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及除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77451发布日期:2023-03-15 10:4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及除尘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纺织印染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具体还涉及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的除尘方法。


背景技术:

2.印染又称之为染整,其是一种加工方式,也是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在印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空气中存有的大量灰尘会严重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同时还会降低印染质量。
3.中国专利申请cn215138044u,公开了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包括设置在印染轨迹上方的吸尘罩,设置在印染轨迹一侧的除尘箱;所述吸尘罩截面呈倒梯形,所述吸尘罩上方通过管道与除尘箱连通;所述除尘箱的内部箱体由上向下依次分为净风室、除尘室以及下方的集尘室;所述除尘室内安装有除尘滤芯,除尘滤芯上方外侧可以插拔的挂设在支撑架上;所述集尘室底部设置有贯穿口,所述集尘罐插设在贯穿口上;所述净风室一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吸尘罩连通。
4.该申请中,由于鼓风机的抽力作用下,灰尘会持续的朝向靠近出风口的方向移动,及时有偏心马达的震动,灰尘还是会持续的在滤芯上堆积,导致出风不顺畅,并且在处理灰尘时,需要停机操作,等待灰尘沉淀下去,才能进行处理,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通过吸灰机构对进入到反应罐内灰尘和杂质进行吸附并通过对应的排污槽排出反应罐,通过收集机构,对排出的灰尘和杂质进行收集,从而保持连续的工作,无需停机清理。
6.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包括安装架和反应罐,反应罐呈水平状态设置在安装架上,反应罐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处设置有抽气泵,还包括转动轴、吸灰机构和收集机构;
8.反应罐内部设置有多个分隔盘,每个分隔盘的边缘处设置有出通气孔;
9.反应罐外壁底部等距设置有多个排污槽;
10.转动轴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反应罐内部并且穿过多个分隔盘,转动轴与反应罐同轴设置;
11.吸灰机构设置在转动轴上,吸灰机构用于对进入到反应罐内灰尘和杂质进行吸附并通过对应的排污槽排出反应罐;
12.收集机构设置在安装架上并且位于反应罐下方,收集机构用于对排出的灰尘和杂质进行收集。
13.优选的,吸灰机构包括安装块、安装盒、静电发生器和收集仓;
14.安装块有多个,安装块等距设置在转动轴上,每个安装块的四壁均设置有用于固
定安装盒的插槽,安装盒有多个,安装盒设置在对应的插槽内;
15.静电发生器有多个,静电发生器设置在对应的安装盒底部内壁中心处,每个静电发生器远离安装盒底部内壁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吸附灰尘和杂质的静电板;
16.每个安装盒远离安装块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条形穿槽,收集仓有多个,收集仓设置在安装盒底部远离安装块的一端,每个收集仓靠近反应罐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排尘槽,每个收集仓靠近安装盒的一侧设置有矩形形状的进料口,进料口伸入到对应的条形穿槽内;
17.每个安装盒内还设置有用于能够跟随转动轴的旋转将对应静电板上所吸附灰尘推动至对应条形穿槽处的刮料机构。
18.优选的,每个刮料机构均包括转动杆、刮板、齿轮和接触盘;
19.安装盒的两侧内壁均能够转动的设置在两个转动杆,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转动杆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同步带设置在安装盒内部,刮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同步带上;
20.齿轮有两个,每个靠近反应罐内壁的转动杆上均设置有齿轮,齿轮位于安装盒外部;
21.接触盘有两个,每个接触盘外周等距设置有多个齿槽,两个接触盘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安装盒的两侧外壁并且分别于对应的齿轮啮合;
