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龙茶抽梗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62804发布日期:2023-04-18 18:31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乌龙茶抽梗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乌龙茶抽梗装备。


背景技术:

1、我国是茶的古国,发现和利用茶树约有万余年的历史。发展茶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尤其是在当今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升茶叶产业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的关键时刻,既是我国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区的骨干项目,又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创汇产品,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茶叶依据加工方式不同分为青(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六大类。乌龙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兼具绿茶的高香和红茶茶汤的香醇。我国乌龙茶茶区主要包括闽南、闽北、广东和台湾地区四大产区,闽南乌龙茶产区主要是安溪。乌龙茶初制成品毛茶目前都是带梗的,乌龙茶精制的第一步就去梗。

2、本发明通过创造性的在乌龙茶杀青后增加抽梗机这一设备融入到整个乌龙茶初制流程中,在杀青后就抽离了茶梗,一方面免去后续乌龙茶精制去梗的成本与手续,另一方面是减少了乌龙茶初制杀青后成形和烘干两个工序的工作量和能耗。还有则是保证了在后续烘焙环节中,茶梗中较多的水分不再回流至茶叶中来,减少烘焙时间和烘干机需求。从以上几个方面足以说明,本产品不仅大大减少了劳动时间及强度,还能够使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本发明将对整个乌龙茶产业产生重大变革,乌龙茶初制杀青后增加抽梗环节,改进了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免去了乌龙茶精制的去梗工序,对乌龙茶整个产业发展具有“节能、降耗、增质、提效”等积极意义。

3、中文专利文献涉及的除梗、去梗,均指向茶叶初加工完成后的产品,与本发明在茶叶初制过程中进行抽梗有本质的区别。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半球型茶叶抽梗机,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乌龙茶杀青后,对茶叶中所含茶梗无谓的成型烘干等不必要的工作和能效问题,我们采取杀青后进行抽梗,既保证了乌龙茶加工的品质要求,因为茶叶杀青的目的是固定茶叶品质,又除去了乌龙茶初加工杀青后各工序的茶梗,提升了茶叶加工的品质保证。纯叶片的叶质柔软易成型,也降低了反复包揉的次数。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乌龙茶抽梗装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端中部固定入料口,所述壳体底部安装出梗口,所述壳体左侧固定左出料口,所述壳体右侧固定右出料口,所述壳体前端固定电机,所述壳体顶部安装第一滑台、第二滑台、第三滑台,所述壳体后端内壁上安装第一辅助导轨、第二辅助导轨、第三辅助导轨,所述壳体正面内壁安装导轨,所述导轨上安装滑块,所述滑块与连杆相连接,所述连杆与曲柄相连接,所述曲柄一端与前端固定电机连接,所述连杆与第一翻转电机相连,所述第一翻转电机轴上安装前承载偏转装置,所述前承载偏转装置固定连接支撑板,所述前承载偏转装置分别与上层筛网、中层筛网和下层筛网相连,所述筛网另一侧连接有后承载偏转装置。

5、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台下方安装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三滑台下方安装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下方均连接有方形倒钩。方形倒钩对应上层筛网延伸轴。

6、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缸液压杆下端固定安装第二翻转电机,第二翻转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方形倒钩。

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平面固定安装按钮卡扣装置,所述支撑板下平面与托板固定连接,所述托板上平面安装推拉电机和圆弧滑块。

8、优选的,所述后承载偏转装置与壳体后端内壁第一辅助导轨、第二辅助导轨、第三辅助导轨相连接。

9、优选的,所述后承载偏转装置后端固定滑块和第一辅助导轨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导轨固定滑块分别和第二辅助导轨、第三辅助导轨相连接,第一辅助导轨可以通过第二辅助导轨和第三辅助导轨保持垂直左右滑动。

10、优选的,所述壳体底端四脚均有安装脚轮,壳体中间连接上中下三层重叠筛网。

11、工作原理:

12、1、带梗茶青从顶端入料口进入上层筛网,首先通过前端固定(摇匀)电机工作,带动曲柄滑块机构,使得三层球筛上下左右抖动,从而使得杀青后的带梗茶青能够将梗头插入到球筛的圆形小孔中。通过推拉电机工作,控制圆弧滑块在曲型滑轨上偏移,使得最下方球筛相对中层筛网偏转,从而夹住茶青的梗头。

13、2、筛网靠近最右边时,通过第一翻转电机工作,使得三层筛网向右翻转,未被夹住梗头的茶青向右倒入右出料口,三层筛网返回原位。未被夹住梗头的茶青送回进料口继续进行抽梗。

14、3、通过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向下伸,第一液压缸通过第一滑台向后方向移动,触碰按钮卡扣装置,卡扣松开,第一液压缸方形倒钩套入上层筛网前端延伸轴,第二液压缸向右移动使方形倒钩套入上层筛网后端延伸轴,然后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同步向上提升,使得上层球筛向上提升,将茶叶从梗上剥落,实现了梗叶分离。

15、4、茶叶片剥落后,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带着上层球筛通过第二滑台和第三滑台同时向左移动,通过第二翻转电机工作,使得上层球筛向左翻转,无梗茶叶倒入左出料口送往乌龙茶初加工下一道工序,此时上层球筛保持状态不变。

16、5、通过第一翻转电机工作将下方球筛和中间层球筛倒扣,通过推拉电机工作,使得下层筛网偏移回位,通过前端固定电机工作,使得茶梗掉落至出梗口,筛网中无梗叶残留,避免筛孔堵塞。

17、6、通过第一翻转电机工作,让中层下层球筛回位向上。

18、7、第二翻转电机工作,使得上层球筛翻转向上,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通过第二滑台和第三滑台同步向右再向下伸,让上层球筛回位叠到三层球筛最上层,并通过按钮卡扣装置固定位置,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同步分开并回到初始位置。

19、(三)有益效果

2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乌龙茶抽梗装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1、乌龙茶杀青是为了固定前期做青工序所形成的品质特征,选择杀青后进行抽梗能够保证乌龙茶加工的品质不因新增抽梗工序而受影响。

22、2、乌龙茶初加工杀青后揉捻、成型、烘干工序传统方式都带梗进行,最后到乌龙茶精制第一步才进行去梗,乌龙茶包装上市产品都不带梗,茶梗只是作为附属产品进行处理,茶梗价值极低。乌龙茶初制杀青后进行抽梗,可以免去后续揉捻、成型、烘干工序因为茶梗所增加的人工和能源消耗,以及精制第一步去梗的工作。乌龙茶毛茶含梗率平均16%左右,所以本发明对乌龙茶初加工和精加工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提效等作用,意义重大。

23、3、乌龙茶产区仅安溪就年产带梗干毛茶6万吨,其中含梗率平均16%左右,这样估算仅安溪年产干茶梗就达1万吨左右。安溪年产6万毛茶如果全部采用色选机机械去梗,按照目前市场最低价格(每公斤1元计算)仅色选需要工资 6000万元。初制包揉工资按照每公斤10元计算,1万吨茶梗的包揉工资需要1 亿元。按照每公斤毛茶揉捻、包揉、烘干所需电费2元计算,1万吨茶梗所需能耗2000万元。仅安溪全面推广抽梗机,每年可以节约社会成本1.8亿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加工1万吨茶梗所需要的机器、茶巾布各种损耗。

24、4、茶叶抽梗全部机械化,预留的进出料口使乌龙茶初加工各工序更容易实现连续化,乌龙茶初加工全程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更容易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