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回收分离机构、餐桌和餐具回收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25587发布日期:2021-10-24 05:1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餐具回收分离机构、餐桌和餐具回收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机构领域,具体涉及餐具回收分离机构、餐桌和餐具回收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餐具回收分离装置一般都是通过具有输送功能的餐桌来将其上的碗盘和勺筷等输送至餐具回收分离机构的,餐具回收分离机构通过筛选的方式来从回收的碗盘和勺筷中分离出勺筷。但用户用餐完成之后,桌面上难免留下食物残渣,例如骨头或其他食用了一半的食物等,这些食物残渣体积与勺子、筷子和刀叉等细小餐具相似,且一般也都是跟勺子、筷子或者刀叉一起放置在桌面的用餐区域上一起被输送到餐具回收分离机构上,那么餐具回收分离机构在进行筛选分离时,食物残渣就容易与细小餐具混在一起进入细小餐具回收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餐具回收分离机构、一种餐桌和一种餐具回收分离装置,这种餐具回收分离装置分离出来的食物残渣和细小餐具不会混在一起。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餐具回收分离机构,包括用于传送食物容器的传送带,传送带上设有供食物残渣和细小餐具掉落的掉落口,在传送带掉落口下方设有食物残渣回收容器和细小餐具回收容器,还设有切换机构,切换机构能切换至让掉落口通往食物残渣回收容器的状态,也能切换至让掉落口通往细小餐具回收容器的状态。
5.更进一步地,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导向板和驱动导向板进行切换的导向驱动机构。
6.更进一步地,导向板具体系进行摆动式切换;导向板摆动至让掉落口通往食物残渣回收容器的状态,则其挡在掉落口与细小餐具回收容器之间,导往食物残渣回收容器;导向板摆动至让掉落口通往细小餐具回收容器的状态,则其挡在掉落口与食物残渣回收容器之间,导往细小餐具回收容器。
7.更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是滚筒传送带,其相邻两个滚筒之间形成所述掉落口。
8.更进一步地,所述细小餐具回收容器是勺子和/或筷子回收容器。
9.更进一步地,包括回收箱,所述回收箱具有被相互隔开的食物残渣回收格和细小餐具回收格,所述食物残渣回收格作为所述食物残渣回收容器,所述细小餐具回收格作为所述细小餐具回收容器。
10.餐桌,包括作为桌面供用户在其上用餐的输送带,输送带末端为桌面边沿,输送带在餐后把用户留置在其上的物品输送到输送带末端,所述输送带设有用餐回收放置标识区域,以引导用户将装有食物的食物容器放置在该标识区域上并在该标识区域上进行用餐从而使食物残渣以及食物容器在餐后自然被留置在该标识区域;所述输送带还设有细小餐具回收放置标识区域,以引导用户将用完的细小餐具放置在该标识区域上;用餐回收放置标识区域和细小餐具回收放置标识区域在输送方向上处于不同的位置以使食物残渣和细小
餐具分先后输送到输送带末端。
11.餐具回收分离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餐桌和如上所述的餐具回收分离机构,餐具回收分离机构对准输送带末端承接被输送的食物容器、食物残渣和细小餐具。
12.在用户接受用餐回收放置标识区域和细小餐具回收放置标识区域引导的情况下,食物残渣和细小餐具会分先后被输送到输送带末端:在食物残渣被输送到输送带末端的情况下,切换机构就切换至让掉落口通往食物残渣回收容器的状态,食物残渣就从掉落口掉到食物残渣回收容器内;在细小餐具被输送到输送带末端的情况下,切换机构就切换至让掉落口通往细小餐具回收容器的状态,细小餐具就从掉落口掉到细小餐具回收容器内。因此这种餐具回收分离装置可以使得食物残渣和细小餐具两者不会混在一起。
附图说明
13.图1是餐具回收分离装置的轴测图。
14.图2是餐桌的轴测图。
15.图3是沿图1中a

a的剖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滚筒传送带承接碗盘和骨头。
16.图4是导向板和导向驱动机构的轴测图。
17.图5是沿图1中a

a的剖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滚筒传送带承接勺筷。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9.见图1,餐具回收分离装置包括餐桌1和设在餐桌1右端的餐具回收分离机构2,餐桌1的桌面供用户在其上用餐并在用餐后把用户留置在桌面上的物品往右传送到餐具回收分离机构2上,餐具回收分离机构2对桌面上的物品进行回收并进行分离。