22.反应罐内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轮齿,轮齿沿着反应罐轴线方向等距设置,位于安装盒两侧外壁的接触盘与对应位置的轮齿啮合。
23.优选的,安装盒的两侧还设置有用于齿轮进行保护的条形保护罩,每个条形保护罩远离安装块的一端设置有供轮齿穿过的避让口。
24.优选的,每个收集仓的进料口内还设置有能够跟随刮板的移动对进料口进行封堵和打开的调节机构。
25.优选的,每个调节机构均包括l形接触块、第一密封板和第一拉簧;
26.l形接触块有两个,两个l形接触块的拐角处分别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出料口的两端内壁并且位于靠近对应同步带的一端;
27.第一密封板的一端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对应的进料口远离安装块的一侧内壁;
28.出料口的两端内壁镜像设置有套杆,第一密封板靠近安装盒的一侧设置有与套杆对应的第一连接部;
29.第一拉簧有两个,第一拉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套杆和第一连接部上。
30.优选的,收集机构包括存灰仓和弹性组件;
31.存灰仓设置在安装架上并且位于反应罐下方,存灰仓的开口面朝向靠近反应罐的一端并且与反应罐底部贴合;
32.每个排污槽内均设置有第二密封板,第二密封板的两端中心处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对应的排污槽内;
33.弹性组件有多组,弹性组件设置在存灰尘仓内部用于使对应第二密封板保持对排污槽的密封状态;
34.每个收集仓的排尘槽内均设置有第三密封板,第三密封板的两端中心处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对应的排尘槽内;
35.每个第三密封板远离反应罐内壁的一侧镜像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第二连
接部位于靠近安装盒的一端;
36.收集仓远离安装盒的一侧内壁镜像设置有两个与第二连接部对应的第三连接部;
37.第二连接部和对应的第三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二拉簧。
38.优选的,每个弹性组件均包括固定柱、弹性柱和抵触弹簧;
39.固定柱呈倾斜状态设置存灰仓一侧内壁,固定柱的轴线朝向对应的第二密封板;
40.固定柱靠近存灰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圆孔,弹性柱能够滑动的设置在第一圆孔内,第二密封板靠近存灰仓的一侧设置有铰接部,弹性柱远离第一圆孔的一端与铰接部铰接;
41.抵触弹簧设置在第一圆孔内。
42.优选的,存灰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条形缺口,条形缺口内铰接有密封门。
43.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的除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4.s1.启动抽气泵,对反应罐内进行抽取,使空气能够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反应罐内;
45.s2.调节转动轴进行旋转,并打开静电发生器;
46.s3.静电板对灰尘进行吸附,刮板随着同步带的转动对静电板上所吸附的灰尘推送至条形穿槽处,通过l形接触块将第一密封板打开,使灰尘进入到收集仓内;
47.s4.第二拉簧带动第二密封板进行转动,第二密封板带动第三密封板打开,使收集仓内的灰尘进入到存灰仓内;
48.s5.打开密封门,对存灰仓内积累的灰尘进行处理。
49.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50.1.本技术通过多个分隔盘和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相互配合,从而提高气流在反应罐内的移动时间,通过吸灰机构和转动轴的相互配合,静电板对处于反应罐内的灰尘进行吸附,从而完成对空气的除尘工作。
51.2.本技术通过转动杆、刮板、齿轮和接触盘的配合,接触盘与反应罐内的轮齿相互配合从而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同步带进行转动,刮板能够沿着同步带的移动方向进行转动并推动静电板上的灰尘朝向靠近收集仓的进料口的方向进行移动,使灰尘能够进入到收集仓内,避免静电板上灰尘堆积过多,导致吸附效果下降。
52.3.本技术通过l形接触块、第一密封板和第一拉簧的配合,刮板接触两个l形接触块从而使第一密封板转动,使收集仓的进料口打开,被刮板推动的灰尘进入到收集仓内,随着刮板的远离,第一密封板在第一拉簧的作用下重新对进料口进行封堵,避免收集仓内的灰尘重新进入到反应罐内。
