,如其转动轴202通过一个弹性筒实现固定,弹性筒与转动轴202之间具有较大的阻力使得转动体无法自行转动,而限位杆253的驱动力大于该阻力使得转动体可以转动。
123.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坡道结构60,其自第一支座221的下方向第二支座222的上方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坡道61,第一坡道61用以接收废料件;自第一坡道
61的顶端向收集通道50方向形成第二坡道62,第二坡道62用以阻碍施工废料1自运载斗230向第一坡道61的落降。第一坡道61、第二坡道62的设置有效地实现了对于铁质件和被处理过的施工废料1的收集,在通过设置传送带输送到对应的工位,进行后续的处理。
124.综上,本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完成对于施工废料1中的铁质件的处理,具体通过废料转运组件210的运载斗230去接收施工废料,而磁力吸附组件220将能够驱动废料分选机构20的动作,并将一个运载斗230到达一预设的位置,此时,磁力吸附组件220具有一磁力吸附端,该磁力吸附端将在运载斗230到达一预设的位置时,通过其自身的运动轨迹插入到运载斗230中,且同时接通电源,磁力发生装置产生磁力吸附含有铁制品的废料件;完成后废料件和剩余的施工废料将实现分别被筛选;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分离废料件的效果,可设置废料分选机构20再次执行,通过升降链条传送机构40完成输送,实现了对于施工废料1处理、筛选、吸附和分离。
12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