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吸式底部自动除渣的生物质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3670发布日期:2019-10-08 20:56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吸式底部自动除渣的生物质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侧吸式底部自动除渣的生物质气化炉。



背景技术:

生物质气化炉是一种使生物质在氧化区中加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并使二氧化碳在还原区与碳和水蒸汽发生还原反应产生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可燃性气体的分子后,再经燃料准备区进行高温裂解、干燥,以获得较好火力的设备;由于其安全、卫生、环保,并且生物质原料由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用菌渣、牛羊畜粪及一切可燃性物质制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资源,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在广大企业中还有很多家庭使用燃炉,现广泛使用的燃炉的热效率低,其设计不尽合理,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侧吸式底部自动除渣的生物质气化炉”(专利号:CN206219512U),该专利中气化炉本体安装在支撑架上,支撑架内设有装满水对气化炉本体底部进行水封的水封储渣箱,气化炉本体为内外两层钢板组成的圆柱型,气化炉本体顶部设有向内供应燃料的进料口,气化炉本体顶部侧边设有排气口,气化炉本体下部设有用于点火和修检的炉门。

上述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够解决了燃炉的自动加料和除渣的问题,但是上述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利用螺旋输送机的转动将炉子内部的灰渣进行转移,对于一些堆积在炉子内壁底部上的灰渣以及一些块头较大的灰渣不会很容易下落,对于类似上述的灰渣则处理运输起来较为不方便,还有可能造成炉子内壁底部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吸式底部自动除渣的生物质气化炉,解决了生物质气化炉内部炉灰残存处理以及容易堆积造成堵塞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侧吸式底部自动除渣的生物质气化炉,包括气化炉本体和炉灰箱,所述炉灰箱的顶部与气化炉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化炉本体两侧的底部均固定焊接有燃气出口,所述气化炉本体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排气管,所述炉灰箱正面的顶部开设有弧形孔,所述炉灰箱正面的中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炉灰箱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漏灰孔,所述炉灰箱顶部的中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腔设置有排灰机构,所述炉灰箱的左侧开设有运输门,所述炉灰箱内壁的顶部等距离固定焊接有两个限位环,两个所述限位环之间活动卡接有旋转环。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外侧的顶部套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背面贯穿弧形孔并延伸至炉灰箱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排灰机构包括中心柱,所述中心柱外侧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两侧固定焊接有弹力片,所述弹力片远离安装环的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一疏通环,所述第一疏通环两侧的底部固定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第一疏通环一侧的顶部固定焊接有第二疏通环,所述第一疏通环和第二疏通环的顶部等距离固定焊接有疏通锥。

优选的,所述旋转环的外侧等距离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旋转环内壁的左侧固定焊接有从动板,所述从动板顶部的右侧等距离固定焊接有支撑柱。

优选的,所述第一疏通环和第二疏通环的底部分别搭接在两个支撑柱的顶部,所述疏通锥的直径与漏灰孔内侧的直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齿条与驱动齿轮位于炉灰箱内腔的一侧相啮合。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吸式底部自动除渣的生物质气化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侧吸式底部自动除渣的生物质气化炉,通过第一疏通环、第二疏通环以及疏通锥的上下不断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不断从漏灰孔中上下运动,对气化炉本体内腔底部堆积的灰渣进行疏松处理,避免灰渣结团造成设备堵塞,同时随着对漏灰孔的不断疏通,可以及时将内部残存的灰渣进行清除。

