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1980发布日期:2022-11-02 18:3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研磨机中,物料与研磨介质在腔体内,转子的高速旋转带动下、进行高速圆周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质量大的研磨介质及粒度粗的物料颗粒在外层,细小的物料颗粒在内层,由于高速运转下,研磨介质间会发生碰撞,容易产生破碎的研磨介质,因此内层研磨介质及物料须通过缝隙分离器对物料与研磨介质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比分离器缝隙小的物料能顺利通过分离器,从腔体出来,比分离器缝隙大的研磨介质不能通过分离器,继续在腔体内继续研磨。
3.在研磨过程中,无论是腔体内的物料与研磨介质,还是在腔体外的物料在高速旋转下均会对分离器产生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大流量的物料在高速运转下对分离器产生的磨损更大,会极大地缩短分离器的使用周期,并影响对物料的研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器,其内部围设形成有腔体,所述分离器的侧壁设置有多个连通于所述腔体的主分离孔;防护筒,其围设于所述分离器的外侧,所述防护筒的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槽口,所述防护筒的内侧壁与所述分离器的外侧壁之间具有过渡间隙。
7.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将分离装置装入外设研磨机的研磨腔内,研磨介质与待研磨的物料均装入研磨腔内,外设的转子在研磨腔内转动,质量较大的未研磨完成的物料及研磨介质位于研磨腔内外层,而研磨完成后的物料由于质量较轻,位于研磨腔内层,先从槽口进入过渡间隙内,再从过渡间隙通过主分离孔进入腔体内,部分未研磨完成的物料及研磨介质进入过渡间隙内,在转子高速旋转的不断带动下亦会沿着槽口排出,从而使得大部分物料与研磨介质位于防护筒之外,如此可由防护筒先承受冲击摩擦,防护筒可作为分离器的缓冲屏障,减少物料对分离器的冲击磨损,并不影响分离器内物料的排出,极大地延长了分离器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更好地保证对物料研磨分离效果。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槽口的侧壁由内至外倾斜并与所述防护筒的内径之间形成夹角。槽口的侧壁倾斜设置,使得槽口的朝向倾斜偏离于防护筒的径向,在使用时,槽口方向与腔体内物料及研磨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同,方便未研磨完成的物料与研磨介质从过渡间隙排出至防护筒外,并且未研磨完成的物料与研磨介质不容易从槽口向内回流。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筒包括防护环与防护板,所述防护环
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有两个,所述防护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两个所述防护环上,所述防护板环绕所述防护环排列有多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形成所述槽口。在使用时,不同位置的防护板会出现磨损情况不一致,当单个防护板磨损较为严重时,可将该防护板拆出并进行更换,降低维护成本,并且拆装维护更加方便。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器包括分离筒、压盖与端盖,所述分离筒的底端与所述防护筒的底端均连接于所述端盖上,所述端盖的中心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压盖连接于所述分离筒的顶端与所述防护筒的顶端,所述压盖与所述分离筒、所述端盖之间围设形成所述腔体,所述分离筒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主分离孔。物料从主分离孔进入腔体后,再从出料口向外排出,而压盖与端盖分别位于分离筒与防护筒的两端,既起到对分离筒与防护筒的安装定位作用,又起到围设形成腔体的作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筒包括固定环与分离板,所述分离板环绕所述固定环的外侧壁弯折并连接于所述固定环上,所述分离板的两侧边相互连接。用于作为分离研磨介质与物料的分离板整个包绕在固定环外侧,并且分离板的两侧边相互连接,在研磨使用时,研磨完成后的物料由于质量较低,可从主分离孔中进入腔体,而未研磨完成的物料及研磨介质则位于分离筒之外,如此可减少物料与研磨介质对分离板连接位置的撞击,分离板本身为整板结构,不容易损坏,结构更加牢固。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板的内侧连接有支撑骨架,所述固定环连接于所述支撑骨架的端部。支撑骨架可提高对分离板的结构稳定性,使得分离板在物料与研磨介质不断撞击下不容易变形,进一步提高整体使用寿命。