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垃圾筛分系统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64688发布日期:2023-09-16 03:3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垃圾筛分系统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垃圾筛分领域。


背景技术:

1、因国内垃圾筛分行业起步晚,工艺设备尚且处于初始研发阶段,目前,国内的垃圾筛分系统大多沿用最初从国外引进的滚筒筛加风选的筛分工艺系统,未针对国内的不同垃圾类别、不同成分比例、含水率等参数制定有针对性的筛分工艺系统。现在是一套工艺系统筛遍国内各类垃圾,使得实际运用效果较差,有着多种缺点:

2、一、对含土垃圾的耐湿性能差

3、在我国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潮湿。对于存量垃圾(陈腐垃圾、混合垃圾),当单位体积垃圾内的含土量≥30%时,其中有机土、粉土含水率>20%或沙砾土、粘性淤泥含水率>15%时,极易造成滚筒筛的筛孔被泥土堵塞,导致设备无法正常筛分,且随垃圾内含土量越大,筛孔堵塞率及堵塞频次越高。

4、二、产能低

5、目前国内的垃圾筛分系统大多最大小时设计产能在70~100m3/h之间,但受滚筒筛耐湿性的影响,难以达到计划日产量。特别是在气候湿润、多雨、地下水位高的南部沿海地区,因物料湿度大、环境湿度高,很难将物料摊晒到处理系统能接受的最大含水率内,致使该处理系统的滚筒筛堵孔频繁且清理时间长,最终导致日有效筛分时间短、产量低。

6、三、工艺系统投资成本高

7、目前国内的垃圾筛分系统,设备数量达到28台以上,并且主设备(滚筒筛、风选机50)体积大、系统额定总功率高达350kw。因此,整体系统的占地面积大,耗能高,导致了筛分系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垃圾筛分系统及工艺,其具有对含土垃圾的耐湿性能较好,产量高,投资成本低的优点。

2、一种新型垃圾筛分系统,包括上料机、振动棒条筛、磁选筛、振动复合筛和风选机;所述上料机与所述振动棒条筛入口连通,所述振动棒条筛的筛下物出口和所述磁选机入口连通,所述磁选机出口与所述振动复合筛入口连通,所述振动复合筛的二层筛上物出口与所述风选机入口连通。

3、本发明所述的新型垃圾筛分系统,采用振动棒条筛和振动复合筛作为筛分设备,解决了在筛分潮湿含土量高的垃圾时容易产生堵塞,导致产量降低的问题,同时振动复合筛能够进行多级筛分,减少了系统中的设备数量,降低了系统占地面积,减少投资成本。

4、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复合筛包括复合筛底座、复合筛主体、弹性支撑装置、棒条筛组、筛网和振动机构;所述弹性支撑装置设于所述复合筛底座上;所述复合筛主体通过所述弹性支撑装置设于复合筛底座上;所述复合筛主体上设有容纳槽;所述棒条筛组包括若干棒条筛,所述棒条筛包括若干棒条和筛座,所述棒条平行等间距设于所述筛座上;所述棒条筛组设于所述容纳槽中,形成一通路;所述筛网设于所述棒条筛组下方;所述振动机构包括主轴和振动电机,所述主轴穿过复合筛主体设于复合筛主体上,所述振动电机输出端与所述主轴的露出所述复合筛主体的一端连接并与所述复合筛底座相对固定。

5、振动复合筛筛面的筛网孔径、筛棒间距具有便捷调整的特点,能根据筛分要求一次性将物料中的腐殖土、大骨料、大块轻物质筛分合格,相对原来的分选(多级滚筒加多级风选)工艺系统,大大缩短了物料的处理流程与时间。

6、进一步地,所述棒条筛组分为前置棒条筛组和后置棒条筛组,所述前置棒条筛组包括若干前置棒条筛,所述后置棒条筛组包括若干后置棒条筛;所述前置棒条筛组安装于所述容纳槽中靠近振动复合筛入口的一端,所述后置棒条筛组安装于所述容纳槽中远离振动复合筛入口的一端;所述前置棒条筛的筛面和后置棒条筛的筛面向同一方向倾斜,所述前置棒条筛的筛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后置棒条筛的筛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所述前置棒条筛的棒条之间间距小于所述后置棒条筛的棒条之间间距。

7、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棒条筛的筛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13°,所述后置棒条筛的筛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6°~21°。

8、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棒条筛组中,所述前置棒条筛的棒条之间间距为55~65mm;靠前的所述前置棒条筛的末端比靠后的前置棒条筛垂直间距为185-195mm,水平间距为75-85mm。

9、进一步地,所述后置棒条筛组中,所述后置棒条筛的棒条之间间距为75~85mm;相邻两个所述后置棒条筛的水平间距为95-105mm;所述后置棒条筛组中的各所述后置棒条筛的筛面共面。