(2)、该侧吸式底部自动除渣的生物质气化炉,在进行气化炉本体内腔进行清灰操作的同时,将气化炉内腔堆积的生化物进行上下推动,增加了生化物在炉子内腔与氧气接触的面积,提高其燃烧速度和燃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炉灰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炉灰箱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灰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化炉本体、101燃气出口、102排气管、2炉灰箱、201弧形孔、202驱动电机、2021驱动齿轮、203漏灰孔、204圆孔、205排灰机构、2051中心柱、2052安装环、2053第一疏通环、2054连接板、2055第二疏通环、2056疏通锥、2057弹力片、206运输门、207限位环、208旋转环、2081齿条、2082从动板、2083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侧吸式底部自动除渣的生物质气化炉,包括气化炉本体1和炉灰箱2,炉灰箱2的顶部与气化炉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气化炉本体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焊接有燃气出口101,气化炉本体1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排气管102,炉灰箱2正面的顶部开设有弧形孔201,炉灰箱2正面的中部安装有驱动电机202,驱动电机202输出轴外侧的顶部套接有驱动齿轮2021,驱动齿轮2021的背面贯穿弧形孔201并延伸至炉灰箱2的内腔,炉灰箱2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漏灰孔203,炉灰箱2顶部的中部开设有圆孔204,圆孔204的内腔设置有排灰机构205,排灰机构205包括中心柱2051,中心柱2051外侧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安装环2052,安装环2052的两侧固定焊接有弹力片2057,弹力片2057远离安装环2052的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一疏通环2053,第一疏通环2053两侧的底部固定焊接有连接板2054,连接板2054远离第一疏通环2053一侧的顶部固定焊接有第二疏通环2055,第一疏通环2053和第二疏通环2055的顶部等距离固定焊接有疏通锥2056,第一疏通环2053和第二疏通环2055的底部分别搭接在两个支撑柱2083的顶部,疏通锥2056的直径与漏灰孔203内侧的直径相等,炉灰箱2的左侧开设有运输门206,炉灰箱2内壁的顶部等距离固定焊接有两个限位环207,两个限位环207之间活动卡接有旋转环208,旋转环208的外侧等距离固定连接有齿条2081,旋转环208内壁的左侧固定焊接有从动板2082,从动板2082顶部的右侧等距离固定焊接有支撑柱2083,齿条2081与驱动齿轮2021位于炉灰箱2内腔的一侧相啮合。

该侧吸式底部自动除渣的生物质气化炉工作时(或使用时),大量生化物在气化炉本体1的内腔进行燃烧,燃烧物灼烧之后残留了大量的灰渣,在气化炉整个设备工作的时候,将驱动电机202接通外界电源,驱动电机202通过输出轴带动驱动齿轮2021转动,驱动齿轮2021通过齿条2081带动旋转环208转动,旋转环208带动其上从动板2082以及支撑柱2083进行转动,支撑柱2083转动的时候不断沿着第一疏通环2053和第二疏通2055的底部转动,第一疏通环2053和第二疏通环2055被支撑柱2083向上顶起来的时候,不断带动疏通锥2056向上运动支撑起来,疏通锥2065的顶部穿过漏灰孔203进入到了气化炉本体1的内腔,将堆积在气化炉本体1内腔的灰渣进行挤压,将结块和堆积在一起的灰渣进行疏松处理,然后随着支撑柱2083的不断运动,疏通锥2056不断的上下往复运动,然后疏松之后的灰渣经过漏灰孔203流出气化炉本体1进入到炉灰箱2的内腔,随着疏通锥2056向上进入到气化炉本体1的内腔之后,对其内腔的的生化物进行支撑松动处理,多个生化物之间松动增加了其空间之间的氧气浓度,促进其充分燃烧。

综上所述,该侧吸式底部自动除渣的生物质气化炉,通过第一疏通环2053、第二疏通环2055以及疏通锥2056的上下不断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不断从漏灰孔203中上下运动,对气化炉本体1内腔底部堆积的灰渣进行疏松处理,避免灰渣结团造成设备堵塞,同时随着对漏灰孔的不断疏通,可以及时将内部残存的灰渣进行清除,在进行气化炉本体1内腔进行清灰操作的同时,将气化炉内腔堆积的生化物进行上下推动,增加了生化物在炉子内腔与氧气接触的面积,提高其燃烧速度和燃烧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