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分选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0847发布日期:2022-09-27 23:0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垃圾分选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分选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分选池。


背景技术:

2.建筑垃圾回收入场后需要进行分选,具体地,运输车将垃圾倒入垃圾池中进行暂存,在后续需要进行后续加工时,从垃圾池中取出,在取出的过程中,需要将非混凝土类为主的建筑垃圾和砖石瓦类为主的混凝土类建筑垃圾挑选出来(也可以在运输车卸货后立即进行挑选),其中,砖石瓦类为主的混凝土类建筑垃圾一般是建筑物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在拆除过程中破碎成小块,建筑拆除时还会混杂非混凝土类的垃圾,如长木棍、木板、塑料板等。混凝土类建筑垃圾可以作为混凝土原料回收利用,非混凝土类垃圾不能作为混凝土原料回收,因此需要与混凝土类建筑垃圾分开回收。现有技术中,在对非混凝土类垃圾进行挑选时,一般需要经人工进行捡拾,效率较低的同时也使得捡拾人员面临一定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分选池,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非混凝土类垃圾进行挑选时需要人工进行效率较低且捡拾人员面临一定危险的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建筑垃圾分选池,其包括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所述第一池体和所述第二池体之间设置有共同墙体,所述共同墙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池体和所述第二池体的通框,所述第一池体内固定安装有将所述第一池体分隔为上下部分的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靠近所述通框的一端与所述通框的下缘平齐,所述第一框体内固定有若干第一拦截杆且所述第一拦截杆与所述通框垂直;分选池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靠近所述通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框体内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拦截杆上方的若干第二拦截杆,每一所述第二拦截杆分别与一所述第一拦截杆重合;分选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池体上方对所述第一框体拉动以使所述第一框体向上转动的拉动组件。
5.上述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在第一池体中设置了第一框体以及第二框体,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在第一池体内形成过滤拦截层,运输车向第一池体中倒入垃圾后,过滤拦截层对一些长条形,方块形,等异形的垃圾进行拦截,而混凝土类建筑垃圾一般为块状,则穿过过滤拦截层落入到第一池体底部,随后启动拉动组件拉动第二框体向上转动,则使得过滤拦截层拦截的非混凝土垃圾向下滑落并通过通框进入第二池体中,即实现了部分非混凝土垃圾和混凝土垃圾的分离,这样减少了第一池体内的非混凝土垃圾,从而提高了分选效率,同时避免了需要人工捡拾带来的危险。
6.进一步地,所述共同墙体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拉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有绞盘,所述绞盘上绕装有拉索且所述拉索背离所述绞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钩。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连接杆,所述固定连接杆固定嵌入所述第一池体的内壁内。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框体内还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拦截杆垂直的若干第三拦截杆。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框体靠近所述通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两侧的一对转动连接杆,两所述转动连接杆均与所述第一框体转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包括与所述共同墙体固定连接的竖板以及与所述竖板固定连接的横板,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横板上。
11.进一步地,所述横板上还安装有喷头。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背离所述通框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一框体靠近所述通框的一端。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通过在第一池体内设置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形成过滤拦截层,对部分非混凝土垃圾进行垃圾并导入到第二池体中去,减少了第一池体内的非混凝土垃圾,从而提高了分选效率,同时避免了需要人工捡拾带来的危险。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一(第二框体位于第一框体内);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二(第二框体向上转动一定角度时);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9.上述附图中:
20.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共同墙体3、通框4、第一框体5、第一拦截杆6、第二框体7、第二拦截杆8、安装板9、电机10、绞盘11、拉索12、拉钩13、固定连接杆14、第三拦截杆15、转动连接杆16、竖板17、横板18、喷头19。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分选池,其包括第一池体1和第二池体2,所述第一池体1和所述第二池体2之间设置有共同墙体3,所述共同墙体3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池体1和所述第二池体2的通框4,所述第一池体1内固定安装有将所述第一池体1分隔为上下部分的第一框体5,所述第一框体5靠近所述通框4的一端与所述通框4的下缘平齐,所述第一框体5内固定有若干第一拦截杆6且所述第一拦截杆6与所述通框4垂直;
24.分选池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框体5内的第二框体7,所述第二框体7靠近所述通框4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框体7内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拦截杆6 上方的若干第二拦截杆8,每一所述第二拦截杆8分别与一所述第一拦截杆6重合;
25.分选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池体1上方对所述第一框体5拉动以使所述第一框体5 向上转动的拉动组件。
26.上述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一池体1和第二池体2,在第一池体1中设置了第一框体5 以及第二框体7,第一框体5和第二框体7在第一池体1内形成过滤拦截层,运输车向第一池体1中倒入垃圾后,过滤拦截层对一些长条形,方块形,等异形的垃圾进行拦截,而混凝土类建筑垃圾一般为块状,则穿过过滤拦截层落入到第一池体1底部,随后启动拉动组件拉动第二框体7向上转动,则使得过滤拦截层拦截的非混凝土垃圾向下滑落并通过通框4进入第二池体2中,即实现了部分非混凝土垃圾和混凝土垃圾的分离,这样减少了第一池体1内的非混凝土垃圾,从而提高了分选效率,同时避免了需要人工捡拾带来的危险;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5背离所述通框4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一框体5靠近所述通框 4的一端,这样即使得第一框体5呈一定的倾斜度,拦截的非混凝土垃圾能够向下滑动以通过通框4进入第二池体2,进而能减少拉动组件的启动次数。
28.优选地,如图1、2所示,所述共同墙体3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9,所述拉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9上的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有绞盘11,所述绞盘11上绕装有拉索12且所述拉索12背离所述绞盘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钩13,在进行垃圾卸载时,拉钩13可以与第二框体7脱开,此时拉索12收卷在绞盘11上,避免垃圾倾倒时对拉钩13以及拉索12造成撞击,在需要对过滤拦截层上的垃圾进行疏导时,则放卷拉索12,然后使得拉钩13与第一框体5背离通框4的一端连接(即可以通过操作人员手持抛出,或者使用撑杆等工具将拉钩13送至连接处,然后勾住第二框体7),然后启动电机10驱动绞盘11收卷拉索12即可,随后第二框体7向上转动,第二框体7上拦截的垃圾则向下滑落,然后通过通框4进入第二池体2内。
29.优选地,如图1、2、3、4所示,所述第一框体5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连接杆 14,所述固定连接杆14固定嵌入所述第一池体1的内壁内,即通过固定连接杆14嵌入第一池体1内部实现第一框体5的固定安装。
30.优选地,如图3、4所示,所述第二框体7内还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拦截杆8垂直的若干第三拦截杆15,设置的第三拦截杆15和第二拦截杆8配合,使得第二框体7内形成网状结构,从而减少一些长条形的垃圾直接掉落到第一池体1底部去。
31.优选地,如图3、4所示,所述第二框体7靠近所述通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框体7两侧的一对转动连接杆16,两所述转动连接杆16均与所述第一框体5转动连接,即通过转动连接杆16实现第二框体7和第一框体5之间的转动连接。
32.优选地,如图1、2所示,所述安装板9包括与所述共同墙体3固定连接的竖板17以及与所述竖板17固定连接的横板18,所述电机10安装在所述横板18上,这样能够使得电机10位于第一池体1的上方(即横板18位于第一池体1的上方),使得电机10与第二框体7距离更近,方便拉钩13的操作;
33.进一步地,所述横板18上还安装有喷头19,喷头19与水源连接,喷头19喷水后形成水雾可以在倾倒垃圾时起到降尘作用。
3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