53.4.本技术通过弹性组件、第二密封板、第三密封板和第二拉簧的配合,当收集仓移动至排污槽处时,在第二拉簧的作用下,第三密封板进行转动并推动第二密封板打开,收集仓内的灰尘通过第二密封板和第三密封板的倾斜空间进入到集灰仓内,随着转动轴的转动,在弹性组件的配合下,使第二密封板重新对排污槽进行封堵,避免集灰仓内的灰尘反向进入到反应罐内。
54.5.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密封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对存灰仓内的灰尘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整个装置能够连续的对灰尘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55.图1是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的立体图一;
56.图2是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的立体图二;
57.图3是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的立体剖视图;
58.图4是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的侧视图;
59.图5是图4沿a-a方向的平面剖视图;
60.图6是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
61.图7是图5中c处局部放大图;
62.图8是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中安装架和反应罐的立体图;
63.图9是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中安装盒、刮料机构和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64.图10是是图9中d处局部放大图;
65.图11是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中安装盒和刮料机构的立体图;
66.图12是图11中隐藏保护罩的立体图;
67.图13是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中弹性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68.图14是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的除尘方法流程图。
69.图中标号为:
70.1-安装架;
71.2-反应罐;21-进气口;22-出气口;221-抽气泵;23-分隔盘;231-通气孔;24-排污槽;241-第二密封板;242-铰接部;25-伺服电机;26-轮齿;
72.3-转动轴;
73.4-吸灰机构;41-安装块;411-插槽;42-安装盒;421-条形穿槽;422-条形保护罩;423-避让口;43-静电发生器;431-静电板;44-收集仓;441-排尘槽;4411-第三密封板;4412-第二连接部;442-进料口;4421-套杆;443-第三连接部;444-第二拉簧;
74.5-收集机构;51-存灰仓;511-条形缺口;512-密封门;52-弹性组件;521-固定柱;5211-第一圆孔;52111-导向槽;5212-限位环;52121-限位孔;522-弹性柱;5221-导向块;523-抵触弹簧;
75.6-刮料机构;61-转动杆;611-同步带;62-刮板;63-齿轮;64-接触盘;641-齿槽;
76.7-调节机构;71-l形接触块;72-第一密封板;721-第一连接部;73-第一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77.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78.参见图1至图14所示,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包括安装架1和反应罐2,反应罐2呈水平状态设置在安装架1上,反应罐2上设置有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出气口22处设置有抽气泵221,还包括转动轴3、吸灰机构4和收集机构5;
79.反应罐2内部设置有多个分隔盘23,每个分隔盘23的边缘处设置有出通气孔231;
80.反应罐2外壁底部等距设置有多个排污槽24;
81.转动轴3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反应罐2内部并且穿过多个分隔盘23,转动轴3与反应罐2同轴设置;
82.吸灰机构4设置在转动轴3上,吸灰机构4用于对进入到反应罐2内灰尘和杂质进行吸附并通过对应的排污槽24排出反应罐2;
83.收集机构5设置在安装架1上并且位于反应罐2下方,收集机构5用于对排出的灰尘和杂质进行收集。
