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板孔道清除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79681发布日期:2022-05-26 12:5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板孔道清除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滤板孔道清除工具。


背景技术:

2.在制药领域中,通常会采用切裁机对生药进行切裁,图1为现有技术中切裁机过滤板6与旋转刀片8及挡料板9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切裁品会先通过过滤板6然后经过连接漏斗收集至下段工序的入口。结合图2可以看出,过滤板6为截面是半圆形的片状结构,其中部设有若干孔道7,孔道7的孔径为6~20mm,通常具有φ6mm、8mm、10mm、12mm、15mm、20mm六档不同孔径。挡料板9为与过滤板6形状适配的半圆形的片状结构,过滤板6与挡料板9可拆卸固定连接后形成一个圆形腔体,旋转刀片8安装于腔体内并沿传动轴旋转对生药进行切裁,被切裁后的生药通过过滤板6的孔道7的过滤后排出并被连接漏斗收集。切裁机在生产运转后,部分生药切裁品会嵌入过滤板6的孔道内,过滤板6发生堵塞,此时会切断电源,停止机器,对过滤板6的孔道进行清除。
3.现有技术中,在对被生药切裁品堵塞的过滤板孔道清除时,由于生药质地坚硬且有粘附性,无法用手或百洁布,需用十字螺丝刀将嵌入的附着物剔除。一个孔道内嵌入的生药附着物需用螺丝刀清除十几次,费时费力,清除效果差,并容易对过滤板造成磨损。另外,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十字螺丝刀与过滤板孔道的尺寸不匹配,螺丝刀手柄光滑,清除时发力不均匀容易打滑,手部撞到过滤板造成手部擦伤。因此,设计一种清除切裁机过滤板孔道的专用工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板孔道清除工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切裁机过滤板孔道清除过程费时费力,清除效果差,容易对过滤板造成磨损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包括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过滤板孔道清除工具,所述过滤板孔道清除工具包括手持部和清除部,手持部和所述清除部之间设有止动部,所述清除部为圆台状。
7.优选地,所述清除部的长度与其最大半径的比例为(8~10):1。
8.优选地,所述清除部的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的比例为1:(5~10)。
9.优选地,所述止动部为止动环,所述止动环的直径大于所述清除部的最大直径。
10.优选地,所述手持部上设有防滑纹。
11.优选地,所述防滑纹包括若干条与所述过滤板孔道清除工具轴向方向一致的横向纹路和若干条与所述横向纹路交叉设置的倾斜纹路。
12.优选地,所述清除部的最大半径为12~15mm。
13.优选地,所述清除部的最小半径为1.5~2.5mm。
14.优选地,所述清除部的长度为100~150mm。
15.优选地,所述过滤板孔道清除工具具有轴向对称性。
16.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板孔道清除工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清除部采用圆台状结构,一方面可应用于不同孔径的过滤板孔道的清除,另一方面顶部设计为平头结构,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手部的刺伤及过滤板的磨损;手持部和所述清除部之间的止动部设计可避免清除时手部撞到过滤板受伤;手持部的防滑纹设计既可以防止清除过滤板孔道时手部打滑,也可以避免清除过程中因发力不均匀导致手部伤害。
附图说明
17.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切裁机过滤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18.图2显示为现有技术中切裁机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板孔道清除工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0.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板孔道清除工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1.附图标号说明
[0022]1ꢀꢀꢀꢀꢀꢀꢀꢀꢀꢀꢀꢀꢀꢀꢀꢀꢀꢀꢀꢀꢀꢀ
手持部
[0023]2ꢀꢀꢀꢀꢀꢀꢀꢀꢀꢀꢀꢀꢀꢀꢀꢀꢀꢀꢀꢀꢀꢀ
清除部
[0024]3ꢀꢀꢀꢀꢀꢀꢀꢀꢀꢀꢀꢀꢀꢀꢀꢀꢀꢀꢀꢀꢀꢀ
止动部
[0025]4ꢀꢀꢀꢀꢀꢀꢀꢀꢀꢀꢀꢀꢀꢀꢀꢀꢀꢀꢀꢀꢀꢀ
横向纹路
[0026]5ꢀꢀꢀꢀꢀꢀꢀꢀꢀꢀꢀꢀꢀꢀꢀꢀꢀꢀꢀꢀꢀꢀ
倾斜纹路
[0027]6ꢀꢀꢀꢀꢀꢀꢀꢀꢀꢀꢀꢀꢀꢀꢀꢀꢀꢀꢀꢀꢀꢀ
过滤板
[0028]7ꢀꢀꢀꢀꢀꢀꢀꢀꢀꢀꢀꢀꢀꢀꢀꢀꢀꢀꢀꢀꢀꢀ
孔道
[0029]8ꢀꢀꢀꢀꢀꢀꢀꢀꢀꢀꢀꢀꢀꢀꢀꢀꢀꢀꢀꢀꢀꢀ
旋转刀片
[0030]9ꢀꢀꢀꢀꢀꢀꢀꢀꢀꢀꢀꢀꢀꢀꢀꢀꢀꢀꢀꢀꢀꢀ
挡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2]
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33]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体的过滤板孔道清除工具,包括手持部1和清除部2,手持部1和所述清除部2之间设有止动部3,所述清除部2为圆台状。
[0034]
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清除部采用圆台状结构,一方面可应用于不同孔径的过滤板孔道的清除,另一方面顶部设计为平头结构,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手部的刺伤及
过滤板的磨损。手持部和所述清除部之间的止动部设计可避免清除时手部撞到过滤板受伤。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清除部2的长度与其最大半径的比例为(8~10):1。
[0035]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清除部2的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的比例为1:(5~10)。
[0036]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止动部3为止动环,所述止动环的直径大于所述清除部2的最大直径,有效防止清除部过度深入过滤板孔道,避免手部受伤。
[0037]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部上设有防滑纹,既可以防止清除过滤板孔道时手部打滑,也可以避免清除过程中因发力不均匀导致手部伤害。
[0038]
在一个如图3所示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纹包括若干条与所述过滤板孔道清除工具轴向方向一致的横向纹路4和若干条与所述横向纹路交叉设置的倾斜纹路5。
[0039]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清除部2的最大半径为12~15mm。
[004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清除部2的最小半径为1.5~2.5mm。
[0041]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清除部2的长度为100~150mm。
[004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清除部2的最大半径为12~15mm,最小半径为1.5~2.5mm,长度为100~150mm。
[0043]
在一个如图4所示的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清除部2的最大半径为15mm,最小半径为1.5mm,长度为150mm,具有φ6mm、8mm、10mm、12mm、15mm、20mm六档不同孔径,有利于实现不同孔径大小的过滤板6的孔道7内附着物清除。
[0044]
当过滤板6的孔道7被附着物堵塞后,只需从切裁机上拆除过滤板,并横卧在橡胶垫上,然后抓握本技术的过滤板孔道清除工具的手持部1,通过将清除部2依次插入过滤板的各个孔道内实现附着物的清扫剔除;清除过程中,止动部3能够有效防止清除部过度深入过滤板孔道,避免手部受伤;防滑纹既可以防止手部打滑,也可以避免清除过程中因发力不均匀导致手部伤害。
[0045]
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46]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