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控制的特医食品输送线分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54230发布日期:2022-11-29 18:4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基于质量控制的特医食品输送线分拣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特医食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质量控制的特医食品输送线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2.特医食品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在完成灌装之后,需要对每件独立的包装进行称重,确保其灌装量在设定范围内,将质量不合格的包装进行剔除;现有技术往往采用单独称重,人工进行分拣的方式,不仅效率较低,且容易发生误判断;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基于质量控制的特医食品输送线分拣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质量控制的特医食品输送线分拣系统,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人工进行逐个称重并判断,容易造成误判,且效率较低的问题,具有可自动快速将称重和分拣进行一体化作业,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并且降低了误判率的特点。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质量控制的特医食品输送线分拣系统,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第三传送带;传送带通过支撑架固定于地面;第一传送带一端与上料系统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分拣装置;第二传送带位于第一传送带正下方,第二传送带一端与分拣装置配合;第三传送带位于第二传送带一侧与分拣装置配合。
5.进一步地,传送带选用市售常规的传送带,两端通过转轮驱动,转轮表面包覆转送带进行传送。
6.优选地,分拣装置包括与第一传送带侧板内壁转动连接的转轴,转轴一端与第一传送带侧板连接的电机连接。
7.进一步地,使用时,电机选用可正反转的步进电机,在电机电源接线端设置正反电路,可以切换电机的正反转向。
8.优选地,转轴外表面等角度连接有多片分拣板,分拣板一侧表面开设有置物槽。
9.进一步地,置物槽在使用中可以有效将瓶装或者罐装的特医食品进行限位,避免其滑出分拣板的范围。
10.优选地,置物槽底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嵌设有片状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第一传送带侧板连接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11.优选地,第二传送带一端连接有挡板,挡板外侧表面连接有倾斜的滑槽,滑槽与第三传送带一端配合。
12.优选地,控制器包括plc控制器、显示器和电源线;分拣装置一侧的第一传送带侧板表面连接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显示器和电机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13.进一步地,plc控制器选用西门子s7-200单片机;压力传感器选用型号为rp-s40-st的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选用型号为en18p-d1t100na的光电传感器;使用时,光电传感器可以起到计数作用,步进电机的动作次数也通过控制器进行记录,可以在显示器上实时显示总上料量、良品数量以及次品数量。
14.进一步地,第二传送带出料端与良品收集区对接,第二传送带出料端与次品收集区对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装置将上料、良品和次品的运输通过三台独立的传送带进行运输;在三台传送带交汇处设置了分拣装置,分拣装置可以一次性完成称重,通过控制器判断质量是否超出阈值,并且通过电机的正反转来将符合质量标准的物料以及不符合的物料进行分离,不仅大幅提高了效率,而且避免了人工判断带来的误差问题。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拣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22.图中附图标记为:第一传送带11,第二传送带12,第三传送带13,分拣装置2,转轴21,电机22,分拣板23,置物槽24,压力传感器25,控制器3,挡板4,滑槽5,光电传感器6。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图4中,基于质量控制的特医食品输送线分拣系统,包括第一传送带11、第二传送带12和第三传送带13;传送带通过支撑架固定于地面;第一传送带11一端与上料系统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分拣装置2;第二传送带12位于第一传送带11正下方,第二传送带12一端与分拣装置2配合;第三传送带13位于第二传送带12一侧与分拣装置2配合。
24.进一步地,传送带选用市售常规的传送带,两端通过转轮驱动,转轮表面包覆转送带进行传送。
25.优选地,分拣装置2包括与第一传送带11侧板内壁转动连接的转轴21,转轴21一端与第一传送带11侧板连接的电机22连接。
26.进一步地,使用时,电机22选用可正反转的步进电机22,在电机22电源接线端设置正反电路,可以切换电机22的正反转向。
27.优选地,转轴21外表面等角度连接有四片分拣板23,分拣板23一侧表面开设有置物槽24。
28.进一步地,置物槽24在使用中可以有效将瓶装或者罐装的特医食品进行限位,避免其滑出分拣板23的范围。
29.优选地,置物槽24底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嵌设有片状压力传感器25;压力传感器
25与第一传送带11侧板连接的控制器3电性连接。
30.优选地,第二传送带12一端连接有挡板4,挡板4外侧表面连接有倾斜的滑槽5,滑槽5与第三传送带13一端配合。
31.优选地,控制器3包括plc控制器3、显示器和电源线;分拣装置2一侧的第一传送带11侧板表面连接有光电传感器6;光电传感器6、显示器和电机22均与plc控制器3电性连接。
32.进一步地,plc控制器3选用西门子s7-200单片机;压力传感器25选用型号为rp-s40-st的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25;光电传感器6选用型号为en18p-d1t100na的光电传感器6;使用时,光电传感器6可以起到计数作用,步进电机22的动作次数也通过控制器3进行记录,可以在显示器上实时显示总上料量、良品数量以及次品数量。
33.进一步地,第二传送带12出料端与良品收集区对接,第二传送带12出料端与次品收集区对接。
34.上述基于质量控制的特医食品输送线分拣系统的施工过程如下:
35.使用时,物料持续通过第一传送带11进行上料,在分拣装置2处落到分拣板23上,通过分拣板23表面嵌设的压力传感器25进行称重,当质量超出预设的范围时,电机22带动分拣装置2向第三传送带13一侧转动,将该物料抛至滑槽5处并下落到第三传送带13作为次品进行运输;反之,则向下方的第二传送带12一侧转动,使物料下落至第二传送带12进行运输;光电传感器6可以配合电机22动作次数进行计数,并计算良品率。
36.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