84.反应罐2的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25,伺服电机25的输出轴穿过反应罐2与转动轴3的一端连接,伺服电机25用于驱动转动轴3进行旋转,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分别位于反应罐2的两端并且分别位于上端和下端,分隔盘23与分隔盘23、分隔盘23与反应罐2之间形成多个用于容纳空气的腔体,相邻两个分隔盘23的通气孔231呈上下设置,通过多个分隔盘23的通气孔231与反应罐2的的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相互配合,使气流能够在反应罐2内呈蛇状前进,从而延长气流在反应罐2内的存留时间,通过调节抽气泵221,抽气泵221对反应罐2内进行抽取,空气通过进气口21进入到反应罐2内部,从而减小抽气泵221内灰尘的残留,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吸灰机构4设置在转动轴3上,随着转动轴3的转动,吸灰机构4随着转动轴3的转动,从而对处于对应腔体内的灰尘和杂质进行吸附,排污槽24有多个,排污槽24连通对应的腔体,被吸灰机构4所吸附的灰尘和杂质会通过对应的排污槽24排出反应罐2,从而连续的对进入到反应罐2内的空气进行除尘,通过设置在安装架1上的收集机构5对排出的灰尘和杂质进行收集避免其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除尘完毕的气流通过设置在反应罐2上的出气口22排出。
85.参见图5、图6、图7、图9、图10和图11所示,吸灰机构4包括安装块41、安装盒42、静电发生器43和收集仓44;
86.安装块41有多个,安装块41等距设置在转动轴3上,每个安装块41的四壁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盒42的插槽411,安装盒42有多个,安装盒42设置在对应的插槽411内;
87.静电发生器43有多个,静电发生器43设置在对应的安装盒42底部内壁中心处,每个静电发生器43远离安装盒42底部内壁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吸附灰尘和杂质的静电板431;
88.每个安装盒42远离安装块41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条形穿槽421,收集仓44有多个,收集仓44设置在安装盒42底部远离安装块41的一端,每个收集仓44靠近反应罐2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排尘槽441,每个收集仓44靠近安装盒42的一侧设置有矩形形状的进料口442,进料口442伸入到对应的条形穿槽421内;
89.每个安装盒42内还设置有用于能够跟随转动轴3的旋转将对应静电板431上所吸附灰尘推动至对应条形穿槽421处的刮料机构6。
90.通过安装块41和插槽411的设置,从而便于对整个装置进行拆卸维护,安装盒42远离安装块41的一侧外壁贴合反应罐2的内壁,随着转动轴3的转动,转动轴3带动对应的安装块41进行转动,安装块41设置在对应的腔体位置,安装块41的长度方向与转动轴3的轴线方向相同,随着安装块41的转动,设置在安装块41上的安装盒42沿着转动轴3的轴线进行公转,空气沿着进气口21进入到反应罐2内,安装盒42的开口面朝向转动方向并且安装盒4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转动轴3的轴线,随着安装盒42的转动,设置在对应安装盒42内的静电发生器43进行工作,从而使静电板431产生静电,随着安装块41的转动,处于安装盒42内的静电板431能够对处于对应腔体内的灰尘和颗粒进行吸附,随着转动轴3的旋转,设置在对应安装盒42内的刮料机构6推动静电板431上所吸附的灰尘朝向靠近条形穿槽421的方向进行移动,随后,通过收集仓44的进料口442进入到收集仓44内,从而能够连续的对进行除尘工作,
收集仓44远离安装块41的一侧贴合反应罐2的内壁,随着转动轴3的转动,当其移动至排污槽24处时,处于收集仓44内的灰尘会沿着排尘槽441和排污槽24排出反应罐2,通过收集机构5对灰尘进行收集。
91.参见图5、图9、图11和图12所示,每个刮料机构6均包括转动杆61、刮板62、齿轮63和接触盘64;
92.安装盒42的两侧内壁均能够转动的设置在两个转动杆61,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转动杆61之间通过同步带611传动连接,同步带611设置在安装盒42内部,刮板6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同步带611上;
93.齿轮63有两个,每个靠近反应罐2内壁的转动杆61上均设置有齿轮63,齿轮63位于安装盒42外部;
94.接触盘64有两个,每个接触盘64外周等距设置有多个齿槽641,两个接触盘64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安装盒42的两侧外壁并且分别于对应的齿轮63啮合;
