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125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炭化炉及炼焦炉中的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焦炉蓄热室的墙体面的密封隔热,减少其焦炉热的损失的一种隔热墙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各家钢铁冶金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到了炭化炉或炼焦炉,其中存在有一种蓄热室式焦炉,而该蓄热室墙体面均采用了相应隔热方式,以保护内部砌体不受外界影响,最大程度阻断焦炉热量散失,而现有技术下的隔热措施有以下三种形式1.采用隔热砖砌筑的封墙进行隔热方式,虽然该种方式成本较低,且砌筑工艺要求较低,而被广泛使用,但是在现实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因为全是由隔热砖砌筑而成,导致砖与砖之间灰缝多,并且粘土火泥与隔热砖之间粘结性差;且该种隔热砖墙长期在高温下使用,封墙易产生裂缝,从而容易导致炉外的冷空气大量漏入,影响了焦炉炉体的严密性能和热工效率。而对于产生裂缝的封墙的修补,一般采用勾缝和抹补的方式进行修理。这种修补方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效果很差。2.采用隔热罩方式,隔热罩密封方式为隔热砖砌体密封方式墙的一种改进形式, 为避免裂缝的产生而将隔热砖事先砌于铸铁制罩壳内,然后进行整体安装,以顶丝固定在蓄热室正面部位。一般一跨蓄热室封墙装有两块隔热罩(大炉柱与小炉柱之间封墙称为一跨封墙)。该类型蓄热室正面密封方式虽然避免了隔热砖砌体密封方式的灰缝多、易产生裂缝等不足,但是它也存在以下不足(1)隔热罩接缝处发生窜漏时,窜漏处不易发现,并很难判断其中具体的窜漏位置,给维修带来了很大的难度;(2)维修一般采用在接缝处进行抹浆、勾缝及打石棉绳等方式,因此维修量大,而且效果不好;(3)隔热砖的安装属于整体安装,因为一块隔热罩重达30公斤,所以安装时工作强度较大;(4)焦炉炉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膨胀,造成固定隔热罩的顶丝压力发生变化,从而日常需对其进行跟踪调节,因此调节维护量大。3.采用分层浇注隔热方式。具体为采用钢板网固定保温涂料,以提高保温涂料的挂料性能,延长其挂料时间。该类型蓄热室正面密封隔热方式虽然同样避免了隔热砖砌体密封方式的灰缝多、易产生裂缝等不足,但是它也存在下述问题(1)保温涂料是一种带水分的浆体,抹到蓄热室封墙上被烘干后,浆体收缩率大, 裂纹多,影响了密封效果;(2)保温涂料浆体的导热系数相对其它隔热材料还是较高,隔热效果不是理想;(3)保温材料与粘土火泥和耐火砖的密度不相同,热膨胀系数也不一样,在炉体残余膨胀和高温环境下容易脱开成为两部分,大大降低了隔热密封效果。申请号200520042020. 1,申请日2005年05月31日的中国专利,一种焦炉蓄热室密封隔热装置,其安装在焦炉蓄热室正面的耐火砖的外表面上,该密封隔热装置包含由内而外依次浇注的粘土火泥、内层保温涂料、钢板网、外层保温涂料;该钢板网包含通过点焊方式固定连接的网格板和角钢框架,在角钢框架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固定螺栓。该专利通过改善焦炉蓄热室正面部位的密封性能和隔热效果,可以提高焦炉炉头温度,降低炼焦耗热量,提高炉头部位的焦炭质量,但是其采用了 “点焊方式固定连接的网格板和角钢框架”,与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错位型的保温板加高温胶水的连接方式具有明显的不同。综上所述,现需要一种既能避免灰缝多、易产生裂缝,保温效果差的问题,且需能提高焦炉蓄热室部位炉体的严密性,减少焦炉热损失,而且易施工、易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下的焦炉蓄热室的密封隔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通过对现有的焦炉蓄热室的耐火砖封墙的进行安装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解决了焦炉蓄热室灰缝多、易产生裂缝,保温效果差的问题,同时提高焦炉蓄热室部位炉体的严密性,减少焦炉热损失,而且易施工、易维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一种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包括耐火砖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火砖封墙,其墙体表面涂有耐高温胶水;所述的涂有耐高温胶水的耐火砖封墙处,粘接设置有保温板;所述的保温板外再覆盖有保温砖,保温砖上涂有保温涂料。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板,其具体数量为6 10块,各块保温板之间采用上下交错式的错位拼接法,形成一整体式的保温板墙。保温板与保温板之间连接采用“错位式拼接法”连接,此设计的目的在于,增加气密性,连接部位也用高温胶水粘接,增加强度,施工时由下而上进行粘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高温胶水的涂抹厚度为1 1. 5匪,保温板的厚度为50 6(MM,保温砖的厚度为110 12(MM,保温砖上涂抹的保温涂料的厚度为50 60MM。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等于采用了三层隔热密封,隔热效果好,热量损失小,砌体气密性好;而保温板,保温砖和保温涂料,这三层密封层均为全部是耐火材料,没有金属,材料的排异性好;更由于保温板是错位式拼接,使得密封层缝隙少,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施工简单,拆装方便,日常维修工作量小。