20.见图1,餐桌1的桌面铺设有输送带5,在输送带5内部设有驱动输送带5运动的输送带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因为输送带驱动机构属于常规现有技术,因此本实施例不对其做具体描述。输送带5上设有用餐回收放置标识区域4,用餐回收放置标识区域4上画有用餐回收放置标识41,在图1中该用餐回收放置标识41为餐碗标识和餐盘标识。见图2,用户在取得装有米饭的餐碗和装有肉食的餐盘之后,在用餐回收放置标识41的引导下,将餐碗和餐盘放置在该用餐回收放置标识区域4上,并在该用餐回收放置标识区域4上使用勺子和筷子进行用餐。上述装有米饭的餐碗和装有肉食的餐盘就是装有食物的食物容器,勺子和筷子就是用餐过程中会用到的细小餐具,见图1和图2,以下将餐碗和餐盘简称为碗盘42,勺子和筷子简称勺筷31。假设用户在用餐之后,只留有骨头43这一块食物残渣,那么用户自然就将骨头43以及碗盘42留置在用餐回收放置标识区域4上。用餐回收放置标识区域4左侧设有勺筷回收放置标识区域3,该勺筷回收放置标识区域3上画有勺筷回收放置标识31,即图1中的勺子标识和筷子标识。用餐后的用户在该勺筷回收放置标识区域3的引导下,会将用完的勺筷32放置在该勺筷回收放置标识区域3上。输送带5右端为其末端作为桌面边缘,输送带驱动机构驱动输送带5往右运动,因为勺筷回收放置标识区域3设在用餐回收放置标识区域4的左侧,即两者在输送方向上处于不同的位置,用餐回收放置标识区域4相比勺筷回收放置标识区域3更靠近输送带5右端,如此则输送带5会先把和碗盘42连同骨头43一起送到输送带5右端,再把勺筷32输送到输送带5右端。
21.见图3,餐具回收分离机构2设有滚筒传送带7,滚筒传送带7左端对准输送带5右端,如此则滚筒传送带7先承接被输送到输送带5右端的碗盘42和骨头43,后承接被输送到输送带5右端的勺筷32(见图2)。滚筒传送带7下方设有驱动滚筒传送带7的滚筒转动的滚筒驱动机构8,因为滚筒驱动机构8可以采用常规的现有技术,比如电机通过带传动来带动滚筒传送带7的多根滚筒绕各自的轴线转动,因此在此不对其做详细描述,滚筒驱动机构8驱动滚筒传送带7的多根滚筒做顺时针转动,如此也就驱动滚筒传送带7把其所承接的物品往滚筒传送带7右端传送。在滚筒传送带7承接碗盘42和骨头43之后,其把碗盘42传送到右端,滚筒传送带7最左侧的相邻两个滚筒之间留有可供骨头43和勺筷32掉落的掉落口71,在传送过程中骨头43从掉落口71掉到滚筒传送带7下方。滚筒传送带7下方设有回收箱6,该回收箱6被分隔为两个格子,左侧格子是作为食物残渣回收容器的食物残渣回收格61,右侧格子是作为勺筷回收容器的勺筷回收格62。滚筒传送带7下方还设有导向板10,初始状态下,导向板10如图3所示,其挡在掉落口71与勺筷回收格62之间,导往食物残渣回收格61,也就是导向板10处于让掉落口71通往食物残渣回收格61的状态,那么掉到滚筒传送带7下方的骨头43经导向板10导向之后,就进入到食物残渣回收格61内,如此也就实现了从承接的碗盘42和骨头43中分离骨头43的效果。见图3和图4,在滚筒传送带7下方还设有驱动导向板10摆动的导向驱动机构11,导向驱动机构11驱动导向板10顺时针摆动或逆时针摆动从而切换导向板10的状态。因为导向驱动机构11可以采用常规的现有技术,比如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来带动导向板10运动,因此本实施例不对其做详细描述。见图5,在滚筒传送带7把承接的碗盘42传送到右端且使承接的骨头43经掉落口71掉落到食物残渣回收格61中之后,开始承接勺筷32之前,导向驱动机构11(见图4)驱动导向板10从图3的状态逆时针摆动到图5的状态,此状态下导向板10挡在掉落口71与食物残渣回收格61之间,导往勺筷回收格62,也就是导向板10切换至让掉落口71通往勺筷回收格62的状态。在此之后,滚筒传送带7开始承接勺筷32,勺筷32在经过掉落口71的时候就从掉落口71掉落,经导向板10导向之后进入勺筷回收格62内。在此之后,导向驱动机构11(见图4)驱动导向板10从图5的状态摆动至恢复图3的状态,也就是切换至让掉落口71通往食物残渣回收格61的状态。
22.见图3、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里,采用导向板10和导向驱动机构11来作为切换机构,导向板10处于图3的状态就切换至让掉落口71通往食物残渣回收格61的状态,导向板10处于图5的状态就切换至让掉落口71通往勺筷回收格62的状态。在其他实施例里,可以不设置导向板10和导向驱动机构11,而改为设有移动回收箱6的回收箱移动机构:回收箱移动机构移动回收箱6直至食物残渣回收格61处于掉落口71正下方,也就切换至让掉落口71通往食物残渣回收格61的状态;回收箱移动机构移动回收箱6直至勺筷回收格62处于掉落口71正下方,也就切换至让掉落口71通往勺筷回收格62的状态下。回收箱移动机构可以采用滚珠丝杆等常规现有机构,因此在此不对其做详细描述。
23.见图2,在本实施例里,勺子和筷子作为细小餐具,骨头43作为食物残渣,而在其他实施例里,细小餐具可以是刀子和叉子等,食物残渣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食物,比如吃剩一半的菜等。
24.如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实施方式,不以此限定专利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的基础上作出非实质性的变化或替换,仍落入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