95.反应罐2内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轮齿26,轮齿26沿着反应罐2轴线方向等距设置,位于安装盒42两侧外壁的接触盘64与对应位置的轮齿26啮合。
96.随着转动轴3的旋转,设置在安装盒42两侧的接触盘64沿着反应罐2内壁的轮齿26进行转动,随着接触盘64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63进行转动,随着齿轮63的转动,带动对应的转动杆61进行旋转,随着靠近反应罐2内壁的转动杆61的转动,带动对应的同步带611进行旋转,刮板62的两端分别于对应的同步带611固定连接,随着同步带611的转动,刮板62能够随着同步带611的移动对静电板431所吸附的灰尘进行推动,并且静电板431靠近安装块41的一端设置有契合同步带611旋转弧度的弧面,刮板62从靠近安装块41的一端朝向远离安装块41的一端进行移动,从而将被静电板431所吸附的灰尘朝向靠近条形穿槽421的方向进行推动,使灰尘能够沿着进料口442进入到收集仓44内。
97.参见图3和图11所示,安装盒42的两侧还设置有用于齿轮63进行保护的条形保护罩422,每个条形保护罩422远离安装块41的一端设置有供轮齿26穿过的避让口423。
98.保护罩远离安装块41的一端设置有贯穿保护罩的避让口423,随着转动轴3的旋转,保护罩沿着转动轴3的轴线进行公转,反应罐2内设置的轮齿26能够通过避让口423进入到保护罩内并于接触盘64的齿槽641啮合,从而带动接触盘64进行转动,保护罩能够避免灰尘与齿轮63和接触盘64的接触,并且保护罩呈条形形状,保护罩的长度方向与安装盒42的长度方向相同,保护罩远离安装盒42的一侧接触对应的反应罐2内壁或者是分隔盘23,从而避免灰尘从收集盒与反应罐2或收集盒与分隔盘23之间的间隙漏出,进入到反应罐2内的空气位于两个收集盒之间,随着转动轴3的转动,静电板431对灰尘进行吸附,从而导致静电板431的吸附效果下降。
99.参见图5、图6、图8和图9所示,每个收集仓44的进料口442内还设置有能够跟随刮板62的移动对进料口442进行封堵和打开的调节机构7;
100.每个调节机构7均包括l形接触块71、第一密封板72和第一拉簧73;
101.l形接触块71有两个,两个l形接触块71的拐角处分别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出料口的两端内壁并且位于靠近对应同步带611的一端;
102.第一密封板72的一端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对应的进料口442远离安装块41的一侧内壁;
103.出料口的两端内壁镜像设置有套杆4421,第一密封板72靠近安装盒42的一侧设置有与套杆4421对应的第一连接部721;
104.第一拉簧73有两个,第一拉簧7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套杆4421和第一连接部721上。
105.当刮板62未接触l形接触块71时,第一拉簧73产生弹性力,使第一密封板72接触两个l形接触块71的拐角位置,使l形接触块71靠近第一密封板72的一端与第一密封板72的表面齐平,另一端贴合进料口442的内壁,使第一密封板72能够对出料口进行密封,避免收集仓44内的灰尘溢出,当刮板62推动灰尘朝向靠近处条形穿槽421的方向移动时,刮板62与两个l形接触块71接触,两个l形接触块71被刮板62推动,沿着转动位置进行旋转,此时,两个l形接触块71远离刮板62的一端沿着转动位置与第一密封板72接触,使第一密封板72沿着其转动位置进行旋转,第一密封板72的转动位置位于远离同步带611的一端,随着第一密封板72的转动,第一密封板72靠近同步带611的一端朝向靠近收集仓44内壁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进料口442打开,随着刮板62的继续移动,将灰尘输送至进料口442内,从而进入到收集仓44内,当刮板62沿着同步带611继续转动,两个l形安装块41与刮板62分离,在第一拉簧73的作用下,第一密封板72沿着转动位置进行旋转并推动两个l形安装块41进行复位,在两个l形安装块41的限位作用下,第一密封板72重新对收集仓44的进料口442进行封堵,从而避免灰尘从收集仓44内溢出。
106.参见图1、图3、图5、图6和图7所示,收集机构5包括存灰仓51和弹性组件52;
107.存灰仓51设置在安装架1上并且位于反应罐2下方,存灰仓51的开口面朝向靠近反应罐2的一端并且与反应罐2底部贴合;
108.每个排污槽24内均设置有第二密封板241,第二密封板241的两端中心处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对应的排污槽24内;
109.弹性组件52有多组,弹性组件52设置在存灰尘仓内部用于使对应第二密封板241保持对排污槽24的密封状态;
110.每个收集仓44的排尘槽441内均设置有第三密封板4411,第三密封板4411的两端中心处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对应的排尘槽441内;
111.每个第三密封板4411远离反应罐2内壁的一侧镜像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部4412,两个第二连接部4412位于靠近安装盒42的一端;