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获得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替代传统的隔热砖砌体密封方式、隔热罩密封方式和分层浇注隔热方式,提高了焦炉蓄热室正面部位的密封性能和隔热效果,并且达到经久耐用、不易损坏、容易施工等目的;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不仅适用于已投产的焦炉,而且可以在新建焦炉上直接采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的各个零部件分离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的整体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的单块保温板的具体结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的多块保温板错位拼接示意图。图中1-耐火砖封墙,2-耐高温胶水,3-保温板,4-保温砖,5-保温涂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的具体安装步骤如下所述(1)蓄热室的耐火砖封墙勾缝将蓄热室的耐火砖封墙1表面清理干净,砖缝重新勾缝密实。(2)耐高温胶水涂抹在砖缝勾缝密实后,再用耐高温胶水2涂抹,涂抹要均勻,厚度控制在1 1. 5MM 范围内。(3)保温板粘帖保温板3的结构如图3 图4所示。保温板按照蓄热室封墙大小设计为6 10 块(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采用了 6块保温板组成了保温板墙),采用耐高温胶水2与蓄热室的耐火砖封墙1粘贴。板与板之间连接采用“错位”连接,增加气密性,连接部位也用高温胶水粘接,增加强度,施工时由下而上进行粘贴。(4)保温砖砌筑在保温板3全部粘贴完毕后,再在其外砌筑一层硅藻土制成的保温砖4,把保温板抵在耐火砖封墙1上,防止保温板向后倾斜脱落,同时也增加了保温效果,施工时由下而上进行砌筑。(5)保温涂料涂抹在保温砖4砌筑完毕勾缝密实后,将保温涂料5均勻的涂抹在上面,先抹一遍,待水分蒸发干后,再抹第二遍,直至与钢柱内侧平齐。至此,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的安装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对于新建焦炉,在蓄热室的耐火砖封墙可以直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进行密封保温。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可替代隔热罩密封方式、隔热砖砌体密封方式和分层浇注隔热方式对蓄热室进行密封保温。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彻底避免了蓄热室正面部位窜漏现象,使焦炉的炉头温度明显得以改善,炉头温度平均提高了 30°C。而炉头火道温度过低对炉头砌体的损坏以及炉头焦的质量是有直接作用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所得经济效益从延长炉体寿命和改善炉头焦质量的角度来说是长期的,更是可靠和持续的。能使大容积焦炉寿命延长一年,其直接和间接的综合经济效益大约为1000万元。此外,节能降耗是当今企业的工作重点和社会要求,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通过提高焦炉蓄热室正面部位的密封隔热性能,对焦炉生产节能降耗具有明显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克服了传统技术中难维护的不足,施工方便,一经使用日常无须增加额外工作量。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适用于蓄热室焦炉,可以为国内外所有炼焦企业使用,从而具有很广的使用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包括耐火砖封墙(1),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耐火砖封墙(1),其墙体表面涂有耐高温胶水O);所述的涂有耐高温胶水O)的耐火砖封墙处,粘接设置有保温板(3); 所述的保温板( 外再覆盖有保温砖G),保温砖上涂有保温涂料(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板 (3),其具体数量为6 10块,各块保温板之间采用上下交错式的错位拼接法,形成一整体式的保温板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高温胶水O)的涂抹厚度为1 1. 5匪,保温板(3)的厚度为50 6(MM,保温砖(4)的厚度为 110 12(MM,保温砖上涂抹的保温涂料(5)的厚度为50 6(MM。
专利摘要一种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包括耐火砖封墙,在其墙体表面涂有耐高温胶水,粘接设置有6~10块保温板,各块保温板之间采用上下交错式的错位拼接法,形成一整体式的保温板墙,保温板外再覆盖有保温砖,保温砖上涂有保温涂料。本实用新型的焦炉蓄热室用隔热墙组件隔热效果好,热量损失小,砌体气密性好;保温板是错位式拼接,使得密封层缝隙少,而且施工简单,拆装方便,日常维修工作量小。本实用新型避免了蓄热室正面部位窜漏现象,使焦炉的炉头温度明显得以改善,适用于各种蓄热室焦炉。
文档编号C10B29/02GK201981161SQ20112002178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4日
发明者何荣国, 强伟疆, 许军, 马寅元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