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凹槽的三棱柱混合碳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3997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凹槽的三棱柱混合碳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棒,更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具有凹槽的三棱柱混合碳棒。包括碳体(1)、孔洞(2)、凹槽(3)、果木碳(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体(1)长方向轴心处设置有孔洞(2)、果木碳(4),外表面设置有凹槽(3);所述的碳体(1)为三棱柱形,边长为3~5毫米;所述的孔洞(2)、果木碳(4)为半圆形,直径为2~3毫米,以竖向轴心对称;所述的凹槽(3)相邻间间距为5~10毫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造合理;增加了碳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果木碳,更加易燃。
【专利说明】一种具有凹槽的三棱柱混合碳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棒,更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具有凹槽的三棱柱混合碳棒。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一般三棱柱整体过硬不方便敲碎引火,与空气接触不彻底,造成浪费。合成碳做成的碳棒虽然热值大但是引火点高,必须额外购买果木炭等引火点低的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凹槽的三棱柱混合碳棒,使得碳棒与空气接触面大,且具有易燃的特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凹槽的三棱柱混合碳棒,包括碳体、孔洞、凹槽、果木碳,所述的碳体长方向轴心处设置有孔洞、果木碳,外表面设置有凹槽。
[0005]所述的碳体为三棱柱形,边长为3飞毫米。
[0006]所述的孔洞、果木碳为半圆形,直径为2?3毫米,以竖向轴心对称。
[0007]所述的凹槽相邻间间距为5?10毫米。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9](I)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造合理;
[0010](2)增加了碳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0011](3)增加了果木炭,更加易燃。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1-碳体;2_孔洞;3_凹槽;4_果木碳。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5]—种具有凹槽的三棱柱混合碳棒,碳体1、孔洞2、凹槽3、果木碳4,所述的碳体I长方向轴心处设置有孔洞2、果木碳4,外表面设置有凹槽3。
[0016]所述的碳体I为三棱柱形,边长为3?5毫米。
[0017]所述的孔洞2、果木碳4为半圆形,直径为2?3毫米,以竖向轴心对称。
[0018]所述的凹槽3相邻间间距为5?10毫米。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凹槽的三棱柱混合碳棒,包括碳体(I)、孔洞(2)、凹槽(3)、果木碳(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体(I)长方向轴心处设置有孔洞(2)、果木碳(4),外表面设置有凹槽(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凹槽的三棱柱混合碳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体(I)为三棱柱形,边长为3飞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凹槽的三棱柱混合碳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洞(2)、果木碳(4)为半圆形,直径为2?3毫米,以竖向轴心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凹槽的三棱柱混合碳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3)相邻间间距为5?10毫米。
【文档编号】C10L5/40GK203602575SQ201320810465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刘昌虎, 朱龙, 李玲, 翟毅章 申请人:南京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