112.收集仓44远离安装盒42的一侧内壁镜像设置有两个与第二连接部4412对应的第三连接部443;
113.第二连接部4412和对应的第三连接部443之间设置有第二拉簧444。
114.在第二拉簧444的作用下,第三密封板4411能够始终贴合反应罐2的内壁,此时,第三密封板4411能够对排尘槽441进行封堵,从而避免灰尘进入到反应罐2内,随着转动轴3的旋转,当收集仓44移动至对应的排污槽24处时,在第二拉簧444的弹性力作用下,使第三密封板4411沿着转动位置进行旋转从而使第三密封板4411呈倾斜状态,第三密封板4411远离第二拉簧444的一端穿过对应的排污槽24推动对应的第二密封板241,第二密封板241沿着中心位置进行旋转,从而使位于收集仓44内的灰尘能够进入到存灰仓51内,随着转动轴3的继续旋转,第三密封板4411接触反应罐2的内壁,在第二拉簧444的配合下,使第三密封板4411重新对排尘槽441进行封堵,弹性组件52能够及时的使对应的第二密封板241进行转
动,第二密封板241将对应的排污槽24进行封堵,从而保证气流移动的方向,避免使存灰仓51内的灰尘回流到反应罐2内。
115.参见图5、图6和图13所示,每个弹性组件52均包括固定柱521、弹性柱522和抵触弹簧523;
116.固定柱521呈倾斜状态设置存灰仓51一侧内壁,固定柱521的轴线朝向对应的第二密封板241;
117.固定柱521靠近存灰仓5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圆孔5211,弹性柱522能够滑动的设置在第一圆孔5211内,第二密封板241靠近存灰仓51的一侧设置有铰接部242,弹性柱522远离第一圆孔5211的一端与铰接部242铰接;
118.抵触弹簧523设置在第一圆孔5211内。
119.每个第一圆孔5211内设置有两个导向槽52111,两个导向槽52111相对于对应第一圆孔5211轴线呈镜像设置,每个弹性柱522的一端设置有两个与导向槽52111对应的导向块5221,通过导向块5221与导向槽52111的配合,从而保证弹性柱522移动的稳定性,当收集仓44未到达对应的排污槽24处时,在抵触弹簧523的弹性力作用下,从而使第二密封板241能够保持对排污槽24的封堵状态,并且在固定柱521远离存灰仓5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5212,限位环5212的中心处设置有供弹性柱522穿过的限位孔52121,从而避免弹性柱522被抵触弹簧523的弹性力推出对应的第一圆孔5211,随着转动轴3的旋转,收集仓44靠近位于反应罐2下部的排污槽24,此时,在第二拉簧444的作用下,使第三密封板4411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三密封板4411远离第二连接部4412的一端朝向靠近第二密封板241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推动对应的第二密封板241进行转动,第二密封板241的铰接部242位于朝向靠近存灰仓51的一侧,从而从而使弹性柱522挤压对应的抵触弹簧523,抵触弹簧523的两端分别接触对应第一圆孔5211底部内壁和对应的弹性柱522,第二密封板241和第三密封板4411的转动方向一致,从而使收集仓44内的灰尘能够沿着第二密封板241和第三密封板4411所形成的倾斜开口进入到存灰仓51内,随着转动轴3的继续转动,第三密封板4411接触反应罐2的内壁,从而使第三密封板4411重新对排尘槽441进行封堵,在抵触弹簧523的作用下,弹性柱522推动对应的第二密封板241重新对排污槽24进行封堵,从而使气流能够沿着反应罐2内进行移动,从而提高静电板431的吸附能力。
120.参见图2所示,存灰仓5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条形缺口511,条形缺口511内铰接有密封门512。
121.通过设置有密封门512,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对存灰仓51内的灰尘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整个装置能够连续的对灰尘进行处理。
122.参见图14所示,一种纺织印染除尘系统的除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3.s1.启动抽气泵221,对反应罐2内进行抽取,使空气能够通过进气口21进入到反应罐2内;
124.s2.调节转动轴3进行旋转,并打开静电发生器43;
125.s3.静电板431对灰尘进行吸附,刮板62随着同步带611的转动对静电板431上所吸附的灰尘推送至条形穿槽421处,通过l形接触块71将第一密封板72打开,使灰尘进入到收集仓44内;
126.s4.第二拉簧444带动第二密封板241进行转动,第二密封板241带动第三密封板
4411打开,使收集仓44内的灰尘进入到存灰仓51内;
127.s5.打开密封门512,对存灰仓51内积累的灰尘进行处理。
128.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