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全流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680018发布日期:2023-10-08 16:1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全流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垃圾分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全流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目前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四大类,而对于不同类别的垃圾所采用的处理方式不同。而对于可回收垃圾,被称为再生资源,需要进行分类回收利用。

2、目前,环卫工人通常在分拣平台上对垃圾进行分拣,分拣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对垃圾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进料端正对垃圾投放口,在分拣的过程中,环卫工人站在输送装置的两侧,并手持分拣工具对垃圾进行分拣,随后再将分拣后的垃圾放入不同的分拣箱内,而现有分拣箱在使用时只是简单放置在分拣平台上,当该分拣箱内盛满垃圾后,需要将该分拣箱从分拣平台上搬下,并将其内的垃圾倒入搬运车内,但由于分拣平台为高处平台,故从分拣平台上将盛满垃圾的分拣箱搬下时,并不便于操作,费时费力,因此,现有技术中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全流程系统,该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全流程系统采用立体平台顶面作为分拣平台,立体平台内部直接构建形成有分拣腔,分拣过程中可直接将垃圾投递到对应的分拣腔内。相比于背景技术中记载的现有技术方案,此方案无需搬运、移动分拣箱,操作方便、省力。

2、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全流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平台,以及设置于立体平台顶面上的第一分拣线;所述立体平台内部设置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分拣腔,立体平台旁边设置有朝向打包装置的打包输送带;所述立体平台内部的多个分拣腔沿第一分拣线的输送方向布置,第一分拣线沿其输送方向布置有多个人工分拣工位,每个分拣腔上方的立体平台顶板上均至少设有一个临近人工分拣工位的投递口;所述每个分拣腔侧壁上均设置有朝向打包输送带的箱门。

4、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全流程系统,该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全流程系统,该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全流程系统将分拣工作设置于立体平台的顶面上,具体是在立体平台上方设置有第一分拣线,而沿第一分拣线的输送方向在立体平台内部分隔出相互独立的多个分拣腔,第一分拣线中配备的每个人工分拣工位旁均设置有一个投递口,该投递口可将分拣垃圾直接投递到对应的分拣腔内部,待分拣腔内部的垃圾存放到一定量需要进行打包时,可将该分拣腔朝向输送带的箱门打开,采用主动或者是被动滚落的方式将该分拣腔内部的垃圾倾倒到打包输送带上,经过打包输送带输送到打包装置中进行压缩打包。

5、基于上述方案,该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全流程系统采用立体平台顶面作为分拣平台,立体平台内部直接构建形成有分拣腔,分拣过程中可直接将垃圾投递到对应的分拣腔内。相比于背景技术中记载的现有技术方案,此方案无需搬运、移动分拣箱,操作方便、省力。

6、在进一步实施方案中,所述立体平台的顶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分拣线,第二分拣线与第一分拣线相平行,第二分拣线沿其输送方向也布置有多个人工分拣工位;所述立体平台内部在第二分拣线下方也设置有分拣腔,分拣腔的上端与人工分拣工位旁的投递口相连通;所述打包输送带穿设于第一分拣线与第二分拣线之间的立体平台内部中。此方案中,在立体平台上方布置两条分拣线,可提升分拣效率;再者将打包输送带穿设于第一分拣线与第二分拣线之间的立体平台内部中,而打包输送带两侧的分拣腔分别对应第一分拣线与第二分拣线设置,且均可向打包输送带进行送料。

7、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处于立体平台外的拆包机、卸料平台、链板输送机、振动筛、第一光选机、脱标机、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所述拆包机设置于卸料平台与链板输送机之间,用于将卸料平台上的吨包拆卸并堆放至链板输送机上,振动筛、第一光选机依次连接于链板输送机后侧,第一光选机后侧引出两条输送支路,第一输送支路后侧连通脱标机后引入第一料仓,第一料仓输出端与第一分拣线输入端通过管道连通;第二输送支路后侧连通第二料仓,第一料仓输出端与第二分拣线输入端通过分拣输送带连通。

8、该设备可用于对再生资源中的瓶子进行回收,如塑料瓶、易拉罐等。

9、该设备运行时,可将通过可回收垃圾箱收集的垃圾包运输到分拣中心,并放置于该设备的卸料平台上,拆包机对于垃圾包进行拆分,使垃圾散落到链板输送机,链板输送机输送过程中通过振动筛后送入第一光选机,第一光选机中通过光选将瓶子送入第一输送支路,第一输送支路中的瓶子通过脱标机将瓶体上的标签纸剥离,然后备存到第一料仓中,第一料仓中的瓶子通过管道可输送到第一分拣线上。

10、第一光选机中通过光选将其余垃圾送入第二输送支路后备存到第二料仓中,第二料仓中的其他垃圾通过分拣输送带输送到第二分拣线上。

11、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脱标机有两台,两台脱标机的上游均设置有脱标备料仓,第一输送支路通过两条管路分别连接两个脱标备料仓;两台脱标机下游通过管路连接第一料仓。采用并联设置的两条脱标机同时工作,提升工作下来。