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骨架包括支撑环与连接筋,所述支撑环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有多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环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筋。分离板环绕于支撑环外侧,可更好地进行弯折成型,并对分离板整个外周进行支撑,而连接筋将多个支撑环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盖包括环形盖体与盖板,所述环形盖体连接于所述固定环的顶端与所述防护筒的顶端,所述盖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环形盖体起到主要的将防护筒与分离筒端部压紧连接的作用,而盖板则可从环形盖体上进行拆装,方便更换维护。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多个子分离孔。子分离孔可增大分离器流通面积,物料同样可从子分离孔进入腔体内,减缓物料对缝隙分离器的冲击挤压,进一步延长分离器的使用寿命。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盖的顶端面由内至外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阶梯,所述分离筒的底端连接于位于内侧的所述环形阶梯上,所述防护筒的底端连接于位于外侧的所述环形阶梯上。在端盖的顶端面上至少有两个预装定位的环形阶梯,分离筒的底端与防护筒的底端分别可安装定在两个环形阶梯上,既提高结构安装稳定性,又方便对分离筒与防护筒预装定位。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
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18.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立体图;
19.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正视图;
20.图3是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110-分离筒、111-主分离孔、120-压盖、121-环形盖体、122-盖板、123-子分离孔、130-端盖、131-出料口、140-支撑骨架、200-防护筒、210-槽口、220-过渡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24.参照图1至图4,一种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器,其内部围设形成有腔体,所述分离器的侧壁设置有多个连通于所述腔体的主分离孔111;防护筒200,其围设于所述分离器的外侧,所述防护筒200的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槽口210,所述防护筒200的内侧壁与所述分离器的外侧壁之间具有过渡间隙220。
25.由上述可知,将分离装置装入外设研磨机的研磨腔内,研磨介质与待研磨的物料均装入研磨腔内,外设的转子在研磨腔内转动,质量较大的未研磨完成的物料及研磨介质位于研磨腔内外层,而研磨完成后的物料由于质量较轻,位于研磨腔内层,先从槽口210进入过渡间隙220内,再从过渡间隙220通过主分离孔111进入腔体内,如图3的箭头方向所示,部分未研磨完成的物料及研磨介质进入过渡间隙220内,在转子高速旋转的不断带动下亦会沿着槽口210排出,从而使得大部分物料与研磨介质位于防护筒200之外,如此可由防护筒200先承受冲击摩擦,防护筒200可作为分离器的缓冲屏障,减少物料对分离器的冲击磨损,并不影响分离器内物料的排出,极大地延长了分离器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更好地保证对物料研磨分离效果。
26.在上述实施例中,槽口210的侧壁由内至外的延伸方向可与防护筒200的内径相互平行,而为了更好地使得进入过渡间隙220内的研磨介质从槽口210甩出,可将槽口210的延伸方向设计沿着物料的流动方向,具体的,所述槽口210的侧壁由内至外倾斜并与所述防护筒200的内径之间形成夹角。槽口210的侧壁倾斜设置,使得槽口210的朝向倾斜偏离于防护筒200的径向延伸方向,在使用时,槽口210方向与腔体内物料及研磨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同,方便未研磨完成的物料与研磨介质从过渡间隙220排出至防护筒200外,并且未研磨完成的物料与研磨介质不容易从槽口210向内回流。
27.防护筒200起到对物料主要的缓冲阻挡作用,其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筒200包括防护环与防护板,所述防护环沿上下方向间隔排
列有两个,所述防护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两个所述防护环上,所述防护板环绕所述防护环排列有多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形成所述槽口210。在使用时,不同位置的防护板会出现磨损情况不一致,当单个防护板磨损较为严重时,可将该防护板拆出并进行更换,降低维护成本,并且拆装维护更加方便。
