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内消毒杀菌作用的离心机

文档序号:34013214发布日期:2023-04-29 23:16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带内消毒杀菌作用的离心机

本技术涉及离心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带内消毒杀菌作用的离心机。


背景技术:

1、医疗离心机是医院内部检验科常用到的一种血液检测机器,通过离心机来将血浆、血清和沉淀蛋白进行分离的效果,虽然现有市场上的离心机的种类与数量众多,但其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以下问题;在处理一些具有感染性样本时,由于在离心过程中存在泄漏的问题导致感染性病毒扩散于离心机内部,离心结束后打开离心机拿取样本时容易导致操作人员被感染,如现有技术中公开(公告)号为cn107138292a的专利,其中便并没有增设消毒装置。

2、因此多在离心机内增设消毒装置,然而,即便在公开(公告)号为cn107138292a的专利增设消毒装置,虽能对离心机内进行消毒,但是无法在离心结束后及时取出样本,即只能等待消毒完成再通过打开离心箱盖而取出试管,从而导致实验时间延长,效率较低,同时还用容易对样本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在离心结束后及时取出样本,从而导致实验时间延长,效率较低,同时还用容易对样本造成影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带内消毒杀菌作用的离心机,包括:外壳体、外壳盖、内壳体、内壳盖、离心轴、连接块以及试管腔,所述内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外壳盖连接所述外壳体,所述内壳盖连接所述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内部设置有工作空间,所述离心轴与所述内壳体的底面固定,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所述离心轴顶端且呈正八棱柱状,所述试管腔连通过合页连接于所述连接块的侧面,所述试管腔底面设置为第一开关门,所述试管腔内壁设置有外消毒环,所述第一开关门与所述试管腔侧壁通过扭簧连接,所述内壳体底面以及外壳体底面分别设置八个第一通过口,所述第一通过口用于试管的进出,所述外壳盖包括内推杆、外推杆、内消毒环以及推动片,所述外壳盖对应所述试管腔的位置作为所述外壳盖的工作点,每个所述工作点分别设置一个外孔以及两个内孔,所述外推杆从所述外孔穿过,所述内推杆从所述内孔穿过,所述内推杆底部连接所述内消毒环,所述外推杆底部连接所述推动片,每个所述工作点上的所述内推杆的顶部连接在一起,所述内壳盖设置八个第二通过口,所述第二通过口用于所述内推杆、外推杆、内消毒环以及推动片通过。

2、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壳盖的底面设置紫外线杀菌灯。

3、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门均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分别通过扭簧连接于试管腔侧壁。

4、优选地,所述工作空间的上层设置为圆台状、下层设置为球弧面,所述工作空间的侧壁设置一层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弹性层。

5、优选地,所述外壳体的第一通过口设置第二开关门,所述第二开关门通过自动关门合页连接所述外壳体。

6、优选地,所述内壳盖底面设置斜凹陷环,所述第二通过口位于所述斜凹陷环上。

7、本实用新型在离心完毕后,通过推动试管在试管腔、内壳体和外壳体的第一通过口中移动和脱离,从而能够作用在离心完成后无需打开壳盖即可将样本试管取出的效果;并且在脱离过程中试管腔的外壁在设置的外消毒环上摩擦,从而使得外消毒环对试管的外壁进行消毒,并且在有必要时能够通过内消毒环对试管的部分内壁进行消毒,从而达到无需等待紫外线灭菌灯和消毒剂喷头对离心机内空间进行完全消毒,节省实验时间的效果,同时还可对取出的下管体进行清洗,使得离心机清理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带内消毒杀菌作用的离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外壳盖、内壳体、内壳盖、离心轴、连接块以及试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内消毒杀菌作用的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盖的底面设置紫外线杀菌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内消毒杀菌作用的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门均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分别通过扭簧连接于试管腔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内消毒杀菌作用的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空间的上层设置为圆台状、下层设置为球弧面,所述工作空间的侧壁设置一层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弹性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内消毒杀菌作用的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第一通过口设置第二开关门,所述第二开关门通过自动关门合页连接所述外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内消毒杀菌作用的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盖底面设置斜凹陷环,所述第二通过口位于所述斜凹陷环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带内消毒杀菌作用的离心机,包括外壳体、外壳盖、内壳体、内壳盖、离心轴、连接块以及试管腔,内壳体设置于外壳体内部,外壳盖连接外壳体,内壳盖连接内壳体,离心轴与内壳体的底面固定,连接块设置于离心轴顶端且呈正八棱柱状,试管腔连通过合页连接于连接块的侧面,试管腔底面设置为开关门,试管腔内壁设置有外消毒环,可开关门与试管腔侧壁通过扭簧连接,内壳体底面以及外壳体底面分别设置八个第一通过口,第一通过口用于试管的进出,外壳盖包括内推杆、外推杆、内消毒环以及推动片,外壳盖对应试管腔的位置作为外壳盖的工作点,每个工作点分别设置一个外孔以及两个内孔,外推杆从外孔穿过,内推杆从内孔穿过。

技术研发人员:陈淑敏,王蓉,闫松霞,宗朋,胡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