12、在具体方案中,所述管道为闭式管道,闭式管道的前端均设置有风机,用于通过气压将待分拣瓶子在闭式管路中输送。此方案通过风机工作时产生的气流、风压将待分拣瓶子吹动沿闭式管路输送。

13、作为优选,所述脱标备料仓包括仓体,以及设置在仓体下端两侧的支脚;所述仓体内部形成有腔体,上端设置有开放式仓口,腔体底部设置有两扇对开式活动门,活动门一端铰接于侧面的仓体上,活动门与其下方的支脚之间通过多组液压缸连接。此方案中,仓体上端的开放式仓口用于进料,下端的活动门打开时能够用于下料,活动门开启与否通过液压缸实现驱动。

14、作为优选,所述立体平台顶面上在第一分拣线上游还设置有第二光选机,第二光选机下游设置的其中一条输送线连接第一分拣线,另一条输送线连接立体平台内部的废料仓内。该方案中的第二光选机主要识别预设的几种类型的瓶子,即需要压缩打包的瓶子类别,而其它类别的瓶子不作为分拣对象,经过第二光选机时被排入废料仓内。

15、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打包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压缩机构和捆扎机构;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压缩腔和打包腔,压缩腔和打包腔之间设置有内门相隔,打包腔另一侧的壳体上设置有外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将压缩包从压缩腔推送至打包腔,以及将打包腔内的压缩包从门口推出的推送机构;所述压缩腔承接在打包输送带的末端,压缩机构包括设置于压缩腔上端的压板,以及驱动压板升降的液压冲杆;

16、所述内门和外门纵向移动设置于壳体上,壳体上设置有分别驱动内门和外门纵向移动的门升降组件。

17、上述方案涉及的打包装置运行步骤如下:

18、1,内门关闭,压缩机构进行避让,压缩腔承接打包输送带所输送的待打包垃圾;

19、2,压缩机构中的液压冲杆驱动压板下行在压缩腔内将待打包垃圾挤压成压缩包;

20、3,内门打开,推送机构将压缩包从压缩腔推送至打包腔;

21、4,在打包腔内部进行捆扎、打包,防止压缩包松开;

22、5,打包完成后,推送机构将打包腔内的压缩包从门口推出。

23、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打包腔两侧的壳体侧壁上形成有多条平行设置的筋板,相邻两条筋板之间形成有贯通打包腔内外的间隙;所述内门和外门上靠近打包腔侧壁上构建有多条避让槽,每条避让槽两端延伸至与侧壁上的间隙端部相通。

24、此方案中,打包腔两侧的壳体侧壁上通过多条平行设置的筋板间隔出间隙。打包时,先人工将扎带从间隙端部伸入避让槽,然后沿避让槽穿设并从另一端穿出;接着沿一侧的间隙将扎带束缚到压缩包上,以此形成环状,从而捆绑、扎紧压缩包。上述方案中,在内门和外门上靠近打包腔侧壁上构建有避让槽,在压缩包压抵在内门或外门上时,避让槽提供了扎带穿设的空间,避免压缩包边缘上的垃圾露出部分干涉扎带穿设。

25、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避让槽内设置有牵引滑动部件,用于牵引绑带穿过;通过牵引滑动部件的设置能够更为方便地将扎带穿过避让槽。使用时将扎带端部夹设固接在牵引滑动部件上,然后采用拉扯或其它驱动方式带动牵引滑动部件沿避让槽移动即可。

26、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筋板的板体上端面构建有开口朝上且沿筋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此方案中,筋板上的凹槽可作为承接槽,用于承接在打包过程中掉落的部分瓶子或者是瓶中挤出的水分。

27、作为优选,所述打包装置在打包腔的门口外侧设置有称重平台,推送机构用于将打包腔内的压缩包从门口推出至称重平台上;称重平台可用于获取该压缩包的重量,从而可进行数据管理。

28、进一步地,所述称重平台旁的工位上设置有下料轨道,以及用于将压缩包从称重平台移动至下料轨道上的抱夹送料装置;所述下料轨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压缩包的传感器,控制器基于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抱夹送料装置工作;如此,可避免下料轨道上的压缩包还未移除的情况下,抱夹送料装置持续工作而产生干涉。

29、在具体的方案中,所述抱夹送料装置包括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旋转机构,以及设置于旋转机构上的门架系统,以及纵向滑动设置于门架系统上的抱夹机构。此方案中,旋转机构可用于在称重平台与下料轨道之间实现切换、转向,抱夹机构用于夹持、固定住压缩包,并能够基于门架系统实现升降,从而调整压缩包的高度,将其放置于下料轨道上。

30、本发明创造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全流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的系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