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微乳化汽柴油助燃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3061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微乳化汽柴油助燃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汽油、柴油通用的燃料助燃添加剂。特别适用 于制造微乳化汽油、微乳化柴油的复合微乳燃料。
背景技术
节能降耗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很多发达国家都在研究微乳化 燃料油的节能项目,至少有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已经取得了不
同程度的成果。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是比较晚的。中国专利99119058柴油掺水乳 化添加剂、中国专利00122994 —种加水合成柴油添加剂等汽柴油添加剂,应当 说取得了相当的效果,但在贮存稳定性,功能性单一、成本不划算,特别是适 应性方面尚存在有待改进的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多功能微乳化汽柴油助燃剂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稳定性好、多功能、 特别是适应性广,既可适用于各类汽油,又适应于各类柴油的微乳化燃油助燃
剂。它的成份是助剂软水、Cs—9脂肪醇、油酸、氢氧化钠、异丙醇胺和油酸钾。 各种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助剂软水 20-35% Cs—9脂肪醇 20-30% 油酸 40-50% 氢氧化钠 1-2% 异丙醇胺 2-3% 油酸钾 1-2% 各组份按上述比例范围进行配比,在容器中充分混合便制成多功能微乳化 汽柴油助燃剂。
该多功能微乳化汽柴油助燃剂与传统的柴油掺水乳化添加剂相比,具有稳定性高、适用性广、节能环保和无腐蚀性等特点。
经转毂试验、台架试验,以及炉窑和内燃机等应用试验证明,节能环保效 果显著,而且不腐蚀设备,扣除惨水量后的有效热量明显提高,达到国内同类
产品的先进水平。特别是贮存稳定性十分优越,静置三年无异常,用12000r/min
的离心机离心15min尚能保持均相透明不分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多功能微乳化汽柴油助燃剂的一种典型实施组分为
助剂软水 27.9%
Cs—9脂肪醇 22.3%
油酸 45.3%
氢氧化钠 1.14%
异丙醇胺 2.23%
油酸钾 1.13% 其制造方法为将助剂软水、Cs-J旨肪醇、油酸、氢氧化钠、异丙醇胺和 油酸钾按上述比例放在容器中混合搅拌成透明液体即可。 在实际使用时,用本发明制得的多功能微乳化汽柴油助燃剂,在常温下按助燃 剂与汽油或柴油的重量比为15%比85%的比例进行混合,制成微乳化汽油或柴 油复合燃料,其外观透明,稳定性好,热效率高,可分别广泛用于汽柴油内燃 机作为环保燃料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微乳化汽柴油助燃剂是由助剂软水、C5-9脂肪醇、油酸、氢氧化钠、异丙醇胺和油酸钾组成的,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种组分的重量比为助剂软水20-35%、C5-9脂肪醇20-30%、油酸40-50%、氢氧化钠1-2%、异丙醇胺2-3%、油酸钾1-2%。
全文摘要
一种多功能微乳化汽柴油助燃剂是由助剂软水、C<sub>5-9</sub>脂肪醇、油酸、氢氧化钠、异丙醇胺和油酸钾组成的,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种组分的重量比为助剂软水20-35%;C<sub>5-9</sub>脂肪醇20-30%;油酸40-50%;氢氧化钠1-2%;异丙醇胺2-3%;油酸钾1-2%。各组分在容器中充分搅拌混合便制成多功能微乳化汽柴油助燃剂。多功能微乳化汽柴油助燃剂具有稳定性高、适用性广、节能环保和无腐蚀性等特点。在常温下按助燃剂与汽油或柴油的重量比为15%比85%的比例进行混合,制成微乳化汽油或柴油复合燃料,其外观透明,稳定性好,热效率高,可广泛用于汽柴油内燃机作为环保燃料使用。
文档编号C10L1/10GK101348739SQ20071001223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2日
发明者妍 吴, 张洪义, 翼 杨, 金相哲, 苏 黎, 黎晓鹰 申请人:金相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