10、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复合筛和所述风选机之间还设有一轻物质挑选机;所述轻物质挑选机包括进料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所述出料输送带上平行间隔设有若干排垂直于输送带的立杆;所述进料输送带出口正对出料输送带入口;所述进料输送带出口与所述出料输送带入口之间设有挑选间隙;所述出料输送带倾斜设置,靠近出料输送带出口的一端朝上。

11、轻物质挑选机能将物料中稍大块的轻物质挑选分离,从而起到降低风选机分选负荷及提升分选质量的目的。

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型垃圾筛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将待筛分垃圾垃圾上料至振动棒条筛,通过所述振动棒条筛将垃圾筛分为粒径>200mm的大块物料和粒径≤200mm的一级物料;(2)将所述一级物料输送至磁选机除铁,筛分出磁性金属和二级物料;(3)将所述二级物料输送至振动复合筛,筛分出粒径≤30mm的腐殖土、粒径30-80mm的三级物料和粒径80-200mm的中型物料;(4)将所述三级物料输送至风选机,设定需要筛分的轻重物的分离比重,并根据所述分离比重调节出风强度,筛选出轻物料和重物料。

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还包括将所述三级物料输送至轻物质挑选机进行挑选后再输送至所述步骤(4)中的风选机。

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还包括将所述中型物料送至人工分拣区进行人工分拣,筛分可燃物料和砖石物料;可燃物料与轻物料燃烧处理,砖石物料与重物料回填处理。

15、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垃圾筛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振动棒条筛、磁选筛、振动复合筛和风选机;所述上料机与所述振动棒条筛入口连通,所述振动棒条筛的筛下物出口和所述磁选机入口连通,所述磁选机出口与所述振动复合筛入口连通,所述振动复合筛的二层筛上物出口与所述风选机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垃圾筛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复合筛包括复合筛底座、复合筛主体、弹性支撑装置、棒条筛组、筛网和振动机构;所述弹性支撑装置设于所述复合筛底座上;所述复合筛主体通过所述弹性支撑装置设于复合筛底座上;所述复合筛主体上设有容纳槽;所述棒条筛组包括若干棒条筛,所述棒条筛包括若干棒条和筛座,所述棒条平行等间距设于所述筛座上;所述棒条筛组设于所述容纳槽中,形成一通路;所述筛网设于所述棒条筛组下方;所述振动机构包括主轴和振动电机,所述主轴穿过复合筛主体设于复合筛主体上,所述振动电机输出端与所述主轴的露出所述复合筛主体的一端连接并与所述复合筛底座相对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垃圾筛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棒条筛组分为前置棒条筛组和后置棒条筛组,所述前置棒条筛组包括若干前置棒条筛,所述后置棒条筛组包括若干后置棒条筛;所述前置棒条筛组安装于所述容纳槽中靠近振动复合筛入口的一端,所述后置棒条筛组安装于所述容纳槽中远离振动复合筛入口的一端;所述前置棒条筛的筛面和后置棒条筛的筛面向同一方向倾斜,所述前置棒条筛的筛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后置棒条筛的筛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所述前置棒条筛的棒条之间间距小于所述后置棒条筛的棒条之间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垃圾筛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棒条筛的筛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13°,所述后置棒条筛的筛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6°~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垃圾筛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棒条筛组中,所述前置棒条筛的棒条之间间距为55~65mm;靠前的所述前置棒条筛的末端比靠后的前置棒条筛垂直间距为185-195mm,水平间距为75-8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垃圾筛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棒条筛组中,所述后置棒条筛的棒条之间间距为75~85mm;相邻两个所述后置棒条筛的水平间距为95-105mm;所述后置棒条筛组中的各所述后置棒条筛的筛面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垃圾筛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复合筛和所述风选机之间还设有一轻物质挑选机;所述轻物质挑选机包括进料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所述出料输送带上平行间隔设有若干排垂直于输送带的立杆;所述进料输送带出口正对出料输送带入口;所述进料输送带出口与所述出料输送带入口之间设有挑选间隙;所述出料输送带倾斜设置,靠近出料输送带出口的一端朝上。

8.一种新型垃圾筛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垃圾筛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还包括将所述三级物料输送至轻物质挑选机进行挑选后再输送至所述步骤(4)中的风选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垃圾筛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还包括将所述中型物料送至人工分拣区进行人工分拣,筛分可燃物料和砖石物料;可燃物料与轻物料燃烧处理,砖石物料与重物料回填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垃圾筛分系统及工艺。本发明所述新型垃圾筛分系统包括:上料机、振动棒条筛、磁选筛、振动复合筛和风选机;所述上料机与所述振动棒条筛入口连通,所述振动棒条筛的筛下物出口和所述磁选机入口连通,所述磁选机出口与所述振动复合筛入口连通,所述振动复合筛的二层筛上物出口与所述风选机入口连通。本发明所述的新型垃圾筛分系统具有对含土垃圾的耐湿性能较好,产量高,投资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梁广垣,刘楷,李乐,林键均,孙德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新东湾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