28.作为分离器的具体实施例,所述分离器包括分离筒110、压盖120与端盖130,所述分离筒110的底端与所述防护筒200的底端均连接于所述端盖130上,所述端盖130的中心设置有出料口131,所述压盖120连接于所述分离筒110的顶端与所述防护筒200的顶端,所述压盖120与所述分离筒110、所述端盖130之间围设形成所述腔体,所述分离筒110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主分离孔111。物料从主分离孔111进入腔体后,再从出料口131向外排出,而压盖120与端盖130分别位于分离筒110与防护筒200的两端,既起到对分离筒110与防护筒200的安装定位作用,又起到围设形成腔体的作用。
29.在上述实施例中,分离筒110可由多个钣金件拼接而成,在使用过程中,物料会对钣金件拼接的部位撞击,使得钣金件容易相互分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筒110包括固定环与分离板,所述分离板环绕所述固定环的外侧壁弯折并连接于所述固定环上,所述分离板的两侧边相互连接。用于作为分离研磨介质与物料的分离板整个包绕在固定环外侧,并且分离板的两侧边相互连接,在研磨使用时,研磨完成后的物料由于质量较低,可从主分离孔111中进入腔体,而未研磨完成的物料及研磨介质则位于分离筒110之外,如此可减少物料与研磨介质对分离板连接位置的撞击,分离板本身为整板结构,不容易损坏,结构更加牢固。
30.为了提高分离板的抗折弯能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板的内侧连接有支撑骨架140,所述固定环连接于所述支撑骨架140的端部。支撑骨架140可提高对分离板的结构稳定性,使得分离板在物料与研磨介质不断撞击下不容易变形,进一步提高整体使用寿命。
31.作为支撑骨架140结构的具体实施例,所述支撑骨架140包括支撑环与连接筋,所述支撑环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有多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环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筋。分离板环绕于支撑环外侧,可更好地进行弯折成型,并对分离板整个外周进行支撑,而连接筋将多个支撑环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32.在实际应用中,固定环与分离板之间的连接、分离板两侧边之间的连接、分离板与支撑环之间的连接可均为焊接,多个焊接点极大地提高了整体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分离效果。另外,支撑环与连接筋可为一体式结构,如多个支撑环与多个连接筋之间形成一个整体铸造件,亦可为分体式结构,如多个支撑环与多个连接筋之间为焊接结构。
33.为了使得分离板两侧边的连接结构不容易损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板两侧边的相互连接处正对有所述连接筋。连接筋可对分离板两侧边的连接处进行承托,可使得物料与研磨介质对分离板两侧边的连接位置进行撞击时不容易变形,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
34.压盖120主要用于对防护筒200与分离筒110的顶端连接,并且对腔体起到主要的遮挡围拢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盖120包括环形盖体121与盖板122,所述环形盖体121连接于所述固定环的顶端与所述防护筒200的顶端,所述盖板12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环形盖体121的内侧。环形盖体121起到主要的将防护筒200与分离筒110端部压紧连接的作用,而盖板122则可从环形盖体121上进行拆装,方便更换维护。
35.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使用需要,选用对腔体顶部完全遮挡的密封盖板122,亦可设置成同样具有分离物料作用的效果,具体的,所述盖板122上设置有多个子分离孔123。子分离孔123可增大分离器流通面积,物料同样可从子分离孔123进入腔体内,减缓物料对缝隙分离器的冲击挤压,进一步延长分离器的使用寿命。
36.在实际应用中,主分离孔111与子分离孔123的结构并不是单一的,可以是圆形或异形的通孔,又或者是条形的通孔,还可以是外大内小的锥形孔。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130的顶端面由内至外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阶梯,所述分离筒110的底端连接于位于内侧的所述环形阶梯上,所述防护筒200的底端连接于位于外侧的所述环形阶梯上。在端盖130的顶端面上至少有两个预装定位的环形阶梯,分离筒110的底端与防护筒200的底端分别可安装定在两个环形阶梯上,既提高结构安装稳定性,又方便对分离筒110与防护筒200预装定位。
38.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