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螺离心机螺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28061发布日期:2023-02-01 06:2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螺离心机螺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卧螺离心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螺离心机螺旋结构。


背景技术:

2.卧式螺旋离心机简称为卧螺离心机,是一种高效的离心分离设备,通过转鼓与输料螺旋以一定差速同向高速旋转,物料由中心进料管连续引入输料螺旋内筒,在离心力场作用下,较重的固相物沉积在输料螺旋外侧的转鼓壁上形成沉渣层。输料螺旋将沉积的固相物连续不断地推至转鼓锥端,经排渣口排出机外。较轻的液相物则形成内层液环,由转鼓大端溢流口连续溢出转鼓,经排液口排出机外。现有的卧螺离心机在工作过程中,物料在表层从里到外快速流动,大部分的固相物与液相分离后进入转鼓锥端,但仍有部分细微的颗粒混合在液相中排出,检测发现这样溢流的液相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的粒径最大值为1微米,小粒径的固体颗粒跟随液相排走,存在大量小粒径固相物料的损失。原因在于现有的输料螺旋为单一的螺旋叶片,在液相物经过沉降区向溢流口输送的过程中,物料在转鼓中停留时间不足,螺旋叶片对混合在其中的细微颗粒难以有效沉降,使得细微颗粒沉降不彻底,物料未完全随离心机旋转沉降,细微颗粒从表层随液相物从溢流口排出,使得排出的液相物含固率高,造成物料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卧螺离心机螺旋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卧螺离心机单一螺旋叶片的输料螺旋对细微颗粒的沉降分离不彻底,造成物料损失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螺离心机螺旋结构,包括螺旋直筒体,螺旋直筒体上固定有螺旋叶片,螺旋直筒体上沿轴向套设有多个环形控制板,环形控制板固定在螺旋直筒体上。
5.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螺旋结构作为卧螺离心机内部驱动物料流动并离心分离的主要结构,螺旋结构转动的过程中驱使物料中的固相物从液相中离心沉积并向排渣口移动,细微颗粒在跟随液相流动的过程中受到螺旋叶片的输送,同时受到环形控制板的引导,含有细微颗粒的液相物被环形控制板强制做径向流动,物料在转鼓中必须经过充分加速,才能从环形控制板的根部向外侧转鼓流动,延长了细微颗粒在沉降区的停留时间,使得细微颗粒与转鼓内壁的接触更多,更易沉降于转鼓内壁,使得从溢流口排出的液相含固率降低,澄清度得到提高。同等条件下,本方案的技术分离后溢流的液体中,固体颗粒的粒径最大值为0.3微米,相比现有技术,有效提高了物料固体沉降效果。
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环形控制板垂直于螺旋直筒体的轴线。这样环形控制板对含有细微颗粒的悬浮液具有更好的径向导流效果,更有利于细微颗粒的沉降。
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环形控制板的直径小于螺旋叶片的直径。这样环形控制板对悬浮液的导流效果更好,并且环形控制板与螺旋叶片之间的相互干扰更小,更有利于细微颗粒的沉降分离。
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环形控制板的直径是螺旋叶片的直径的0.6-0.95倍。这样环形控制板对悬浮液的导流效果最佳,细微颗粒的沉降效果更好,获得的液相固含率更低,澄清度更高。
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环形控制板的间距为螺旋叶片螺距的1-3倍。这样环形控制板的数量与螺旋叶片关联,这样的比例下,物料在转鼓中停留时间更加合适,物料中细微颗粒的沉降更加充分、彻底。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现有技术中液相经过沉降区的液体流线图。
1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液相经过沉降区的液体流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1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螺旋直筒体1、螺旋叶片2、环形控制板3。
15.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卧螺离心机螺旋结构,包括螺旋直筒体1,螺旋直筒体1上焊接固定有螺旋叶片2,螺旋直筒体1上沿轴向套设有五个环形控制板3,环形控制板3焊接固定在螺旋直筒体1上。环形控制板3垂直于螺旋直筒体1的轴线,环形控制板3的直径d是螺旋叶片2的直径d的0.6-0.95倍,环形控制板的间距为螺旋叶片螺距的1-3倍。
16.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卧式螺旋离心机工作过程中,通过转鼓与螺旋叶片2以一定差速同向高速旋转,物料由进料管连续引入螺旋直筒体1的内筒中,然后从螺旋直筒体1表面孔洞进入转鼓与螺旋直筒体1之间。在离心力场作用下,较重的固相物沉积在螺旋叶片2外侧的转鼓壁上形成沉渣层。螺旋叶片2将沉积的固相物连续不断地推至转鼓锥端,经排渣口排出机外。较轻的液相物则形成内层液环,其中混合有细微颗粒,液相经过沉降区由转鼓大端溢流口连续溢出转鼓,液相经过沉降区的过程中受到环形控制板3的导流,环形控制板3的设置位置为物料进入离心机转鼓位置到液相排出口之间,增强了径向流动,这样增长物料液体在转鼓中的停留时间,延长了细微颗粒在沉降区的停留时间,降低固体在液体中的沉降距离,使得细微颗粒更易沉降于转鼓内壁。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仅通过螺旋叶片2处理后的液体流线平均高度较高,细微颗粒在到达溢流口之前无法有效沉降。如图3所示,经过环形控制板3的处理,液体流线平均高度快速下降,细微颗粒也能在到达溢流口之前完成沉降,降低了临界粒径,使得排出机外的液相含固率降低,澄清度提高。该结构有别于传统卧螺离心机螺旋上在锥、直端交接位置设置的固体控制板(bd板,用于控制排渣干度);也有别于设置在出液口附近的液体控制板(fd板,用于消除排液中的泡沫),经实机验证,能够有效将现有技术中溢流液体中的细微固相颗粒进一步沉降,降低排出液相物含固率,提高固相物分离量,降低物料分离损失。
1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卧螺离心机螺旋结构,包括螺旋直筒体,螺旋直筒体上固定有螺旋叶片,其特征在于:螺旋直筒体上沿轴向套设有多个环形控制板,环形控制板固定在螺旋直筒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螺离心机螺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控制板垂直于所述螺旋直筒体的轴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螺离心机螺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控制板的直径小于所述螺旋叶片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螺离心机螺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控制板的直径是所述螺旋叶片的直径的0.6-0.95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卧螺离心机螺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控制板的间距为螺旋叶片螺距的1-3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卧螺离心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卧螺离心机螺旋结构,包括螺旋直筒体,螺旋直筒体上固定有螺旋叶片,螺旋直筒体上沿轴向套设有多个环形控制板,环形控制板固定在螺旋直筒体上。本发明通过环形控制板延长了细微颗粒在沉降区的停留时间,液体流线平均高度快速下降,细微颗粒也能在到达溢流口之前完成沉降,降低了临界粒径,使得液相含固率降低,澄清度提高。提高。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李瑜 贾杰 黄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江北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6
技术公布日:2023/1/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