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油生产循环加热管式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6968发布日期:2019-08-23 23:32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蒽油生产循环加热管式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式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蒽油生产循环加热管式炉。



背景技术:

蒽油分子式:C14H10,分子量:178.22。黄绿色油状液体,室温下有结晶析出,结晶为黄色、有蓝色荧光,能溶于乙醇和乙醚,不溶于水,部分溶于热苯、氯苯等有机溶剂,有强烈刺激性。遇高温明火可燃,蒽的熔点217℃,密度1.24g/ml,沸点345℃,自燃点540℃,闪点121.11℃(闭杯),爆炸极限:下限0.6%,可燃,并有腐蚀性,属有机腐蚀物品。用于制蒽醌染料,可制合成鞣剂及油漆。

蒽油主要组成物有蒽、菲、芴、苊、咔唑。

蒽油是煤焦油组分的一部分,通过蒸馏焦油切取280~360℃的馏分:一蒽油、二蒽油的初馏点为310℃,溜出50%时为400℃。

用途:是制造涂料、电极、沥青焦、炭黑、木材防腐油和杀虫剂等的原料,主要用于提取粗蒽、苊、芴、菲、咔唑等化工原料。用于配置碳黑原料油、筑路沥青或燃料油等,也可用于木材防腐和制取。

目前市场用于蒽油的生产循环加热管式炉往往结构复杂,使用价值不高,生产质量、效率较差,不能满足生产使用需求,大大增加生产成本,在同行领域中性能较低且推广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蒽油生产循环加热管式炉,结构简单,使用价值高,生产质量、效率优良,能满足生产使用需求,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在同行领域中性能优越且推广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冷却室1、炉脚2、冷却装置3、排料管4、透气细孔5、绑带6、隔离板7、加热装置8、搅拌驱动装置9、加热炉10、搅拌轴11、搅拌片12、恒温环13、转运管14、支撑筋15、炉盖16、入料管17,所述冷却室1外部中端环圆周均匀设置有数根炉脚2,冷却室1外部中上端前后表面均设置有冷却装置3,冷却室1下端面设置有排料管4,冷却室1外部上端环圆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透气细孔5,冷却室1外部上端环圆周设置有绑带6,且绑带6设置在透气细孔5外部,冷却室1上端面设置有隔离板7,隔离板7上端面设置有加热装置8,加热装置8上端面设置有搅拌驱动装置9,搅拌驱动装置9上端面设置有加热炉10,搅拌驱动装置9驱动端设置有搅拌轴11,且搅拌轴11设置在加热炉10内部,搅拌轴11上均匀设置有数组搅拌片12,搅拌片12之间设置有恒温环13,且恒温环13设置在搅拌轴11外部,加热炉10与冷却室1通过转运管14连通,加热炉10与冷却室1通过支撑筋15固定连接,加热炉10上端面设置有炉盖16,炉盖16上设置有入料管17,冷却装置3、加热装置8、搅拌驱动装置9均与电源电性连接,加热装置8与恒温环13电性连接。

相邻的所述炉脚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21。

所述排料管4上设置有排料阀41。

所述绑带6与透气细孔5通过堵气柱61连接。

所述加热炉10内壁设置有隔热层101,隔热层101内壁设置有防污层102。

所述搅拌片12的尺寸规格至上而下增加。

所述转运管14上设置有转运阀141。

所述炉盖16上端面设置有一对拉把手16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物料从入料管17进入到加热炉10内部,搅拌驱动装置9驱动搅拌轴11转动,搅拌轴11带动数组搅拌片12动作,加热装置8动作使得恒温环13处于恒温状态,使得蒽油蒸馏出来,隔热层101起到保护加热炉10的作用,防污层102使得加热炉10内壁不残留物料,蒸馏得到蒽油便打开转运阀141,使得蒽油从转运管14进入到冷却室1中,冷却装置3动作,使得冷却室1内部有着冷却气体,冷却装置3出风口与冷却室1贯通,透气细孔5使得冷却室1内部气压稳定,支撑筋15使得加热炉10与冷却室1连接稳固,降低倒塌风险,绑带6上的堵气柱61可以与透气细孔5配合,通过打开排料阀41使得蒽油从排料管4排出,炉脚2起到支撑的效果,炉盖16与加热炉10的连接方式为卡接,便于清理加热炉10内部,拉把手161使得取放方便,搅拌轴11内部为半中空结构,恒温环13的电性连接线设置在搅拌轴11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价值高,生产质量、效率优良,能满足生产使用需求,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在同行领域中性能优越且推广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对应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绑带6、堵气柱6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冷却室1、炉脚2、冷却装置3、排料管4、透气细孔5、绑带6、隔离板7、加热装置8、搅拌驱动装置9、加热炉10、搅拌轴11、搅拌片12、恒温环13、转运管14、支撑筋15、炉盖16、入料管17、加强筋21、排料阀41、堵气柱61、隔热层101、防污层102、转运阀141、拉把手161。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冷却室1、炉脚2、冷却装置3、排料管4、透气细孔5、绑带6、隔离板7、加热装置8、搅拌驱动装置9、加热炉10、搅拌轴11、搅拌片12、恒温环13、转运管14、支撑筋15、炉盖16、入料管17,所述冷却室1外部中端环圆周均匀设置有数根炉脚2,冷却室1外部中上端前后表面均设置有冷却装置3,冷却室1下端面设置有排料管4,冷却室1外部上端环圆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透气细孔5,冷却室1外部上端环圆周设置有绑带6,且绑带6设置在透气细孔5外部,冷却室1上端面设置有隔离板7,隔离板7上端面设置有加热装置8,加热装置8上端面设置有搅拌驱动装置9,搅拌驱动装置9上端面设置有加热炉10,搅拌驱动装置9驱动端设置有搅拌轴11,且搅拌轴11设置在加热炉10内部,搅拌轴11上均匀设置有数组搅拌片12,搅拌片12之间设置有恒温环13,且恒温环13设置在搅拌轴11外部,加热炉10与冷却室1通过转运管14连通,加热炉10与冷却室1通过支撑筋15固定连接,加热炉10上端面设置有炉盖16,炉盖16上设置有入料管17,冷却装置3、加热装置8、搅拌驱动装置9均与电源电性连接,加热装置8与恒温环13电性连接。相邻的所述炉脚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21。加强筋21的设置使得炉脚2之间更加稳定,提高了管式炉的支撑效果,防止管式炉过重引起倒塌。所述排料管4上设置有排料阀41。排料阀4的设置使得方便处理冷却室1内的蒽油。所述绑带6与透气细孔5通过堵气柱61连接。所述加热炉10内壁设置有隔热层101,隔热层101内壁设置有防污层102。隔热层101起到保护加热炉10的作用,防污层102使得加热炉10内壁不残留物料。所述搅拌片12的尺寸规格至上而下增加。由于加热炉10的形状构造,能够使得加热炉10内部物料的快速蒸馏,提高生产效率。所述转运管14上设置有转运阀141。转运阀141能够实时转运加热炉10内的蒽油。所述炉盖16上端面设置有一对拉把手161。拉把手161使得炉盖16的取放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物料从入料管17进入到加热炉10内部,搅拌驱动装置9驱动搅拌轴11转动,搅拌轴11带动数组搅拌片12动作,加热装置8动作使得恒温环13处于恒温状态,使得蒽油蒸馏出来,隔热层101起到保护加热炉10的作用,防污层102使得加热炉10内壁不残留物料,蒸馏得到蒽油便打开转运阀141,使得蒽油从转运管14进入到冷却室1中,冷却装置3动作,使得冷却室1内部有着冷却气体,冷却装置3出风口与冷却室1贯通,透气细孔5使得冷却室1内部气压稳定,支撑筋15使得加热炉10与冷却室1连接稳固,降低倒塌风险,绑带6上的堵气柱61可以与透气细孔5配合,通过打开排料阀41使得蒽油从排料管4排出,炉脚2起到支撑的效果,炉盖16与加热炉10的连接方式为卡接,便于清理加热炉10内部,拉把手161使得取放方便,搅拌轴11内部为半中空结构,恒温环13的电性连接线设置在搅拌轴11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价值高,生产质量、效率优良,能满足生产使用需求,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在同行领域中性能优越且推广性强。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